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近代史被稱為“先生”的女性有哪幾位?

zj1973


被稱為“先生”的十位女性。

對於楊絳、冰心,我們常常稱呼她們為先生,經常會引起一部分人的誤會。

其實用先生稱呼女士專屬於清末至開國那段時間,由於“新文化”和“女權”思想的流行,開始追求西化和男女平等,於是不論男女都可稱先生,當然一般是對於較有知識或身分的人,而現在已經不會再叫女士為先生,而對一些人的稱呼,譬如楊絳先生,還是沿用下來了。

“先生”這個稱呼由來已久。不過歷史上各個時期,對“先生”這個稱呼是針對不同對象的。《論語·為政》:“有酒 食,先生饌。”註解說:“先生,父兄也。”意思是有酒餚,就孝敬了父兄。《孟子》:“先生何為出此言也。”這一“先生”是指長輩而有學問的人。到了戰國時 代,《國策》:“先生坐,何至於此”均是稱呼有德行的長輩。第一個用“先生”稱呼老師的,始見於《曲禮》:“從於先生,不越禮而與人言。”注:“先生,老 人教學者。”今稱教師為“先生”。

宋慶齡

宋慶齡是已故中國革命家及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的第二任妻子。1927年11月1日,宋慶齡等成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 1938年6月14日,宋慶齡在香港發起成立保衛中國同盟。1940年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第143次會議決議:尊稱孫中山先生為國父,以表尊崇。故而根據傳統習慣,宋慶齡女士亦被尊稱為“國母”。1981年5月1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授予宋慶齡“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稱號。1981年5月29日20時18分,宋慶齡在其北京寓所病逝,享年88歲。


楊絳

楊絳1911年7月17日生於北京,本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中國著名的作家,戲劇家、翻譯家。2001年,楊絳把她和丈夫(錢鍾書)的稿費和版稅捐贈給母校清華大學,設立“好讀書”獎學金。2003年,93歲的楊絳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

冰心

冰心屬於 “五四” 新文學運動中湧現出的第一批現代作家,是其中最知名的女作家之一,為文學研究會的重要成員。在新思潮的激盪下,1919年9月她以“冰心” 的筆名發表了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揭示了為了事業改良家庭生活的必要性。以後,她又發表了《斯人獨憔悴》等揭示社會、家庭、婦女等人生問題的“問題小說”。與此同時,她寫作散文,1921年發表的《笑》,被認為是新文學運動初期一篇具有典型意義的美文 。 她還受泰戈爾《飛鳥集》的影響 ,寫出了300多首無標題的格言式自由體小詩 ,結集為《繁星》和《春水》,在“五四” 新詩壇上別具一格,顯示了女作家特有的思想感情和審美意識,很受讀者歡迎。

葉嘉瑩

葉嘉瑩,號迦陵。1924年7月出生於北京的一個書香世家,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加拿大籍中國古典文學專家,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曾任臺灣大學教授、美國哈佛大學、密歇根大學及哥倫比亞大學客座教授、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並受聘於國內多所大學客座教授及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名譽研究員。2012年6月被聘任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秋瑾

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閨瑾,字璇卿。東渡後改名瑾,字競雄,自稱“鑑湖女俠”,筆名鞦韆、漢俠女兒,曾用筆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陰(今紹興),生於福建閩縣(今福州)。

秋瑾蔑視封建禮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蘭自喻,性豪俠,習文練武,曾自費東渡日本留學。她積極投身革命,先後參加過三合會、光復會、同盟會等革命組織,聯絡會黨計劃響應萍瀏醴起義未果。1907年,她與徐錫麟等組織光復軍,擬於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時起義,事洩被捕。7月15日,從容就義於紹興軒亭口。她是一代女中豪傑,她的絕命詩,展現出萬千女性同胞在追求民主的道路上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而那句“壯志猶虛,雄心未渝,中原回首腸堪斷”也成為了她一生的絕筆。

許廣平

許廣平(1898~1968),筆名景宋,廣東番禺人,魯迅的第二任妻子。1917年就讀天津直隸第一女子師範學校預科,擔任天津愛國同志會會刊《醒世週刊》主編,並在周恩來領導下參加了“五四運動”。1923年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國文系,成為魯迅的學生。1927年1月,魯迅到中山大學任教,許任助教和廣州話翻譯,與魯迅在白雲路租房同居;10月與魯迅到上海正式同居。1929年,生子周海嬰。1932年12月,與魯迅的通信集《兩地書》編輯出版1949年後歷任政務院副秘書長、全國人大常委、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婦聯副主席、民主促進會副主席、全國文聯主席團委員等職務。

張充和

張充和,1914年生於上海,祖籍合肥,蘇州教育家張武齡的四女。出身官宦之家,只是到她這一輩已家道中落。她有三個姐姐和六個弟弟,丈夫是德裔美籍漢學家傅漢思。在父親的影響下,四姐妹個個蘭心蕙質、才華橫溢,公數充和為最。弟弟們多是出自北大、清華的學者、藝術家。張充和在1949年隨夫君赴美后,50多年來,在哈佛、耶魯等20多所大學執教,傳授書法和崑曲,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默默地耕耘了一生。98歲的張充和的故事,按照流行的說法,確是“民國最後的閨秀”的故事。

常香玉

常香玉,豫劇表演藝術家,河南鞏縣人。1922年出生,原名張妙玲。常香玉出身藝人之家,從小學戲,10歲登臺,13歲主演《西廂》,名滿開封。一生從事豫劇的演出與研究。常香玉的一生始終心繫人民、心繫國家,是德藝雙馨的藝術家。

何香凝

何香凝(1878年-1972年),號雙清樓主,她是國民黨領袖廖仲愷的革命伴侶,無產階級革命家廖承志的母親。何香凝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著名的國民黨左派,民革主要創始人之一,婦女運動的領袖,畫壇傑出的美術家。她早年追隨孫中山,是同盟會的第一位女會員;她堅持孫中山的三大政策,真誠地同中國共產黨合作;她發動婦女參加革命,為國內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做出了卓越貢獻;她把藝術創作與革命活動緊密聯繫,她的作品中充滿鬥爭激情、浩然正氣。


一往文學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專門查了“先生”的釋義,大約有5種解釋:1.老師;2.對知識分子的稱呼;3.稱別人家的丈夫或者成自己的丈夫;4.醫生;5.舊時稱管賬的人和說書藝人,相面,看風水的人。

然而,在中國近代(上輩人)卻有為數不多傑出的女性被稱之為先生,說實話剛開始我覺的怪怪的,不理解為什麼一個女性被稱為先生。在我的記憶裡,先生是男人的專用名詞。後來隨著知識的積累逐漸理解了為什麼這些女人稱之為先生了。

原來這些女性,大多出身書香門第,都受過良好教育,德高望重,雍容典雅,老來都被稱為“先生”。比如“國母”宋慶齡:文學家冰心;作家楊絳等名人。為了更好理解這個問題,春秋君簡單介紹一下她們的情況。

一、國母宋慶齡先生。宋慶齡是孫中山的親密戰友和愛人,是偉大的愛國主義、民主主義、國際主義和共產主義戰士,她青年時代追隨孫中山投身革命,她不顧父母的反對,毅然嫁給了偶像兼導師孫中山。從此以後,成為了孫中山的忠實伴侶。


Δ宋慶齡

孫中山逝世後,宋慶齡堅決維護、忠實執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同違反孫中山革命原則的勢力進行了不懈的鬥爭。在新中國成立後,為發展祖國的教育事業以及為青少年的成長做出了巨大貢獻。

二、世界文豪楊絳先生。楊絳是著名作家錢鍾書的夫人,錢鍾書的主要作品有《圍城》,楊絳是中國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 楊絳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


Δ楊絳

楊絳93歲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96歲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102歲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105歲時逝世。所以我們稱之為“世紀老人。”

三、世紀老人冰心先生。

冰心是中國詩人,現代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作家、社會活動家、散文家。筆名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壺”一句中的“冰心”二字。他的丈夫是吳文藻,吳文藻是中國著名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冰心的著名散文《小桔燈》是我從小就喜歡的作品。老人是在1999年2月28日在北京醫院逝世的,享年99歲,被稱為"世紀老人"。




撰稿/秉燭讀春秋


秉燭讀春秋


近代史上能被稱為“先生”的女性可了不得,都是德高望重、受人尊敬的女性。“先生”在不同歷史階段也有不同的含義,近代史上則多指有學位的人,與性別無關,而現代則泛指男性了。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看看這幾位近代史上有名的女“先生”。

1、宋慶齡。她青年時代追隨孫中山,獻身革命,不僅在中國,在美國都擁有很高的威望,偉大的民主主義和愛國主義者。新中國成立後,她被當選為副主席,也承擔了大量的國務活動,並致力於兒童的文化教育和福利事業。

2、楊絳。錢鍾書夫人,雖然她丈夫名氣很大,但她卻是靠自己的實力被尊稱“先生”。楊絳通曉英 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楊絳93歲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外,96歲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102歲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

3、冰心。原名謝婉瑩,詩人,現代作家。冰心的小說,較少宏篇鉅著,多是清新雋永的珍品。《六一姐》、《冬兒姑娘》、《小桔燈》等讓人印象深刻。

4、林徽因。著名建築師、詩人、作家,人民英雄紀念碑和我國國徽深化方案的設計者之一,同時也被胡適譽為中國一代才女 。文學上,著有散文、詩歌、小說、劇本、譯文和書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間四月天》、《蓮燈》、《九十九度中》等。


關愛中老年


宋慶齡,冰心,林微因,葉嘉瑩。

讀過冰心先生的<>,林微因先生的<>

好像是今年在電視裡看到某節目介紹了葉嘉瑩先生。她九十多歲了,是知名的漢學家,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學研究所所長……本想在這裡曾現兩首她寫的詩,不知記在那個本子裡了,又想不起內容。她寫了很多文章可惜我沒有買過,也沒有借過她的書來讀。如果不是看電視,都不知道她,感覺自己的見識太少了,如井底之蛙,許多事和許多作家都不知道。


胡五妹1964


這原本是一個與筆者領域並不搭的問題,但仍舊讓我充滿了作答的慾望,若有不嚴謹之處,還望各位指正……圖為林徽因先生

所謂"先生"《辭海》和《辭源》的解釋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對年長而有學問的人的尊稱;另一種是對別人的敬稱,首先是對老師的敬稱,其次還有對父兄、醫生、道士等等。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先生"一詞逐漸被消磨了原本的意思,到如今普遍成了對男士的敬稱。圖為冰心先生

曾經,"先生"對於男性可能僅僅是學識上的認同,但之於女性卻是至高無上的榮譽!而細數中國近代史,拋卻那些憑藉夫貴妻榮而獲此尊稱的女性,真正做到"先生"的,雖屈指可數,但也人才輩出!

圖為楊絳先生

若憑真才實學,而非浪得虛名者,可稱之為"先生"者,有"國母"宋慶齡,"世紀老人"冰心、楊絳、女權先行者秋瑾、"大家才女"林徽因,張兆和以及"丹青才女"胡挈青等。

那她們為何有資格被稱之為"先生"呢?無外乎以下幾點:

1. 人格魅力

2. 術業專攻

3. 相敬如賓

4. 時代影響

以上幾位女性都是在中國近代史上留下了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其博愛偉大的人格魅力也不會因為斯人已逝而消滅……


軍武最前哨


女性被稱為先生,大多是她們在自己的領域內取得了傑出的成就或者是她們有著豐富的人生閱歷和崇高的社會威望。近代史中公認的幾位女先生有宋慶齡先生、鄧穎超先生、冰心先生、林徽因先生、楊絳先生、李佩先生、何澤慧先生等。不過我認為歷史上還有一位女性足以被稱為“先生”,只是很少有人提及。那就是中國第一位女校長——呂碧城。

除了“中國第一位女校長”的稱號,呂碧城身上還有很多頭銜,“近三百年來中國最後一位女詞人”、“中國第一位女性撰稿人”、“中國新聞史上第一個女編輯”、“中國女權運動的首倡者”、“中國女子教育的先驅者”、“中國第一位動物保護者”……她堪稱民國第一奇女子。

呂碧城1883年生於安徽徽州的一個書香門第,她從小就聰慧過人。聰明到什麼程度呢?在六、七歲的時候她就會作詞、繪大幅的山水畫,十二歲的時候能四處寫信求救把自己的母親從土匪手中救出來,以至於未來的夫家看到她小小年紀就這麼有本事,心裡有了戒心,於是提出了悔婚。

解除婚約後的呂碧城跟著母親離開家鄉來到塘沽投靠舅舅。從此她傳奇的一生便開始了。在她20歲的時候,當時天津的直隸總督袁世凱要辦女子學堂,聽到消息後的呂碧城隻身一人來到了天津。有一回當時的大公報總經理英斂之讀到了她寫的一封信,對她的文采非常驚歎。等見到她後就直接邀請她做了《大公報》的編輯,從此《大公報》就成了她施展才華的舞臺,也是從這裡開始她結識了很多文壇名人。

除了詩詞作品,呂碧城在《大公報》上發表最多的就是宣揚女子解放和女子教育的文章,她的觀點一時激起千層浪,很多新女性都以她為榜樣,從此呂碧城走上了獨立自主的人生道路。後來“北洋女子公學”成立,僅僅23歲的呂碧城成為了學校的總教習,鄧穎超、許廣平都聽過她講課,思想上也受到了她的影響。

單憑興辦女子學校這一點,我想呂碧城就足以配得上“先生”這個稱號。當然她一生的傳奇不僅如此。她還做過袁世凱的秘書,後來居住在上海,成了上海顯赫一時的女富豪,之後又全世界各地去旅行,寫了很多旅行見聞的文章,生命的最後一段路又毅然決定皈依佛門。像她這樣獨立又思想豐富、人生豐富的女性,的確稱得上一個“奇”字。


在讀書的問漁


此先生並不是通俗意義上指的男士,而是按照傳統文化理念,與性別無關,指那些有特定才能,有特殊地位,或者德高望重之人。近代史裡有很多,比如民國“國母”宋慶齡,地位特殊,識大體,後期反蔣投共,偉大的愛國主義家。

還有林徽因,中國才女,並且抓住了中國三大男人的心(詩人徐志摩,梁思成,學界泰斗金嶽霖)

還有世紀老人冰心,中國著名的作家、戲劇家、翻譯家楊絳,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秋瑾,河南豫劇精神領袖和開創性人物常香玉,傳奇色彩的作家張兆和等


娛樂大茬子


宋慶齡先生,我懷念您。您是傑出的女性,巾幗的英雄!佩服!


貽生


先生這個詞在古代一般就是教書先生和算命先生。到了近代,中國受西方文化的影響,開始出現了平等的稱呼,對男士稱作先生。女先生一般是對於成就高,影響大,有作為的女士尊稱為先生,所以這是一種尊稱。

世紀老人冰心先生,文學成就高。著名的建築學家林徽因被稱作先生。孫文的第一夫人宋慶齡也被尊稱為先生,她曾代表中國在美國演講,贏得世界掌聲。魯迅先生的夫人,許廣平先生出身富貴,家世顯赫,曠世師生戀也是一段美談,與魯迅先生志同道合,有比較高的文學造詣。


學歷史的小姐姐


這裡是小鸚鵡!

小鸚鵡才疏學淺,只知道幾位!

錢鍾書大師的夫人楊絳,被尊稱為楊絳先生。

冰心先生。

常香玉先生。

歡迎討論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