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深圳還需要是特區嗎?

點擊上面藍字 張軍說

訂閱

2019年4月20日,大灣區與深圳的未來高峰論壇暨《深圳奇蹟》新書首發式在深圳舉行。張軍教授攜新書出席,與張五常、高尚全、樊綱、海聞、唐傑、張軍、楊燕青等重磅嘉賓,全方位探討大灣區與深圳發展的未來。論壇結束後,張軍教授接受了新浪財經的採訪。新浪財經將採訪內容進行整理並發表。本次推送特此轉載,以饗讀者!

张军:深圳还需要是特区吗?
张军:深圳还需要是特区吗?

改革開放四十年,深圳作為開放前沿陣地,創下的成就被認為是一種“奇蹟”。

根據統計局數據,2018年深圳市本地生產總值24221.98億元,同比增長7.6%,GDP首次超越香港。2018難深圳經濟體量、人口規模佔大灣區的比重分別超過25%和30%,連續26年居全國城市第一。

在這次交流中,經濟學家張五常甚至直言,“三十年前我推斷上海的經濟將會超越香港,今天我推斷深圳一帶將會超越上海……有朝一日(深圳)會成為整個地球的經濟中心。”

深圳奇蹟:無形之手阻擋了無數有形之手的干預

深圳的奇蹟有無複製可能?張軍認為,有!那就在於管理制度上。

在新浪財經與張軍對話中,張軍多次強調深圳特區呵護“無形之手”的重要性。“在特區地位給予的屏障下,無形之手屏蔽掉了很多隻有形之手,為企業家創造了自由創業的制度環境。我認為可能是深圳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在《深圳奇蹟》一書中,張軍也闡明,從資源分配權力角度來看,深圳遠離行政中心是個好事,深圳是中國市場經濟最發達,分工最密集,產業鏈最完備的一個地方。“如果我們瞭解深圳今天格局所影響的歷史背景,就能發現這是當年特區的地位給予深圳的,深圳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應該要珍視特區這一屏障給深圳創造獨特的營商環境,繼續保持政府與市場間的良性互動關係。”

張軍認為要讓深圳特區繼續姓“特”,直言“直轄市並不是深圳的未來”。從1979年開始,深圳就具備一種DNA,從那時已經界定政府不能越位,要把資源配置的權力讓給市場和企業家。

“特區(優勢)在於能夠成為隔離行政干預、隔離政府命令的屏障。如果深圳繼續擁有這種屏障,深圳在市場和政府的關係上,就能夠保持過去所形成的三八線,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哪怕給予行政更高級別的城市地位,深圳或將喪失未來發展的前途。”張軍補充稱。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下的深圳機遇

過去的四十年,深圳取得的成績值得驕傲。而未來的十至二十年,深圳如何繼續奮力發展也成為關注的焦點。

在發展過程中,深圳的教育以及醫療資源短缺成為不爭事實,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院長、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海聞認為,深圳要進一步發展還需要補足這兩塊短板。

同時,日漸攀升的房價問題也被認為可能將會桎梏其發展。但張軍表示,不需要過度擔心這個問題。

張軍向新浪財經表示,房價與當地經濟的結構有很大關係,“地價高的地方自然的會讓很多淺加工的行業遷出,把有限的土地空間騰出來,被能夠創造更高附加值的企業取代。所以它有一個替換的過程,也會讓產業結構不斷的升級。深圳因此被逼入升級和轉型之路。”

深圳高房價之下會產生一個自然淘汰的過程,也讓深圳跟周邊城市形成一種高度互補的經濟聯繫。“如果深圳的房價跟東莞一樣的話,就沒東莞什麼事了。所以市場微妙就在這個地方,它是價格說了算。”

而張軍也強調,當高房價背後都難免存在一些炒作、投機的行為。深圳當然還需要正視泡沫問題,適當的管控有必要。“但不能說因為高房價就採取行政辦法壓下去,這個反而對當地的經濟,以及對當地經濟跟周邊經濟的這種關聯造成比較大的傷害。”

最後,張軍給予深圳企業發展建議,未來20年最重要是做好兩點佈局,一在於研發投入;二是國際化的戰略思維。

排版:文媛媛

— END —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