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教育為何不受教師待見?

繼續教育為何不受教師待見?

繼續教育為何不受教師待見?

想說愛你不容易

繼續教育學分制度的實施出發點是好的,目的是促進我們繼續學習。但這件好事現在感覺有點變味了。幾乎成了一種形式,讓本來就忙碌的一線教師增加了沉重額外負擔。

繼續教育為何不受教師待見?
繼續教育為何不受教師待見?

繼續教育學分制實施以來,教師參加繼續教育的學時和成績就成為聘用、學年度考核、評優的依據之一。不能完成繼續教育學時或未達到規定學分的中小學教師,學年度考核不得評為優秀,新任教師不能轉正定級。不能完成繼續教育學時的中小學教師不得參加職稱評定和職務聘任。繼續教育學分對教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要命的是,老師的課學任務是在限定的時間裡必須無條件完成的。每個學期開學之初,教師的教學任務就已經確定。任教哪個年級、幾個班、要完成哪本書、哪幾章節內容都清清楚楚,甚至寫多少篇教案、批改多少次作業、輔導學生多少人(次)都有檢查。如果因為參加各種學分會議而落下一些課,老師只能利用自習課或休息時間去補。缺兩三天的課,可能要十天半個月才能有時間有精力彌補回來。要是完不成教學任務、教學成績出不來,學校、家長饒不了你。因此不少教學任務繁重的老師對繼續教育學分望而卻步。對老師來說,一邊是涉及自身前途命運的學分,另一邊是學生的考試成績及家長們警惕、挑剔的眼神,都讓老師們疲憊不堪。

繼續教育為何不受教師待見?

另一方面,繼續教育制度對不少老師也並不公平。表面上每個教師似乎都有機會外出學習、聽講座,但實際上很多教師是輪不到的,就算他們願意加班加點、犧牲休息時間、無償工作把落下的課補回來。繼續制度既要求每個人都要有學分,又不能保證每個人都獲得學分,本身就有點矛盾!

繼續教育為何不受教師待見?

繼續教育制度本沒有錯,學分制也沒有錯,但是如果不能為老師提供儘可能便利的繼續教育條件、不能確保老師在不增加額外負擔的情況下無障礙的拿到學分,卻通過交會務費、培訓費、資料費把繼續教育當成政績甚至生意來做,就違背這件好事的初衷了。在教學任務繁重的情況下,如何讓教師積極、快樂、自主的學習是主管部門應該考慮的問題。

希望教師們不再為學分焦頭爛額,不再為學分而去參加與自己學科提升沒有關係的會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