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科技尖兵”方洋:不愛高薪愛警察

公安部交通安全微發佈

當交警就是“站馬路”?不,他的“路面”在桌面,實現了人力無法實現的效果。

當交警就是“忙碌、辛苦”的代言人?的確是,但是他忙碌的是大腦,萬千道路在他胸中自成丘壑,他敢想敢創新,用數據運籌交通。

當交警就是埋頭苦幹的“老黃牛”?不,他是名校IT碩士,謝絕了國家部委、央企、互聯網企業向他伸出的橄欖枝,拒絕了高薪酬,毅然選擇了人民警察。

他叫方洋,是湖北省武漢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一名90後新警,努力用自己的執著和才智,創新交通管理模式,服務群眾便捷出行需求。

成為一名驕傲的警察


1990年出生的方洋,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碩士研究生,在校期間,完成國家重點課題,曾在“全國大學生軟件創新大賽”上獲一等獎,還有著名IT公司的實習經歷。

這名優秀的計算機人才,還沒畢業,就有國家部委、央企、互聯網公司紛紛向他伸出橄欖枝。

方洋的父親一直有當警察的夢想,因種種原因未能實現。受到父親的影響,方洋一直希望自己有一天能身著警服維護正義、報效國家。於是,畢業那年,他毅然報考人民警察,成為了一名交通新警。

90後“科技尖兵”方洋:不愛高薪愛警察 | 正青春 在路上


90後“科技尖兵”方洋:不愛高薪愛警察 | 正青春 在路上

搭建“互聯網+交通”平臺

一名計算機系的高材生,當交警能做什麼?事實證明,是金子,在哪裡都會閃光!

2014年參警的方洋,到武漢市交管局報到後,很快感受到當時武漢交通的困境:主城區幹道網密度為1.6公里/平方公里,低於2公里/平方公里的最低規範值,機動車數量又以每年18%的速度激增,同時,又逢武漢城市發展的“躍進期”,施工佔路多。出行難、停車難、繳款難、上牌難......車多、路少、警力逐年下降,整個交管戰線從局領導到一線民警,加班加點成了常態,卻仍然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交通需求。

困則思變,困而謀通。2015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此時,方洋也接到上崗後的第一個任務:與當時新興的互聯網企業高德公司聯繫,打造“交通信息服務平臺”,這就是武漢交管“互聯網+交通”的初貌。

“互聯網+交通”是現在廣為人知的熱詞,在當時卻只是個抽象的概念,究竟什麼樣算是“互聯網+交通”,用什麼辦法來實現,很少有人能說得清。而當時每週一次的交通警情研判週報,依據也主要是全市16個交通轄區的122報警數據,根據群眾對交通事故、交通堵塞的報警量,執勤民警在路面巡查的發現,以及指揮調度民警對城市各路口的監控、過車拍的流量檢測,來得出對擁堵路段、高峰時段的分析和預測,信息化建設還是以基礎建設為主。沒有經驗可以借鑑,那就自己摸索。

能不能把這些單一的信息化系統功能集成起來,數據採集的來源還能不能增多?信息系統的後臺分析功能還能再智能一些嗎?帶著這些問題,方洋用一個月的時間跑遍了武漢的大街小巷,除了實地調研,他還向有經驗的同事、路面執勤民警請教、交流,對市區內的路網和流量特點有了初步瞭解。

緊接著,方洋與同事、高德公司的技術人員一道,封閉一週把“武漢交通信息服務平臺”的初步框架構想搭建了出來。

又用無數個日子不眠不休的加班,把構想變成現實,功能一個個實現。這就是後來武漢市民非常熟悉的“易行江城”服務平臺的雛形。

踏上智慧交通新徵程

武漢交通信息服務平臺把122報警數據、過車拍數據、互聯網導航公司車流量數據都彙集到平臺中,再用軟件設計的方式讓平臺擁有智能化的“大腦”。

大數據通過程序運算得出對擁堵路段、時段的分析,從以前交警只知道這條路容易堵,到知道這條路每天什麼時候堵(系統報警提示)、持續多長時間(統計時長)、具體的擁堵位置在哪裡(電子地圖在指揮大廳屏幕上直接顯示定位)。

發現規律再去找原因,往往容易的多——是流量大、事故多發還是潮汐特點,或者還有別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藥,調整交通組織、調整警力部署……效果立竿見影,路段由代表擁堵的紅色變成代表暢通的綠色,說明病根找對了;交通改善不明顯,僅僅變成了代表緩慢通行的黃色,說明交通組織方案和警力配置時間、點位還沒完全對症,需要繼續改。

交通信息服務平臺開始讓武漢交警的指揮系統“耳聰目明”。

以交通信息服務平臺為基礎,方洋又緊張地投入研發“易行江城”App。整合各類資源,形成了覆蓋全市的“智慧交通”誘導及服務系統,涵蓋行車、停車引導、在線業務辦理、公共信息發佈等關乎出行的方方面面,共80多項功能,服務覆蓋300萬市民。

“易行江城”App的研發成功,方洋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接下來,他又成為武漢交警“數據大腦”、“智慧應急平臺”、“天眼警務魔方”、“數據警規”等一系列“互聯網+智能交通”平臺的主要開發技術人員,併成功完成各平臺的研發。

不久,武漢將迎來第七屆軍人運動會,方洋又開始投入參與打造軍運會智慧安保系統、智慧監管平臺、武漢交警漬水監測預警平臺等一系列實戰業務系統,有效支撐了公安實戰,並獲各類知識產權7項,助力武漢智慧交通建設“彎道超車”。

他所負責的全市交管戰線移動警務體系建設,提出“雲·端融合”建設思路,實現路面執法總量上漲30%、接處警時間平均縮短5分鐘,節約執勤警力600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