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袖日曆

2018

習近平:國家一流,學術才能一流

習近平總書記2日上午在北京大學考察,參觀了北大近年成就展。聽到學校近年來推動一流大學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習近平十分高興。他說,什麼是一流?要在中國特色下去評價。過去講,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先是要讓國家達到一流水平,其他服務於國家一流。我們要有這個自信,要把學術研究建立在國家發展成就的基礎上,做到知行合一。

领袖日历 | 5月2日

習近平分享讀書心得:要聯繫實際、做到知行合一

领袖日历 | 5月2日

習近平總書記2日上午在北京大學考察時,與青年學生分享了他的讀書心得:我喜歡文學、歷史,為了用好一個成語,經常翻閱很多詞典,一物不知深以為恥。插隊時,身邊學生有些家學淵源,大家常在一起談論。有些人在談論具體問題時引用典故和案例,可以做到信手拈來。這使我認識到,學術、知識不能只是在嘴上,要聯繫實際,做到知行合一、格物致知、學以致用。所以,我後來看書很注意聯繫實際。那時候,我讀了一些馬列著作。15歲的我已經有了獨立思考能力,在讀書過程中通過不斷重新審視,達到否定之否定、溫故而知新,慢慢覺得馬克思主義確實是真理,中國共產黨領導確實是人民的選擇、歷史的選擇,我們走的社會主義道路確實是一條必由之路。這種通過自己思考、認識得出的結論,就會堅定不移。

2013

倪志福同志遺體在京火化 習近平等到八寶山革命公墓送別

领袖日历 | 5月2日

5月2日,倪志福同志遺體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火化。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胡錦濤等前往八寶山送別。這是習近平與倪志福親屬握手,表示深切慰問。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我黨政治工作和工會工作的傑出領導人,中國共產黨第十屆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第十一屆、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七屆、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華全國總工會原主席倪志福同志的遺體,5月2日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火化。

倪志福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13年4月24日15時在北京逝世,享年79歲。

倪志福同志病重期間和逝世後,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江澤民、胡錦濤等同志,前往醫院看望或通過各種形式對倪志福同志逝世表示沉痛哀悼並向其親屬表示深切慰問。

5月2日上午,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莊嚴肅穆,哀樂低迴。正廳上方懸掛著黑底白字的橫幅“沉痛悼念倪志福同志”,橫幅下方是倪志福同志的遺像。倪志福同志的遺體安臥在鮮花翠柏叢中,身上覆蓋著鮮紅的中國共產黨黨旗。

上午9時許,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胡錦濤等,在哀樂聲中緩步來到倪志福同志的遺體前肅立默哀,向倪志福同志的遺體三鞠躬,並與親屬一一握手,表示慰問。

黨和國家有關領導同志,前往送別或以各種方式表示哀悼。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倪志福同志生前友好和家鄉代表也前往送別。

领袖日历 | 5月2日

習近平就蘆山地震抗震救災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5月2日就做好當前蘆山地震抗震救災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4·20”蘆山強烈地震搶險救援階段工作取得了重大勝利,當前抗震救災工作要以受災群眾安置為中心任務,同時要抓緊開展災後恢復重建前期工作。

四川蘆山強烈地震發生以來,在黨中央統一領導和部署下,在有關方面、社會各界大力支持和幫助下,四川省委省政府團結帶領廣大幹部群眾萬眾一心、攻堅克難,搶險救援工作基本完成,抗震救災工作取得階段性勝利。

習近平高度關注受災群眾過渡安置工作,指出要繼續抓好傷員救治、物資保障、搶通保通、臨時補助政策落實等工作,制定好過渡安置方案,繼續抓好防治次生災害工作,確保受災群眾基本生活。

習近平強調,要全面準確評估災害損失,按照以人為本、尊重自然、統籌兼顧、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科學重建要求,儘快啟動災後恢復重建規劃編制工作,充分借鑑汶川特大地震災後恢復重建成功經驗,突出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理念,統籌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生產設施、城鄉居民住房建設,統籌群眾生活、產業發展、新農村建設、扶貧開發、城鎮化建設、社會事業發展、生態環境保護,提高建設工程抗震標準,提高規劃編制科學化水平。

習近平指出,要堅持抗震救災工作和經濟社會發展兩手抓、兩不誤,大力弘揚偉大抗震救災精神,大力發揮各級黨組織領導核心和戰鬥堡壘作用、廣大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引導災區群眾廣泛開展自力更生、生產自救活動,在中央和四川省大力支持下,積極發展生產、建設家園,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近日,四川省委常委(擴大)會議對下一階段抗震救災工作作出部署,決定以實際行動將習近平總書記對抗震救災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對地震災區人民的親切關懷落到實處。目前,蘆山地震受災群眾基本得到妥善安置,災區供水、道路、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逐步恢復,絕大多數學校已經復課,商業網點逐步恢復營業,部分農村開始進入春耕農忙,災區生產生活正在恢復正常,人心安定、社會穩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