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曾國藩李鴻章的幕府出大官,而左宗棠不行?

歷史知事




曾國藩的朋友遍天下,他之所以能夠建功立業,一半就是得益於朋友的幫助。曾國藩發現人才,他就喜歡放在自己的身邊來進行培養,等時機成熟,就舉薦他們外放做官。

在曾國藩的部下中,有二十六人成為督撫一級的正部級官員,有五十二人成為三品以上的副部級以上官員,至於其他的低級官員可以說是多如牛毛,數不勝數。在晚清時期,有人曾經說湘系官員基本上是“文武錯落半天下”。


左宗棠的一生則與曾國藩有極大不同,曾國藩是朋友遍天下,左宗棠則是敵人遍天下。他顯得過於盛氣凌人,剛正不阿,總是高看自己一眼,小瞧別人一點。對身邊的同事和幕僚極其缺乏包容心,沒有培養和提攜的關愛之情。

當左宗棠獨當一面的時候,他的身邊就沒有什麼高明的幕僚。曾經在他手下做事的文人,比如吳觀禮、施補華,都和他難以長期相處,最終藉機離去。左宗棠極力爭取的人才李雲麟最終和他也不歡而散,嚴鹹竟然因得不到重用而自殺身亡。



從心理學上來分析,這與兩個人在家中的地位是有關係的。曾國藩是長房長孫,下邊還有4個親弟弟和幾個堂弟,他在創建自己功業的時候,也要替整個家族考慮。《曾國藩家書》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寫出來的,基本上都是在教育自己的兄弟子女。

而左宗棠則不同,左宗棠上邊有兩個哥哥,他是父母的小兒子。從小他就受盡父母兄長的寵愛,因此他是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也是極度剛愎自用的人。

對於曾國藩而言,基本上就是沿用他培養自己兄弟的模式在培養門人,這對他來說是駕輕就熟。這一點我們從《曾國藩家書》就可以看得出來,他每年寫的家書都有幾百封,差不多也就是一兩天一封的速度。內容多是淳淳教誨自己的兄弟,應該怎樣讀書做人,創建功業。

左宗棠則相反,從小就是少爺做派,再加上自己聰明伶俐,從來都是自視高人一等。凡事都以個人為中心,很容易忽視別人的需求和感受。這樣的人,天下大才都不願意與之交往,更不願意為他所用。



與左宗棠、曾國藩同一時代的郭嵩燾這樣評價這兩個人:曾國藩修身養性,心閒神定。左宗棠心性修養功夫遠遠不夠,只是擅長於進攻而不擅長於防守。曾國藩進可以做大事,退可以做聖人。最終他下了這樣的一個結論:曾國藩是聖賢,左宗棠剛只是一個豪傑。

左宗棠因為是以個人為中心,所以他用人的觀念,就是立足於必須為自己所用,而不願意提拔重用。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


左宗棠只有在自己升官的時候,才會想起熟悉的兄弟。比如他手下最厲害的一員干將劉錦棠,可以說是屢立戰功,只不過是一個道員。左宗棠始終都不捨得提拔他,氣的他差一點就辭職還鄉。

整體上來看,左宗棠的部下和曾國藩的部下相比差得太遠。左宗棠的部下沒有一個成為一品、二品大員,擔任地方督撫的也少之甚少。這也導致他在朝廷中的話語權非常的輕,在李鴻章出手對付他的親信胡雪巖的時候,左宗棠竟然也無能為力。



在曾國藩的培養下,湘系人才層出不窮。最強大的時候,清政府的八大總督就有三個出自湘系,還有兩個與曾國藩關係較好。湘系人馬基本上壟斷了江南幾省的文武官員,連慈禧太后都感覺到有一點恐慌。

慈禧太后派出馬新貽接替曾國藩的兩江總督,就是想整頓一下江南官場,最終卻被刺身亡,案件最後也不了了之。這就說明曾國藩培養出來的人才數量之多,層次之廣,前所未有。

曾國藩在鎮壓太平天國的時候,就同時擔任起了雙重職責,既要為朝廷考慮,也要為自己家族考慮,因此他也大力提攜自己的兄弟,比如曾國荃。在鎮壓太平天國之後,她同樣是雙重職責,一方面為朝廷大局考慮,另一方面也要為湘系將領考慮,為他們謀取一個好前程。

曾國藩之所以早死,一方面是過於勞累,另一方面就是他要對很多人負責任,就像家中的長子一樣必須承擔起照顧一群人的責任。左宗棠一生狂放不羈,他心中只有事業,向來不替自己的手下考慮,最終也只能是人才凋零,他創造的功業也隨他的去世隨風而逝。


新知傳習閣


左大帥本來都是文武雙全沒有私私心,所以他不需要很能幹的人做事,本來他自己就是非常能幹的人。


過往煙雲216447670


左宗棠耿直,湖南騾子稱乎。一偉大之人。曾左稱之,曾推人上,亦為人推。李鴻章亦偉人,胸懷之大,唯時侷限制,無從發揚,亦將推人才為國發揚至高,不拘一格用人才。三人皆國之幹才。奈清國已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