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都說“多去旅行,少去旅遊”?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為什麼很多人都說“多去旅行,少去旅遊”?我是一個酷愛旅行的人,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外面世界的人越來越多。很多朋友把旅行和旅遊混為一談,認為旅行和旅遊是一回事。實際上旅行和旅遊即有相同之處,又有本質上的區別。


旅行和旅遊的共同之處,都是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但旅遊只是到某個景區、景點看一看,欣賞一下景色,拍一拍照,品嚐一下當地美食。而旅行則不同,旅行是注重整個行程的體驗感,旅途中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沿途的景物等等,對整個行程都有著重要意義。旅行的本質是探索發現,通過旅行釋放壓力,陶冶情操,感悟人生。愛旅行的人,總是在旅途不斷髮現美。大漠落日的壯麗,戈壁灘的荒蕪,草原的廣闊,攀登險峰的限辛,在旅行者的心中都是幸福的收穫,常常會在這空寂、荒蕪、艱辛中有所感悟,會被通過艱苦的努力,而看到的絕美景色所震撼,也會被自己鍥而不捨的精神所感動。旅行的人慢慢的會自己規劃行程,少去都市,少去一些熱門景點,多去一些符合自己性格的,自己規劃的小眾線路,或自駕,或自由行,樂此不疲。

旅行是旅遊的昇華版本,所以人們常說:少去旅遊,多去旅行。但因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愛好不同,不能一概而論。關鍵是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祝:朋友們旅途愉快!🙏


快樂的拉磨驢子


之所以說要多旅行、少旅遊,是因為旅行和旅遊的本質不同。全面思考分析,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

1.目的不同。林清玄先生的經典語錄中有這麼一段話,“不是向外奔走才是旅行,靜靜坐著思維也是旅行,凡是探索、追尋、觸及那些不可知的情境,不論是風土的,或是心靈的,都是一種旅行”。我很贊同先生的說法,旅行的目的在於行、在於追尋,如自然的蒼穹、特色的人文、未知的自己,等等。而旅遊的目的用一句話概括就是,“我來過”,僅此而已。

2.方式不同。就字面意思,行可以是一個人徒步,也可以是多人結伴;而遊則大多數是團體,比如我們通常說“春遊”,而不說“春行”;我們通常說“遊玩”,而不說“行玩”。所以,旅行的人不怕孤獨,不會覺得一個人行走沒有意思。旅遊的人則相反,他們通常會說,“一個人有什麼意思,連個拍照說話的人都沒有”。看吧,一句話就找出了不同。突然想到陳坤在《突然就走了西藏》中講過,行走應該是很神聖的,在行走的途中不能說話需要用心去感受。這才是真正意義上行走的力量。

3.準備不同。旅行的人出發前,都會做很多攻略,甚至會為每次出行圈定幾個主題,圍繞主題,他們會制定好行程,每天都滿滿當當,即便不滿那也絕對是太過於偏愛那個地方、所以想多停留。旅遊的人,往往只關注圖片,看著漂亮就想去打卡,然後報個團,帶個行李箱就出發了。

4.體悟不同。旅行的人途中也會每天發朋友圈,但那是一種記錄方式,有的時候甚至只是為了紀念那個特殊的地點。旅行結束,他們多數會整理照片、情愫,寫個類似於攻略的東西供後來者參考。而旅遊的人,旅遊結束也就結束了,最多偶爾再翻翻之前的照片,感慨一下,再無別的。

總之,旅行用的是心、想要的是追尋,可能身體勞累但精神絕對愉悅,所以旅行讓人神采奕奕。旅遊用的是眼、想要的是來過,可能身體勞累而心生抱怨,所以旅遊讓人覺得不如家裡舒服。我們心心念唸的大世界,當然需要的是多旅行。

個人觀點,僅供交流!


路小喬


旅行的目的,是進行心的旅遊。"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書,是一種理論的旅行;而行走,是行為的旅行。旅行是為了見識人文文化,地方特色,品嚐美食風味,見識人文風俗。

旅行可慢慢走,慢慢品。不急不燥,順應自然。如去北京,累了,先休息。睡夠了,爬長城,逛古宮,探香山,奔升旗。

不用一天走馬觀花般的經過,也不用火急火療的算著時間,跟著團隊。

你可以慢慢欣賞長城的日出日落,途經房山吃點農家飯;也可一早觀看升旗後,逛逛旁邊的街道,漫步湖邊享受一下風景;還可以走近四合院,竄一竄衚衕。

旅行的目的是什麼?我們為什麼旅行?順應道,道是自然。人,順應了自然,一切皆順!

來濰坊旅行吧!逛逛古街小吃,看看風箏文化。休閒中喝杯茶水,吃口脆生生的濰坊蘿蔔,美意上心頭。

"吃蘿蔔,喝茶水,閻王繞道走。"這是濰坊的俗語。

這裡工作節奏休閒,人文純樸,受齊魯文化影響,這裡的人謙遜而又喜歡舞文弄墨。

鄭板橋古居"難得糊塗"其名言更是容慰了多少人的心!

旅行中的文化是需耍慢慢看,慢慢品,記憶在心的深處,讓地方的特色走進心裡!

去旅遊吧!多少旅遊公司的興起,熙熙攘攘,三天兩夜上海,走近東方明珠,只能走馬觀花。時間緊迫,跟著導遊或急或緩,不能掉隊,片刻的停留,奔向下一目標!

旅行與旅遊有本質的區別。找個時間,從容不迫,縱橫春夏秋冬,遍佈大城小巷,邊行邊品,邊樂邊玩。

一切皆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