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体式,我们还要懂“呼吸控制法”!


除了体式,我们还要懂“呼吸控制法”!

我们每天都在呼吸,那你知道吗?在瑜伽练习里,呼吸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体式,还是冥想,都离不开呼吸的辅助和支持。

体式中的呼吸

如果你仔细观察不同体式中气息的接触,你会察觉到在不同的体式中,气息触及了身体的不同部位。也就是说是气息移动并接触身体。即便是你深吸一口气或深呼一口气,每次气息与身体的接触部位都会有所不同。每一次呼吸,气息有时接触了内在部分,而有时则接触了外在部分或中间部分。

除了体式,我们还要懂“呼吸控制法”!

当做一个深吸气或深呼气时,你的联结仅仅是气息触及的那个部位,而忽略了其他部位任其干涸没有知觉。土地干涸,就会龟裂。同样,凡气息触及之处皆被滋润,而未达之处仍旧营养不良。也就是说,一边在进展而另一边却在衰退。当练习体式时,要学会观察气息的入或出,气息要与躯干均匀地接触。

呼吸控制法

正常呼吸的流动是不规律的,随着人们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状态而变化。因此需要谨慎而专注地将曲折的呼吸之流规律化。当我们将这份专注带入吸气和呼气的流动之中时,呼吸控制法便开始了。

呼吸控制法的练习不仅去除了智性之光朦胧的面纱,而且使心意成为冥想的恰当工具。——B.K.S.Iyengar

呼吸控制法包括吸气( puraka)、呼气( recaka)以及止息(kumbhaka)。吸气和呼气的伸长和延长是时间(kala)。当通过有节律、顺畅的呼吸流动保持住精确的移动( samkhya)时,吸气止息和呼气止息由躯干(desa)完成。

除了体式,我们还要懂“呼吸控制法”!


了解在吸气中,因果体( karana-sarira)从内在的深处向着身体的广阔之处移动,用空( akasa)覆盖了躯干大部。吸气后止息( antara kumbhaka)就是尽量长时间地保持住那个已被创造出来的空,而不缩小它的区域。在吸气后止息中因果体、精微体(suksma-sarira)和粗钝体融为一个单元。

在呼气中,粗钝体(desa)经由内在身体,向最内在的身体移动并融入其中,在那里没有收缩而是在“空”中消退。在呼气后止息( bahya kumbhaka)中,在粗钝体、精微体与因果体融合之处,会有浑然一体的感觉,这就是呼吸控制法。

注释:

因果体(karana-sarira):人的三体当中最深的一体,包含愉悦的灵性层;

精微体(suksma-sarira):人的三体之一,另外两体是粗钝体和因果体;

粗钝体(desa):人的三体之一,物质或会毁坏的东西,包括死亡时会毁坏的结构层。

如何练习呼吸控制法?

Savasana(挺尸式)*有支撑物

除了体式,我们还要懂“呼吸控制法”!


为呼吸控制法作准备,在垫子的末端放一块叠起来的毯子,水平方向再放一个枕头。躺到枕头上,毯子会支撑你的颈部和头部,枕头会支撑你的脊柱。双臂打开与肩同高,两掌心向上,分开双腿,双脚脚趾倒向外。观察胸廓的提起和锁骨的开阔,这样有助于吸气。在这里保持至少5分钟。翻滚到一侧休息,再到另一侧,然后坐起来。

除了体式,我们还要懂“呼吸控制法”!


再重复这个体式,将一个枕头竖直放置,从躯干底部开始做一个支撑,臀部两侧放到地板上,不要接触到腰部。双臂放到身体两侧,两掌心向上,双腿分开,双脚脚趾倒向外。观察纵向的抬起如何让脊柱肌肉得到休息,并帮助呼气更加放松。在这里至少保持5分钟。翻滚到一侧休息,再到另一侧,然后坐起来。

*初学者需要在身体层面上打开胸廓,尤其是胸骨和肋骨。

Ujjayi Pranayama(乌加依呼吸控制法)

1.以挺尸式躺下,闭上眼睛,呼气,放松横膈膜,腹部朝向脊柱的方向松下去。通过鼻腔作一个缓慢而稳定的吸气,在肺部被充满时,你会感觉到空气在腭顶部,听到它发出“sa”的声音,止息一秒钟左右。

除了体式,我们还要懂“呼吸控制法”!


2.平稳地呼气,直到肺排空。感觉到出去的气息在腭顶部,留意送气音“ha”。等待一秒钟然后重新吸气。这是一个完整的循环,重复8到10次循环。身体转向一侧休息,再到另一侧,然后坐起来。

呼吸法作用:这种呼吸控制法充盈肺部,消除粘液和痰,使练习者有持久力,舒缓神经,加强整个系统。

*请在专业的瑜伽老师指导下进行练习呼吸

想要了解更多的呼吸法请翻阅《瑜伽之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