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會」黃訓迪:暗中觀察是怎樣的一種體驗——人文科學實驗的現實與夢想

「读书会」黄训迪:暗中观察是怎样的一种体验——人文科学实验的现实与梦想

科學實驗聽上去高大上,但是冠上人文科學的名頭,不少人心裡就與變態實驗掛上了鉤。人文科學實驗真的口味那麼重嗎?小編今天親自上陣,歸納整理讀書沙龍上的發言,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實驗故事。

我們談到實驗,總是想到自然科學的那種實驗室,白大褂、酒精燈、硫酸銅、氧化鈣映入眼簾。今天讓我們脫下對科學實驗的幻想,用一種樸實的求知慾來看待人文科學的實驗。當一群人每天週而復始地幹著重複的工作時,你在一旁觀察,是怎樣的一種體驗?拿起指定書目,讓我們開始吧!

「读书会」黄训迪:暗中观察是怎样的一种体验——人文科学实验的现实与梦想

今天我要講的是人文科學實驗和它的實現,讓我想到說這個題目的原因是最近我有一個朋友和另一個朋友生了一對雙胞胎,當然他們可能也是你們的好朋友,孩子小名一個叫巧克,一個叫力力,然後朋友圈裡就很流行對著照片猜誰是巧克誰是力力,一開始我是完全分不清的,直到有一天搭車的時候朋友告訴我三個分別兩個小孩的方法,我才恍然大悟,哦,原來雙胞胎也是看得出來的。這以後我一直在想雙胞胎如果有不同的生活狀況是不是會有很大的不同?有沒有人做過觀察呢?

「读书会」黄训迪:暗中观察是怎样的一种体验——人文科学实验的现实与梦想

前一段時間我看了一本書,名字叫《瘋狂實驗史2》,裡面介紹了一個關於雙胞胎的實驗,跟這個事情說得很有相似性。一個心理學家,找到一對雙胞胎,只對其中一個進行訓練,過了幾個月以後,這個小孩就能夠滑冰、搬磚、推箱子了,而沒有經過訓練的小孩只會躺在床上等吃奶。實驗進行到這裡,很多人就準備給孩子報早教班了,然而,實驗最後怎麼樣了呢?那個沒經過實驗的小孩在1歲的時候也開始學習他兄弟學過的東西,結果只用了3個星期就超過了他的兄弟,於是美國的早教機構還沒繁榮過就關門了。像這樣的人文科學實驗並不多,但是結論卻看上去很實用,起碼有很多家長可以在給孩子報早教班的時候,告訴自己,學得效果不好也沒什麼,主要還是面子上過得去。

人文科學的實驗往往處於一種偶然或者興趣,並沒有像居里夫人那樣有著那麼崇高的原始動機。人文科學的研究者們進行觀察和實驗,可能存在兩種截然相反的結果,一種是實驗成功了,研究成果對人類有著很大的啟發作用,心理學上很多理論都是如此;另一種是實驗失敗了,研究成果最終成為了一個“變態”的或者是“搞笑”的代名詞,下面要說到的各類把妹法就是後一種。

「读书会」黄训迪:暗中观察是怎样的一种体验——人文科学实验的现实与梦想

薛定諤把妹法:人文科學實驗的基本形式

「读书会」黄训迪:暗中观察是怎样的一种体验——人文科学实验的现实与梦想

豆瓣網友閒來無事(chi bao le cheng de)深入構建了一個系統的把妹法則,這個把妹法分為三個階段,不斷進化。第一階段是巴普洛夫把妹法,即每天給你那位心儀的女孩的抽屜裡放上精心準備的早餐,並且保持緘默不語,無論她如何詢問,都不要說話。如此堅持一至兩個月,當妹子已經對你每天的準時早餐習以為常時,突然停止送餐,她心中一定會產生深深的疑惑及失落,同時會滿懷興趣與疑問找到你詢問,這時再一鼓作氣將其拿下;第二階段是薛定諤把妹法

,即每天早上,你拿出一個硬幣拋擲,讓偉大的隨機性來決定今天是否給妹子送早餐。 這樣,當妹子每天打開抽屜之前,都不知道是否有早餐,而早餐的有無乃是一個獨立隨機事件,完全無法推測。每天的早餐對於妹子都是一個未知的神秘存在,妹子將逐漸為這一神秘的現象所吸引,最終將不可避免地對送餐人產生極大的興趣,你在她的心中蒙上了神秘的面紗;第三階段是海森堡測不準原理把妹法,即……太高深了,總的來說就是通過概率問題來使妹子對你產生興趣。不少人去試了這個理論套路,據說在資深宅男群體中成功率不錯,這就是一個完整的人文科學實驗流程:提出假設——鼓動複數的人去嘗試——得出概率。對於提出這些看似荒唐的實驗計劃的人,他們早就脫單啦,但是通過計算宅男撩妹的成功率,他們得出了一個很科學的實驗結論——這些假設確實對追女生有效——這就是他們的目的。

「读书会」黄训迪:暗中观察是怎样的一种体验——人文科学实验的现实与梦想

人文科學的實驗說白了就是暗中觀察,如果你是研究心理學的,那麼就找一些人來,讓他們在特定環境下待著,看看他們怎麼做,像破窗理論就是這樣的一種;如果你是學習社會學的,那麼中一大群人來,給他們模擬一個情景,暗中觀察他們的行為就可以了;如果你是學習法學的呢?沒有那麼大的試驗場給你,還是回家寫科幻小說去吧。

幻想世界:人文科學實驗意想不到的主戰場

人文科學的實驗其實是不多的,尤其在法學裡面,法學裡目前還能在書裡看到的實驗,估計只有《洞穴奇案》了。就算是一個實驗,它還只是一個虛擬實驗,講的是法學家假設,在一個座雪山上有5個探險家,他們遇到暴風雪被困在一個山洞裡,這個山洞只有一個出口,還被堵住了,食物都被吃光了,通過無線電通信他們確認救援人員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把他們救出來,於是他們就抽籤吃掉了其中一個人,並最終獲救。法學家根據這個前提開展大量頭腦風暴來討論各種判決對現實的影響的可能性。現實中這種實驗是做不出來的,我們總不能讓幾個人真的吃一個人再來看社會大眾對這種行為分成幾派吧。

「读书会」黄训迪:暗中观察是怎样的一种体验——人文科学实验的现实与梦想

而在人文科學的其他領域,確實存在著觀察人類行為的各種實驗。美國有一家喜歡研究人文科學實驗的遊戲公司,製作了一個叫做“輻射”的遊戲,講述了因為第三次世界大戰毀於中國核彈的美國變成一片焦土以後,美國人民“自強不息”地生活在地下避難所的故事。遊戲公司把很多現實中存在的人文科學實驗映射在了這些避難所裡面,故事裡,瘋狂的科學家在各個避難所利進行著各種只有末世錄世界才可能開展的實驗。遊戲開發人員還專門為這些實驗出了一本書——《輻射聖經》來描述這些實驗可能存在的發展方向。

這裡舉一個77號避難所的例子。這個實驗進行了好幾年的時間,受實驗者所在的避難所只有他一個人,實驗人員同時給他準備了充足的水和食物,還有一箱玩偶。這個實驗最後怎麼樣了呢?開發者認為,最後他會和這些玩偶產生精神共通,他會認為這些人偶是活的,最後分裂出新的人格。這樣的實驗在現實中是存在的,但只有寥寥兩次。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時候,發生了這樣一個實驗,實驗人員讓被實驗者躺在一個小房間裡,遮住眼睛,堵住耳朵,身上穿上厚重的衣服屏蔽觸覺,只有吃飯和上廁所的時候能夠起來,經過一天以上的時間,被實驗者都產生了嚴重的幻覺,有些人看到了漫天的星星,也有人看到小松鼠揹著包在自己的身上走來走去。另一個實驗是三年前做的,被實驗者有800人,他們在什麼都不做地坐了15分鐘以後,可以在繼續孤獨地坐下去還是被電擊一次中做出選擇,三分之二的人選擇了被電擊。

幻想與現實在人文科學實驗的領域總是互相映射,無法分開,科學家們總是希望有更為豐富的實驗樣本來進行實驗和觀察,但是當他們的願望難以實現以後,就只能將自己的憧憬投注於幻想和預測之上。這也是為什麼孤獨實驗歷史上只進行過幾次,但科幻著作中卻已經形成了體系。

「读书会」黄训迪:暗中观察是怎样的一种体验——人文科学实验的现实与梦想

書,一直是人文科學實驗的主要載體。在科學的領域沒有什麼是沒有意義的。對於學習人文科學的大部分人來說,此生可能也無法有幸參加任何一次實驗研究,但是,人文科學實驗所代表的探索人類自身奧秘的精神與熱情卻與研究自然科學的科學家們別無二致。他們的遠方是星辰大海,我們的眼中亦有歸途。向所有用心探索人類來路的人文科學家們致敬!

「读书会」黄训迪:暗中观察是怎样的一种体验——人文科学实验的现实与梦想

---------內容摘錄於2017.10.20奉賢法院讀書會發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