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好多招聘單位都明確年齡不超過35歲?那超過這個年紀的人怎麼辦?

湘古子自媒體


還不是跟公務員和事業單位招錄學的,國內什麼工作最有吸引力?是互聯網龍頭BAT嗎?是通訊巨頭華為嗎?是500強歐美外企嗎?當然不是!而是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啊!君不見,每年800萬大學畢業生,幾乎人人都要參加公考和事業單位招錄的。


而公考和事業單位招錄,對報名的候選人有個非常明確的規定,那就是年齡要求小於35歲,而且會精確到日期,比如事業單位隨便招個正式工吧,一定要求應聘者“1984年9月1日以後出生”,早出生一天也是不行的。

為什麼要求35歲?

權威開了頭,招聘時動不動就要求35歲以下,企業當然要跟上,不然就顯得不正規了,不跟形勢了,沒有格局了,沒有大局觀了。所以,很多企業在招聘時,也會學著公考和事業單位招錄,在對候選人的要求裡,寫上這麼一條“要求35歲以下”。


其實35歲和38歲有區別嗎?誰能保證35歲就一定比38歲體力好,精力旺,有潛力。現實中35歲和38歲的人,不管體力還是能力,真的差別不大。也就是說很多企業招聘的那個崗位,34歲的能幹,38歲的照樣能幹,說不定乾的還會更好。


但企業在學習公考和事業單位招錄呀,它才不管你有沒有能力,它就要求35歲以下。要知道公考和事業單位招錄時,候選人是1984年9月1日出生的,可以報名;候選人如果是1984年8月31日出生的,就沒有報名資格了。這個就跟小學生入學要求一樣嚴格。


一句話概括原因,就是公考和事業單位就是這麼要求的,所以其他企業也就有模有樣的學著了,看齊嘛!

沒必要要求35歲

坦率講,企業招聘完全沒必要對年齡有如此死板的要求,而應該以崗位能力要求為基準,在招聘時重點審查候選人的能力是否符合崗位要求。只要符合崗位要求,不管候選人30歲、35歲還是40歲,都可以招錄。


現在隨著人的生活理念變化,年齡所代表的傳統認知正在變化。比如以前35歲的人,基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壓力很大,在工作上的精力難免不濟,所以企業一般不喜歡要35歲以上的人。但現在就不好說了,有很多35歲還沒結婚的,精力好的很。


我認為對年齡有個大概的要求就行了,畢竟有些崗位是有特殊性的。比如這個崗位要求成熟一些的,基本上三四十歲的都可以,完全沒必要乾巴巴的要求35歲以下。這樣會失去一大批35到40之間的優秀候選人的。

超過年紀怎麼辦?

沒法辦!如果你是1984年9月1日以前出生的,你就是不能參加公務員招錄,你就是不能參加絕大多數事業單位招錄。對於嚴格要求35歲以下的企業崗位,你就是不能應聘,這沒啥好說的,規定就是這麼死板!


所以,對於職場人而言,只有三條路可以走:

1、35歲前拼命升職

越是高端一些的崗位,對年齡的要求放的越寬,因此在35歲以前,職場人應該樹立儘快升職的意識。不要七八年都死守著一個崗位,覺得工作薪資不錯就行,這樣到35歲以後,再找工作就比較困難了。


2、儘量利用熟人介紹

超過35歲的人求職時,儘量通過熟人介紹,這樣能夠規避一些年齡方面的要求。因此職場人在工作時,要多認識一些獵頭朋友,多和自己的領導同事搞好關係,這些領導同事跳槽去別的企業,以後他們企業招人時,你就可以讓他們幫你介紹。


3、去應聘年齡要求不高的

這個看起來像白說,但這就是事實。既然那些死板要求35歲以下的咱應聘不了,那就去應聘對年齡要求沒那麼嚴格的。事實上,不少企業寫著“要求35歲以下”,其實他們自己也沒把這個當回事,只要相差不大,你厚著臉皮去應聘就是了。


總之,當年公務員和事業單位招錄的一個規定,引來了企業紛紛效仿,動不動就要求“35歲以下”。這些企業完全沒有考慮,職場男人的退休年齡是60歲,以後估計還要延遲退休。35歲後面,才是職場生涯的高峰期!

世界500強全國培訓經理,20年老職場,只講升職加薪的實在話,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點擊【關注】,謝謝!

職場再出發


35歲,在很多職場人眼裡是個分水嶺,在很多HR眼裡,就是招聘的分界線。35歲不可招,35歲不可用。多少年以來,職場上就流傳著這樣的說法,不少企業也在實踐著這樣的信條。

我也曾經與一些HR聊過35歲現象,也問過他們關於這種信條的解讀。但是沒有一個人能夠有說服力的回答。我只能認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企業不同,情況也不一樣吧。

可是我們反思一下,35歲現象有多普遍?

1.一個企業不同的崗位、不同的職級,對人才閱歷和年齡的要求是不同的。我們翻閱一下不同公司的招聘信息,會發現,35歲現象基本在中基層崗位上。高層崗位幾乎沒有35歲的限制。

2.不同行業對年齡要求的差異比較大。在一些相對前沿的公司,比如電商、比如研發、比如其他互聯網相關的行業,企業對應聘員工的年齡要求比較高,年齡偏大是不受歡迎的;但在一些傳統行業裡,對於應聘者的年齡要求則沒有固定限制,或者年齡要求沒有那麼嚴格。

3.另外,不同企業在不同階段,基於其業務或者發展的需求,會要求或者不要求35歲的限制。原因也很簡單,就是為了滿足企業的實際需求。

從整理上來看,我們無論瀏覽招聘平臺的信息,對接企業HR還是獵頭公司,需求崗位對年齡有要求是普遍性的。

很多朋友可能比較關心這個問題:為什麼會有35歲現象的發生的?

1.傳統的職場閱歷解讀。在以前的時候,一般認為一個職場人到了35歲,職場經驗要在10年或者10年以上了。10年的積累豐富了他們的經驗,但同時使得他們成為了職場“老兵”,對於親團隊建設,對於企業未來發展活躍度和創新都起不到積極作用。

2.35歲面臨的三大問題:

A.職場邏輯固化。35歲的人在長期的職場工作中,形成了成熟的職場工作習慣和職場價值觀,在個人行為和團隊相處上都會不自覺的遵循自己的一套方法論,很難有大的改變。

B.個人思維路徑和理念固化。大量的職場人在10年以後都會普遍性的沿襲自己一直以來的經驗,在問題處理和責任擔當以及面對新課題的時候接受新的事物和理念速度較慢,甚至排斥。這種行為造成他們過度的以自我為中心,對己對人,都是不利的。

C.個人成長驅動力較差和工作精力逐步下滑。

如果是追求上進的企業,需要追求上進的員工,需要精力充沛能夠承擔重壓而且全力以赴的員工。但人到35歲,很多人都沒有了追求進步的勁頭,隨著年齡增長個人精力也慢慢的跟不上工作的節奏了。

3.人云亦云,道聽途說。對於35歲的分界線劃分,來源於官方的招聘限制和某些所謂社會學家的解讀。社會企業和職場跟風而上,再加上社會上的一些所謂專家、學者、企業工作人員不辨是非的盲目接受與宣導,使得35歲現象蔚然成風。但實際上呢?我不知道有沒有人做過深入研究,35歲的合理性在哪裡?個人認為,這就是一種人云亦云的跟風現象。

站在企業角度來看,35歲現象是有利呢還是有弊呢?

有利之處:

1.團隊年輕化,潮氣蓬勃,活躍度高。

2.對於一些年輕化的團隊來說,團隊磨合成本小,容易塑造團隊文化。

3.企業再快速發展過程中,敢施壓敢調整,團隊承壓能力較強。

不利之處:

1.完全年輕化的團隊,增加企業在執行層面規範化和執行效率的摸索期。

2.沒有合理的年齡結構搭配,不利於企業員工整體的成長與發展。我們講究梯隊建設,除了所謂的職級梯隊以外,年齡梯隊也是很重要的。

3.限於企業中基層的執行或管理,高層關鍵時刻不給力。大家有時間瞭解一下歌爾電子的管理,就明白我說的道理了。

35歲現象到底合理否?

1.35歲現象是對人力資源的極大浪費。我們應該一分為二的看待職場年齡,就如大家所說的現在新興產業基本都年輕化一樣,動不動就80後、70後OUT了,可是看看哪個互聯網巨頭的大佬不是70後或者80後?是不是現在前沿領頭的公司,大佬基本上都是70後或者80後?是他們在引領行業,在引領大批的年輕人前行。你說馬化騰的理念比哪個年輕人的理念落後了?馬雲作為60後,又比哪個35歲以下的年輕員工思想落後了?35分界線導致大量優秀的職場人被排斥在外,部分優質的人力資源被閒置或者荒廢。

2.就像我在一開始說的那樣,企業的需求不同,行業不同,招聘的崗位不同級別不同,應該在年齡階段上實事求是,以滿足自身發展和整體績效需求為目標,在人力資源結構的劃分上,35歲現象應該存在,但不能是一刀切。

作為個人應該如何看待或者對待35歲現象?

1.35歲現象雖然存在,但從來沒有一個真正的優秀職場人被35歲所阻擋。只要你對自己有信心,敢於拼搏,勇於擔當。總是大有可為,總是有很多優秀的企業向你拋出橄欖枝。35歲現象存在,但擋不住你的優秀。

2.35歲危機,對於個人來講,還是自我選擇和暗示的結果。在社會或者市場35歲風氣的影響下,很多職場人,早早的就開始擔憂35歲的問題,到了臨近35歲,不管市場如何選擇,自己先打退堂鼓。對於35歲以後的歲月,在自己的職業生也規劃中模糊不清或者出現空白。這種選擇完全是自己心理暗示的結果。還沒有面臨這個問題,你先把自己打敗了。怨誰呢?

有些朋友說,連華為這樣的企業都有35歲的年齡限制,為什麼不合理?我想說的的,第一你的企業不是華為,第二華為的35歲限制與其戰略需求和實際的團隊工作需要密切相關,華為要解決的問題與你所在的企業是截然不同的,其梯隊打造也根本不一樣。你信不信華為38歲的員工到你的公司很可能是一把好手,個人思維與能力遠超你企業的員工?作為職場人,面對35歲現象,我們知道它存在就好,沒有必要在心理過多計較,無形中給自己設立一道根本不存在的“魔障”。但反過來說,一個職場人35歲還在到處求職,也真的事比較失敗了。


個人努力不足,不能腳踏實地,卻用心抱怨運氣不濟,眼紅別人成功,自己卻原地踏步,茫然四顧。所有的人前風光,都必然是背後受傷,成功與跨越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公平的。唯有真正無畏拼搏,一路向前,才能走出希望和滿足。能做到這些,你的35歲又怕什麼呢?


回答不當之處請包涵。


指尖視野


35歲在很多人的眼裡就是一道分界線,是南北區域的分水嶺,是人生走過少年,走到中年,走向老年的一個界線,人們害怕35歲,但是也必須經過35歲。

35歲是一個男人拼搏出成績,展示自我的時候;35歲是一個女人走過青春年華,孕育生命,懂的生命誠可貴的時候;35歲是一個大學畢業生在職場混跡,慢慢磨鍊出劍刃的時候;35歲也是一個生命到了中點,走向衰老的時候。



耗不起的歲數,俗話說:你上有老,下有小,不好好努力,還在浪費生命,說的就是35歲的年紀。

其實到了我們這個時候,是一個很尷尬的年紀,孩子上學要錢,父母看病要錢,穿衣打扮要錢,工作好了還可以,工作不好吧你拿什麼消費?

如果一畢業就在一家公司,那麼這個時候你肯定是元老級別的人物了;如果你一直換工作,那麼現在的你是否還在為了工作而發愁呢?那麼現在的你是什麼狀態呢?是在一家公司穩定發展呢?還是到處流浪找工作為了生活奔波呢?



公司招聘很多都不願意招聘35歲的人,因為35歲是一個不好管理的年紀,35歲的人要兼顧的事情太多了,單純從上班來說,小孩感冒要請假,父母生病要請假,總之,家裡事情很多,但是還不得不去!這就是為難之處!

為什麼很多公司招聘毫無經驗的畢業生,沒經驗可以,但是好管理就行,只要你聽話,什麼都可以好商量。


有人說,35歲之後,人們就會走下坡路,只要心懷理想和勇氣,並給自己一份鼓勵,為了心中的目標努力追求,只要你想要的想要的,歲月都會給你。

話雖然這麼說,但是呢?這樣堅強的人又有幾個,或許你就是這樣的人,但是大多數的人都會被歲月磨平稜角。

雖然這個年紀不招人待見,但也不是這個年紀的人找不到工作,其實對於一些人來說,這個年紀應該是最成功的年紀。


35歲,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事業和家庭都迎來全面開放期,走的每一步都至關重要。面對生活賦予的各種角色,更應該活出自己的精氣神,展現自己的魅力和骨氣,人有骨氣,才更有底氣。

所以,不要怕35歲的年紀,活出自己的精彩,才能不畏年齡,不畏艱辛,不畏將來!

【職場溫柔鄉】,看職場,溫柔鄉,書卷共燭,天寒夜幽涼,一筆繪萬象,每天分享職場趣事,歡迎【關注】!


職場初學者


這是社會問題,我個人覺得35歲以上失業可以有以下出路:

  1. 如果在管理和技術方面有專長的人,可以到一些小公司做顧問或業務骨幹。
  2. 如果在管理上有專長,資金上有富餘,可以找個小項目,或開個小店,自己當老闆。
  3. 如果既無管理經驗,無技術,又無資金,只能做保安、保潔、快遞員、司機等體力型工作。
以上是個人見解,有不同意見可以與我交流。

我是壹壹,華夏文化守護者,想了解更多華夏傳統文化可以關注我!


華夏文化挖掘者


中年危機,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問題,進入職場之後,不管是誰,都得考慮自己十年後會是什麼情況了。

一、為什麼現在很多單位招聘會限制年齡呢?

就在今年年初福州的一個招聘會上,很多崗位對年齡進行了限制要求“20-30歲”,“30週歲以下”,很多求職者對此很無奈,覺得不公平,但是卻毫無辦法。其實站在企業的角度,有這麼幾點原因:

1.成本

在招聘會上的絕大多數崗位都是基礎性的崗位。從這張圖片裡可以看出來,招聘的崗位要求並不高,本科以上,熟悉公文寫作。就算是一個新手,練習上一段時間,也能熟練掌握。

工作難度不大,招聘的人成本自然是越低越好。而三十歲的人,已經有了一定的工作經驗,對薪資的要求更高,在招聘方看來,根本沒有必要,工作沒什麼難度,還不如選擇一個新手,因為他們工資不高,能夠為企業降低成本。

2.管理難度

新人好管理還是老油條好管理呢?答案不言而喻。年輕人,剛剛進入職場,對於職場瞭解還不多,而那些三十歲的人,在職場摸爬滾打好多年,對於上級的心理猜的比較準,而且也有一定的惰性了,管理上還是有難度的。

3.培養潛力

年輕人就像一張白紙,可以把企業的理念寫上去,按照自己的想法,有意識的去培養年輕人,從一開始養成良好的工作思維和習慣。但是,年齡大的那些人,想要培養就很難了,一方面,他們已經形成習慣了,另外一方面,他們越不願意去學習了。最關鍵的是,作為一名三十歲的人,還要去招聘會上找工作,這就說明了,能力上肯定有不足。

4.員工精力

人到中年,牽扯精力的事情就越來越多了,父母老去,孩子成長,還有各種家長裡短,牽扯的精力多了,那麼在工作上投入的精力就少了。而年輕人呢,剛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對工作是有新鮮感的,有拼勁有衝勁,家裡的事情少,精力充足,能夠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上,

濟學家米歇爾說:“一個國家、一個城市,一個項目、一項決策,甚至是一個人,往往不是毀於我們平時看不見的黑天鵝,而是毀於我們視而不見的灰犀牛。”

中年危機就是一頭灰犀牛。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中年危機這頭灰犀牛,肯定會在35歲之後衝來。

35歲的自己站在什麼位置,取決於他們在一段時間之前所做的決定,加上這段時間裡本身的努力。

想要應對好中年危機,25歲到35歲,一定要做好這幾件事:

1.選對行業和企業

行業和企業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平臺越大越好,那麼自己獲得的利益就會更多。要知道選擇比能力更重要。當初跟著馬雲創業的那批人,身價幾乎都是百億了。小米上市,造就了一批百萬富翁和千萬富翁,其中絕大多數是工號前一百的那批老員工。當行業不景氣的時候,企業也是會走下坡路的,自己要麼會被降低薪水要麼會被辭退,所以,一定要選對行業和企業,選對了,在這10年之間,你能更快的比其他人積累到更多的財富,也容易有更多的資本。

2.打造自己的職業能力

很多人在中年之後找工作,卻屢屢碰壁,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是把一年的工作經驗用了十年,能力沒有任何的提升。這時候找工作就非常尷尬了,一方面自己能做的事情,小年輕也能做,一方面自己的成本還高了不少。想晉升上不去,想跳槽走不了。在職場上,讓你安身立命的不是資歷,而是你的不可替代性。那麼該如何打造自己的職業能力呢?

(1)拼命工作和學習

前段時間,馬雲、劉強東等人號召996工作制,其中馬雲說了這麼一段話:努力也許不會成功,但是不努力肯定不會成功。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

在20多歲的時候,就應該多努力,不是為了公司,是為了自己,現在不拼命,30多歲的時候想拼命,拼不動了,也來不及了。

所以,在25歲到35歲之間,就算公司不是996工作制,但是自己也一定要做到996,白天,通過工作來提升自己,晚上利用兩個小時的時間用來學習提升,樹立自己的行業品牌力

(2)忠於職業

要儘早確立自己的職業方向,自己的工作選擇都得有助於自己的職業發展。大家要清楚,工作是工作,職業是職業,這兩者不一樣,工作,老闆出錢,你出力,幹完就行了。但是職業是你要從事一輩子的事情,投入再多精力都不為過。

3.拓展收入來源

在去年的時候,中興一位員工跳樓自殺,因為面對辭退,家庭的重擔,讓他無力負擔。房貸、車貸都是非常大的支出,一旦被辭退,找不到新的工作,沒有新的收入來源,很有可能機會壓垮一個家庭。

我們的收入一般有兩個來源:一種是勞動性收入,也就是我們的工資,我們不幹活就沒有收入了;一種是資產性收入,一個人光靠勞動性收入,是很難應對中年危機的,要想很好地解決中年危機,25 歲之後就要學會投資理財,慢慢從勞動性收入過渡到資產性收入,比如說房產、基金等等。


傑說職場


深有體會,深受其害,深受其益!

37歲,辭去了做了十幾年的企業管理工作,職位至總經理。因年齡關係,加上時代變革,出來後踏進了艱難的找工作之路,後來逼著自己自主創業。

所以,深有體會、深受其害、又深受其益!

十幾年的管理工作經驗,包括幾百上千人的面試經歷,談談為何35是個坎:

古人就有七、八坎,35剛好是一個人的第五個坎。該穩定的已經穩定,該成熟的已經成熟。

所以,沒穩定的必有其因,而且是很難改變的原因,所以用人單位很謹慎。另外,該成熟的已經成熟,很難被改變,每個企業文化不同,用人單位當然會謹慎對待了!


親子導師蘇凡


前段時間的一則新聞:馬化騰在架構調整前的香港戰略會上曾向總辦同事提問,騰訊一兩千個總監級幹部裡,30歲以下的有多少?得到的答覆是不到十人。於是,騰訊展開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組織變革裁撤中幹、為年輕人騰位置。

作為一個30多歲,在職場打拼了十多年的人來說,看到這裡我同樣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翻看網絡上的招聘廣告,對於年齡要求越來越年輕化,大多都是要在25——35歲之間。雖然我離65歲的退休年齡尚且還早,但內心卻覺得自己的職業生涯越來越短暫了。

回顧過去的十年職業生涯,曾經同樣充滿活力與激情、敢打敢拼。但如今卻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有了家庭有了孩子,還有邁入年老的雙親,這些都是牽掛都需要照顧。雖然說有了壓力就會有動力,但同時也不得不分配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照顧他們。

迴歸原生家庭,分擔更多的家庭責任,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這些都是一種社會使命的召喚。而身處其中的我只能在這巨大的衝突中寄予謀得一席間歇。或許真正屬於我的時間就是在上下班開車的路上。

我剛走進職場的時候,互聯網發展並沒有今天這般迅猛,雖然今天我同樣享受互聯網帶來的便捷服務。可也要承認的是,現在的年輕人很小就接觸到了這個新時代的變化,並且他們是伴隨這種變化一路成長起來的,骨子裡就有對於新時代的理解和認識。

而且他們沒有家庭的羈絆,至少在我身邊就有很多95後還沒有談戀愛。在平均受教育水平上也遠高於十年前的我們,當我還固守著早些年接受和掌握的方式方法在工作的時候,他們已經靈活地將潮流和工作結合作出了創新。

面對如此形勢我自然不想在35歲的時候失業,所以我想要做出一些改變,來適應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以期在退休之前消滅失業的風險。

堅持終生學習

不僅僅是要去學習那些我未知的新知識,這些年一直潛心在自己的專業領域,還有很多區域沒有涉足,還有很多知識在我腦中是一片空白。但我想對於現在的我更多是要在已知的知識領域中學會拓展。

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強化組織的管理能力,訓練出更高的溝通水平。這些已知的知識領域需要更多的刻意練習,以發揮更為高效的工作能力。如果我的年齡輸給年輕人可以被原諒,那麼當我的認知也輸了的時候,就只能被淘汰。

龜兔賽跑既是說明這個道理,不管你能夠跑得有多快,只要你停下腳步,就一定會被後來者超越。所以保持不斷學習才能佔有一席之地。

保持“年輕態”

時間是公平的,年齡這個數字也是殘酷的,它不能被改變的。但我仍然可以通過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讓身體保持一個良好的狀態。閒暇之餘,散散步,鍛鍊一下身體,保持一個充滿活力的身體才能擁有更好的精氣神專注於工作。

另外一點年輕態就是心態,經常和身邊的年輕人多交流互動,理解他們對於生活和工作的看法也能有助於我們更好的把握這個時代的節奏。我可以承認輸掉了年齡,但不承認輸掉未老的心。


行者昊一


正好跟朋友討論這個話題,她聽到一個說法是“要麼你升上去,要麼沒人管你;我認識一幫35+/40+的大牛,或者創業,或者在家擼貓”。這算為未來指明瞭方向了嗎?當然不是。因為,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35+的人既沒有積累足夠的競爭力,也沒有積攢足夠的錢,35+日子還得照常過。

第一,招聘單位明確不找超過35歲的人嗎?至少不全面。

這個說法現在特別火,所以,好像是真的一樣。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比如,哪家公司的總經理要求不能超過35歲?再比如,誰說保安員、保潔員不能超過35歲啦?都不是。

現在,人們看到的“不招聘35歲以上的人”的這個話題點,更多來自互聯網、IT業、新興行業。一方面,有現實的原因:比如,本身工作節奏特別快、加班多、要求員工all in、要求員工不斷學習吸收新知識等,這些都更傾向於招聘沒有成家立業的人群;另一方面,是財大氣粗的原因:這些行業雖然勞動強度大,但待遇也好、又有“夢想”的光環在,所以吸引了眾多年輕的求職者,求職者眾必然就多了篩選的餘地,所以,才會底氣說我不想要超過35歲的人;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些行業的人一般都是社交媒體的活躍者,所以,他們的吐槽會更容易被討論、更容易獲得關注,但並不是事情的全部。

雖然我剛剛覺得例子也比較極端,但想明白為什麼這個點炒的火熱之後,你再踏下心來認真看企業的求職信息,會發現:真正限制年齡、對年齡特別在意的,一定不是大多數崗位。這不是追風的事,一個崗位的需要什麼要求,會受到:崗位本身職責範圍、崗位任務對任職能力的要求以及求職者競爭情況比拼結果等方方面面的影響,絕不會僅僅是年齡。

第二,35歲以後確實會面臨職業的天花板。

當然,35歲以後確實面臨職業的天花板,這些天花板是什麼呢?

1.你的精力:大概率上說,35歲以後的人已經結婚生子,勢必需要給家庭留出一些時間來;而且,身體的狀態也跟20幾歲的時候不一樣,未必已經有頹態,但體力恢復上至少沒有那麼快。同樣加班一通宵,需要緩的時間可以會變成。

2.你的經驗:一般來說,35歲有大概10年上下的工作經驗了,應該是很豐富了,但是,一個崗位上真的需要這麼久的經驗積累嗎?哪些工作2、3年的人,在經驗上可不一定比你差,隨著時間的推移,經驗增加值會遞減——也許真的有些你的經驗別人是不知道的,但那也一定不是大概率會發生的事,也就是,一般情況下沒啥用。

3.你的學習能力:這一條實際上是受到前邊兩條的共同制約:一方面,由於精力分散學習力本身會下降;另一方面,你的經驗很可能會讓你覺得自己已經是“滿”的啦,不需要再補充。

4.你的勁兒頭:“不是努力就一定會成功”,相信一定會有一些經歷讓你深有同感。所以,在機會再次出現的時候,往往會懷疑、會退縮、會覺得好事不會降在自己身上。那麼,表現出來的結果,就是你沒有勁兒頭,甚至特別圓滑,就是各位大佬經常口誅筆伐的典型代表,也是現在裁員是重點對象。

以上這些,你可以對號入座,不管是哪一條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你的職業發展,特別是在跳槽、換行的時候,是會被對方質疑的點,這件事不認也不行。

第三,有危機感不完全是壞事,怎麼辦?

找到我們可能的短板,當然就是找到了問題的解決方案,我們可以結合自己的特點,有針對性的解決。從這個角度上看,趁著這個話題思考一下自己的職業規劃,也未嘗不是一件事好事:
1.提前進行職業規劃,找到更合適自己的位置。

隨著年齡的增長,精力狀態會呈現下滑的趨勢是自然現象,雖然每個人的具體情況會不一樣,按這個趨勢都是一樣的。所以,跟20幾歲的人拼加班、拼體力,顯然是不明智的。說到職業路徑,具體可以有3個方向:

1)一個方向是走管理路線,這需要管理相關的能力以及機會,非常好,但概率不高;
2)一個方向是二線支持部門,比如培訓、顧問、質量督導等,這需要特別強的業務能力,特別是發揮自己經驗優勢,也很不錯,而且概率比管理崗要多一些;
3)再一個方向就是轉專業或者轉行了,也就是不是沿著自己的專業或者職業路徑走,找到新的突破口或者接受新的安排,最終一定會找到路,但好或者不好就不一定啦。

2.不只是經歷,把經歷變成自己的經驗。

同樣是10年的工作經歷,但每個人積累的工作經驗是不一樣的。這裡,除了本身能力、態度的影響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方法。與“只是努力做好每件事”相比,我們還需要問自己:1)為什麼要做這件事;2)這個結果讓人滿意嗎?3)如果重新來過,是否還有更好的辦法?4)類似的事情是否可以有一套解決方案?5)如何避免這件事上犯同樣的錯誤?

最後,有一些積累會讓自己更從容。這是最掏心掏肺的建議了,月光族很灑脫,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你一定越來越體會到金錢的重要性。我們不是非要大富大貴,但日常生活能夠從容一些肯定會更好,所以,注意個人的財務管理,多給自己攢點錢是非常實際的。

所以,我認為“不招35歲以上的人”本身不是一個真實的命題,只是在個人崗位上才會體現的明顯;但35歲以上確實面臨著現實的職業發展瓶頸,需要提前計劃才好打破這個天花板,讓自己在35歲之後又更好或者更符合自己內心需求的職業成長(PS:不是每個人都希望升職加薪、成為總經理,有了35歲以前的積累,在35歲以後可以從事自己更開心的工作也非常好呀)。


為好優姐姐


好多招聘單位都明確年齡不超過35歲,其中一個原因應該是他們擔心,很多人過了35歲,就沒有學習力了。

1,有學習力的人,還是能在35歲後成功找到工作的。有兩位做計算機系統維護的朋友,都是超過35歲後要找新工作的。較年輕的一位,至今還沒找到工作一直在家。較年長的,40歲時找到了另一份計算機系統維護工作。工作之餘他都在不斷學習計算機相關知識,相信他的學習力是有助於他找工作的。

2,超過35歲的人,若還在工作崗位上,就要努力將自己的工作做到極致。在《如何成為專家》一書裡,作者講很多人的工作,在達到任務的要求、領導的期望、績效考核後,覺得自己可以完成任務、可以勝任了,就停止下來而沒有再進一步,就不再努力了。但職場是很現實的,因為僅僅擁有勝任的能力會很快被超越甚至替代,這樣個人在職場上就沒有獨特價值。若企業出問題,需要重新找工作,就會有難度。但如果你總是想搞清楚你所負責的事情,因為知其然難,知其所以然更需要時間和精力的投入,需要研究、交流、思考,再實踐。這樣在研究自己工作的過程中超越了很多人,就不擔心重新找工作年齡超35歲了。

3,超過35歲的人,現在沒有工作了,要找之前沒經驗的工作,從零開始應該是有難度的。或許可以自己創業,自我僱傭,但創業需要的條件和資源太多,不是每個人都能說做就能開始的。若想再應聘單位,要先做自我分析,列出自己的強項,大膽地去應聘。有些單位因找到不合適的人選時,也會請超齡應聘人參加面試的。有朋友說起他到現場招聘會上,即使招聘單位有明確只招聘35歲的,他也去排隊嘗試,爭取面試機會。面試時。他告訴招聘單位:他有經驗、在某個方面很厲害、請用人單位給他試用的機會,後來真能找到工作。


金魚每天進步一點點


職場老兵風語者來回答這個問題。

最近好像很多公司都在裁員,某東也在裁員吧,據說40歲以上的管理層全部清掉,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是人到中年確實會碰到這樣的職場危機,那麼到底該如何應對?

被裁員,不是職業生涯的終結,畢竟還沒有到退休的年齡,還上有老下有小,一大家子需要養活。肯定還要繼續自己的職業生涯,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預防;

1. 要有中年危機感。如果你還每天活在自己倚老賣老的世界裡,覺得自己是老員工什麼都懂,那你很有可能就是被裁掉的那一批。永遠記住,年齡不代表閱歷。為什麼企業要裁掉35歲以上的員工呢?大部分的原因是因為這樣的員工,在崗位上工作的時間較長,對各個工作環節瞭如指掌。也正是因為對工作環節瞭如指掌,就容易在工作中出現鑽空子的情況,甚至滋生腐敗現象。還有就是很多公司認為,老員工的創新能力和進取能力會受到很大的限制,不利於企業的可持續性發展,需要不斷有新鮮血液的注入。這些都是公司裁掉老員工的理由。所以,如果你沒有中年危機感,每天渾渾噩噩,說不定哪天公司就一筆遣散費跟你說再見了。

2. 永遠保持學習的動力。人不管什麼時候都要學習,因為這社會發展是在是太快了,你一天不學習,可能就會被結結實實的拍在沙灘上。那麼學習怎麼學?就是看書那麼簡單嗎?自然不是!對於中年人來說,需要做好兩點,首先學與自己工作相關的知識,始終走在工作專業的前端,始終讓自己的工作有新鮮的血液注入,這樣才能在工作中立於不敗之地。一句話,就是讓自己的工作更深入,更精準。還有就是學歷的提升,如果你是個只有大專水平的中年人,我建議你還是儘快想個辦法提升一下自己的學歷。隨著社會的發展,本科生現在已經一抓一大把,大專學歷的競爭力已經減弱了很多。很多好的工作對學歷的要求起步就是本學學歷。所以趁你還沒有被裁掉,多利用業餘時間提升自己,這才是重中之重啊。

3. 做好人情公關。不管是你的上級,同級還是下級,必要的人情公關是一定少不了的。不要不捨得為這些人花錢,你不一定奢求這些人在關鍵時候都能幫到你,但是你基本可以保證,如果你的公關工作做的好,這些人在關鍵的時刻不會踩你一腳。這就是對你最大的幫助。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如果同意我的觀點,請添加關注,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發表你的看法,我會隨時與你互動。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