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投資A輪、B輪、C輪投資,上市後股權是怎麼分配的?

嘿時間都去哪了


不邀自來!

題主的問題想必是想了解在融資過程中,創業公司的股權結構變化方面的內容。

先糾正一點,創業公司上市後,一般情況下公司的股權(這個時候表現為股票)是可以自由流通的,當然限制流通的股份除外,此時就沒有必要談股權分配的問題,因為市場在其主導作用。

回到問題本身,創業從啟動到上市,中間或許會經過許多輪的融資,在各個不同的融資階段對外部投資人的需求並不相同,融資所需的資金和相應出讓的股份也並不相同,而且不同的公司之間存在極大的差異。

有些公司在發展的過程經歷了N多輪次的融資,比如“某客”據說融資已經到了G輪,按照字母順序算下來,再加上中間可能的“+”“-”輪,差不多十幾輪了吧,但依然沒能上市。

還有些公司本身屬於大集團內部孵化創業,從發展初期到成熟期,一路坦蕩,臨到上市前才做了一輪Pre-IPO融資。

雖然不同的公司在融資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但大體來說,不外乎以下幾個階段:

1、種子輪/天使輪

“種子輪”、“天使輪”,一般指的是創業公司起步前或創立之初拿的那輪融資,實務中,並沒有嚴格的區別。如果硬要區別的話,那或許估值的差異是個很大的區別:種子輪估值不超過2000萬,天使輪估值可能達到5000萬以上(對於這個說法,我本人不是特別贊同)。

不管叫什麼名字,作為創業公司第一輪融資,出讓的股份多少要根據公司當前的估值、公司在未來一個階段內對資金的需求以及與投資人的談判等綜合因素決定。

舉個栗子:假設創業公司打算融資300萬,用於公司未來1年內的經營,1年後將再次啟動下一輪融資。此時,若與投資人溝通的公司投後估值為3000萬,那麼出讓10%的股份就可以。但,如果估值只有1500萬,而創業團隊仍希望拿到300萬的資金,那麼可能就要出讓20%的股份。

建議:對於創業公司的第一輪融資,建議出讓的股份不要高於20%。

理由也非常簡單,就是避免過早的喪失公司的控制權。核心創始人如果在融資前擁有70%的股份,如果首輪融資出讓30%的股份,那麼核心創始人所持股份比例就下降為49%,已經沒有了絕對的控制權。

2、VC階段

VC,這當然不是說維生素,而是“創業投資”或“風險投資”階段,大家通常說的A輪、B輪、C輪....,還有所謂的A+輪、A-輪(即A輪前後進行的融資),實際上都可以劃為VC階段。

在這個階段,創業或許會做2-3輪的融資,引入的投資人,可能是新的投資機構,也可能是原投資人,因此,在融資的過程重要儘量避免被投資人掌控創業公司的情況發生。

建議:對於VC階段的融資,同樣要結合公司的估值、公司的資金需求等因素來衡量,特別是注意保持對公司控制權的控制,最好每次融資出讓的股份不高於10%(5%、8%都可以),最高不要高於15%。

3、PE階段

進入PE階段的融資,往往公司的估值規模已經非常大了(幾億估值、十幾億估值都是很正常的水平),對資金的需求也較多,但因為估值較大,出讓的股權就相對較少了。

舉個栗子:公司估值20億,如果只需要1億的資金,對應出讓的股權也只要5%。

由於前面經過了幾輪的融資,創業公司的股權結構也相對比較分散,一般情況下核心創始人仍用於相對控制權,出讓5%的股權對於創始人團隊來說應該威脅較小(如引入的新的投資人,股權結構將更加分散,威脅自然更低)。

建議:對外融資,出讓的股權比例不高於10%。

4、Pre-IPO階段

由於政策監管等因素,Pre-IPO階段的融資是公司上市前的最後一輪融資,這輪融資可能需要較多的資金,或是用於擴大生產經營以取得更好的成績提高上市成功的可能性,或是用於上市所要花費的大量費用等等。

但同樣,因為此時的估值較大,數十億,百億估值的公司都也正常,所以出讓的股權依然不會太高。

對於一般估值在10億以內的公司來說,出讓的股權比例建議不要高於10%(5%就更好,具體要根據實際情況)。


西天蝸牛


我創業多年,也接觸過不少投資人和投資機構,融過幾輪資。回答一下你的問題,大家可以關注我,我會提供更多的專業知識和創業經驗。



股權分配其實還是取決於創業團隊和各資方的博弈,很多時候是通過協商解決。作為創業者前期最主要的是把握主動權和控制權。資方在這個過程中也會有一定的不安全感。例如會通過各種手段來稀釋資方股份,也有可能新進的資方想辦法踢掉前面的資方。

種子輪

對於很多小創業公司,如果融資太少,會定義為種子輪。一般情況下,種子輪的投資人佔到比例不超過15%。金額一般是30-100萬,往往會是個人投資者,給創業人一個啟動資金。

天使輪

從天使開始就應該按照專業的投資方式進行約定。一般情況下,天使輪佔比不要超過20%,團隊佔比65%,預留15%作為後期的合夥人加入而留的股權池。這個時候創業團隊會被要求股權成熟期,約定年限,或者直到上市解除。



A輪、B輪、C輪...

到了後面的一輪一輪進去,前面的股份會被相對應的稀釋。一般能邁過B輪的都是非常不容易,算是進入最後勝利者的圈子。這個時候,如果前面的投資人願意折現,後面的投資人也覺得值得,就會以一個估值的折扣價進行交易。

一般創業團隊也會從B輪開始套現一部分,這個要跟投資人商量。解決一些個人經濟上的困難。投資人可以理解的話,適當折現幾個點給投資人也沒問題。一般做到B輪以後,創業團隊的股份我不會很多了,不過儘量保持住51%的線。這樣會有一定的控制權,控制權沒把握住的話,很容易在後面資方“打架”的情況下,犧牲掉創始人,直接由資方派人接管。這樣創始人可能人財兩空。

上市IPO

能走到上市的地步了,就已經是人生贏家了。這個時候創始人的股權已經非常少了,大部分股權都在資方手上,這個時候大家都有利可得了。多的情況下,可能有十幾二十個股東,因為B輪開始就會有很多跟投的公司。這個時候會有專業的審計,也會根據協議做股權調整,到了一個大家都滿意的結果就正式IPO了。IPO後有個禁售期,只有時間到了,解禁後才能出售自己手上的股票。



總之,股權具體多少是要根據自身情況去做協商博弈的,並沒有一個確定的規定。

如果需要股權分配相關的文檔,請關注我以後私信索取。這裡有最全的股權比例分配技巧。


小魚聊創業


簡要來說,就是看每一輪公司的估值以及投資方的金額,決定各股東的股權比例情況。

舉例來說,甲創立了公司,擁有公司100%股權。隨後公司開始不斷髮展,並經歷了數輪融資。以下的估值全部指的是投後估值(即等於該輪投前估值+該輪新進投資額)

1、天使輪。投資人乙對甲的公司比較感興趣,願意按估值1000萬的價格,投資100萬,佔股10%,此時股權結構:甲90%,乙10%

2、A輪融資。投資人丙按照5000萬估值投資公司500萬,佔股10%,完成該輪融資後公司股權比例為:甲81%,乙9%,丙10%;

3、B輪融資。與上面的情況類似,不過這回估值時,投資方丁按照PE(市盈率)倍數15倍對公司進行估值。假設公司此時每年淨利潤1000萬,那麼估值為投後估值1.5億元,此時投資方丁投資1500萬,佔股10%,完成B輪融資後,公司股權比例為:甲72.9%,乙8.1%,丙9%,丁10%

後續融資也是同理,按照公司的估值和當時投資方的出資,可以計算出公司完成每一輪融資後的股權結構。

以上為簡化的解釋。在實際操作中,將會涉及公司的期權池建立、對賭、債轉股等各種事項,導致公司的股權結構發生變化,需要具體分析。


Mike思維


這位朋友的問題涉及到創業公司的很長一段的發展歷程,從天使投資到C輪投資,若是發展快速的話,也需要一兩年,若是發展慢的話,可能需要十幾年。上市後股權的分配則與每一輪投資中股權的分配息息相關。那麼,就得從頭說起。

為了能夠解釋的通俗易懂,我就給大家用舉例子的形式吧。

創始人A創立了一家創業公司,項目很好,很有市場,發展潛力很大,但是創始人A缺少資金去支撐公司的快速發展。為了抓住機遇,A找到了天使投資人B,B給A的公司投資,同時B要求獲得A的公司的股權。這個時候問題就來了,B投資多少錢,給B多少股權?這裡就涉及到了一個對A的公司進行估值的問題。

估值問題一定要注意,先對A的公司進行估值,而後再根據估值以及天使投資人B投入的資金佔估值的比例進行股權分配。

那麼該如何估值呢?其實估值的方法有很多,有些甚至需要進行數學模型的運算。當然,也有較為簡單的估值方法,在此主要說股權分配方面的事,估值就暫且略說。經過創始人A的一番估值,最終與天使投資人B達成一致,同意將A的公司估值為1000萬元人民幣,這個時候B決定投資200萬人民幣,於是B就擁有了20%的股權,創始人A手裡還剩80%的股權。

那麼同理,A輪、B輪、C輪的融資也是先估值,然後再根據投資方的投資金額分配相應的股權。

隨著A的公司不斷髮展壯大,他們迎來了A輪融資,創始人A決定拿出20%的股權去融資。這個時候,公司估值為5000萬人民幣,投資方C想了一下,決定投資,於是C投資1000萬人民幣,並獲得了20%的股權。那麼,創始人A和天使投資人B手裡還剩多少股權呢?當然會被稀釋,經過這次稀釋後,創始人A還剩64%的股權,天使投資人B手裡則還剩16%的股權。B輪融資,C輪融資則是同理。

到了IPO上市後,股權分配大致如此過程。但其實,在現實操作的過程中會十分的複雜,涉及到各種各樣的協議,具體情況還需要結合具體案例進行分析。


一支神筆諮詢


每個公司的融資歷程都差異很大,所以股權分配的方式也各不相同。

  1. 公司早期股權比例,假設有兩個合夥人,合夥人甲持股60%,合夥人已持股20%,另外預留20%作為期權池,留個後續可能要加入的高管。期權池的股權一般先由創始人代持。

  2. 公司預留期權池給高管和貢獻比較多的員工幾乎成為慣例,投資機構在投資一個創業公司之前,為了避免股權比例被稀釋,都會要求先設期權池。

  3. 投資機構投資公司時,一般有兩種持股方式,一種是公司增發股份,如投資前公司章程約定股份是1億股,現在增加2500萬股給機構投資人,合計1.25億股,新投資人持股20%。另一種是購買其他股東的老股,比如合夥人甲出讓15%,合夥人乙出讓5%,合計20%給機構投資人。但大部分採用的形式是第一種。


  4. 所以計算股權如何分配,特別是新的投資人進來後如何分配股權,不是你出讓一點股份,我出讓一點股份,而是增發股份。如增加2500萬股後,合夥人甲的持股比例為6000萬/12500萬=58.5%,合夥人已持股比例為2000萬/12500萬=19.5%。

  5. 一般到公司後面輪次的融資,如B、C、D輪等,之前的股東可以選擇在新投資人進來時全部或部分退出,如在進行C輪融資時,天使投資人持有10%的股份,希望減持一半的股份,新的投資人同意後可以先購買天使投融人出讓的5%的股份,公司再為其增發部分股份。

  6. 創始團隊變現,和早期投資人的變現方式類似,在新投資人投資公司時,說明早期創始團隊希望將小部分股權變現。如果團隊和業務發展比較穩定,一般投資人都會同意。變現方式為將創始團隊的小部分股份轉讓給新股東,或者其他老股東。

  7. 反稀釋條款,因為公司的融資方式為持續增發股份,每位股東持有的股份數量總體不變,即分子不變,分母持續增加,所以早期股東的持股比例會不斷降低。一般投資人在投資時會要求增加反稀釋條款,即每有新投資人進入時,他們可以按照約定的價格跟投,保持一定的持股比例。



熵書田海


1、第一看你的項目,如果項目足夠好,投資方是會給你讓步的。

2、第二看你的團隊,如果你的團隊足夠牛,投資方巴結都還來不及呢

3、第三就是看你的股權設置了,核心大股東一定要拿大股份,其他人就按照貢獻、資金、崗位等因素來進行分配即可。

更多,請私信我就行


用戶3922447757


為什麼有的人不去創業,到底什麼樣的人適合創業呢?



中國風險投資—柳爺


感覺股票好難,想買不知道買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