看《神雕》,聊郭襄

全文2095字,阅读全文约需4分钟,但不同阅读体会,会有不同阅读时长。

看《神雕》,聊郭襄

终南古墓潭水碧,绝情谷中情花寂。镜花水月一场空,徒留相思伴此生。

尽管,少女初长成的郭襄是在《神雕侠侣》离结束还有四分之一集时才出现,却当仁不让的成了全书的第二女主角,甚至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已然超越了小龙女。

当一个颈挂明珠,身着淡黄衣衫的少女出现在风陵渡口的“安渡老店”时,让全书略感压抑和悲苦的格调陡然变得明快起来。从此,这个女子便成为情节的主线之一,让我们的心随着这个女子的喜怒哀乐,而跌宕起伏。

听说,本来金老爷子打算是让小龙女死去,让杨过携手郭襄,无奈读者反对才作罢。我不知这个传言是否属实,但郭襄在书中确实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杨过在重遇郭襄时,心中便“涌起要保护她,照顾她的心情”,送给她三枚金针,许其三个愿望,而后大张旗鼓的为其贺寿;就连杨过的老对手金轮法王,也想不惜一切的收其为徒,并且为她跳入寒潭黯然神伤……在我看来,郭襄,根本就是以配角的身份在演绎主角的故事。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遇见杨过,是郭襄的宿命。如果说“风陵夜话”是对杨过以好奇与崇拜居多的话,那么当她用第一枚金针让杨过摘下面具,让眼前出现一张“清癯俊秀,剑眉入鬓,凤眼生威,只是面容苍白憔悴”的面孔时,她一生都无法将这个形象从心底抹去。“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她的爱,那么纯,那么痴,让人忍不住心酸。在她心中,只有那个让她可敬可爱的大哥哥。

看《神雕》,聊郭襄

从十六岁到四十岁,二十四年,她始终打听“大哥哥”,追寻心上人的踪迹,用尽了一个女子最美好的年华,然而苦苦寻觅,最终冷冷清清。明知是镜花水月一场空,却又不能不想,不能不寻,到头来只能徒增烦恼,又添相思。

喜欢郭襄与老顽童比谁做的坏事更坏那段文字。有个军士在城头守夜时睡着了,郭靖叫人绑了,说要斩首示众。军法如山,郭靖当然没错,但我却更欣赏小郭襄的做法,她偷偷放了那个小兵,叫他快逃。让我想起林肯总统也干过类似的事情,逃兵要判死刑的,但那个逃兵的母亲向他哭泣哀求,林肯心软了,便以逃兵未满十八岁,释放了他。当然国家法令是要遵守的,但郭襄偷偷摸摸的行为更具人情味。郭襄还偷过妈妈黄蓉手上的金钏,因为一个贫穷的小女孩说好看,小郭襄便偷来送给了她。更喜欢她对老玩童说的话:“那段皇爷有数十位嫔妃,你却连一位夫人也没有,他顾全朋友之义,该将刘贵妃送给你才是啊!”这句话,也使得杨过更对她多了一层喜爱和怜惜,因为他发现,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世俗礼法的同类之人。我们自己有时候都会如此,某人一句话,使我们发现双方理念相同,思想相通,突有得遇知已之感。我相信,这也是杨过小龙女待郭襄不同的重要原因,他们都是同类人。

郭襄不但潇酒爽朗,而且极具侠气。从郭襄身上可以看出,侠气不一定与武功的高低成正比。偷金钏送贫女是侠气;典金钗沽酒请客是侠气;冒危险祭拜鲁有脚是侠气;跃身跳入深不见底的深潭,拿出杨过给她的最后一支金针,求他保重,是侠气;明知武功不敌,但见故人觉远被少林寺“虐待”,拨剑相助,奋力相救,更是侠气中的侠气了。

郭襄的潇酒爽朗和侠气,不但让杨过对她与众不同,也让少林高僧无色大师另眼相看,甚至还让奇人何足道倾心敬慕。在《倚天屠龙》中,昆仑派高手何足道就倾心郭襄,何足道被人称为琴棋画三圣,也是风流倜傥,当时的顶尖高手。何足道为了表达情意,别出心裁地将《蒹葭》与《考槃》合二为一:“考槃在涧,硕人之宽。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天一方…….。”聪明如郭襄,自然闻弦歌而知雅意了。如果不是遇到了杨过,何足道和郭襄不失为一对神仙眷侣。只可惜,郭襄心中只有“大哥哥”一人,实在可惜了何足道精心为她编织的歌曲了。

有人认为郭襄对杨过不是爱慕之情,只是对英雄和兄长的崇拜之情,,我倒不这么认为。略举几例,小说中描写郭襄见到杨过真面目后眼中“异样的神情”,以及郭襄因见“姐姐在姐夫身畔与群雄热情的相互道贺”而心中伤痛不已;其实还有一段情节,可以最直接的证明郭襄的深情,《倚天》中写道:郭襄四十才出家,原因很多,但其实最主要是四十已是郭襄的一生了;再者,读者是否还记得郭襄出家开创峨嵋派,她的弟子叫什么?——风陵师太,为什么?郭襄初次知道杨过,就是在风陵渡。此都可以证明郭襄对“大哥哥”是纯粹的爱慕之情。杨过对郭襄却是夹杂了照顾、保护妹妹的复杂感情,经历了由怜到爱的变化。

其实在我看来,杨过是配不上郭襄的,只不过是在少女情窦初开之时先入为主罢了。每当读到《倚天》开头,那个青驴上孤独的黄衫少女唱着“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的时候,心中都会为她感到些许不值。本该开心快乐、无忧无虑的小姑娘,为了一个有妻室的人,从此忧愁不展,郁郁寡欢,她的心情,又有谁能理解?

当杨过携小龙女归隐。 “秋风清,清风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相思过后是情尽,何足道,张三丰,本来这两个人都是郭襄不错的归宿,可是,套用《白马啸西风》中李文秀的那句名言:“那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我偏偏不喜欢。”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直到她四十岁那年,才忽然大彻大悟,遁入空门,随后开创了峨眉一派。理智如郭襄,就像一朵寂寞的烟花,在静静的夜空孤独的绽放美丽,只留给我们深深的惋惜和惆怅。

看《神雕》,聊郭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