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涵控股——上市24天后的網紅電商第一股

導讀

截止2019年4月26日14:00時,網紅電商第一股——如涵股份已成功上市24天。在4月3日上市時,股票發行價為12.5美元,如今僅為7.06美元,下跌超過43%。

如涵控股——上市24天后的網紅電商第一股

網紅電商第一股

2019年4月3日,"國內網紅電商第一股"的如涵控股(NASDAQ:RUHN)登陸納斯達克,其中電商網紅張大奕正是如涵控股的第二大股東。

如涵控股——上市24天后的網紅電商第一股

如涵控股成立於2001年,其定位為"網紅孵化營銷"公司,近年間成功孵化的網紅代表包括張大奕、大金、蟲蟲等,截止至4月26日,上述三人在新浪微博的粉絲數量分別達到1084萬、412萬、397萬。

如涵控股——上市24天后的網紅電商第一股

從數據來看,這幾位網紅的"帶貨能力"的確也是毋庸置疑的。以張大奕為例,2015年"雙十一",張大奕店鋪成為網紅中唯一躋身全平臺女裝排行榜的C店。2016年6月,張大奕在一場兩小時的直播中達成近2000萬元的交易額,刷新了淘寶直播間的銷售記錄。2017年"雙十一",張大奕店鋪銷售額達1.7億元。2018年"雙十一",其店鋪銷售額更是在短短28分鐘內破億。

財報不盡人意

通過培養自帶流量的網紅,省去從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購買流量的費用,是如涵模式的本質。這種新穎的電商模式在流量費日漸高漲的如今,似乎是一種很不錯的經營模式。

但是,在如涵公佈的招股書中,我們可以看出如涵的實際經營情況並不如想象中美好。

如涵控股——上市24天后的網紅電商第一股

如涵在2017財年、2018財年和2019財年前三季度實現的營收分別為5.77億元、9.47億元、8.56億元,當季虧損分別為4013萬元、8995萬元及5750萬元。除擁有"雙11"和"雙12"等電商促銷節的第四季度外,如涵始終處於虧損狀態。

造成如涵持續虧損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網紅神話難以複製

目前如涵有113位簽約網紅,擁有1.484億粉絲和91個自營網店。但除幾位一線的網紅外,如涵簽下的大量網紅"潛力股"一直默默無聞。截至去年12月31日,如涵旗下91%的網紅年GMV都未能超過3000萬。

如涵控股——上市24天后的網紅電商第一股

如涵目前高度依賴旗下三位一線網紅—張大奕、大金和管阿姨,2017財年、2018財年、2019財年前三季度,這三位頂級KOL貢獻的GMV佔比分別為60.7%、65.2%、55.2%。其中張大奕為如涵貢獻的收入佔總營收比例為2017財年50.8%、2018財年52.4%、2019財年前三季度53.5%。

這種財務構成模式無疑是不健康的。在如涵的招股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如涵盈利的關鍵在於增加粉絲數量,產品多元化以及優化成本結構這三點。但是,如涵同時指出:"我們可能無法做到以上任何一點。"

孵化網紅成本上漲

在網紅神話難以複製的情況下,如涵還面臨著營銷費逐年上漲的難題。從2016年Q2的992萬增至2018年Q4的7084萬,增幅614%;人均網紅營銷費用也從2017年Q1的45萬元/人,增加到2018年Q4的63萬元/人。

如涵控股——上市24天后的網紅電商第一股

2018年2月22日,如涵發佈公告表示,"為配合公司未來發展及戰略規劃的需要,經慎重考慮,擬申請終止掛牌"。如涵在持續虧損的情況下在國內衝擊IPO以實現轉板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從新三板摘牌赴美上市的選擇更多是一種審時度勢的考慮。

打造穩定的網紅孵化模式

雖然如涵在網紅電商領域確實扎得比較久,對於網紅銷售和賣貨,他們有很豐富的經驗。但其實,如涵的商業模式是具有一定的"現象級"的,即每個超級網紅火的背後都有一定的偶然性、運氣成分在裡面,這種偶然性促成了這樣一個超級網紅的出現。

隨著抖音、小紅書的崛起,大量的新生代網紅產生,如何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打造成功且穩定的網紅孵化模式,是如涵急需思考的問題。

魔鏈財務評估,智能計算企業財務得分

速查財務短板,分析財務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