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懸空寺千年不倒之謎 力學的極致表現

這個世界上有著太多稀奇古怪的建築,這些建築在現在人看來十分的不可思議,甚至被認為不是人類建造的。倒懸空寺雖然不是十分龐大,但是仍然十分神奇,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倒懸空寺又被稱為玄空寺,是一種非常奇特的寺廟,這種寺廟建立在懸崖峭壁之上,是集合了佛教、道教、儒家於一身的寺廟,這種寺廟在一千四百年前就已經存在了,能夠存在千年不倒,其主要原因是由於當時的每個朝代都會去對倒懸空寺進行加固,並且其建造的特點也非常的獨特,是利用力學原理採用半插的形式來進行的,設計非常的巧妙,甚至被美國評選為世界上最險峻的建築,由此可見倒懸空寺存在的意義所在,那麼倒懸空寺到底是一種什麼形式的寺廟呢,本文就來為大家進行簡單的介紹一下。


倒懸空寺千年不倒之謎 力學的極致表現


倒懸空寺之《藏地密碼》

在西藏最荒涼最貧瘠的西部,有一個只被少數密教守護者知道入口的隱秘之地,那就是遺失在西藏千年歷史中的“密修者聖煉堂”——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的倒懸空寺,這是密教徒專門用來修煉的地方。這十八座倒懸空寺,匪夷所思地建築在一座身高超過千米的巨佛的手掌之上,巨佛的身體,則全部隱藏在神秘的藏地之下。


倒懸空寺千年不倒之謎 力學的極致表現


倒懸空寺,稱貢不日寺,位於阿里普蘭縣西北方向的懸崖之上,高出地面約30米。該寺坐北朝南,阿里四大著名河流之一的孔雀河就在腳下緩緩流過。站在懸空的寺廟棧道上,可以俯瞰普蘭縣全貌,遠處的雪山、河流也盡收眼底。

“貢不日寺”藏語稱“空琵貢巴”,意思是“飛來寺”,又叫“懸空寺”。該寺是在巖壁上依山鑿洞建築的。寺內有木梯與各層連接。木梯由獨木雕成。寺廟殿堂均延伸到洞外,形成懸空態勢。洞穴之間有木製棧道(或稱走廊)相連。沿山坡有階梯及小路,可由山腳登臨寺廟。

從外觀上看,寺廟和棧道是懸在空中的,是座名副其實的“懸空寺”。藏族文人形容它是“背依陡壁,上載危巖,下臨深谷,樓閣懸空”。這座洞窟寺廟全長24.3米,由西至東依次展開。每個洞窟殿堂高度在2米左右,包括杜康殿、主持臥室、甘珠爾拉康(經堂)、修行室等洞窟。經堂裡保存著比較完整的古老壁畫,記載著普蘭王與古格王的關係等,對研究普蘭的歷史和文化有重要的價值。寺裡有5 名僧人,主持待人友善,和藹可親,能滔滔不絕地講出許多該寺的歷史和傳說。此寺屬於藏傳佛教直貢噶舉教派,創始人為直貢寺活佛,住持由直貢寺直接派遣,3 ——5年輪換一次。寺內終年香菸繚繞,朝聖者絡繹不絕。寺外遍佈修行洞,洞穴有20多個,閉關者要與世隔絕,在洞內修行3年。


倒懸空寺千年不倒之謎 力學的極致表現


懸空寺上斜掛數條經幡迎風飛舞,傳說中這就是仙女引超拉姆飛往天庭的地方。引超拉姆是八大藏戲之一《諾桑王子》的主人公諾桑王子的王妃,被一位漁夫俘獲後獻給了諾桑王子,由於兩人特別恩愛,引起了其他后妃的忌妒,在支開諾桑王子的間隙當中,后妃們與巫師發動進攻,使引超拉姆被迫飛向天庭。等到諾桑王子凱旋,發現人去樓空,便披星戴月,歷盡千難萬險,最終找回引超拉姆。

通過我們的介紹相比你已經瞭解了倒懸空寺的情況。他沒有小說裡面的可怕,也沒有那麼大的規模,當然,連位置也不是小說那裡的地方。

倒懸空寺的佈局

懸空寺距地面高約50米,懸空寺發展了我國的建築傳統和建築風格,其建築特色可以概括為“奇、懸、巧”三個字。


倒懸空寺千年不倒之謎 力學的極致表現


“懸”是懸空寺的另一特色,全寺共有殿閣40間。據說在懸空寺建成時,這些木樁其實是沒有的,只是人們看見懸空寺似乎沒有任何支撐,而真正的重心撐在堅硬岩石裡,岩石鑿成了形似直角梯形的樣子,然後插入飛樑,使其與直角梯形銳角部分充分接近,利用力學原理半插飛樑為基。再說,懸空寺飛樑所用的木料是當地的特產鐵杉木加工成為的,據說用桐油浸過,所以不怕白蟻咬,也有防腐的作用,所以懸空寺千年不倒也並非奇蹟,乃是人們的智慧的結晶。

懸空寺的“巧”體現在建寺時因地制宜。寺內有佛像八十多尊。

值得稱“奇”的是,建寺設計與選址,懸空寺處於深山峽谷的一個小盆地內全身懸掛於石崖中間,石崖頂峰突出部分好像一把傘,使古寺免受雨水沖刷。山下的洪水氾濫時,也免於被淹。四周的大山也減少了陽光的照射時間。優越的地理位置是懸空寺能完好保存的重要原因之一。

唐開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遊覽懸空寺後,在石崖上書寫了“壯觀”二字,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稱懸空寺為“天下巨觀”。


倒懸空寺千年不倒之謎 力學的極致表現


倒懸空寺之山西大同

北魏天興元年(公元398年),北魏建都平城(今大同市),北魏天師道長寇謙之(公元365-448)仙逝前留下遺訓:要建一座空中寺院,以達“上延霄客,下絕囂浮”。之後天師弟子們多方籌資,精心選址設計,懸空寺於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建成。

唐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李白遊覽懸空寺後,在巖壁上書寫了“壯觀”二字。懸空寺現存建築是明清兩代修繕的遺物。

恆山懸空寺利用力學原理半插飛樑為基,巧借岩石暗託,樑柱上下一體,廊欄左右相連,曲折出奇,虛實相生。寺內有銅、鐵、石、泥佛像八十多尊,寺下岩石上“壯觀”二字,是唐代詩仙李白的墨寶。全寺為木質框架式結構,在陡崖上鑿洞插懸樑為基,樓閣間以棧道相通,背倚陡峭的絕壁,下臨深谷,寺不大,但巧奪天工,也頗為壯觀。

殿樓的分佈都對稱中有變化,分散中有聯絡,曲折迴環,虛實相生,小巧玲瓏,空間豐富,層次多變,小中見大,不覺為彈丸之地,佈局緊湊,錯落相依。懸空寺不僅外貌驚險,奇特、壯觀,建築構造也頗具特色,形式豐富多彩,屋簷有單簷、重簷、三層簷,結構有抬梁結構、平頂結構、斗拱結構,屋頂有正脊、垂脊、戧脊、貧脊。總體外觀,巧構宏制,重重疊疊,造成一種窟中有樓,樓中有穴,半壁樓殿半壁窟,窟連殿,殿連樓的獨特風格,它既融合了中國園林建築藝術,又不失中國傳統建築的格局。懸空寺內現存的各種銅鑄、鐵鑄、泥塑,石刻造像中,不少風格,體例具有早時期的特點,是具有較高藝術價值的珍品。


倒懸空寺千年不倒之謎 力學的極致表現


倒懸空寺之河北蒼巖山

蒼巖山坐西向東,長150米,寬80米。從力學角度看,此殿重量及遊客滿載時,總重量約在35噸左右,按此推算,橋的拱記應在3.5到4米之間,而該橋卻拱高只有2.8米。其橫跨在兩山峭壁之間,為敞肩拱式,翼角高翹,流蘇彩繪,高架於雲天霧海之上,有高不可攀之威、騰空欲飛之勢。建於橋上的橋樓殿內有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藥師琉璃光王佛三尊佛像,正中背面塑觀音像,殿內兩側十八羅漢像。

巍峨獨特的橋樓殿堂,於重山疊翠、峽谷一線處,形成“橋殿飛虹”的天下奇觀,為蒼巖山“三絕”之一。最令人驚異莫名的是,在橋樓殿上方100米的彎路上,過往行人皮膚有變黃變綠的現象,光學專家、氣功大師、佛教人士說法不一,此為蒼巖山“一奇”。蒼巖山也是《臥虎藏龍》、《西遊記》、《花木蘭》、《大國醫》、《破襲戰》、《木乃伊3》的外景拍攝地。

倒懸空寺之雲南西山

懸空寺位於雲南省昆明市西郊15公里的西山的太華山南面的羅漢山。由北向南眺望,山形外廓酷似大肚彌勒,故名羅漢山。羅漢山懸崖峭壁,與南面掛榜山千仞削壁相連,山麓下即浩渺滇池。三清閣九層 十一閣道觀建築群,層疊嵌綴於懸崖絕壁之上,成“懸空寺”險境。

元代,統治雲南的梁王由羅漢山麓築“千步崖”石磴上山,開闢羅漢山南崖之避暑宮。過去一度認為今之三清閣即元梁王避暑宮,實際梁王避暑宮在三清閣、龍門下層更南,臨掛榜山邊緣。1999年9月,我根據徐霞客《遊太華山記》等歷史資料記載,在西山辦公室的協助下,撥開齊人深的雜草,尋找到羅漢山南庵諸殿及梁王避暑宮遺址。


倒懸空寺千年不倒之謎 力學的極致表現


倒懸空寺之河北省鄲市涉縣

河北省邯鄲市涉縣懸空寺,又名媧皇宮,始建於北齊,也就是公元550年到公元577年,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是神話傳說中女媧氏“煉石補天,摶土造人”的地方。是全國規模最大、肇建時間最早、影響地域最廣的奉祀女媧的歷史文化遺存,被譽為“華夏祖廟”。是全國五大祭祖聖地之一。

倒懸空寺之河南淇縣朝陽

該寺北靠朝陽山,青松翠柏及奇花異草在太陽光照射下,如綵鳳當陽,翠盤捧日,故稱朝陽懸空寺。據明、清《淇縣誌》記載,朝陽山原為殷故宮,是殷紂王冬季設行宮採暖的地方。東魏武定七年在此創建寺院,建築金碧輝煌,氣勢雄偉,十分壯觀。


倒懸空寺千年不倒之謎 力學的極致表現


倒懸空寺之浙江建德大慈巖

大慈巖坐落在建德市南面24公里,是一個佛教文化和秀山麗水結合完美的旅遊勝地、素有“浙西小九華”之譽。以江南懸空寺、長谷溪流、全國第一天然立佛而聞名遐邇。 據縣誌載,元大德年間,臨安人莫子淵循夢意棄家來此、琢石為佛,號曰大慈。山以佛名,大慈巖一名由此而來。

懸崖高位洞穴建築是大慈巖的一大特色。在大慈巖,寺廟、棧道、香廊、索道都處處體現出一個“懸”字。主殿寺廟地藏王大殿一半嵌入巖腹,一半凌駕懸空,頗為奇險壯觀,它與山西恆山懸空寺有異曲同工之妙,故稱之為“江南懸空寺”。

倒懸空寺石窟:陝西榆林西夏羅兀城遺址

懸空寺位於榆林城南約55公里,榆林鎮川鎮石崖底村西之西夏羅兀城遺址山崖上。西南依群山,東瀕無定河,地勢險峻,風景秀麗。石窟原系西夏夢兀城前哨關隘,當年西夏和北宋均曾在此屯兵設防。


倒懸空寺千年不倒之謎 力學的極致表現


倒懸空寺之山西寧武蘆芽山

遊覽“懸棺與懸空寺”景區,首先要攀登一段艱險的棧道,還要通過一座長達數十米懸於兩座山崖之間的鐵索橋,你可以站在輕輕搖擺的鐵索橋上,清風徐來之際,傾聽著對面山上的松濤陣陣。棧道中間,建有一座兩層的懸空寺,氣勢雄險。為了區別於恆山懸空寺,也有人稱其為小懸空寺。

倒懸空寺之山西廣靈小寺

建築基本保存完好,登寺而望一覽眾山小,沿途峰嶺溝谷間松柏成林,灌木蔥翠。絕塵世喧囂,空氣清新,適宜漫步觀景。核心景觀區,有眾多人文和自然景觀。尤其人文遺蹟中,存在許多無從破解的神異古怪的謎團。自古以來,無數到訪者揣摩猜測,見仁見智,在民間醞釀成眾多神奇的傳說故事。這些故事口耳相傳,使聖泉寺名聲遠播。信仰者、尋醫者、獵奇者、訪奇者絡繹而來,各有心得而云,使聖泉山觀音寺地處深山卻不蕭索,遠離人境卻香火殷盛。 特別是每年的二月十九,無數香客、遊人前來許願,其場面可謂壯觀。

懸空寺懸空而建令人困惑

那麼懸空寺又為什麼要建造在懸崖絕壁上呢?又是如何保存得如此完好呢?人們也是說法不一。有人說因為這裡暴雨成災,只好把寺建在懸崖上,懸空寺處於深山峽谷的一個小盆地內,全身懸掛於石崖中間,石崖頂峰突出部分好像是一把傘,使古寺免受雨水沖刷。也有人說這裡是南去五臺、北往大同的交通樞紐,方便來往的信徒進香。而且當時常常暴雨成災,人們以為有金龍作祟,便想到建浮屠來鎮壓,於是就在這百丈懸崖上懸空修建了寺院。


倒懸空寺千年不倒之謎 力學的極致表現


另外,也有人指出這裡的山勢好像一口掛起來的鍋一樣,中間凹了進去,而懸空寺恰好就建在鍋底。這種有利的位置,不僅使得塞外凜冽的大風不能吹襲懸空寺,而且寺院前面的山峰又起了遮擋烈日的作用。近些年有專家指出,懸空寺之所以歷經千年而保存得如此完好,除上述原因外,也歸功於它奇特的建造。遊人只能魚貫緩行於狹窄廊道和懸梯,不會造成擁擠現象,這就大大減輕了遊人對廊道和懸梯的壓力。

倒懸空寺為什麼千年不倒

其實關於這個問題,有專家認為寺院之所以能夠建在懸崖上,主要是由“鐵扁擔”把樓閣橫空架起。也有專家指出,除了藉助“鐵扁擔”之力以外,立木(即柱子)也立下了汗馬功勞。還有專家認為懸空寺全寺40間殿閣,表面看上去支撐它們的是十幾根碗口粗的木柱,其實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而真正的重心撐在堅硬岩石裡,利用力學原理半插飛樑為基。懸空寺到底是怎樣建造的,專家們各持己見,爭論不休。


倒懸空寺千年不倒之謎 力學的極致表現


“懸”是懸空寺的另一特色,全寺共有殿閣40間,表面看上去支撐它們的是十幾根碗口粗的木柱,其實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據說在懸空寺建成時,這些木樁其實是沒有的,只是人們看見懸空寺似乎沒有任何支撐,害怕走上去寺會掉下來,為了讓人們放心,所以在寺底下安置了些木柱,所以有人用“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來形容懸空寺。而真正的重心撐在堅硬岩石裡,岩石鑿成了形似直角梯形的樣子,然後插入飛樑,使其與直角梯形銳角部分充分接近,利用力學原理半插飛樑為基。再說,懸空寺飛樑所用的木料是當地的特產鐵杉木加工成為的,據說用桐油浸過,所以不怕白蟻咬,也有防腐的作用,所以懸空寺千年不倒也並非奇蹟,倒不如說這是人們的智慧的結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