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定諤的貓一一驚現三種世界觀!

王建平:每日一文:《唯物論、唯心論、感知論與薛定諤的貓》

唯物論產生的時候,薛定諤的貓還沒有出現。更早的時候,當人面對賴以生存的一切事物,他們是怎麼看的呢?人們認為:一切事物都在發生著,碰巧被我看見了。事物運動著、變化著、存在著,人認識到了一切的存在,人不知道一切為什麼會存在?並且為什麼會這樣存在?人作為認識者,本能地認為:事物存在於事實之前,事物的存在與我們無關。我們認識了事物,與事物發生認識關係和利用關係,這就是人們的唯物論。唯物論是人最早產生的世界觀,是人的初級認識。當薛定諤設置並懷疑盒子裡的貓生或者死的時候,唯物論在一旁早已得出了肯定的結論:貓或生或死是個客觀事實,與觀測者沒有任何關係。我們的任務是怎麼處理一隻活貓或死貓,而不是耗費精力在觀測的過程中。人們一直是這樣做的,人們的智慧和能力都用於處理發生的客觀事實。人們一直強調:客觀事物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你看沒看到與那隻貓的死活毫無關係,唯物主義的論斷毫不含糊。而薛定諤的實驗卻表明說:在未觀測之前,盒子裡的貓的死活機率各佔百分之五十,也就是貓死活不明,必須等到盒子打開,觀測的到達才能確定貓是死是活。注意是確定,不是知道。這顯然給唯物論出了難題,唯物主義怎麼看待這隻貓?

薛定諤的貓一一驚現三種世界觀!

唯物主義的邏輯是轉不過這個彎來的。唯物主義早就一攬子把盒子中的貓交給了客觀,而客觀有待於人去認識,人認識到什麼事實都是客觀的,人沒有認識到的也是客觀的,客觀是不可知的,我們只是盡力去知,知道多少算多少。人一直這樣對待世界,世界就是一個客觀對象,而人只是棲居者,我們偶然地棲居在這個世界上。但薛定諤的貓把這個客觀的世界弄得不確定了,這世界在與不在?怎麼存在?與觀測者有決定性的關聯。如果盒子永不打開,觀測者永不出現,這世界還存在嗎?而且是一個什麼狀態的存在呢?缺乏觀測者的世界存在嗎?你能證明它們存在或不存在嗎?

很有意思的是唯心論怎樣看待盒子裡這隻貓呢?唯心論認為:打開盒子,貓被我看見了,我就知道它的死活,在未打開盒子之前,貓是不存在的。注意:它們是說知道,而不是確定(認識並不參與事實的構成)。唯心論不但認為盒子中的貓死活未知,它們認為貓根本就不存在,打開了盒子,死貓或活貓就被我知道而存在了。所以,貝克萊說:存在就是被感知。王陽明也說: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貓在"被感知之前""與汝同歸於寂"是什麼狀態?不就是不存在嗎?這就是說:存在在觀測之前是不存在的。

而感知論是這樣看待貓的,感知論認為:存在就是在感知。存在發生在感知運動中,盒子裡的貓在打開盒子的一刻與觀測者發生了感知運動關係,觀測者依據感知規則給予對象以屬性,貓是什麼貓?是死是活?是觀測者與對象感知運動的結果,是雙方共同決定的,不是貓(客觀)也不是觀測者(主觀)單方面決定的。也就是說:世界是人感知的事實,不是客觀的事實,也不是主觀的事實。唯物論和唯心論都錯了,薛定諤的貓證明了感知論。

薛定諤的貓一一驚現三種世界觀!

比較三種理論,三種不同的世界觀產生了:唯物論認為,存在是客觀的獨立而固有的存在,人只是認識者與利用者;唯心論認為,存在因人的認識而存在,在人的認識以外無存在;感知論認為,存在在人的感知運動中存在,感知以外不存在。注意,三者有三個限度:唯物以客觀(無限、不可知)為存在的限度;唯心以認識(意識、心)為存在的限度;感知以感知範圍為存在的限度。所以,唯物者存在於無限中,無家可歸;唯心者存在於心中,心就是家;感知者存在於感知中,感知就是家園。三種理論對貓的存在有三種觀念:唯物主義認為貓自己決定存在;唯心主義認為貓由我決定存在;感知主義認為我們與貓共同決定存在。三種觀念導致三種世界觀,三種世界觀導致三種不同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三種觀念的存在狀態大相徑庭。

另外,薛定諤的理論把注意力全集中在盒子裡貓的身上,我們都忽略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誰是觀測者?把觀測者設定為一個不變的常數是錯誤的,這跟唯物主義把貓設定為常數是一個性質的錯誤。我們都沒有對觀測者進行確定,設定觀測者是人,或者唯心論認為的心,是一種狀態,如果觀測者變了,是一隻蝙蝠或一隻海豚,那觀測結果不受影響嗎?也就是說,觀測者因素是一個前提,如果前提不確定,結果就不能確定,這就是感知論的存在原理。

薛定諤的貓一一驚現三種世界觀!

世界的存在是緣於人的感知運動,一切事實都是我們感知創造的結果,這個存在只對人有效,但我們不能否認有蝙蝠和海豚感知的世界,用超聲波和我們用感覺器官感知的世界能相同嗎?所以,世界不是客觀即與人無關的存在,也不僅是主觀的以人心為界的存在,世界是所有感知體的感知結果,世界是所有感知體的世界。如此,當太陽再從東方升起,我們就知道作為頂級感知體——人,該怎樣對待世界和對待自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