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是孩子成長的第二父母,你認同嗎?

戌亥鵑子


首先我覺得這個是不成立的。這個沒有可比性。


首先父母是至親,無論從什麼角度來考慮,父母都是最關心自己的人。在自己犯錯的時候,也只有父母能無條件原諒自己;而老師雖然對自己有教育之恩,但是我個人覺得老師更加傾向職業化。教書育人在大部分老師看來只是一份職業,而學生成績的好壞是和老師工資直接掛鉤的。

這不是我對老師有什麼偏見。不可否認的是任何職業、任何人群都存在好壞之分,教師也不例外。

真實負面案例:

在我14歲(2004年)初到上海讀書的時候,第一學期就讀於一所民辦學校。當時的班主任有很嚴重的暴力傾向。在這個學校裡初中三個年級,他所教的各個班級中沒有幾個人能避免被他毆打,而他打人的工具就是當時我們的椅子腿。打人可以下手到什麼程度?椅子腿被打斷。

可能有人想說,民辦學校的學生都是調皮搗蛋的,必須嚴加管教。如果真的是這樣,我也不會拿出來做反面例子了。


05年,我們班上一個同學(校長的兒子),在南京參加體育比賽,最後拿了個第二名,本來是件很高興的事情,可能老師不是很滿意這個成績,結果在教室裡又被這個姓張的老師一耳光扇過去,導致同學口腔出血,並且一隻耳朵失聰了好幾天。最後這張老師也許是怕了,工資都沒要就跑路了。這位張老師我們同學一致認為他來教書可能就是為了發洩吧,畢竟學生總會對老師多少有點尊敬。


當然好的老師也有,正面例子來了

我的小學時期是在四川省中江縣的一個鄉鎮小學讀的,三四年級時候空降了一位語文老師到我們班上。老師叫羅陽,也是教我們語文。他文質彬彬的,在我的印象中從來沒有大聲吼過誰,更別說使用暴力。對於學習不好的孩子,除了上課之外總是的一遍又一遍的悉心教導;學生犯錯了,不是讓你叫家長,而是輕聲細語的給你將其中的道理;每次放假回家後,從家裡帶來的好吃的,都是帶到班級分給每一個孩子吃;下雨天,有的學生要走水庫邊路過,他會親自把孩子們組織在一起,送出危險地帶之後再一個人慢慢的走回去。

<strong>


寫到這裡,我覺得我有點跑題了,但是又不忍心刪除。


最後總結一下:好的老師讓你一輩子牢記心中,他給於我們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也有做人的真理。但是老師畢竟是社會的一種職業,他們也有自己的孩子。一對夫妻有一到兩個孩子,三個四個就不得了了。但是一個老師有多少學生呢?老師能把學生當成自己孩子培養的,估計也是萬千學生中獨有的一兩個吧。


妙老師說說


感謝要求。

父母不是誰想做就能做的。

父母只有兩個人,一輩子換不得,老師卻有很多,陪伴時間久的也就3年而已,

我不想說老師不重要,我要說的是,老師的影響因人而異。

那些家庭和睦,家教到位的家庭,孩子並不會受到老師多大的影響,因為家庭,就足夠他健康成長了。

反而是那些問題生,可能被一些老師影響一生,這種情況下,是有些老師當得起某些特定學生的第二父母一說的。


只有第一父母不稱職的時候,第二父母才有可能出現,你說呢?


熱度學習


這有些強求。

老師的作為彈性可以非常大。

許多老師只負責傳遞知識,不關注孩子身心,平平淡淡到退休。許多老師愛心滿滿,非常在意孩子的身心健康,卻遭遇意外,被千夫所指。

我們只能要求一個人的行為,沒辦法強制一個人愛什麼想什麼,對老師也是一樣。

我們可以要求老師愛護、呵護學生,但是,尺度怎麼把握?怎麼量化?

人家老師也有孩子,人家才不想做你孩子的家長呢!老師的煩惱和壓力,你能體會多少?許多老師孩子的成績並不理想,也有許多問題。

總有家長,把自己的教育職責推給老師和學校,自己懶惰的不行,不觀察,不思考,不學習,不自醒,沒耐心,沒毅力,各種理由的沒時間,反而怪罪老師和學校不作為,如果可以開除家長,想想自己已經被開除了多少次吧!


牛和一片葉子


其實這個不用爭論的,古人從小就教我們: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老師自然就成了孩子的第二父母!同意的:點贊+關注



暖愛先生


認同啊。孩子們從幼兒園到大學,甚至繼續再深造,最少也有19年的讀書生活,這麼長的時間裡,跟老師的接觸時間甚至比父母都多。老師這個職業,教書育人,課堂上不光是在教授知識,也在傳遞價值觀,老師的言行甚至能影響孩子的一生。現在學校與家庭之間的聯繫也是更加密切了,孩子在校的表現,家校間都會有溝通,孩子的成長,不光是父母的問題,校園教育也很重要。


想睡覺的瞌睡蟲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學,師之惰。三字經那麼經典,為什麼只有父母和老師呢?就是因為這兩個對一個孩子來說是最重要的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