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和陸小曼都被徐志摩深愛,可張幼儀為何恨林徽因同情陸小曼?

姬夢塵


民國是動亂的時代,也是浪漫鮮活的時代,這個時期出現了許多才子佳人,因此有著許多浪漫的愛情故事,如魯迅許廣平、沈從文張兆和、錢鍾書楊絳、林徽因梁思成、徐志摩陸小曼,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要屬徐志摩,這位大才子一生追求理想的愛情,可是在這個過程中也傷害了一個女人,他的結髮妻子張幼儀。

張幼儀出身名門,江蘇都督程德全在蘇州創立了“江蘇省立第二女子師範學校”,12歲的張幼儀在二哥張君勱和四哥張嘉璈的幫助下,也來到該校讀書,張幼儀在此受到了先進教育。

但是張幼儀在這個學校只受了三年的教育便被接回了家,因為家人為她定下了一門親事,媒人就是她的四哥。

張幼儀的四哥認識了在杭州一中讀書的徐志摩,發現他才華橫溢、相貌堂堂,便和父母商量張家和徐家結親。徐家是江南富商,但和龐大的張家相比還是差了點。對於能和張家聯姻,徐志摩的父親求之不得,所以便和張家定下了這門親事。

這門親事在徐志摩看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約”,和他追求自由的愛情背道而馳,他從開始就是不願意的,可是父母為了促成這件婚事,斷了他的經濟來源,從各方面對他進行打壓,使他不得不被迫同意,這也造成他後來和張幼儀的關係始終不能緩和。


張幼儀和徐志摩結婚後,很快便有了孩子,等到孩子一出生,徐志摩便留洋去了,後來張幼儀給徐志摩寫信要求到他身邊,徐志摩非常不願意,怎耐張幼儀必竟是他法定上的妻子,最後只好不耐煩的同意了。

據張幼儀回憶,當時她坐船去見徐志摩,到了地方時,她一見到徐志摩,便看出他是多麼不願意她去找他,徐志摩一臉的不耐,完全沒有一點久別勝新婚的感覺。

原來當時徐志摩與集才貌於一身的林徽因相識,兩人正處於熱戀當中,林徽因開始不知道徐志摩已經成親,還是一個兩歲孩子的父親,可想而知徐志摩當時一定是不希望張幼儀去見他的。

後來徐志摩將自己已婚的消息告訴了林徽因,林徽因便要求他在兩個人之間做一個選擇,這個要求對於一個女人來講應該算是正常的,更何況林徽因是新時代女性,她不可能和其他女人共侍一夫。

徐志摩對林徽因已經痴迷,自從與林徽因結識後,他寫了許多愛情詩,激發了他很多的靈感,因此他認為張幼儀是他和林之間的絆腳石,於是向張幼儀提出了離婚,當時張幼儀已經懷孕,還在海外,舉目無親,徐志摩對她不聞不問,張幼儀當時非常淒涼,後來兩個人商議,等孩子出生後再離婚,張幼儀作為一個孕婦,可想而知當時的艱難。

他們的次子彼得出世後,徐志摩和張幼儀很快辦理了離婚手續,這應該是中國史上第一樁依據《民法》正式辦理的西式文明離婚案。


若說張幼儀不恨林徽因是不可能的,因為那應該是她人生最艱難的一段時期,生為一個女人,懷著孕卻得不到丈夫的關愛,女人懷孕本就不易,心理和生理上都要承受數不清的壓力,自己的男人心裡卻愛著別的女人。孩子的降生本該是件快樂的事情,現在卻成為兩個人婚姻的終結,所以無論從哪方面來講我們都可以想像張幼儀當時的心理。 若可以,她當時一定不希望這世上有個叫林徽因的女人,若可以,她一定希望一切可以重來。

可是人生沒有重來二字,不管遇到怎樣的困難都得硬著頭皮往前走,張幼儀就是這樣一路挺下來的。

徐志摩和張幼儀離婚後也沒能和林徽因結合,因為林徽因是個理智的女子,她有才情有美貌更有智慧,她認識到徐志摩不是一個適合結婚的終生伴侶,他對她的愛只是一時的痴迷,所以她選擇了更可靠的梁思成。事實證明林徽因的選擇是正確的,後來當林徽因向梁思成坦白自己同時愛上兩個男人時,他都能淡定自如,平靜地和她一起探討,足見他是一個理智、有擔當的男人,也正因為如此,林徽因和梁思成成為了一生的夫妻。

徐志摩後來又愛上了校園明星陸小曼,兩個人結為了夫妻。張幼儀也許沒有想到自己會有一天和陸小曼見面,這次見面使張幼儀更加自卑,覺得自己是個沒有魅力的女人。

徐志摩和陸小曼結婚後,一次胡適請客,便把張幼儀一起叫了過來,據張幼儀回憶,當時在飯桌上她沒有怎麼講話,倒是徐志摩和陸小曼兩個人非常親暱,一會曼,一會摩地叫著,試想當時的情景,張幼儀一定是尷尬的。

可是張幼儀也承認,陸小曼確實是漂亮有魅力的,她能讓男人不由自主地喜歡她,她很會撒嬌,很會討男人的喜歡,張幼儀覺得自己不是那樣的人,因為她曾經苦過。

自那以後,張幼儀從心理上覺得自己更加沒有魅力,也沒有學識,所以徐志摩才不愛她,但是一個女人是否有魅力和她身邊的男人有關係。

張幼儀的一生實際上沒有真正愛與被愛過,在她還是個懵懂少女時就嫁給了徐志摩,她像舊時代的所有女人一樣,覺得只要相夫教子就足夠了,可是她偏偏嫁的是徐志摩,一個拿精神食糧當飯吃的人,張幼儀和徐志摩就像兩條平行線,永遠沒有交集。

反之,張幼儀如果嫁的是一個相對普通安穩的男人,也許會幸福地過一生,只要丈夫愛她,她依然可以成為一個有魅力的女人,但是這種感覺張幼儀沒有感受過,雖然她後來在事業上很成功,但是感情上依然是空白一片。

後來的陸小曼沉淪放縱,這樣的女人張幼儀不可能去恨她,如果說同情是有可能的。

有人說愛一個很累,可是恨一個人又何嘗不累,恨一個人,每每想起便會怒火中燒、撕心裂肺,這是極累的,張幼儀是極聰明的女人,雖然徐志摩不愛她,但不代表她不優秀,她實際上是極聰明極優秀的,只是遇人不淑而已,所以我想這樣一個女人在自己的一生中一定會想明白這個道理,她又怎麼會那麼辛苦地去恨林徽因呢。

雖然徐志摩後來是為了看林徽因的演講,在路上飛機失事而死,但這又與林徽因有什麼相干呢,她並不知情,這是個意外,誰都不希望發生,徐志摩的死不能由林微因來負責,這對於她來講不公平的。

所以張幼儀恨林徽因嗎,我想起初一定是恨的,必竟徐志摩要與她離婚,林徽因脫不了干係,可是隨著徐志摩的死去,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切的愛與恨也都隨風而逝了。儘管張幼儀始終糾結在徐志摩為什麼不愛她的疑問裡,一切已經無可挽回,又何必那樣懲罰自己。

世上最不可強求的便是男女之間的情感,就連張幼儀自己也說不清到底是否愛徐志摩吧,因為當有人問她為何對徐志摩的家人那麼好時,她也只能回答,“大概我是愛他的吧”。 斯人都已遠去,愛與不愛的糾葛也都隨風而逝吧。當事人的心理只有他們自己才說的清,也或者根本說不清。(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小焱論史


張幼儀在她的口述自傳裡這樣回憶:兩人在歐洲的時候,徐志摩已經狂熱地愛上了林徽因,每天早上心急火燎地跑出去理髮,其實是去等倫敦的來信,那時候的歐洲通訊發達,竟然可以一日一信。張幼儀痛恨這種局面,卻又無計可施。信件往返的過程中,徐志摩對她更不耐煩,從不正眼瞧她。當她懷孕,他不加思索地讓她立刻打胎,在張幼儀拒絕後,他更是不辭而別。張幼儀在痛苦的等待中,等來了朋友的傳話:徐志摩要離婚,他要清除掉這個追求林徽因的最大絆腳石,他要迫不及待地扔掉傳統的藍布包袱去擁抱新的生活。

"你去給自己找個更好的太太吧。"簽下離婚協議時,張幼儀忍住眼裡的淚水這樣對徐志摩說道。然而什麼是好的太太?若以賢妻良母的標準,張幼儀自己就是,然而徐志摩對她嫌棄不已,林徽因追求起來,有諸多障礙,但他卻心甘情願地為之神魂顛倒。

因為覺得林徽因是自己離婚的導火索,張幼儀一直耿耿於懷,所以張幼儀在評價林徽因時,用了四個詞:思想複雜,長相漂亮。而後來徐志摩飛機失事遇難是為了趕赴北平為林徽因的建築講座捧場,這更讓她頗有怨憤。

有意思的是,徐志摩自從與陸小曼結婚後,反而與張幼儀處得不錯,來往密切,他們相處輕鬆起來,竟然成了好朋友。有一天,胡適請了徐志摩夫婦和張幼儀等人去他家作客,張幼儀見到了陸小曼,她不得不打心眼裡承認,陸確實美豔動人,而且講話的時候有一股迷住所有男人的魔力。張幼儀聽他倆相互甜蜜地"摩"、"眉"地叫個不停,看到他對那個女人無限嬌寵,想到當年自己受到的冷落和委屈,真是無限感慨。然而這個時候的張幼儀,已經不再是離婚前的那個軟弱拘束六神無主的張幼儀了。眼前的這個女人即便有萬千寵愛,卻不能生孩子,她有兒子阿歡要培養。

她對精心栽培的兒子阿歡非常滿意,得意於兒子和父親、舅舅們一樣,成了中西兼備的有用人才。

也正是兒子阿歡,讓她再一次寬容,透徹地理解了徐志摩的感情。當二十一歲的阿歡說,娶妻只對漂亮的姑娘感興趣時,那一刻,張幼儀沒法不去想到阿歡的父親和林徽因。

因為氣餒於自己沒有象林徽因那樣念一流的大學受良好的教育,在漂亮的兒媳進門後,她供媳婦學習英法德等問的文學課程,希望媳婦"不止能夠滿足阿歡的審美眼光,也可以滿足他的知識品味。"這略顯刻意的背後,年輕時的傷痕大概還在隱隱作痛吧。

然而1947年,臥病多年的林徽因託人捎話,想與在北京參加婚禮的張幼儀見面時,雖然疑惑不解,但她還是帶著兒子孫子去了。

這個時候的張幼儀有沒有釋然呢?但她至少早已深刻地領悟到:小腳與西服是不搭調的。就算沒有林徽因,也會有王徽因陳徽因吧。

"為什麼她在他離婚後還任由他晃來是去?那是愛嗎?"張幼儀心情複雜地感嘆著,覺得林徽因對徐志摩的愛實在有限。但同樣對陸小曼也頗有微詞:"如果愛志摩,為何會讓他婚後的日子那麼凌亂不堪?"但在志摩去世後,她每月仍給他的遺孀陸小曼戶頭續存三百元,直到四五年,與陸同居的翁瑞午來跟她說,他的財力足以供養陸小曼。

最後她總結道:如果照顧志摩和他的家人可以稱為愛的話,那我大概愛他吧,在他一生當中遇到的幾個女人裡面,說不定我最愛他。"

也許吧。但誰又能說清什麼是愛呢?對於張幼儀來說,愛可能是一飯一蔬,而徐志摩要的愛,卻是一笑一顰,一舉之慰貼、一言之投契、一見之心動。張幼儀的愛,紮實恆久,但在浪漫的詩人面前,是多麼的笨拙無味啊。




易曼荼


林徽因和陸小曼都是才女,這個是毋庸置疑的。林先生不用說了,建築學科奠基人,陸小曼繪畫寫作都不錯。這是才華上。但是從為人處事方面和愛國思想上,陸小曼和林徽因就不能同日而語了。至於說張幼儀為什麼更恨林徽因,我覺得其一,徐志摩是因為林徽因才決心和張離婚的,即使當時張懷有身孕,(所以說徐志摩就是渣男)。其二,追求林徽因無果,才又追的陸小曼,和陸小曼在一起,猶如飛蛾撲火,因為陸小曼生活奢華糜爛,志摩累並快樂著。其三,徐志摩飛機失事,據說原因是坐的蹭飛機,是專門送信件的郵政飛機,因為省錢,失事的這次又恰恰是為了看林徽因。其四,徐志摩死後,林徽因和陸小曼都沒有去現場,林徽因讓梁思成撿了塊飛機廢片掛在牆上,用以悼念?以上種種,張幼儀認為林徽因翻雲覆雨,對徐志摩並沒有多少真心,相比之下,覺得陸小曼對感情更真實和全心全意吧,所以才有此一說吧!


清清359


在民國這段歷史中,湧出了影響一個時代的名人,例如說魯迅、郭沫若這些文學成就很高的人,但說起民國的名人們,那麼就肯定繞不開徐志摩這個人,當然了還有一個林徽因,當時他們兩個的花邊新聞,總是被媒體們爭相報道,他們的影響力與國民度,跟如今的偶像明星們,簡直一模一樣,不過在這兩個人的關係中,有個人卻非常的慘,這個人就是徐志摩的原配張幼儀。

張幼儀可以說恨透了林徽因,但對於徐志摩的第二位妻子陸小曼,態度卻比林徽因好,這又是為什麼呢?其實張幼儀之所以區別對待,關鍵在於一個先後問題,首先徐志摩認識林徽因時,他與張幼儀還沒有離婚,並且原配還懷有身孕,徐志摩為了儘快甩掉她這個包袱,甚至不惜讓張幼儀去打胎,完全忽略妻子的感受,只顧追求自己所謂的“真愛”。

在這段婚姻中,在張幼儀的眼裡,林徽因就是那個破壞被人感情的“小三”,所以張幼儀會這麼的恨她,其實也是可以理解的,之後徐志摩要跟她離婚,也是說自己愛上了別人,張幼儀便這股怨氣,全部撒在林徽因的身上,並且徐志摩的死,也有一小部分原因是因為林徽因,當時他坐飛機失事,也是為了去給林徽因的建築講課捧場,所以張幼儀恨她,完全是有理由的。

但是陸小曼就不一樣了,她是在張幼儀離婚以後,才跟徐志摩組成新的家庭,並且她與張幼儀的關係還比較好,這時的張幼儀已經清醒過來,也知道各自有各自的生活,看著昔日對自己愛搭不理的丈夫,如今對陸小曼事事順從,內心也生出無限的感慨。陸小曼在生活上比較揮霍,據說她一個月就花掉五萬大洋,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五萬都不是個小數目。可徐志摩痛並且也快樂著,離婚後的張幼儀用心培養自己的兒子,跟徐志摩也互不干涉,自然犯不著去恨陸小曼。

因為張幼儀婚姻的不幸,並不是她造成的,反而她還要感謝陸小曼,因為給了徐志摩自己所給不了的幸福,但林徽因就不同了,可以說自己會受到冷遇,乃至後面兩個人離婚,全部是因為林徽因,雖然林徽因也沒有做什麼實質性行動,但在張幼儀的眼中,林徽因就是始作俑者,所以恨她理所當然,對陸小曼另一種態度也可以理解。其實張幼儀與徐志摩的婚姻,是舊社會的父母之命,受過西方思想影響的徐志摩,肯定不會喜歡,即使沒有林徽因,也會出現張徽因、李徽因,徐志摩本身就不是個安分的人。

以上就是個人認為,張幼儀之所以恨林徽因,卻對陸小曼抱有同情的看法,其實張幼儀是個很悲情的女子,雖然對徐志摩一往情深,卻遇人不淑,前半輩子的不幸,全部是他造成的,而且還失去自己的孩子,當然她也是那個時代最典型的閨閣女子,出嫁前從父,出嫁後從夫,可惜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


木劍溫不勝


張幼儀和徐志摩的婚姻源自於張幼儀的四哥張嘉璈,這位四哥覺得徐志摩的文風特別像梁啟超,也算是個人才,就推動兩家聯姻。

徐家雖然有錢,但是在張家面前還是遜色很多的。因為張家不但有錢,還有權。徐志摩對這段婚姻的的看法就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

即使徐志摩不能做到胡適那樣捏著鼻子認了,老老實實過一輩子。也應該和魯迅一樣,至少不要碰人家。碰了人家之後居然一直想著拋棄。這又不是搞學術研究,你還要談得來?你談不來就不要碰人家行不行?身上的責任和義務一點都沒有,真的是渣男中的渣男。

徐志摩迷上了林徽因,並且常年在國外轉悠。這個時候張幼儀去找他討個說法,但是徐志摩就比較厲害了。人家找你討個說法,你居然又給了人家一個孩子。張幼儀懷孕之後,徐志摩一點人情都不講,毅然離婚,逼著張幼儀離婚。後來這個孩子在三歲的時候腦膜炎去世。

張幼儀前期的苦難直接來院就是徐志摩追求真愛。這個真愛的對象就是林徽因。張家也不是一般的大戶人家,如果張幼儀鐵了心報復徐志摩,徐志摩估計馬上就能身敗名裂,在國內是不要想混下去了。但是沒有,正如張幼儀所說:“或許我才是最愛他的吧。“

被沉重的打擊後,張幼儀在家裡的幫助下重新站了起來,成為了一個女強人。在抗戰爆發的時候又發了一筆大財。

至於陸小曼,說實話,只是個花瓶。當張幼儀重新站來有了自己的事業的時候,陸小曼在張幼儀眼裡可能就是個笑話吧。張幼儀還出錢養了陸小曼一段時間,直到她有了新的生活保障。

到了晚年張幼儀碰到了一個真愛,寫信諮詢兒子(和徐志摩生的第一個兒子)。兒子的回信讓人感動,分享一下吧:

母孀居守節,逾三十年,生我撫我,鞠我育我……綜母生平,殊少歡愉,母職已盡,母心宜慰,誰慰母氏?誰伴母氏?母如得人,兒請父事

喜歡就關注唄:砍歷史。我是馬砍,每天講點不一樣的故事。


侃砍歷史


陸小曼時期,徐志摩早已與張幼儀離異,或者說,張幼儀並不是因為陸小曼而失去了她的婚姻,自然無所謂恨;而且作為第二任妻子,陸小曼後來也承受了諸多困窘後果,尤其是徐志摩飛機失事後;同時在女性之間的權力關係中,離異後的張幼儀反從徐志摩父母家獲得更多信賴和委託——被認作義女,打理徐家家產,徐志摩和陸小曼反倒要受她接濟,主持徐志摩喪事,而陸小曼連與徐志摩同安葬的心願都未能達成。恨,只在弱者受傷害時才產生,強大的張幼儀,怎麼會恨後來者陸小曼?

可是林徽因則不同,16歲的花季少女,光芒全勝了被譏諷為鄉下土包子、趕來英倫與丈夫團聚的張幼儀,活生生的讓有孕在身的張幼儀被迫接受離異,而且徐志摩甚至毫不掩飾告知離異目的是為了可以名正言順去追求這女孩——焉能不恨?雖然林徽因深知未來不確定、現實與虛幻的差異遠離並拒絕了徐志摩;後來徐志摩飛機失事,也是為趕去北京聽林徽因的一場演說,作為情場敗將和此生最愛徐志摩的女人,張幼儀焉能不恨?——你得到了徐志摩的心,卻不好好接受、好好珍惜,反倒最終令他為你而亡,恨哪!而且,林徽因是那群張幼儀此生永遠也進去不了的自由知識分子圈層的文化沙龍女主人,光芒四射精神飛翔的,而張幼儀雖然後期也在學業和實業努力頗有成績,卻是務實幹活的那一類,兩位女性正如博雅教育和職業學院教育的差距,怎能不恨?


優心館


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分別是民國時期一代才子詩人徐志摩的原配妻子、靈魂伴侶、第二任妻子。這三個女人,不是大家閨秀,就是世家名媛。林徽因與陸小曼更是堪稱才貌色藝俱全的一代佳人。他們之間的情事在當時轟動一時,是報紙爭相報道的熱點社會新聞。

先簡要回顧一下這段情事吧。張幼儀是徐志摩的原配,是雙方父母作主促成的婚姻,徐志摩對她毫無感覺,不想愛也愛不起來。就在婚後不久,徐志摩即遇到了自己“一生一世”的愛人林徽因,陷入其中不能自拔也不想自拔。但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徐志摩娶林徽因不成,於是這段情緣從形式上看是有花無果。後來,徐志摩又與陸小曼相識相愛並結婚。但心裡依然放不下林徽因,彼此絕對是地地道道的夢中情人。而在此期間,張幼儀一直是離婚未離家,仍然是徐家認同的兒媳婦,這一身份即便是徐志摩因飛機失事遇難後也沒改變。

題主之問不知有無事實依據,抑或只是一種推論。我以為,其原因顯而易見:在張幼儀看來,林徽因始終是奪愛的“第三者”,不僅是自己與徐志摩婚姻的“第三者”,也是陸小曼與徐志摩婚姻的“第三者”,林徽因就是她本人婚姻和陸小曼婚姻不幸的施害者,甚至林徽因也是徐志摩死亡的間接造成者。你說,這種恨有無道理?






清風朗月zgh


這個我認為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徐志摩認識林徽因的時候,是有老婆和孩子的,但是他卻完全忽略張幼儀的感受,奮不顧身地去追求自己的愛情,還說自己跟張幼儀完全沒有感情。

後來,徐志摩找上了張幼儀,堅決要跟她離婚,還說自己愛上了別人。張幼儀回答說,自己已有身孕。結果呢?徐志摩叫她把孩子打了。張幼儀聽到後,不禁愕然,淚流滿面,說道:“打胎會死的”。徐志摩卻說,“坐火車也會死人,難道就不去坐嗎?”

徐志摩這樣做,張幼儀豈能不恨?張幼儀是一個女人呀,她深愛著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她看著林徽因一個16歲的女孩,那麼深得徐志摩的歡心,而自己含辛茹苦撫養孩子,照顧公婆,卻得不到丈夫的關心和體貼。我想,此時的張幼儀一定把所有的怨氣都發在了林徽因身上。

林徽因之所以要回國,也是因為看到了張幼儀眼中的恨,她實在承受不了。

可陸小曼就不同了,她跟徐志摩結婚時,張幼儀早就跟徐志摩離婚了,她沒有理由去恨一個無辜的女人。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大家還滿意嗎?最後感謝大家的閱讀,歡迎關注我!


元哥說歷史


民國時期,都是三四妻妾。林和梁是一夫一妻制。徐自作多情一廂情願為林離婚,本是多情種。在遇見林之前他的情詩和話句經常會喜歡和女人曖昧,所以經常被魯迅罵,罵他矯情,批鬥他。且喜歡紙醉金迷的生活,林是書香門第自身也有錢對追究名利不感冒而且有抱負,不過脾氣據說很差,與他的生活三觀其實是不合的,但是正所謂得不到正好隨了他的幻想。陸小曼也喜歡紙醉金迷的生活,為了徐和原配離婚,正好讓徐有了一種相似的同感。最後養不起陸,又嚮往著林。其實受傷最大的是徐的原配。無論張愛玲還是陸小曼,那年代的多數美女才女婚姻都是坎坷的。林的婚姻算是不錯的了。

我比較欣賞楊降夫妻,白頭偕老的幸福。


髙山山山


即便在如今,很多人對於徐志摩的評價依然是持有兩種態度和看法;一種看法是認為徐志摩風流成性,沒有道德觀念,是一個不負責任的男人,可另一種的看法卻認為他是一個勇於探尋真愛,敢於發現自我的民國男人。

我們都知道,他的一生當中曾和四個女人發生過各種各樣的糾葛,可我們今天只說一個男人和三個女人的往事,除了本文的主人公外,她們一個是原配張幼儀,一個是林徽因,而最後一個便是陸小曼了。可原配幼儀在面對這兩個搶奪過自己丈夫的女人卻有著自己不同的態度和做法,那就是討厭林這個女人,卻對小曼很是同情和關心。很多人對張氏的這個行為很是費解,認為兩個女人都是奪走其丈夫的人,可在態度的對待上,張卻一人一個樣;根據這個現象我從兩點為大家分析。

第一個原因便是“先後論”。很多人在看到我的這個總結後,可能會有所狐疑,並提出“她們從一定的意義上來說,二人都屬於第三者啊!”,大家要知道,你們可能忽略了這四人關係上的細節。張是徐的原配,而陸是繼林之後的女人,所以張才只會厭惡林,而不會厭惡陸。最初的張和徐是通過家人的撮合在一起的,是被雙方的家人所認可的,是徐的原配,可就在這個時候,徐卻不滿意家裡人“攏辦”的婚姻,而且極度的看不起張,常常以“土”字羞辱。作為傳統的女性,張便用著極大的耐心守護著自己的婚姻,可徐不領情,便用外出求學來抗議家人的做法,其還在求學的過程中遇到了其一見鍾情的女人林氏。在領略了林的美后,徐是鐵了心的要和張離婚,而且這個時候的張還懷有身孕;大家想想,一個女人在被丈夫羞辱後的忍耐,加上懷孕期間丈夫的執意離婚,以及女人普遍對於小三的恨,所以在後來張和徐離婚後對於林可以用“恨之入骨”來形容。

第二個原因便是“時間+本性”。我認為張和徐離婚以後,張即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一個不幸是因為自己的孩子沒有了爸爸,自己也變成了孤苦伶仃的單身媽媽;而幸運的則是其及時的離開了徐,離開了那個處處羞辱她的“渣男”。大家在受過一段戀情傷害的時候,最能治癒自己的便是時間,時間一長便什麼都看淡了,而張便是這樣,在經歷了這一系列的大風大浪,以及時間的打磨後,張對於徐的感情和精神寄託也就麻木了,所以在後來徐不論接觸了幾個女人,其也不會再做評價的原因。而同情陸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在其知道了徐的人品後,看到陸又陷入了這樣一個“渣男”的陷阱中,心中對於同性的同情便由心而發,再加上陸不是當時破壞自己家庭的人,所以才會有此複雜的情感。

正是因為“先後”和“時間+本性”才會有了這個女人複雜情感的生成和表現,願各位女生千萬要以此為鑑“遠離渣男,珍愛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