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裡有多少字沒有繁簡之分?

都是些什麼亂七八遭的


首先取決於你怎麼樣理解「漢字」這個集合概念。


這是從古至今歷代字典的收字數:


所以,這個問題,我們要選取一個標準,才能回答你的問題,我想題主說的應該是今天大陸使用的規範漢字。


那麼,最新版的《通用規範漢字表》頒佈於2013年6月,收錄漢字8105個,分為三個級別:

  • 常用字——3500

  • 次常用字——3000

  • 罕用字——1605


見國務院網站:


引自:國務院網站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3/content_2481095.htm



我們就選取2013版《通用規範漢字表》為標準,再在進行統計計算。


---------------------------------------------


《簡化字總表》最新標準是1986年版本,

引自:《簡化字總表》,語文出版社,1986年,頁2



我將《簡化字總表》總表的構成情況統計了一下,分為四個表:



如果不算14個不能作為單字的「偏旁部首」,比如:「言——訁、金——釒」,規範漢字中被簡化的字數是:350+132+1753+39=2274.


那麼,也就是說《通用規範漢字表》的8105個漢字:、

有2274個是簡化字,有其對應的繁體字。

其餘的5831個字沒有繁簡之分。

------------------------------------------


另外,我們喲啊明白一個概念,簡化字的類推是有範圍,將其限定在比較常用的範圍內。


比如「龍-龍」簡化,,然後進行類推:壟、龔、籠、聾、瓏、隴,但是,有些很冷僻的字我們去沒有進行類推簡化,比如:巃、龒、龓、龖、龘、龖


限制「類推字」的範圍,是漢字簡化的原則之一。目的就是為了儘量不去簡化那些今天很少用到的古書中的古字。


小漢字見大歷史


說實話,這個問題不太好解答。主要的難題在於,要解答這個問題,首先得統計出漢字一共有多少?

我們所使用的漢字有著幾千年的歷史了。即使只從甲骨文算起,也有3000多年了。多少年了,漢字的字數逐年增多。文末的表格是十八世紀前我國主要字書收字情況。

而當代的《漢語大字典》收字則達到了六萬多,《中華字海》收字更是達到了85,568個。這麼多的漢字,沒簡化的有多少,還真不那麼好統計。

不過,我們倒是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那就是到底有多少簡化字?這樣,剩下了的自然就是未簡化的漢字了。

1956年,國家文革改革委員會公佈了《漢字簡化方案》,經過了多年試用,於1964年編印成《簡化字總表》。之後,經歷了數次反覆,包括所謂二簡字的折騰。到了1986年,又重新發布《簡化字總表》,作為簡化字的規範。

簡化字總表共分三個表:第一個表是不作為偏旁使用的簡化字,共350個;第二個表是132個可作為偏旁使用的簡化字以及14個簡化偏旁;第三個表是利用第二表的偏旁推出來的簡化字,共1753個。

所以,實際的簡化字是2235個。

那麼,除了這兩千多個簡化字,其他的自然就都是沒有簡化的漢字了。



華燈國學


按康熙字典,漢字大約有10萬多個。

大家常用的《新華字典》中間的漢字是1萬多個。在這1萬多個字之中區別了簡化字和繁體字的是3500個。

按簡化字來說我們常用的字,那大約就是兩千來不到3千。在這兩千來個常用字,沒有簡繁之分的字,大約是有1000多個。

按繁體字來說我們的常用字那麼總數大約是在5000個左右。

這是因為每個簡化字大約會合並3個左右的繁體字。

但是在康熙字典中間很多不常用字實際上是沒法簡化的。這些字呢,是多個漢字部首合併而成,一般是表示一個特定意思的名詞字。有點類似於英語超長單詞是由多個名詞拼接而成,如果簡化了,這個字的意思也就不存在了。

也就是基於以上理由,我比較反對採用簡化字。我贊同臺灣省省長馬英九先生說的,識繁寫簡,就是在正式的出版物用繁體字。在平常寫作等手寫及考試等等的時候可以使用簡化字。而用電腦打字的報告等等的時候用繁體字。

回的題主的問題多少字沒有簡繁之分。實際上是大多數字是沒有簡繁之分的。有簡繁之分的字實際上是極少數。

在《新華字典》中收入的1萬多個字中,有簡繁之分的是3500個,沒有簡繁之分的字大約是8000個。


華西旅遊


漢字有幾萬個,常用就幾千個。

56年出來了漢字簡化方案。

64年公佈了簡化字表共2235個。

後來又出來了第二批簡化字沒有通過。也沒有流行起來。


阿路生活記


那多了去了,你可以查字典啊


硬筆張


不是常用字,多的沒繁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