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早教有用嗎?

會飛的小丑娃


首先,我們要明確:報早教課 ≠ 早教!這是兩個概念。我們要準確的知道,什麼是早教,到底有多早,誰來教,教給誰,教什麼,怎麼教!


早教教什麼?

早教是幫助寶寶進行生理與心理的全面發展,也就是大家常說的身心發展。例如,發展寶寶的體能,發展身體的協調與控制能力,發展語言、想象力,建立安全感,培養社交能力、促進健康人格的樹立,等等。早期教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你教我學!

早教要多早?

早期教育是針對0-6歲的兒童。其中0-3歲是嬰兒期,3-6歲是幼兒期。嬰兒期與幼兒期的發展重心是不一樣的!0-3歲的早教,重在給寶寶建立一個發展的基礎;3-6歲的早教,是在這個基礎上再去進行個性發展。0-3歲的發展,會決定一個人一生的發展,非常的重要!

早教誰來教?

從寶寶的發展來說,當然是撫養人對寶寶進行全面教育了,撫養人是寶寶發展的關鍵,尤其是媽媽!西方在上個世紀最早提出了“育兒商”的概念,育兒商是指人們在育兒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綜合素質和能。 不同家長“育兒商”的高低,決定了嬰幼兒發展的好壞與上限!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要想更好的幫助寶寶進行全面發展,家長也是需要學習的!育兒這件事情真的是要學習的,寶寶不會坐在哪裡自己就變優秀了。作為撫養人,你對寶寶的早期發展教育投入了多少,就會有多少收穫。家長投入的多少,最後就會變成寶寶的發展差距。錯過了投入的時期,最後也無法彌補了。因為嬰幼兒的基礎發展窗口就是在0-3歲,就好像身高發展窗口在青春期之後就關閉了,錯過就是錯過了,20歲還想長高是不可能了。


要想做好早教,家長首先要了解自己孩子目前所處的發展階段,他正在經歷哪些生理與心理的發展變化。要知道,0-6歲的嬰幼兒有許多發展關鍵期,尤其是0-2歲的寶寶,每個月都會有很大變化!如果你作為家長都不知道自己的孩子目前在發展什麼,又如何幫助他發展呢?

早教怎麼教?

寶寶獲得、發展某種能力,都是在遊戲中體驗成長的。早期教育方法的本質就是遊戲,但不是瞎玩!是適齡的、有針對性的、有目的、有方法、有重複、有總結的去遊戲。換句話說,早教就是日常生活中與寶寶的親子互動。在嬰幼兒的發展關鍵期,去和他們做有效的親子互動與引導,能夠很好地促進提升他們各項能力的發展。

早教中心是幹嘛的?

早教中心和遊樂場的功能是完全不一樣的,許多報名了早教中心的家長也並沒有弄明白。早教中心給予家庭的早教支持主要體現在兩點:一個是環境支持,一個是課程支持。


寶寶的成長環境,分為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

  • 自然環境包括寶寶運動、遊戲的空間,各種教具與遊樂設施。大部分的早教中心,平時不上課也是可以進行free-play(自由活動)的。相比在家裡狹小的空間,早教中心更大,而且地面與牆都做了處理,各種軟包教具比寶寶在家爬沙發要有鍛鍊價值的多。

  • 社會環境是寶寶與早教老師,與其他小朋友,與其他家長形成的社會關係,相比家庭內部的親子關係,這是非常重要的補充。同時對於家長也是,可以認識更多別的家長互相交流溝通,可以認識很多別的小朋友,可以認識很多老師,尋求更專業的早教支持。這些都是家庭早教無法做到!



再來說課程。好的早教課不是讓孩子學東西,是讓家長學。課程裡的遊戲,其實都是親子互動的演示,而且適齡班級的遊戲也應該是適齡的。家長應該學會這些遊戲方式,瞭解遊戲背後的教育目的,然後回家來重複親子互動。當你學會十幾首互動兒歌,十幾種適齡的互動遊戲,十幾種美術探索的方式,在家裡與寶寶的陪伴質量會更高,自然而然的在日常生活中就會早教了。另外,早教課堂也是觀察自己寶寶發展變化的一個好機會,還可以與其他同齡寶寶進行對比觀察,這樣可以更瞭解自己寶寶的氣質特性與發展特點。


很多家長報了早教課,就是帶孩子去玩玩,課上不互動也不學東西,課後也不和指導師溝通寶寶的發展情況,兩年下來自然覺得用處不大。當然,找到一家優秀的早教中心也是不容易的,這個與品牌無關,主要還是看機構的能力與實力。遇見一個好的指導師,能參與寶寶的發展成長,更是難得美好的事情。


總的來說,早教中心還是非常有意義的,對家庭的早期教育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但是它無法替代撫養人日常對寶寶的早期教育互動!


找到你心中的答案!

現在這個時代,寶寶發展到2歲的差別已經非常大了,差別來自哪裡?就來自家庭的教育意識和觀念,來自對於早期教育的理解與投入。讓我們回到最初的問題上來!

Q1.到底有沒有必要給孩子報早教?

  • 如果你把孩子發展好壞的結果,都寄託在報早教上,那報早教不會給你想要的結果。

  • 如果你想通過早教中心,更瞭解早教,那是很有必要的!前提是要找到一家好的早教中心。把早教課程裡的東西,帶到日常生活中去。

  • 如果你對早教已經非常瞭解了,知道自己孩子的氣質類型,知道如何構建依戀,知道如何幫助孩子度過各個發展關鍵期,對於社交環境有別的補充,那麼報早教並非是必要的。

Q2.早教對孩子有用嗎?

現在還在問這個問題的家長,最需要早教的可能不是你的寶寶,而是你了!很多早教理論其實都是一百多年前的研究成果了,看看上個世紀那些傑出人事都是如何看待早教的吧:


“嬰兒降生的第三天開始教育,就遲了兩天。”

——巴浦洛夫(1849 - 1936)

【1904年獲諾貝爾生理學獎,前蘇聯生理學家,心理學家】


“所有的孩子生來都是天才,但大多數孩子在他生命的最初6年裡,天資被磨滅了。”

——布克梅尼斯特.富勒(美國教育家)


“很多事情如果在嬰幼兒期沒有學過,是不可能學會的,幼兒園教育已經太晚了。”

——井深大(1908 - 1997)

【索尼公司創始人,日本教育家】


“人生頭三年,勝過以後發展的各階段,勝過三歲以後至死的總和。”

——蒙特梭利(1870 - 1952)

【意大利幼兒教育思想家與改革家,意大利第一位醫學女博士】


“沒有什麼比撫育有三年的孩子更重要。”

——萊斯利·懷特(1900 - 1975)

【美國人類學家,文化進化理論,社會進化論與新進化論代表人】


“現在的我距離5歲的我不過一步之差,而從新生兒到5歲的我確實萬里之遙。”

——列夫·托爾斯泰

【俄國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評論家】


那些說早教沒有用的家長,大部分都把早教與早教中心混為一談。早期教育在中國的普及是非常落後的,所以你一定要去了解什麼是早教,瞭解嬰幼兒發展的知識,不要聽別人說!然後,你就會發現早教有多重要。


四喜爸爸的早教課


謝謝!沒有用,年輕人條件好了,又胎教啊😄!又吃這個給孩子補腦啊😄!吃那個給孩子補……!

我什麼都不信!我是煙臺人。我們煙臺什麼工作都抓的很緊,也包括計劃生育。我們那時候提倡:晚婚晚育,一對夫婦兩個孩,兩個孩相隔四五年!我那時擔任團支書,要起代頭作用,要聽黨的話,27歲才生大孩子,老大比老二大五歲!有一次吃飯時,我們說起了這個話題,我說:‘’我懷大孩時連一塊糖都沒有吃啊!‘’兒子問我:‘’怎麼連糖也沒有吃啊?‘’我說:‘’沒有錢😍呀!‘’

我覺得老人可能沒有那麼好的條件,看不慣年輕人的這個……,那個……!這就是代溝吧😄!可我們的孩子也初中,高中,大學都上了!並且很優秀!


沐清風明月


孩子上早教有用嗎?

早期教育指的是針對0至3歲孩子的教育。從十幾年前的中央二套節目《萬嬰跟蹤》,到國外“蒙特梭利”教育法的引進,越來越多的家長更注重孩子的“起點”培育。早教提倡“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它能抓住孩子年齡的敏感期,在每一個敏感期中培養相應的能力,例如手眼協調能力,精細動作的發展,前庭覺開發,左右腦平衡等等。同時,增強親子之間的緊密聯繫,讓父母能與孩子進行更好的連接,還能使孩子在集體中感受與人交往的快樂。

如果家庭條件允許的話,就可以選擇高質量的早教中心進行輔導。一般這樣的機構價格不菲,但是有系統科學的教材做支撐,對孩子進行一系列的教育是可以為孩子的成長錦上添花的。但是在早教中心進行的教育,大多也是能顧及到孩子身體和大腦,而心理教育和情感教育還要靠父母的言行去影響。一個孩子是否出色,是一個漫長的教育結果,並不是上了昂貴的早教班就會顯得不一樣。

如果家庭條件一般,父母要做的就是能用心的陪伴他,能給他建立一個有其他孩子的小集體,其實也能達到把孩子教育出色的結果。孩子在溫馨融洽的家庭氣氛中成長,即使他不怎麼出色,也會是一個心理健康,快樂樂觀的孩子。

值得一提的是,上過早教的孩子普遍秩序感比較強,它將伴隨孩子在將來的學習越來越突顯出優勢,因為有秩序感的孩子往往能達到自律。這也是早教中心強化訓練的結果。所以如果沒有上早教,家長在家裡的教育也別缺失了這一點。

歡迎關注我哦,一起討論有關教育的問題😊


米粒兒7390


孩子上早教有沒有用,其實家長們更想知道的是上早教的孩子和沒上過早教的孩子的區別是什麼。

很多事情如果在嬰幼兒期沒有學過,是不可能學會的,幼兒園教育已經太晚了。 ------井深大

首先,家長們要知道早教是什麼。早教是早期教育,是指孩子在0-6歲這個階段,根據孩子生理、心理和敏感期的發展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培養,為孩子的多元智能和人格健康的培養打下良好的基礎。


早教重要嗎?

答案是重要。

  1. 參加早教的孩子可以為以後打下基礎。中國俗語“三歲看老”因此孩子從出生到3歲這個時間段,接觸學習的東西大概有1000萬億個,隨著年齡的成長,他的學習能力會與成人差不多,對於外界干預的這樣一種學習和刺激是不會消失的,所以因該讓孩子多接觸刺激。

  2. 各個國家對早教都很重視。早期在前蘇聯就有主張對嬰幼兒進行的感官訓練;歐洲多國也逐漸實施早起計劃;美國也餘1998年啟動早期教育的預算。

上早教的孩子有什麼好處?

  1. 社交能力。參加早教的寶貝們都會在一個適合寶寶呆的舒適的地方,提供一個好環境,同時他們能結交到一群同齡寶寶,對於處於一個愛說話的年齡,寶寶們都會相互交流,讓寶寶們從小就開始自主獨立。

  2. 家庭關係更融洽。早教中心會有很多親子活動,和家裡與家人們再在一起不一樣,在遊戲中陪伴自己的孩子,還能收到專業老師的指導,早教課程不但是對孩子沒更重要的是家長。

  3. 學習能力更強。孩子在早教課上,經過多方面的刺激,能迅速發育大腦,訓練反應能力,家長們也能從中吸取方法回家後在做好相關的延伸,能夠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去發現事物,家長也能更好地引導孩子。

  4. 訓練情商。孩子能在課堂上在情商和習慣上得到系統的教育,為以後的人際交往打下基礎,給孩子接收情商的教育平臺,從整體上調整情緒、行為規範等方面會比沒參加過的孩子強一些。


不過現在的早教機構也越來越多,家長在選擇機構的時候一定要擦亮雙眼,找到一個負責的學校,讓寶寶真正得到訓練。


SherlingH


謝謝了!


善良是一種選擇PK感恩


做任何事情都有益處,但不都有益處。

三歲以前的孩子所學的並不是多少知識,而是品德、習慣、性格的培養,這一點無疑是父母及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較大,早教機構是代替不了的。當然早教機構對這方面的培養也是有的,但很多在於家長們的要求,“別讓我家孩子受傷了、別讓別的孩子欺負了。看著我家孩子就行了。等等”很多時候早教機構成了看孩子的場所。

我們想一想,自己在家看孩子,一個孩子怎麼看,是什麼窘境,多個孩子又會怎樣?

所以,這件事情不能一概而論。如果你的孩子有自理能力,又比較聽話,在家中養成了一些好習慣,去了早教機構是很容易配合老師的。老師和孩子的互動、學習、遊戲,孩子也能夠積極配合,並且從中找到樂趣,增加信心。

如果孩子太小,那就不能怪孩子也不能怪早教了,因為孩子太小,沒有約束能力,很多時候是給老師找了很多額外照顧他們的麻煩。至於學東西,也會受到群體的感染和影響,多少能有所收穫。

所以,找和自己同齡人的早教機構分班管理比較好。但是,這要看早教機構的規模和實力。

如果有能力。父母和孩子互動是比較好的,增進感情,針對孩子的弱項進行訓練。很多父母不知該如何教孩子,早教的內容是很不錯的,可以借鑑。


三城一郭


多少是有點用的,看各個孩子的性格和命運吧,盡力打造,盡人事聽天命吧,我想,像我這樣的,前半生是稀裡糊塗的,說什麼教什麼都沒聽進去也沒動腦筋想過什麼,都是懵懵著的,找了個男人也是糊塗的,遇到婆家也是糊塗著的,過得是一塌糊塗,成就了一筆糊塗帳,書到用時方恨少,人到中年方悔遲,開竅開得太晚了,所以,活該我生活在最底層,過得不生不死,不亢不卑,不盛不衰,不富不貧,就這樣我也得感謝天感謝地感謝萬事萬物的神靈庇佑呀🙏🙏,唉,如果能重來,不知道我有沒有救藥?但我會不偷懶,會細心呵護我的女兒,會耐心耐煩的教育我的女兒,陪伴女兒快樂的成長,多讓她領略各種知識,培養她的情操,讓她多沐浴陽光,擁有開朗樂觀積極向上的精神,她的人生就不會栽倒在我們這些糊塗人手中,唉……


鄉鄉


而不是像現在一些人過早地讓孩子學習一些文化知識。當然對孩子喜歡做的藝術類動手能力要鼓勵孩子去做。

記得有一位當教師的媽媽,從孩子四五歲就讓孩子跟隨她一起上學,成績還不錯。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因為與同學不是同齡,越到高年級從心理生理和智力都已跟不上節奏,造成了孩子身心壓力。

現在當老師的媽媽非常後悔孩子當初過早的教育,給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困擾,這是得不償失的教育方式。孩子的教育還是遵循正常的教育教學節奏,而不要去做拔苗助長的事情!


心如蓮花91632563


早教對孩子當然有用的,孩子進行早教不一定就要進早教班,如果自己有時間和精力的話,也可以在家裡進行早期教育,而且,有些家長會自覺不自覺地對孩子進行一些情商和智商方面的早期教育。

比如:當孩子會說話時,家長肯定會教孩子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稱呼。這就是不自覺地對孩子進行了情商早期教育。還有的家長會教孩子數數、漢語拼音、英語、唐詩、兒歌等等,這些都是有意在進行智商方面的早期教育。

當然,要有系統地對孩子進行早教,最好是進比較好的早教機構,家長也要一邊配合,對孩子進行實踐,把在早教班學習的東西應用到現實生活中,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才是真正的情商和智商都具備的優秀孩子,而不是隻有智商沒有情商的書呆子。


蒙承甫1


有沒有用要看家長如何看待孩子的教育這件事。

首先,如果媽媽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全部寄託在早教上,那麼早教就沒用。

其次,早教機構的形式內容理念多種多樣,每個都有側重點,主要是看家長更在意那方面。有的注重體能,有的注重社交,有的注重養育,有的注重音樂,選擇了自己需要的必然會有用。

再有,如果報了早教課,堅持上課才會有用,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肯定是沒用的。

總之,早教本身是有用的,但也取決於家長是否能夠將很多早教的東西落地迴歸家庭使用錢才算沒有白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