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的處世智慧:做朋友吧(收藏)

猶太人認為,人需要有朋友一起吃飯,一起品酒,一起學習《聖經》......給自己找個朋友,向他傾吐心底所有的秘密。

朋友如陽光

《塔木德》裡有這樣一則寓言故事:

公元前5世紀的羅馬帝國早期,有一個很有名望的學者叫拿鴻。有一天拿鴻看到有個老人在栽豆英樹。他問那個人需要多長時間這棵樹才能結果子,那人說要等70年。

拿鴻坐下來吃東西,然後躺下沉沉地睡著了,周圍的石頭升起把他遮在裡面。他一口氣睡了70年。

醒來的時候,看見有個人正在摘樹上的果子。

“你是栽這棵樹的人嗎?”拿鴻問。

“不是,我是他的孫子。”那人說。

“那麼,我睡了70年!”拿鴻驚呆了。

拿鴻回到了之前生活的地方。

“拿鴻的兒子還活著嗎?”他問那裡的人。

“他的兒子不在了,不過他的孫子還活著呢。”人們說。

“我是拿鴻。”他說,不過沒人相信他。

拿鴻不得不離開家,來到他學習的地方,看到有很多學者在一起學習。

“法律對於我們就像拿鴻時代一樣清楚,”他聽見學者說,“因為不管什麼時候拿鴻來到學習的地方,總能澄清學者讀書時遇到的問題。”

“我是拿鴻。”他很興奮地對他們說。但學者們不相信他。

拿鴻受到了很深的傷害,便祈求死去,他蒙了應允,就死了。

於是便有了這個諺語:“要麼結成同伴,要麼死去。”從這個寓言來看,朋友就像生命的陽光,沒有朋友,實在是件很痛苦的事。

猶太人的處世智慧:做朋友吧(收藏)

朋友比錢重要多了

《塔木德》裡還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

一個富翁有10個兒子,他打算去世時每人給他們100彌那金子。

可是,後來他只剩下950彌那,所以,他給了前9個兒子每人100彌那,對最小的兒子說:“我只剩下50彌那了,但還得留出30彌那用來喪葬,所以只能給你20彌那。不過,我有10個朋友,準備都給你,他們比100個彌那金子好多了。”

他把最小的兒子介紹給朋友,不久就死去了。

那9個兒子各自謀生,最小的兒子慢慢地花父親留給他的那點錢。當他只剩下一彌那時,決定用它請父親的10個朋友搓一頓,以盡朋友之誼。

他們一起吃啊喝啊,沒想到紛紛表示:“這麼多弟兄中他是唯一還記得我們的人。我們來報答他對我們的好意吧。”

於是,他們每個人給了他一頭懷了牛犢的母牛和一些錢。母牛產下小牛,他賣了牛犢,用換回來的錢開始做生意。最後,他比自己的父親還富有。

他說:“我父親說朋友比世上所有的錢都珍貴,這話一點都不假。”

朋友的可貴之處,不僅是情感上的倚靠,還有在最需要的時候能夠互助。

猶太人的處世智慧:做朋友吧(收藏)

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

有兩個很親密的朋友,由於戰爭,被分隔在兩個敵對的國家。

有一次,其中一個去看望另一個,結果被當做間諜囚禁起來,判了死刑。

他求國王:“陛下,求您讓我回自己的國家一個月料理後事,月底我就回來接受死刑。”

“我憑什麼相信你會回來?”國王說,“你拿什麼給我保證?”

“我的朋友可以保證,”這個人說,“如果我不回來,他可以替我死。”

國王把這個朋友傳來,他的朋友聽後表示同意。

到了這個月最後一天,太陽已經落山了,那人還沒回來。國王下令把他的朋友處死。就在刀要落下的時候,那人飛快地趕回來了,讓把刀擱在自己的脖子上。他的朋友阻止了他。

“讓我替你死吧。”他請求道。

國王被深深地感動了,下令把刀拿開。

“既然你們有這麼深的感情和友誼,我懇求你們讓我也加入進來吧。”

從那天起,他們都成了國王的好朋友。

猶太人的處世智慧:做朋友吧(收藏)

猶太人的《聖經》中,有這樣一段話:“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因為二人勞碌同得美好的果效。若是跌倒,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若是孤身跌倒,沒有別人扶起他來,這人就有禍了...有人攻勝孤身一人,若有二人便能抵擋他;三股合成的繩子不容易折斷。”

我們古代感人的友情故事也不勝枚舉,比如廉頗與藺相如,左伯桃與羊角哀,管仲與鮑叔牙。

"A country does not have permanent friends, only permanent interests."

譯成中文是:“一個國家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十九世紀英國首相帕麥斯頓的這句名言,本來用於邦國之交,但不知不覺也許被一些人誤用到了生活中。現在講究人脈,圈子,如果不是出於利益關係,自己有多少真正的朋友?

願我們與朋友的關係,不是基於利益,不是為了利用,而是基於愛和捨己,出於單純的感情,好好享受真誠的友誼。

猶太人的處世智慧:做朋友吧(收藏)

申明:資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權,請聯繫刪除

(本文轉自挑客服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