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年級,常磨蹭不寫作業,媽媽說“不想寫就收起來”,孩子立刻收了,你怎麼辦?

教大育小


從這個行為來判斷,孩子已經有很強的一個逆反情緒,他甚至會跟媽媽這麼對著幹,那這背後的一個原因需要家長好好的反思,是不是平時我們對於孩子的話都是不斷的指責,是不是我們經常拿這句話去要挾孩子,一次有效,第2次繼續用這樣的一個方法,一直m次,直到有一天孩子真的按照我們所說的把作業收起來,這種時候呢,我們就只剩下乾瞪眼了。

還有我們在作業上總是這樣,採取這種方式去刺激孩子,時間久了他會產生逆反,那麼我們一定要注意一點,是不是我們在其他事情上也常用這樣的一個方法,如果是的話,千萬一定要引起注意,這100%一定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和反抗的行為。

面對磨蹭和拖拉,實際上我們有很多種的一個處理方式,可惜我們選了一個,最沒有效果或者說副作用最大的一種方法,並且這樣的話呢,在這種家庭環境的營造非常不利於孩子自我的成長,想想看他,做任何事情的時候,可能隨時都面臨父母的指責,還要花費大量的一精力。跟父母去對抗,當別的孩子生活在一個一個適合成長的一個環境,他可以把100%的精力都花在自我的成長上面,這個孩子卻只能拿50%,甚至達40%的精力去學習,去自我成長,其他的時間都是用來跟父母對抗,時間久了之後,想跟上其他的孩子就真的很難了。

那麼我們該怎麼做呢?首先來說的話,不要給孩子貼負面標籤,因為磨蹭和拖拉是你的磨蹭拖拉還是孩子的磨蹭拖拉,這裡面要有一個標準,如果父母的性格是比較急的,那孩子的一些正常行為我們也會認為是磨蹭拖拉。

其次,學會用一個正確的一個態度去對待孩子,面對這樣的一種情況,我們以後,不要再說這種刺激逆反的話,而應該是尊重孩子,能夠好好的靜下心來跟他溝通,和他對話,尊重他的一個想法,在這個過程之中呢,把寫作業這件事情,當成是他自己的事情,我們只是在幫助他。

再次要營造良好的一個親子關係,關係不好的話呢,母子關係不好,那麼孩子也就不太願意配合,那我們只有把親子關係把它給營造好,才能夠給孩子創造一個配合的一個環境,同時多多鼓勵和肯定孩子,讓他感覺寫作業並沒有這麼難。

總的來說,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改變父母的行為,像這種氣話,以後少說或者儘量不說,而是用一種平和的態度或者溫和的一個態度跟孩子來溝通,並且從親子關係上入手,嘗試著跟孩子有一個好的一個連接,這樣呢才是解決問題的一個根本,其他的方法都是錦上添花。


庭爸談育兒



孩子沒寫作業,我很平靜。

我什麼也沒說,走出孩子書房,輕輕地關上了門。

我走出家門,直奔超市。

在路上打了個電話。

走進超市,我買了排骨,雞翅等等好多東西,回到家開始哼著歌在廚房裡忙活。

我做了一大桌子菜,然後溫和地叫孩子來吃飯。


孩子看見滿桌的菜,愣了愣,我和顏悅色:“吃吧,孩子,多吃點才壯實。”

他坐下來狼吞虎嚥地吃起來……

第二天中午回來,他的臉上還掛著淚痕。

我說:“孩子,去寫作業吧。”他走進書房認真地寫起來。

熊孩子,不收拾哪成?

我很不容易,老公長年在外出差,我一個人帶著兒子,我盡心盡力地想讓他好好學習,但女人總少陽剛之氣,所以我只能求助外力。

還記得我打過電話吧,您知道我打給誰了嗎?當然是孩子的班主任了。我說:“xx,沒寫作業,你一定檢查他,狠狠地揍他一頓。”


這一頓打太管用了,他乖乖地去寫作業,並且很快做完了。

過了幾天,班主任打來電話,高興地說:“這幫熊孩子都變得乖巧可愛了,謝謝你呀,姐。”

遇到此類事,生氣發火就輸了,逼他回來寫就驗證了“大人從來不說真話”。這時,只有和老師溝通好,讓他體驗“不做作業會被懲戒”,他就知道“寫作業是他自已不可推卸的責任。”


努麗初彩


朋友的兒子創了學校一個記錄,上學4年來沒交過一次完整的作業。他們夫妻倆想盡一切辦法,軟硬兼施都沒用。也不知是好還是不好,兒子對他們的責罰倒是從不記恨,通常過了一會兒就忘得一乾二淨。

朋友跟我們說起週末一件讓她哭笑不得的事。週五晚上兒子吃完飯看了會電視,7點多就想上床睡覺,馬上被他老爸呵斥,要求他去複習語文,9點鐘才能睡覺。兒子乖乖坐在書桌前拿著試卷看,他爸看了很滿意,回書房繼續做自己的事。快9點的時候他爸想瞧瞧兒子“複習”得怎麼樣,這一瞧差點把他氣暈過去,兒子居然還是拿著原來那份卷子,而且看的還是同一版,小傢伙只是在等9點鐘到來!聽著朋友繪聲繪色的描述,我們都捧腹大笑,這小傢伙也太天真可愛了。但轉念一想如果自己的孩子也是這樣,還不得每天都掀桌子?

“做作業”對於鄰居家的兒子同樣是一個災難性的事件。每天晚上爸媽輪番上陣,大人的嘶吼聲、孩子的哭鬧聲震天動地。當你偶爾聽到他們兒子興奮地在陽臺大聲喊“我做完作業啦!”你就知道那天對於他的父母來說是幸運的一天。

到底孩子有多討厭做作業?看看我兒子小學畢業留言冊就知道了,在“最討厭的事”那一欄居然有一半的同學都寫了“做作業”。

孩子的心聲教育部門都聽到了嗎?中考在改革、高考在改革,為什麼“做作業”這件事就不能改革?


森魚派


我孩子剛好一年級,剛去學校很興奮,有作業後也經歷了一場,我勝出了。我是個懶媽媽又沒什麼耐心,大的那個剛進高中也是這麼收拾的。作業不做就算了,作業本收起來去玩吧。你自己的事你有權利選擇。媽媽也有權利選擇做不做你的飯洗不洗你的衣服。老師也可以選擇教努力的孩子,不做作業,第二天去了後趕出學校,自己謀生去。每個人都有要做的事,可以選,愛怎麼選怎麼選。我孩子正好一年級,書本鉛筆球拍紅領巾,飯盒水杯飯盒袋子紙巾,都能全部收拾好。當然當孩子做不起題過來問的時候還是要講的。偶爾可以拖他一下讓他先做別的,現在沒空,一會兒再講。要讓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定要趁早,開始一定會比較亂,基本兩週後情況就改變了。當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學會了一些知識什麼的,他會有成就感,這種感覺就會讓他努力的,他覺得自己行。一年級除了有時候幫著念題,基本已不需要我講作業了。自己準備了一個本子把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抄下來,不會寫的字就用拼音。丟過兩次作業後就自己想到語文作業做好就放語文書裡夾著,數學作業做好就放數學書裡夾著。比較鬧心的是希歡亂七八糟的畫畫塗鴉。各種樹葉撿回來放書裡。


鳳無疾


我記得我小時候上一年級第一次寫作業寫到十一點還沒寫完,我媽就叫我睡覺去,作業她幫我做,我很感謝她,還有寒假作業和暑假作業也是她讓幾個同事一起幫我做完的,一直到三四年級以後,我才能獨立完成作業,這並不影響我考試成績和後來考上大學,因為一年級到三年級的時候我對作業沒有時間概念,腦袋裡想到什麼就是什麼,不會安排好做作業的速度!而且睡眠比作業更重要!睡眠不足的話會影響智力和記憶力!利與弊相比只能放棄作業選擇睡覺!!現在教育部不是宣佈了低年級不得佈置書面作業了麼,也是這個原因!如果學校依然佈置作業,家長完全可以代勞!就看你有沒有智慧!!


Jes7017073


這個問題真的是太生活了!

我在今天就遇到了同樣的問題。

孩子每個週六下午是會有一節編程課的,已經學了一年半了,而且在去年的NOIP也獲得了小學組的一等獎,從能力、興趣上看怎麼看都像是個“好苗子”,所以無論是我們做家長的還是孩子的親人、老師們以及其他的同學和同學家長們對他的溢美之辭一直都不斷。

但是今天就出問題了!

上週因為有事兒所以請假了,本來這周應該上課了,結果孩子心情一下低落了起來,詢問之後才知道原來孩子對他現在所學的編程課已經沒太有興趣了——因為難度過大,導致他在其中的體驗感越來越差,上課已經成為了一種壓力和負擔了!一方面是過難的知識內容,另一方面是在外的各種壓力(孩子比較要好),所以讓孩子糾結的不行!

就在我答題之前我果斷的給孩子的編程老師溝通了一下——把課先暫停了!

沒錯,我們先不上了!

先解決孩子心理壓力的問題,再去解決學習上的問題!

我的這件事兒和題主說的還不太一樣——題主的問題基本上是沒得選的,而我的問題大不了就是以後都不學了,對孩子的其他學習並不會有什麼影響。

但是這兩者之間是存在類似之處的

1、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了問題了

一種可能是暫時的能力上的問題,比如不會做、聽不懂、跟不上了等等;另一種可能是心理上的,比如說偷懶、想玩、靜不下心來等等。



2、家長處理的問題的方法應該是想通的

這個時候家長賭氣解決問題是沒有用的!

比如題主說的這種情況就是典型的代表——家長明明是希望孩子繼續學習的,但是卻用賭氣的方式逼迫孩子做出選擇,而實際上他是希望孩子在看到他的情緒表現之後妥協的,但是未曾想孩子竟然“順水推舟”了……這樣一來家長就不肥不再次回到問題的根本——孩子為什麼不想寫!

否則這個家長一定會馬上疾風驟雨般的開始“報復”孩子!比如沒收玩具、手機,剝奪看電視、出去玩的機會,威脅取消其他的課程班什麼的,並且揚言“以後不管你了,你自己看著辦吧!”……

何必呢!發洩完了之後還是要回頭再來解決的!

因此,我是不建議家長用消極的態度來解決孩子學習問題的,有問題找出來解決就是了,最多就是犧牲點時間而已,但是如果問題解決了是可以“事半功倍”的,很快追上噎死說不定的!但是如果你用消極的方式,一方面問題得不到解決,另一方面大人孩子都惱火——這對解決問題沒有一點幫助啊!所以,能不用這“招”還是儘量不要用的好!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我和孩子說,作業什麼的,倘若休息前做不完,基本超量,可以不寫。簽字我負責,責任我來擔。

另外一點,我從來不管作業答案的對錯,老師教的好壞看結果,這個需要老師去判斷。因此,我只對作業過程負責,不對結果負責。我是家長,是陪同不是判斷評價孩子的,而是通過孩子的結果來判斷老師的水平!

因此,我從來不擔心孩子學成什麼樣,成績代表了孩子從學校裡學到的東西如何,包括做事的水平和能力和態度,我是陪孩子完成這些的呈現,而不是陪學校繼續教育孩子知識和能力。

我陪孩子的時間,從不為結果而苦惱,過程就舒適多了,因為我清楚自己是家長,做合格的家長是陪孩子一起成長,孩子長大我也跟著長大。



AI尤四海


媽媽說“不想寫就收起來”,孩子立刻收了。孩子真聽話!雖然這個聽話讓人有吐血三升的鬱結。相信媽媽也是氣話。

這句話的錯誤在哪裡呢?你在給孩子選擇,一個困難的(寫作業),一個簡單的(收起來),孩子肯定選擇簡單的。另一個層面,您表達的是“不想寫就收起來”,孩子用行動表明他的心意:我不想寫。就這個問題上,孩子沒錯。

怎麼辦?出現這種情況,你就得認栽。不想寫就收起來是您說的,當他真的收起來,你又氣不打一處來,又要求他寫,那這時候孩子再來一句:“媽媽說話不算話!”那就真的馬上腦梗了。


作出以下建議:

1. 瞭解原因:

毫無疑問,孩子是不想寫的,已經用行動證明。那到底為什麼他不想寫?通常這個年齡的孩子,不想寫作業的原因有以下幾個:

a. 耽擱他玩了,本質是對學習沒有正向的認識;

b. 遇到困難了,本質是上課沒聽講或者是理解能力稍差跟不上;

c. 對作業產生厭惡感:媽媽因為作業總是對我發脾氣,她不喜歡我,都是作業的錯!

d. 作業使他難受,做了媽媽要嫌棄做不好,明明寫得很好很努力卻還得挨批評,還得擦掉重寫...


2. 對症下藥:

只有當你瞭解到孩子的行為動機的時候,你才能夠真正的解決問題,不然你就只能押著孩子寫,每天雞飛狗跳。(以下解決方式對應上述abcd四點)

a. 雙方訂立規矩,多久時間玩耍,什麼時間玩,請精確,不要用“做完作業就玩”這樣含糊的時間,明確的盼頭對於孩子來說更重要。建議使用這樣的溝通方式:“我覺得你半小時可以做完這個作業,我們定45分鐘完成,然後玩15分鐘可以麼?”

注意:這是雙方訂立的規矩,雙方都得遵守,到點不給玩那就是違背了規矩,那你也別指望孩子能遵守規矩。

b. 遇到困難了,上課沒聽講,那麼你得和孩子灌輸上課怎麼聽講,具體一些,別隻是一句“認真聽課”,孩子不知道什麼叫做“認真”,他聽不懂。你可以說:“上課的時候,眼睛看著黑板,聽老師說話,把老師在黑板寫的東西用筆在本子上記錄下來。”

理解能力稍差的,這就要做一些訓練,短時間內也需要家長給予孩子知識點上的輔助。訓練方面,多閱讀哲理故事,趣味數學題就是一些很好的訓練。

知識點上的輔助,如果自己確實教不來,那可以和學校老師溝通,還可以請家教試試,同樣的還有網課。

c. 對作業產生的厭惡感不是一蹴而就的,這完全是積累下來的恩怨。好好的擺正你自己的教育心態,是不是操之過急,問題出現在你身上而不是孩子,建議學習情緒管理。同時,需要和孩子說明情況,自己為什麼會這樣,媽媽不是不愛你了。

d. 這還是家長的心態問題,每一個知識點,即便是一撇一那對於孩子來說都是極其困難的。把自己給孩子定的目標放低些,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來調整。重點和孩子強調的是態度,而不是做得怎麼樣。努力寫,寫得亂七八糟我們可以找原因,只要有一丁點進步就是一次很好的鼓勵機會;忽悠著寫,寫得再工整都得糾正,讓孩子認識擺正態度的重要性。


一枚在教育界沉浸7年的孩子爹,遇到育兒問題,歡迎私信!感謝關注,點贊是美德哦!


熊孩子專治


孩子一年級,寫作業磨磨蹭蹭,這是多數孩子的通病。我家孩子因為寫作業沒少捱打,但是隻要是老師佈置的作業,就算在磨蹭,沒寫完,我讓他收起來,他不寫完不會收起來。

對於寫作業磨蹭的孩子,不外乎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孩子很可能對於當天學習的課本知識,沒有很好的掌握。我們都知道一年級的小孩,上課時間很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動作,導致老師講的內容,沒聽進去,做作業不會,就會拖拖拉拉。對於不會的他們就不想做。



第二,孩子可能不想寫作業,就想出去玩,他認為他會了,所以不想寫。我家鄰居家孩子就是一個例子,他奶奶昨天告訴我說,前幾天老師讓帶字典去學校,他沒說,過了幾天他奶奶問他,別人都帶字典去學校了,你老師有沒有讓你帶啊!他說老師讓帶了,我就不想告訴你,不想帶,你拿他怎麼辦?一年級還有交白卷,考零分的,他可能不會,但是隨便做做也不至於零分啊!他一個字不寫,你能拿他怎麼辦?


一年級的課本說難也不難,都是基礎知識,我們作為家長,應該幫助他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孩子作業不會請教你,應該及時告訴他,做錯的題目及時教他改正,對於一年級的孩子鼓勵為主,考試成績不要看的太重,以免孩子產生厭學心理。


陪讀媽媽談教育


孩子磨磨蹭蹭不願寫作業,做母親的說一句“不想寫就收起來”,孩子迅即就將作業收起來。僅僅就這個親子互動來說,沒毛病,挺好。

好在哪?孩子敢於在母親面前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並付諸實踐,這說明親子互動是健康的,孩子並不恐懼母親,也沒有把自己的真實想法藏著掖著。

別小看這一點,在中國式家庭教育模式中,親子互動能這麼直率坦誠,殊為不易。大多數中國式家庭,母親說“不想寫就收起來”,孩子都懂的起這是母親在反諷,在宣洩忿怒,孩子的表現是感受到壓力,愈加地表現出用功來。

問題是,大多數中國式家庭的預期劇本,對6歲兒童來說太世故,過早喪失掉與生俱來的靈性,對孩子未來一生來說都是難以彌補的深坑。

回過頭來,再說孩子作業磨蹭的問題。

做母親的有沒有發現和了解孩子為何作業磨蹭?到底是因為孩子早已經掌握相關知識,對老師佈置的重複單調的作業牴觸?還是孩子已經發展出厭學,對作業情緒上牴觸?甚至是因為受到學校的某些刺激,如受到教師貶損性的評價因而抵制作業?

父母一定要發現和了解到孩子作業磨蹭背後的促進因素,才好有的放矢地加以解決。

對於6歲齡,學齡初期的孩子來說,作業磨蹭反映的首先就是學校教育適應不良。如果孩子天資稟賦超過一般的孩子,那麼小學一年級的教學內容可能遠遠不能滿足孩子的認知能力要求,孩子就可能發展出對作業的牴觸和磨蹭。另一種情形是如果孩子在學齡前不恰當地提前學過小學教學內容,他也會排斥作業。

如果排除前兩種因素,孩子不僅作業磨蹭,而且考試成績也很糟糕,那就大概率與孩子的天資稟賦相比於大多數孩子偏低,並且受到教師或家長的情緒刺激(或創傷)有關;或者因為感覺發育的相對滯後,如感覺統合失調,而導致作業表現和考試成績差,並且被教師或家長不恰當評價造成防禦性情緒反應有關。

所以,父母該做的首先是發現和了解孩子到底是因和因素作業磨蹭,然後因勢利導,必要時與學校教師溝通,家長一致對孩子進行輔導和支持,該跳級跳級;該減免作業減免作業;該疏導孩子情緒疏導情緒;該激勵孩子激勵孩子⋯⋯總之,在發現和充分了解孩子的基礎上,予孩子以引導和支持,對症下藥,因勢利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