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句老話“冷棺莫入村,熱孝莫登門”,是什麼意思?

小十六123


在農村裡,人們對於紅白喜事十分重視,因為這不僅是自家人的事,更要依靠親朋好友和街坊鄰居的共同幫助來完成。特別是對“白事”,所謂的“白事”,就是自古以來形成的喪葬習俗。

這其中有很多規矩和講究,雖然各地的風俗有所不同。但是對“冷棺莫入村,熱孝莫登門”這個忌諱,在很多地方還都是遵守這一風俗的。

那麼這兩句老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今天就讓有書君來和你說說:

一、冷棺莫入村。

落葉歸根。在過去,人們很講究落葉歸根。如果在外的遊子因為意外或是生病客死異鄉,家人都會想盡辦法讓他們回家,好入土為安。

“冷棺”是指運送這些客死於他鄉的人的棺柩。“冷棺莫入村”是指這些棺柩不能抬進村子裡面。只能安放在村外搭建的靈棚中,並且簡化一切喪葬流程,儘快安葬入土。

那過去的農村為什麼會有這麼不近人情的規矩呢?其實這樣做也是事出有因的。過去農村醫療水平有限,在外去世的人經過長時間路途周折的過程中,因條件有限,屍體會出現腐爛現象。

由此就可能會產生致命的細菌,容易引發瘟疫。這時候如果貿然讓棺柩進村,極有可能會讓疫情傳播蔓延,危及整個村莊人的健康。

所以為了避免這種風險,才有了這種看似不合理的習俗。它也體現了在醫學科技並不發達的那個年代,人們以另一種方式防止、杜絕病疫的發生。

二、熱孝莫登門。

“熱孝”,指的是家裡剛有人去世。這句話意思是指,如果家裡有長輩去世,子孫後代在服孝期間,是不能隨便到別人家裡去的。

在服喪期間,如果到別人家去串門的話,是很不尊敬的行為。別人心裡肯定也是非常不痛快的,甚至會不開門。一般懂規矩的話,他們有事也不會進別人家門,寧願讓其他人捎話。

那這其中有什麼緣由呢?

1、古人都是非常相信鬼魂的,講究人死七天之後才可以埋藏。

如果有人死去,他的鬼魂還可能還沒有離開,就停留在家裡或者是家裡人的身邊。如果那家人在七天之內貿然出門去別人家裡,甚至有可能將鬼魂也帶進去,這可能會帶給這家人不幸。所以說古人在服喪期間是不可以去別人家裡的。

2、預防疾病傳染。

如果家裡人是因為一些傳染病而去世的,首先應該就會傳染給家裡人。如果在七天之內還沒有發生事情的話,那表明沒有傳染病。但如果發生了一些病變,七天內沒有去其他人家中。也就不會傳播給村中的其他人,可以起到很好的預防傳染病作用。

一些古人流傳下來的俗語和老話,在過去是非常實用的。但是如今社會發展了,醫療技術水平也相應提升了很多,很多的道理,我們心中明白就好,具體執行起來還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有書君認為,對此我們只要本著科學謹慎的態度,去看待這些俗語和老話就好。大家對此還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農村有句老話“冷棺莫入村,熱孝莫登門”,是什麼意思?

那是十年前在鄉村工作時經歷的事兒。一家民營企業建築工地發生事故,某村有兄弟兩個被砸中sang生,整個村裡都好似蒙上了一層陰影,這家父母氣癱了,幸而這家人原本三個兒子,老二老三走了,還有老大在操持。



那天中午,一頓鞭炮噼裡啪啦響了起來,人們就說“冷棺莫進村,熱孝莫登門”!是兄弟倆的靈柩途經這條大街,往自家的墳地裡送,人們為了破忌諱,臨街的人在靈柩快到時就放起鞭炮來,直送靈柩離開。人們還說,這兩兄弟si在外村,如果還有路能繞得開,是不會讓這棺材進村,走這條路的。

“冷棺莫進村,熱孝莫登門”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裝死人的棺材不能進村,人死在外頭的話,只能在外邊設靈堂。老人去世後的孝子們不能穿著孝服登別人的門,進門以前一定要把孝帽脫下來,把腰間繫的麻繩拿下來!



這是一種人們對喪事的忌諱。冷棺就是指裝si人的棺材,而有的老人們在生前為自己預備的棺材則不在此列,不叫冷棺。

而熱孝專指家中老人剛剛去世,孝子們要披麻戴孝。人們認為,那一身白中最數孝帽和腰間的麻繩講究最多,忌諱最多。到親友家報喪的時候,到別處買東西的時候,到鄰居家借東西的時候都要記得摘下來,否則人們就會以為對人家不利!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這些東西你不能把它簡單粗暴地視為MX,而是一種地方習俗。還應該叫做一種喪文化,在各地非遺陳列館裡,大多都有這樣的事項記錄在裡面。


村姑說村事


大家好,這裡是“豬友巴巴”,每日點評農村大小事,更有趣味冷知識,想要了解更多三農趣事,農村新鮮事,不妨點擊上方的關注訂閱呀!今天我們談論的話題是:在農村,俗語“熱孝莫登門,冷棺莫進村”,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生活在農村,喪葬習俗由來已久,雖說“十里不同風”,但是在文化底蘊相同的一片地方,喪葬儀式其實還是大同小異的!比如說,在我們當地,雖然近年來,移風易俗下,白事簡辦,過去風靡的鼓樂手已經銷聲匿跡了,但是,喪葬的很多儀式還是被保留了下來!這其中不僅有,報喪,扯孝帽,跪棚,弔孝,潑湯,告廟,摔老盆,路祭,送盤纏,圓墳等,這些儀式下,也顯示了子女對逝者的哀思,對老人的緬懷!

這些年來,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下,農村的生活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改變,在農村閒聊留守的少了,很大村民也加入了農民工的行列,外出打工賺錢去了,農村也變的蕭條了些!不過,但凡村裡有白事,很多村民都會自發的前來幫忙,這也是所謂的“紅事請,白事到”的含義,而有句俗語“熱孝莫登門,冷棺莫入村”,現在瞭解的少了,看看村裡老人怎麼解讀的吧!

俗語“熱孝莫登門”中,的“熱”字意思是說,在喪葬儀式期間,穿著“孝服”是不宜前往鄰居家的!為啥有這種風俗,村裡老人解釋為,這是對鄰居的尊重,雖然在農村喪葬文化中有“披麻戴孝”的習俗,但是,卻不宜進入鄰居院子內,以免惹得鄰里關係不睦!而在“報喪”儀式中,逝者的晚輩去親戚家報喪時,也不可進入親戚朋友家的正堂,一般會在院子內叩頭,這也是我們當地的一種風俗!

而俗語後半句“冷棺莫入村”,其實對於這後半句的俗語,曾聽老人講“冷棺進村敗到底”,在人們心中有“落葉歸根”的情結,當老人客死他鄉之時,在舊時會用棺槨運回故土,在一些地方的農村,是不能進入村子的,必須要在村頭設置靈~棚!為何有這種說法呢,有解釋稱,舊時瘟~疫難以應對,“冷棺莫入村”是怕瘟~疫的緣故!不過,十里不同俗,百里改規矩,對於這些說法也只能是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生活在農村,有時大家談論到喪葬的習俗與文化時,常被簡單的認為是不科學的,沒有道理的,是陋習!其實,在小編看來,這其中也包含了對逝者的哀思,也可算是喪葬的文化!對於俗語“熱孝莫登門,冷棺莫入村”,雖然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很多人不認可了,但是這的確是一種歷史般的存在!

更多三農信息,農村新鮮事,不妨點擊上方的關注訂閱呀,對於今天我們談論的話題:在農村,俗語“熱孝莫登門,冷棺莫入村”,什麼意思,有道理嗎?你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大家在留言區評論,如果喜歡的話,不妨關注下,幫小編點個“贊”!


豬友巴巴


在浩如煙海的俗語老話中,關於葬禮的很多。不得不歎服沿承而來的葬禮講究。至今在農村流傳的“冷棺莫入村、熱孝莫登門”的老話,真是煞費苦心,也禁錮著人們的行為。這句老話究竟是什麼意思?

冷棺莫入村

出行在外意外身亡、或病故在外,待屍休運回老家已經幾天了,他們放入的棺材即為“冷棺”。


一般來說都是要埋在農村老家的,可村裡是進不去的。這是因為過去醫療條件很不發達,有的人難免會染上一些疑難雜病,或傳染性的疾病,村裡人最怕對自己的生存造成極大的傷害;再者人們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響,認為“客死他鄉”,怕給村裡帶來危害。即使怎麼做也不讓你進村的。只能由家人在村外搭篷子,設靈堂,一切從簡辦理喪事,讓逝者早日入土為安,也完全是為全村人著想。此忌諱至今還在農村存在,因此,病人只要還有一口氣,非得想方設法先回到老家再說。

熱孝莫登門

家裡的老人去世後,他們的子女都要跪守在靈堂前。即使安葬了老人,還是“有孝”在身,待過了“七期”。在“七期”之內他們都是“熱孝”。


親人離世之後,還在辦理喪事期間,做為子女孫輩都是服孝的人,頭戴孝帽、身著孝服,隨便走動,就是對亡者的不尊重,還惹得村裡人的談論;如果還想去村裡借個東西、串個門子,村裡人一定不待見。雖然說逝者已安葬,但是七七四十九天內你還是有孝在身之人。在農村,對於死人還是比較避諱的,認為家裡人去世了是不吉利的事,尤其是披過麻、戴過孝的,有點“晦氣”。這種想法,這種心思由來已久,在人們心裡似乎是一種“共識”,都在默默地遵守。誰要在“七期”以內擅自去別人家,別人會當面拒絕的。

其實這都是延續下來的習俗,也可以說是人們希望自己和家人平安健康。也無法判斷誰對誰錯,只能入鄉隨俗就是。大家說是不是?


為生活而提神


農村老話:“冷館莫入村,熱孝莫登門”是什麼意思?它們到底有何依據?

首先我們從字面意思上來理解這兩句話。“冷館莫入村,熱孝莫登門”其中冷館一般是指死於異國他鄉的人,熱孝一般指家裡死了長輩而頭戴白色孝帽晚輩。因此這句話我們簡單點來理解也就是指那些常年在外而突然死亡的人,他們的棺材是不允許被抬進村子的,而那些頭戴白色孝帽的人也是不允許登別人家大門的。



“冷館莫入村”其實這句話在我們農村也是有一定道理可依的。對於那些常年在外死於異國他鄉的人,為什麼死後不讓他進村呢?那是因為村民們怕他會帶回來什麼傳染性的疾病,由此殃及整個村莊。所以只能在村外給他舉辦一個簡單的葬禮好讓其入土為安。雖然說這件事在我們現在看來是非常的封建、可笑,但是在當時它卻是一件非常嚴肅,不管是任何人都必須得執行準則。


“熱孝莫登門”其實這句話在我們農村一直到現在都有非常大的講究。對於那些家裡死了長輩而頭戴白色孝帽的人來說如果他們進了哪家哪戶的大門,那麼就會給這戶人家帶來無窮無盡晦氣。在我們村裡如果有老人去世了,當葬禮車從自己家門口經過的時候,各家各戶都要放鞭炮送葬同時也是為了炸走晦氣。


職業農民小強的故事


冷棺莫入村,應該是不準本村以外的從村中過喪,須繞行,不是在外面死的人不能入村,外面死的人一般都是運屍回到家後再入殮,外面死的人是不能進堂屋的,屍體只能停放大門外,但死者的靈牌忘碑代表折逝者,可供於堂屋香火牌位下超度。過去的人都有這樣一種認為,生不認魂,死不認屍。死後的人只有魂魄是自己的親人,屍體是不潔之物。

熱孝莫入門,是死者的直系孝子(死者直系後代)不能到別人家去,實在避不開須脫衣解帽。但一般人都不會帶孝到別人家去的,有事在外面喊別人出來商量就行了。十二歲以下的小孩是沒有忌諱的。


閒來無事吹


農村有句老話“冷棺莫入村,熱孝莫登門”,是什麼意思?我們這些老話俗語之中,從來都不缺少對於喪事喜事的描述,有很多很多的老話俗語都是用於葬禮和婚禮之中,其中關於葬禮的說法頗多,而且還會根據地域的不同,都有自己不同的風俗習慣,也都有很多種的講究,這也是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的典型寫照,那麼關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冷棺莫入村”,其實在過去醫療條件不發達的時候,人們最怕的是什麼呢?是瘟疫,瘟疫會對於人們的生存造成極大的傷害,而瘟疫的傳播有時候會通過各種渠道傳染,像空氣、水質、接觸等等,其中也包括去世的人類,這裡指的是在常年在外的人,突然的離世,運至村邊之後,是不能進村的,其中最大的原因也就是怕在異鄉之人會有什麼疫情傳播,從而會在村外辦理喪事,一切從簡,讓逝者早日入土為安,這也是避免疫情傳播的一種簡單而且有效的方法之一,作為安全起見的這種方式,是得到大家的一致認可的。


“熱孝莫登門”,這句老話直到現在依然很管用,在很多地區都有這種說法和講究,親人離世之後,在辦理喪事期間,作為孝子賢孫的守靈之人,是不能隨便走動的,這時候更是不能亂走動,頭上頂個孝帽子之人,是不能去別人家的,對於這件事,有相當的忌諱,孝子們這會所需要做的事,就是呆在靈棚裡面守靈,是決計不能夠亂跑亂走動的,我們這前一段時間由於天氣太熱,送葬隊伍裡面,有倆年前的小孩,止不住口渴,去了人家小賣部裡面買飲料,因為年紀小,不懂事,沒摘帽子就要進去,送葬的人群趕緊呼喊這倆,才避免了一場尷尬事,對於熱孝不登門,確實有很多的忌諱。


在浩如煙海的諸多俗語老話之中,其中對於很多的講究有特別多的講究,也是對於待人接物的一種正常行為,而作為葬禮之中的頗多講究,那更是多的出奇,決計不是靠三言兩語能夠說得清楚的,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謝謝。


棒奔霸


關於:農村俗語“冷棺莫入村,熱孝莫登門”,啥意思?有什麼講究嗎?

在我們老家農村其實保留著許多傳統的習俗,我們常說“除去生死,無大事、就是其它的事都不叫事,”在農村也是如此,尤其是對於紅事、白事這兩種事情相當看重。所謂的“白事”,人死為大,其實就是自古漸漸流傳形成的喪葬習俗,其中有很多規矩與講究,雖然各地有所不同,但是這句農村俗語“冷棺莫入村,熱孝莫登門”,在許多地方都遵守此言,這句話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有什麼講究嗎?



喪葬風俗:作為流傳已久的習俗,可以說漸漸形成了約定俗成的規矩。古人相信並講究“落葉歸根”,古代由於交通不方便並且路途遙遠,如果在外的遊子因為意外去世,家人或者朋友都會想盡辦法讓他回到故鄉落葉歸根、入土為安。運送他們回村的棺木就稱為“冷棺”,但是在這個時候,故鄉村裡的百姓就會阻止這樣的“冷棺”進村!並且會在村外選擇合適場地,簡化喪葬流程,儘快將其入土為安。


你也許會有這樣的疑惑:“為什麼農村會有這樣不近人情的規矩呢?”其實在古時候,因為醫療水平有限,非常容易產生疫情。如果老家有人在外意外去世,並且經過長時間的運輸,屍體已經腐敗產生致命細菌,如果這個時候貿然讓棺木進入村莊,極有可能產生疫情傳播和對村裡帶來不吉利的事情。因此為了規避這種風險,才會有這樣看似不合理的習俗,也就是“冷棺莫入村”。


至於這一句“熱孝莫登門”,其實更多的就是農村習俗的體現。以前我們知道守孝需要三年的時間,甚至更久。如今農村一旦有人去世,一般都會有嫡系親屬進行守孝。雖然時間並沒有那麼久,但是至少也需要過完頭七。並且喪葬中的習俗也是宗族中年長老人進行制定與指揮,嫡系親屬在守孝期間是絕對不允許串門,因為在傳統理念中這樣非常的不吉利,如果必須要前去,也需要在別人門口外等候,大門是一定不能去的。如果貿然登門,會被長輩嚴厲斥責,因此也就有“熱孝莫登門”的說法。



不知道大家、你們對這一句俗語“冷棺莫入村,熱孝莫登門”,是怎麼理解的呢?歡迎關注、留言、評論、謝謝!


鄂F俊林


問:農村有句老話“冷棺莫入村,熱孝莫登門”,是什麼意思?


文丨一點三農

在農村,是存在諸多忌諱的。關於死亡,人們更是諱莫如深。或許由於地域不同,存在差異,但萬變不離其宗,淵源還是相同的。

冷棺莫入村

冷棺:即裝著客死異鄉人的棺材,莫入村:不被允許進村甚至不讓經過村子。

在閩北,在家中死亡的村民,正常流程都是在家洗淨穿上壽衣,然後在村裡祠堂中入殮。但是,對於客死異鄉的人,是不允許入村祠堂,甚至是下葬前棺材都是不能經過村子的。

記得小時候,村裡有一年輕人車禍去世,運回來。只能在進村的大路旁邊搭一個茅屋,草草入殮。然後停棺在茅屋裡,待到下葬日期再入土為安。這類逝去的人往往不被村民待見,甚至有些人都不去送葬,聽說是怕沾染晦氣。

熱孝莫登門

熱孝:家中有人去世,還在喪期之間,莫登門:不能進入別人家裡。

孝,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孝,不但體現在長輩生前要孝順,而且老人仙逝後哀慼也是孝的表現。


在閩北,家裡有人去世了。通常男人要帶白色孝帽,穿孝服;女人通常要在頭髮上綁上孝繩(繩子長度至少能拖到地上),穿孝服。這種裝扮除了能進主家門外,是不能進別家的。

如果要借用鄰居的東西或者其他,一般都是在別家門口叫該家的人幫忙拿出來。如果在孝期內非得去別人家裡,那一定要把孝服脫下、孝帽摘下或者是孝繩解下放家裡,然後才能去別家。否則,是相當不受人待見的,甚至把雙方的關係搞僵!切記!!!

——END——


以上是一點君結合閩北當地的民俗給出的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對於上述俗語你家鄉有什麼講究呢?歡迎留言批評指正和補充。


農筆記


農村有句老話“冷棺莫入村,熱孝莫登門”,是什麼意思?

農村有著非常傳統的喪葬文化,這是咱們國家傳承千百年都在遵守的規矩,即便是經歷的朝代的更替,時間的洗禮,也不曾改變。而今天咱們就來說說農村的一種喪葬文化,叫做“冷棺莫入村,熱孝莫登門”,咱們來看看這是農村的什麼講究!

“冷棺莫入村,熱孝莫登門”

冷棺莫入村:所謂的“冷棺”,指的是殮著死在外地的人。在很多農村地區,人們都講究客死異鄉之人的棺材是不能抬進村子裡的。因為人們認為這是一件不吉利的事情。不過這種說法雖然迷信,但是卻是很有道理的。

因為以前交通不發達,客死異鄉的人想要落葉歸根的話,不知道要多長的時間,所以大多數屍身到了村子裡都已經腐爛了。這樣的屍身進入村子很容易會給村子帶來瘟疫、霍亂等疾病,自然是不吉利!

熱孝莫登門:“熱孝”自然指的是還在服喪期間的人。這種人是不能串門的。除了人們認為服喪期間,人都帶著一種“喪”的氣運,如果去別人家串門,會把“喪”傳給他人之外的迷信說法之外。最大的原因是因為服喪是孝子的一種孝意的表達形式,如果這時候還串門的話,則是對逝者的一種不尊重,是一種不孝的表現。對於這種人,自然沒有人希望他來串門了。

所以說,“冷棺莫入村,熱孝莫登門”這種老一輩的講究之所以能流傳下來,都是有著一定的現實原因的。

駿景——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