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拉登身世顯赫,出身沙特最有錢家族,為何會成為恐怖分子?

wm30947889


八年前的五一國際勞動節,當中國人民歡度小長假之際,美國海豹突擊隊正忙著“獵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的一處民宅內,乾淨利落的擊斃了拉登。

下圖是白宮內的戰況的直播現場,通過屏幕,注視著一個國家與一個人最後的戰鬥。

(下圖左起副總統拜登、總統奧巴馬,右起國防部長蓋茨、國務卿希拉里。希拉里面前的文檔被打上了馬賽克)

然而,跟咱們中國開會四四方方排座次不同,這些”領導人”的穿著和座位都很隨意。辦公室也非常狹小、擁擠。

重點看領導們的座次。本應處在正中的奧巴馬被擠到了犄角,綣著身子坐在一張小椅子上,他身邊那穿軍裝的傢伙竟然佔了C位,坐的椅子都比奧巴馬的大。如果不是奧巴馬那張為世人熟識的臉,很難察覺出,這個給擠到旮旯的人,居然是美國總統。

這樣喧賓奪主的照片,也敢拍攝並敢公佈出來,就是發在我們高校自己的網站,審查也不會通過的——領導形象都得高大偉岸,表情崇高才行。

鏡頭中的領導,一定要身居正坐,氣度不凡地運籌帷幄;現場的下屬們,必須一個個表情嚴肅,虔誠地聽取領導的指示,認真做筆記,豈能如奧巴馬的幕僚那樣搶了領導的風頭?

不過,奧巴馬似乎對這種在我們的文化裡的僭越行為,絲毫沒有在意,更關注的是屏幕上行動的進展......

好了,咱們言歸正傳,接著講本·拉登。

其實,成名於阿富汗,死於巴基斯坦的拉登,是個受過高等教育沙特土豪。

拉登家族在沙特是除王室之外最富有的家族之一,旗下的“本·拉登建築集團”擁有50億美元的雄厚資產,涉及建築、石油、製造和寶石等諸多行業,是沙特王室的御用建築商,也是重要的戰略物資——阿拉伯樹膠的全球供應商。甚至在阿富汗戰爭期間,美國同本·拉登建築集團也保持著密切貿易合作。

(本·拉登建築集團的官方網站)

下圖,上世紀60年代末,和部分兄弟姐妹來歐洲玩耍的少年富三代——本·拉登。

實際上,號稱代表所謂伊斯蘭世界勞苦大眾的恐怖主義大亨,本身都不是出生於底層貧民階級,大多出身於富裕,甚至土豪階層,受過良好教育。

舉個例子,如果一個人天天食不果腹,衣不遮體,每天主要的心理活動都是圍繞著如何吃上飽飯,哪還有心思琢磨什麼“主義”,“文明的衝突”,“權力的轉移”......同理,下圖,升級版“拉登”——伊斯蘭國精神領袖巴格拉迪,身份是前大學教師,也出身於富裕家庭,注意那塊blingbling的大手錶。


本文主人公——奧薩馬·本·拉登,1955年生於沙特阿拉伯,由於家族與沙特王室沾親帶故,本身還是榜上有名的土豪世家,所以拉登出生後一直享受著當地最好的教育和生活環境。

不過,有“沙特王室血統”的現象,在沙特本國甚至周邊也算不上很特別。畢竟,沙特這種一夫多妻,多情婦,吃得好,男人身體好,女人不用出門幹活的條件下,宗教還鼓勵生育,一個王子留下百十個小王子,小公主(沙特王室女婿也被稱作王子),然後小王子二代、三代,子子孫孫無窮盡也......


(沙特國王薩勒曼和他的“部分”王子們)
本·拉登在52個兄弟姐妹中排行17,平日裡非常低調。

在沙特的吉達,拉登度過了小學和中學的時光,這段日子對拉登今後的人生產生了重要影響。因為吉達是穆斯林聖城麥加的門戶和必經之地,所以,當地對宗教學研究非常重視。拉登就讀的就是宗教學校,從小就被教導“一定要復興阿拉伯王朝”。毋庸置疑,這段兒時經歷的確對拉登產生了巨大的終身影響。

本·拉登學歷是利雅得大學經濟管理學學士,後來還赴英國學習了工程學。在上世紀70年代,這個學歷可不算低。在遺傳和良好的教育雙重作用下,運用家族的人脈,本·拉登在石油和建築業順利賺取了巨資。

據說,在10歲之前,本拉登跟其他的富家子弟沒什麼兩樣,然而就在10歲那年,他的父親在乘坐飛機的時候不幸發生了意外。從此後,拉登陷入了對宗教的狂熱,估計是拿宗教信仰,去填補內心缺失的父愛了。要放平常人,信個啥,還可以行善,沒什麼不妥的。問題就在於,他信仰的並不是一般的Islam,而是極端Islam。在這種極端宗教的眼中,一切“異教徒”都應該在精神上和肉體上被消滅。

見過世面、高學歷的本·拉登並不是盲目的拉大旗,搞宣講來擴充自己的陣營,而是冷靜的分析了國際局勢,尤其是“大國關係走向”。

拉登注意到,阿拉伯國家要麼成為美蘇爭霸的棋子,要麼成為美國壓制的目標。這兩種結果都是拉登無法接受的,所以,他決定憑自己的鉅額財產,走出第三條路——復興阿拉伯世界,建立一個涵蓋中東地區的搞原教旨、政教合一的“神棍”國家(下圖)。

拉登很推崇暴力恐怖手段,對此也進行了精心的研究,逐漸成為一個狂熱的原教旨主義者。 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後,年輕的拉登離開自己在沙特阿拉伯舒適的家,輾轉進入興都庫什山脈,並聚眾樹旗,展開了反對前蘇聯入侵阿富汗的遊擊鬥爭。

在這場戰爭中,美國中央情報局成了拉登的“伯樂”。畢竟,國際關係上有個規律——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於是,美國給錢給裝備,還免費培訓拉登的游擊隊員,幫他們跟阿富汗的蘇聯軍隊打游擊。據估計,拉登的組織在阿富汗戰爭期間獲得的美國軍事援助高達2·5億美元之巨。所以,基地組織最初的那些恐怖襲擊手法,都是被美國培訓了用來對付蘇聯的。

到了80年代,拉登與巴基斯坦兄弟會開展了密切合作,最終從約50個國家徵募了數萬名戰士參加抵抗前蘇聯的戰爭。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建立了準軍事訓練營地,這就是基地組織的“前身”。

經過10年的殘酷戰爭,游擊隊員戰勝了前蘇聯軍隊。當初軍容不整的游擊隊變成了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現代化軍隊,把世界超級大國蘇聯折騰的焦頭爛額。正是這場戰爭,讓拉登成為了國際風雲人物。

1989年,蘇聯從阿富汗撤軍,拉登又將目標轉為打倒美國和伊斯蘭世界的“腐敗政權”,針對西方世界製造了一系列大家耳熟能詳的恐怖襲擊事件。

其實,在他眼中,美國和蘇聯真的沒啥區別,都是“異教徒”......

最終,2011年的國際勞動節當天,拉登結束了他轟轟烈烈的一生。在被擊斃不到24小時內,美國動用卡爾-文森號航母運輸本拉登的屍體,將其骨灰進行了“海葬”,規格還是挺高的。至於扔到了具體哪片海域,至今不得而知。

面對世界各國的疑問,美國做出了這樣的解釋:“本.拉登的罪孽過於深重,在和很多國家商議後,他們都表示不願意接受這個罪惡之徒的屍體;如果將其土葬,拉登的葬身之地會成為其追隨者心中的“聖地”,進而藉此再掀波瀾。而選擇秘密海葬,是為了世界和平,也為了讓拉登得到安心”。呵呵,尤其是這個“為了讓拉登得到安心”,大家是不是還有點小感動呢?


<strong>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本拉登是一個相當複雜的人,對於他,“恐怖分子”是不足以概括他的一生的。

我個人的看法是,他不是個壞人,但是走錯了路。不過對於本拉登的同情,是反人類的,人們不應該同情這個恐怖大亨。

任何見過本拉登本人的人,都不會把他和“恐怖分子”這個詞聯繫到一起。

很多見過本拉登的人說,本拉登性格靦腆,沉默寡言,說話彬彬有禮且幾乎從沒有激動的時候。他身高一米九,長相英俊(在伊斯蘭教審美下),從各種角度看,他都不是一個討人厭的人,與那些喊打喊殺,暴戾兇殘的恐怖分子有質的區別。

可是就這樣的一個“溫和”的人,卻實實在在的開啟了一個恐怖時代。

本拉登出生於沙特的一個極為富有的大家族。他的爺爺是也門人,年幼時來沙特淘金,最早從苦力做起,後來逐步開始進入建築行業。因為本拉登家族曾經多次給沙特皇室修築宮殿,而且質優價廉,所以跟沙特皇室結下了良好的關係。

到本拉登父親時期,拉登家族的財產已經超過了100億美元(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成為世界級的鉅富。

不過拉登有一個非常龐大的家族,他足足有51個兄弟姐妹!

歷史記載,年幼時期的拉登就跟兄弟姐妹們表現出了很不同的興趣愛好。其他兄弟們喜歡豪華汽車和珠寶,而本拉登對這些毫無興趣。他喜歡閱讀書籍,酷愛運動。但他並不是一個十分保守的人,他愛看西方電影(但他從不跟人討論西方電影),還喜歡中國功夫,他並不是一個活的像古人一樣的人。

拉登十歲時,父親就因為空難去世了,家裡的大哥繼承了家業。拉登曾經跟大哥合作經營過一段時間的生意,但後來因為理念不合而分家。沒有人知道拉登分走了多少錢,但保守估計不會低於5億美元。

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對宗教狂熱的拉登認為他有義務參加這場穆斯林與異教徒之間的戰爭,於是他前往阿富汗反抗蘇軍。

諷刺的是,本拉登在阿富汗的組織叫做“服務營”,其最主要的資助者是美國CIA(中央情報局)。美國下了大力氣扶持這些“反蘇鬥士”,這些一貧如洗的原始戰士們,在美國人的資助下卻擁有了毒刺導彈等高精尖的武器。美國人還曾經把本拉登成為“偉大的戰士”。

也就是在阿富汗期間,拉登與塔利班組織的領袖奧馬爾結下了良好的關係,這成為了後來美阿戰爭的導火索。

(年輕的拉登在阿富汗)

1989年,蘇聯撤離阿富汗。拉登認為使命已經結束,就離開了阿富汗,回到了沙特。

可是僅僅兩年之後,海灣戰爭爆發了。

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是,沙特是伊斯蘭教瓦哈比教派,屬於極端伊斯蘭,美國是帝國主義基督教國家,以色列則是猶太教,這三個國家居然能形成鋼鐵同盟(但以色列和沙特沒有直接接觸),人真是利益驅使的動物。

由於在海灣戰爭中激烈反對沙特允許美國駐軍,拉登本人與沙特王室的關係破裂,被沙特驅逐出境。他在蘇丹待了一段時間,後來又被蘇丹所不容,去了他的第二故鄉阿富汗。

值得一提的時,拉登在這個過程中著力發展商業,而且很成功,積累了大量的財富,現在蘇丹最大的銀行,依然是拉登投資的。美國曾經在歐洲封鎖了一個拉登的賬戶,存款居然有八千萬美元之多。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本拉登極其富有,但是他過的生活卻如同苦行僧一般。拉登不吃肉,不用電(這點令人驚訝),平時只麵包和蔬菜。不過他對於客人和手下很慷慨,經常以盛宴來招待客人。

他曾經對人說:“我的事業需要金錢,但我不需要”。

海灣戰爭之後,拉登發起了對美國的一系列襲擊,因為他認為美國已經成為了伊斯蘭世界中最大的入侵者和敵人。他發起了一系列的爆炸、刺殺行動,他龐大的資產則給他提供了支持。

其中最有名的襲擊,就是911。

2001年9月11日,基地組織劫持了數架飛機,兩架撞向世貿大廈,一架撞向五角大樓,還有一架撞向白宮因乘客勇敢反抗而未果。事件造成了近三千人死亡,六千多人受傷,給世界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了一萬億美元。

拉登開啟了一個恐怖時代,讓世界人民第一次直觀的認識到恐怖襲擊是什麼。

911襲擊之後,美國人發誓復仇,但由於與塔利班的良好關係,塔利班政權拒不交出本拉登。美國人數次交涉無果之後,乾脆摟草打兔子,連塔利班一起收拾,發動了阿富汗戰爭,推翻了塔利班政權。

美國人本以為,水乾而大魚自現,卻沒想到,塔利班被推翻了,本拉登卻沒抓到。

本拉登的通訊方式相當原始,他與手下的聯繫全靠書信或口傳,交通方式也極其普通,經常是一輛破舊的卡車,甚至可能是驢子。美國人空有世界上最強大的電子偵查技術,卻無法偵探這種最原始的通訊方式。


直到911事件十年後,美國人才找到並擊斃拉登。美國人驚訝的發現,他的躲藏地並不偏遠,他沒有在崇山峻嶺之間,而是在巴基斯坦一個普普通通的小鎮中。這個小鎮距離巴首都伊斯蘭堡只有五十公里!幾乎是在美巴的眼皮子底下。

不過,一些人本著反美的態度支持本拉登,這是完全不對的。冤有頭債有主,將恐怖的魔爪伸向普通百姓,這是十分噁心的行為,911時間中也有數十名中國人的遇難,這種反人類的行為,絲毫不值得支持。

(911時間中,一名世貿中心的員工因為無法忍受數百度高溫的炙烤,選擇了從幾百米高出縱身跳下,摔成了肉泥。這張叫做“墜落人”的照片獲得了當年的普林策獎)


小約翰


本.拉登(1957生——2011年卒)戰神一般的人物,有上帝一般的能力。憑一個人的力量,就打敗了最強大的美國。本.拉登不但把這個世界上最為強大的國家打怕,而且還創造了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和新的國際關係。這是多麼強大的人,強大得令人想到了戰神和上帝。美國為了消滅本拉登和基地組織,花了十多年的時間(1994——2011)。這十多年間,由於本拉登和基地組織牽制了美國的神經和部分力量,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其中,有美國重點佈防的東方國家成為了世界數一數二的強國。


拉登身世背景揭秘:

出身與身家:本.拉登(1957——2011)阿拉伯族,出身於沙特阿拉伯富豪家庭,有兄弟姐妹57人,他排行第17。拉登家族產業彼遍佈全球,主營建築業,石油,製造業和珠寶等,家族財富估值一百多億美元,拉登個人財產估值最少10億美元。拉登家族是沙特王室的座上賓,與王室的關係非常密切。

日常軌跡:拉登是一個成功的商人,他十歲時父親因飛機失事逝世後分到了八千萬美元的遺產。一邊經商,一邊搞革命。明的身份是大企業家,隱秘身份為基地組織領導人。個人產業全球都有,而且大大小小的基地組織也遍佈了全球。

學霸:從小上貴族學校,畢業於沙特名牌大學,擁有建築與工商雙學位。良好的教育讓他擁有超於常人的智慧。這為他打下堅實的謀略基礎:僅憑一人之力與美國整個國家機器鬥爭了十多年而屹立不倒。

性格特徵與個人興趣:拉登身高1.9米,瘦弱,沉默寡言,文靜,害羞,極講究禮貌,極端祟拜伊斯蘭文化。拉登還很小時就極具同情心,看到街上有人乞討就非讓家人給錢不可。拉登年輕時非常喜歡踢足球,也喜歡騎馬和爬山。他還非常喜歡中國功夫,跟臺灣空手道教練學過空手道和武術,特別祟拜中國功夫巨星李小龍。喜歡閱讀,喜歡看好萊塢電影。



個人婚姻家庭:拉登與許多阿拉伯男子一樣擁有的幾個妻子。拉登十七歲結婚,先後娶過五位妻子,育有十名位子女。在亡命天涯的十年中,有三位妻子和好幾個尚未成年的子女與他一起東躲西藏,並在一起共同生活。其中,拉登最寵愛年輕貌美的第五夫人。拉登被殺後,遺妻及子女(五夫人13歲的大兒子在保護父親時被豹突擊隊射殺)全部返回沙特阿拉伯與本.拉登大家族一起生活至今。

對東方大國的態度:東方大國對恐怖主義一直持譴責的態度。本拉登與巴基斯坦民間關係親同一家人,他人生最後幾年就是在巴避難的。眾所周知,巴與東方大國是兄弟般的鐵關係。本拉登非常尊敬東方大國,在兩國交往上從來就不說一個不字,而且積極支持兩國關係。



(巴基斯坦小學三年級教材插圖)

革命起點: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日,蘇聯的目標是打通控制整個中東阿拉伯世界的通道(蘇聯與阿富汗接壤)。同年,富家子弟拉登在沙特招兵買馬,成立了一千多人的“伊斯蘭聖戰組織”武裝隊伍奔赴阿富汗與蘇軍直接作戰。在與蘇軍作戰的一個重大戰役,賈拉拉巴德包圍戰中,本.拉登繳獲了一名蘇軍指揮官的Ak47,從此以後,他無論到拿都揹著這把槍。這把槍就是拉登錄像中常見到的那把標誌性的槍。視頻上最見的這把槍是有特殊含義的,它的含義就是暗示基地組織成員用武力的方式殺儘自己的敵人和異教徒。毫無疑問,拉登是一個霸權反抗者的同也是一個極端的宗教主義者。

思想轉折點:蘇軍戰敗撤出阿富汗後,美國迅速代替了蘇聯勢力掌控了阿富汗,並把觸角伸進了中東。在美國勢力範圍內,其中就有沙特。1991年,美國政府發動了有名的“伊拉克海灣戰爭”,美國武力染指中東政治的舉動讓拉登非常憤怒。拉登馬上給沙特國王上書,請求他拒絕美國在沙特駐軍的要求。但是,國王認以拉登沒有資格對政府指手畫腳為由拒絕理會他。

其實,拉登入阿抗蘇的舉動還深得美國的欣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拉登與美國的關係非常好,當時的拉登,在美國人的眼裡是個了不起的英雄。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聰明絕頂的美國人怎麼也想不到這個了不起的大英雄日後殺了那麼多的美國人。當然,有壓迫才有反抗,拉登也不是吃飽沒事幹專與美國作對,而是美國強勢染指中東利益,對阿拉伯國家指手畫腳,製造亂局,攫取利益。

拉登的政治態度:本拉登雖然對美國推行的美式民主價值觀基本持敵視的態度,認為這不過是美國霸權主義的另一種表達方式。不過本.拉登很反感阿拉伯世界的專制獨裁政權。拉登本人也是獨裁政權的受害者,他認為獨裁者讓他失去了國家。他公開號召教徒倒推翻薩達姆和卡扎菲政權,另外還企圖刺殺一些有獨裁傾向的伊斯蘭世界國家領導人。拉登刺殺他們的原因很他認為這些獨裁者給伊斯蘭世界蒙羞,並且旦給伊斯蘭人民帶來痛苦的惡源!他認為獨裁者和西方一樣,都是伊斯蘭人民的敵人。被美國追殺的本.拉登,還在亡命天涯的途中就伊拉克戰爭發表支持的看法,支持伊拉克人民推翻獨裁政權,實現解放自己的目標。2011年2月,利比亞內戰爆發,拉登又公開發表聲明支持反對派推翻卡扎菲。


(本拉登在山間行軍)

本.拉登與美國仇深似海的根本原因:從政治上講美國又是入侵伊斯蘭世界的西方勢力的總代表,是北約軍事的實際領導人;從宗教思想的角度講,美國又是“900年前給伊斯蘭世界帶來恥辱的十字軍(白人基督)的總代表。”總結來說就是阿拉伯世界與西方政治、宗教的尖銳矛盾。

本.拉登重要“革命事蹟”年鑑:

基地成員:阿富汗戰爭後本·拉登在阿富汗訓練第一批基地骨幹。1988年成立了“基地”組織。而又在這之後的幾年中,基地組織與其他恐怖主義組織合併,勢力變強大後,範圍也隨之擴大。合併的基地組織從中東之外的全球各地招收伊斯蘭“聖戰”成員,其許多成員來自東南亞、非洲、歐洲和美國等世界各地。基地組織還在世界成立了不少的分支。

很多人只熟知9.11事件,而對本拉登的其他反美活動並不是很熟悉。現筆者把基地組織發動的一系列重大襲擊案列舉如下,讓大家見識一下拉登神一般的能力。

主要活動:一,1992年12月,基地組織在美國的世貿中心製造爆炸案,共造成6人死亡,數百人受傷。這是基地組織向美國本土打響的第一槍。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爆炸案表明世貿中心在一開始就成為了基地組織的目標。

二,刺殺行動: 1993年6月,謀殺約旦王儲阿卜杜勒未遂。第一次執行基地組織清除親美領導人的任務。

三,宣佈反美:1994年,本·拉登宣佈向美國發動聖戰宣言。這標誌著基地組織正式公開反美的始,拉登公開登上了反美的歷史舞臺。

四,刺殺敵對西方宗教的教主:1995年1月,刺殺羅馬天主教教皇若望·保祿二世未遂。基地組織第一公開亮明清除“異教徒”的立場。

五,向美國直接開戰:1995年11月,利雅得美軍軍營爆炸案,造成5人死亡;同年發生埃及駐巴基斯坦使館爆炸案,17人喪生。這是基地組織第一次挑戰美軍霸權。它也標誌著基地組織視親美國家為敵人。

六,被沙特政府驅逐失去公民權,從此流浪天涯:1995年,本·拉登承認在沙特阿拉伯本土的利雅得和達蘭執行反美恐怖活動。隨後拉登就被沙特政府剝奪了沙特公民權利,不得不離開沙特。這個事件,標誌著拉登與沙特政府徹底分道揚鑣,也標誌著沙特政府徹底倒向美國。

七,襲擊美空軍: 1996年,炸宰赫蘭美空軍駐所。挑戰“戰無不勝”的美國空軍,向美國強制駐軍阿拉伯國家的政策表達強烈的反感。

八,公開反對整個西方:1997年,發生針對普通西方人的開羅外國旅遊者客車襲擊案。此次事件表明基地組織對整個西方世界所有一切的敵視,同時也表明基地組織不希望西方人踏入阿拉伯世界的極端立場。

九,意圖讓西方政治勢力全部撤出阿拉伯世界:1998年8月,東非美國大使館爆炸案造成257人死亡,5000多人受傷。標誌恐怖開始升級。但美國仍不完全肯定是否與拉登有關。美國情報部門的無能也增強了基地組織的信心。

十,向不可一世美海軍開戰: 2000年10月,基地組織襲擊了也門美國“科爾”軍艦,爆毀一條軍艦,導致17名美軍死亡。

十一,驚天大事: 美國東部時間,2001年9月11日早晨,本·拉登策劃發動了對美國本土的恐怖活動。恐怖分子劫持了美國四架民航客機,用兩架撞毀了美國標誌性建築紐約世界貿易中心雙塔,用一架撞擊了美國軍政部門五角大樓,第四架目標直指白宮,但因機艙內乘客與劫機者勇敢搏鬥,所以撞擊美國白宮的陰謀沒有得逞,最後它飛到了賓夕法尼亞州墜毀。此次恐怖襲擊造成了近三千人死亡,這些人都是無辜的平民。9.11事件,讓最強大的美國丟盡了臉面,從此,美國在世人面前的強大形象開始受到了更多的置疑,世界進政治也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格局。

本拉登把美國的海陸空三軍和本土打個遍,世界上還沒有那個“恐怖大王”具有這個能力。

美國對本拉登恨得咬牙切齒,想盡一切辦法剷除基地組織。在美國的追殺下,拉登流亡到了阿富汗,受了塔利班領導人奧馬爾的隆重歡迎。奧馬爾挺住美國壓力,拒絕交出本拉登。

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另一個的目的就是摧毀拉登的庇護者塔利班。水乾而大魚自現,但美國的目的卻沒有達到。隨後美國採取“剪枝毀根”的戰術,逐個消滅基地分支和其領導人。2006年,拉登得力助手,基地組織二號人物扎卡維被美軍定點清除,這件事標誌著基地組織勢力開始全面哀落。這一年,本拉登流亡到了巴基斯坦隱藏起來。

隨著各地基地組織的勢微,本拉登被暴露的危險也隨之增加。美國己基本鎖定了本拉登就藏身於巴基斯坦。2011年5月1日深夜,美國派從航母上起飛三架隱形武裝直升機,24名海豹突擊隊員(美軍最精銳的特種部隊)直赴巴基斯坦首都本拉登住所,拉登保衛人員還沒反應過來,拉登就被擊斃了,他腦袋中了很多槍。擊斃拉登的場景被海豹突擊隊員頭上的攝影機直播到華勝頓的戰情室,美國總統奧巴馬、國會和軍政等部門一干高官親觀看了擊斃本拉登的全過程。

恐怖主義,使大量平民也受到了牽連,這是不應該的。冤有頭,債有主,人民是無辜的!我們堅決反對一切恐怖主義!

和口頭反美的人不同,本拉登重創了美國。美國為本拉登付出了幾萬億美元的代價,為霸權主義的買了個大單。這應該是個教訓,血的教訓。以史為鑑,可以知得失。自以為是的大國政客們不要老是一意孤行,否則害人害己!


神碼人生


本拉登的父親穆罕默德,1930年代時只是一名普通的建築業包工頭。由於替沙特王室修建了大量宮殿別墅,價格比大多數同行都低,質量還相當好,因此給他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與幾代國王和不止一兩個王子成為好朋友。

1960年代他成立了自己的建築公司,並接了幾個政府的大訂單,由此成為富豪,並逐漸有了影響力。在席捲沙特的經濟危機中,穆罕默德用自己的財富,支付了全國公務員半年的工資,自然更加成為王室和政府高官的座上賓。

本拉登的母親艾莉雅出生於敘利亞,是他父親的第10個妻子。他自己,是父親50個孩子中的第7個,卻是母親唯一的孩子。但是他還是一個小孩子的時候,他的父母就離婚了。母親再婚,繼父也是一個有錢有勢的人。

本拉登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入讀的是當地最好的中學。14歲時,他被認為極有天賦,但十分害羞。高中時,為了獲得額外的學分,他加入了一個穆斯林學習小組。正是在這裡,暴力討伐異教徒的觀念,開始植根於他的思想。

18歲時,他進入吉達大學學習公共管理。由於蘇聯入侵阿富汗,他輟學加入了阿富汗抵抗組織,堅信這是一個穆斯林必須擔負的責任。隨後,他在巴基斯坦白沙瓦建立了基地組織,並利用美國中央情報局援助阿富汗游擊隊的資金和武器,發展自己的聖戰隊伍。

1989年蘇聯從阿富汗撤軍後,本拉登以英雄的身份回到沙特阿拉伯。美國媒體在提到他和他的戰士時,稱之為“自由鬥士”。回到沙特的本拉登,對沙特政府的腐敗、對美國發動海灣戰爭,極度失望,多次在公開場合發表反沙反美的言論,並組織一些小型暴力行動。

沙特政府數次警告未果後,沒收了他的護照,迫使他放棄了沙特國籍。他的家庭,也宣佈與他脫離了關係,切斷了他每年700萬美金的經濟來源。儘管本拉登不得不在阿富汗、巴基斯坦、敘利亞之間流浪,但他堅持聖戰的決心,依然毫不動搖。

此時,他的基地組織初具規模,有一支訓練有素、絕對服從的武裝部隊。他聲稱對1996年針對美軍駐沙特阿拉伯的汽車炸彈襲擊、1997年對埃及旅遊者的恐怖襲擊,以及導致300人喪生的1998年內羅畢美國大使館爆炸事件負責。

他最為著名的,當然是9.11恐怖襲擊。這使他成為美國的通緝和追殺目標。2011年5月2日,在美國特種部隊和中情局組織的聯合行動中,本拉登被擊斃在他藏身多年的巴基斯坦的別墅中。


世界真的很大


本拉登本身其實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富二代,拉登家族在沙特阿拉伯是非常有名的。他從小就有一個夢想,就是有一天能夠重新讓阿拉伯國家強大起來。

(前排那個穿綠衣服戴白帽子的帥小夥居然是本·拉登)本·拉登的家族當年可是中東地區排得上號的貴族,甚至和皇室都有非常好的關係,而他本人也是沙特一名虔誠的穆斯林。對於本·拉登來說,自己的家產可以說是任他揮霍的,但在上世紀末期,本·拉登卻發起了多次恐怖襲擊,矛頭直指美國,隨後在本·拉登被擊斃這幾十年間,本·拉登和美國之間一直矛盾不斷,那為啥本·拉登會這麼仇視美國呢?



二戰之後開啟了美蘇爭霸時代,七十年代時蘇聯開始攻打阿富汗。當時二十多歲的本·拉登和他的幾名跟隨者千里迢迢的跑到了阿富汗的正面戰場,幫助阿富汗武裝一同抵禦蘇聯軍隊。而後數十年一直陪伴在本·拉登身邊的AK步槍就是在那時候從蘇聯人手中繳獲的,那時年輕氣盛的本·拉登並沒有對美國產生敵意,並且當時和蘇聯對抗的美國還曾私底下支援過本·拉登帶領的武裝部隊,這樣的支援一直到後來蘇聯撤兵。蘇聯撤兵後,從正面戰場上回來的本·拉登又成為了一名商人。但中東地區的戰亂一直在持續,後來的科威特戰爭嚴重威脅到了沙特國土的安全,意識到情況不對的本·拉登主動要求帶領部隊出兵,但是這一提議卻被政府給忽略了,隨後沙特像美國請求支援。緊接著爆發的海灣戰爭中,以美國為首的多國聯軍幫助沙特扭轉了戰場局面。


雖然國家得以保全,但是本·拉登卻對美國極為不滿。他認為伊斯蘭國家並不需要遠在海外的美國來插手,他們肯定是別有用心,而且對於當地政府的軟弱避戰更是讓本·拉登嗤之以鼻。綜合這些情況來看,本·拉登對於美國的仇恨主要有2點。第1點是美國想要做世界警察的想法讓本·拉登極為不滿;第2點便是本·拉登代表的伊斯蘭教和基督教與美國之間的宗教有衝突,而本·拉登將反抗美國當做維護伊斯蘭的神聖戰爭。但是美國也不是吃素的,他早早地就察覺到了本·拉登在中東地區的反美行為。 過於軟弱的沙特政府在美國的恐嚇威壓下,不得不將本·拉登驅逐出境並開除他的國籍。沒有了一切經濟來源的本·拉登只好開啟了流亡之路,但他反抗美國的心從未消逝過,幾經波折的本·拉登最後又回到了阿富汗。


之後本·拉登又成為了這裡“基地”組織的一份子,有了共同的目標,讓本·拉登的行動也變得順利起來。之後的事情大家都熟悉了,那就是震驚世界的9.11事件。在這次恐怖襲擊當中,紐約“雙子星”被飛機撞毀,而五角大樓也是損失慘重,這次襲擊直接導致了美國三千多無辜百姓的喪生。


捂捂二三


本•拉登之所以從一個腰纏萬貫的富家子弟,成為美國及其西方盟友眼中的頭號“恐怖分子”,其實是和美國自身分不開的。

甚至可以說,本•拉登的成長和壯大,直至發展成美國的頭號恐怖威脅,正是拜美國所賜。

(本•拉登舊照)

本•拉登出生在沙特首都利雅得,父親是一個建築巨頭,專門幫助沙特王室修建清真寺和軍事設施,從中攫取了大量的財富和人脈,成為“除了沙特王室以外最有錢的富豪”。

據說,本•拉登的父親前後擁有十多個妻子和50多個孩子,本•拉登在所有孩子中,只排行第17。在本•拉登10歲時,父親雖在一次空難中去世,但給他們留下了豐厚的遺產,傳說單是留給本•拉登的財富就高達8000萬美元。

按理說,出身在這樣有錢有勢的家庭裡,本•拉登的人生,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和“恐怖分子”沾邊。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逐漸長大的本•拉登,也像其他的富二代一樣,上了最好的私立學校,和沙特王子成為了校友。大學期間選修了土木工程專業,希望畢業後子承父業,加入父親留給他的建築公司。

17歲時,1米9出頭的本•拉登,成為了女性眼中的“高富帥”, 靦腆而羞澀。他特別痴迷於騎馬和踢球,憂鬱而略帶高冷的氣質,俘獲了眾多的女性粉絲。但本•拉登唯獨鍾情於自己的表妹,早早地娶了表妹為妻。

這樣的愜意生活,在1979年戛然而止。蘇聯為了自己的戰略利益,出兵阿富汗,本•拉登像眾多遜尼派穆斯林熱血青年一樣,毅然拋家舍業,投入到了抵抗蘇聯紅軍的戰鬥之中。

(蘇聯入侵阿富汗)

最開始,本•拉登只是提供了一些財力支持,他拿出了數百萬美元,幫助那些自發來到阿富汗的“聖戰者”,為他們修橋鋪路、創建醫院和購買武器。

後來,本•拉登又出資在阿富汗修建了聖戰者訓練營,為他們聘請具有豐富作戰經驗的教官,教給他們戰場上的必備技能,同時為這些“聖戰者”提供武器。

美國也對本•拉登及時伸出了援手,提供了超越國界的“無私幫助”。不但直接對本•拉登進行聖戰訓練,還為他提供了大約2.5億美元的經費援助。這讓本•拉登招募了數千名來自阿拉伯國家的穆斯林“聖戰者”,以抵抗蘇聯紅軍。

也就在這期間,本•拉登和塔利班有了接觸,並發現彼此頗有好感。

這時的美國和本•拉登,就像一對熱戀中的情人,你有情來我有義,為各自利益走到了一起。此時的本•拉登,是美國人心目中的英雄。

那麼,這對“有情人”又是如何分道揚鑣並最終反目成仇的呢?

10年之後,蘇聯人終於撤出了阿富汗,本•拉登也回到了沙特,一邊繼續做他的“高富帥”,一邊經營著他在阿富汗的聖戰組織。

(9.11事件舊照)

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威脅到了沙特的利益。

此時的本•拉登不但財力雄厚,而且擁有一支戰力不俗的“伊斯蘭聖戰組織”。於是他主動提出,希望為沙特政府出力,但沙特政府斷然拒絕了他。

美國為了維護其在中東的利益,爽快地答應了沙特政府的請求,派出數十萬軍隊進駐沙特。沙特政府的這一舉動,激怒了本•拉登,他寫信給沙特國王,直言其褻瀆了伊斯蘭教義,是一種犯罪行為,無異於“引狼入室”。

沙特政府無法接受本•拉登的極端言論,認為其侮辱了沙特王室,開除了他的沙特國籍,剝奪了他的公民資格,將他逐出了沙特。

本•拉登由此徹底走上了反美之路,發誓一定要將美國人從阿拉伯國家的土地上趕出去。

隨後,本•拉登開始針對美國策劃了一些列的恐怖襲擊,從最初的世界貿易中心的爆炸,到炸燬美國駐肯尼亞和坦桑尼亞大使館,直至後來釀出驚天大案——“9·11事件”,造成死亡近3000人,經濟損失近2000億美元的迄今為止最嚴重的“恐怖襲擊”案件。

至此,本•拉登成為了美國頭號恐怖份子,對他的懸賞也從500萬美元一路飆升至5000萬。

終於,在2011年5月2日,美國海豹突擊隊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以北的一個小城裡找到本•拉登,當場擊斃了他。


張生全精彩歷史


只要提起極端組織,很多人腦海中就會浮現出這樣的畫面:一群衣衫襤褸的阿拉伯人身穿看上去髒兮兮的特色長袍,坐在以豐田皮卡為主的車上,手持接近淘汰的落後武器,遊走在中東漫天黃沙的貧瘠之地......

這樣的直觀感受也讓人們容易產生一種錯覺:中東的極端組織就是殘暴與貧窮的代名詞!可以肯定,“殘暴”確實是他們固有的標籤,但卻不一定“貧窮”,而且很多組織目的也並非金錢!

奧薩瑪-本-拉登,一個出生在沙特阿拉伯富庶家庭的孩子,他的家族在沙特首都利雅得經營著規模相當的建築企業;優渥的家庭環境也讓他有條件接受到系統、優質的教育!大學畢業後,他順理成章的進入自家的企業工作。

本-拉登似乎很有經商的頭腦,他利用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和家族的人脈關係,很快就通過石油和建築積累起了屬於自己的財富:在沙特和歐洲擁有數家自己的公司,總資產高達數十億美金。

但是,擁有花不完的財富並不是本-拉登的人生目標,他的終極理想是探尋、創造一個理想主義中的穆斯林世界!也正是在這種願望的促使下,年僅二十幾歲的本-拉登就踏上了所謂“保衛穆斯林”的征程!

在他的政治抱負中:民族和宗教信仰是高於國家屬性的!所以當蘇聯在八十年代入侵阿富汗時,本-拉登義無反顧的奔赴阿富汗展開抗擊蘇聯的活動。值得注意的是,在初到阿富汗的時期,本-拉登所參加組織的背後支持者正是美國!

到了八十年代末,本-拉登才正式成立了“蓋達”組織;但該組織剛成立之初也只是一幫散兵遊勇,並不具備太大的威脅性,所以也沒有過於引起西方國家的注意。

而且這一時期的本-拉登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沙特國內:他拉起一支從阿富汗戰場剛下來的隊伍,準備保衛麥加城和麥地那(都是宗教聖城);原因是當時薩達姆入侵了科威特,本-拉登未雨綢繆!

但他的提議遭到了沙特政府的嚴厲拒絕,此後更因沙特追捕而逃亡蘇丹並最終落腳阿富汗!也是至此以後,本-拉登和他的“蓋達”組織開始有針對性的將矛頭指向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拉登是恐怖份子嗎?那是美國佬定義的。拉登從來都沒有做過傷天害理的事,活動過的地方都是替天行道,在他們那拉登被當成英雄。911事件壓根就是栽贓給拉登的,很多細節說不通,比如為什麼整棟樓都坍塌了?為什麼沒有找到飛機碎片?為什麼相隔一條街的另外一棟大樓也坍塌?為什麼大樓的高管跟重要人物沒有一個在大樓裡?五角大樓為什麼撞擊角度是從下往上的,為什麼正巧吧所有的賬目開支都炸沒了? 這麼多巧合湊在一起很難讓我們相信這件事的真偽。


qq314852181


多年前知道很多歐洲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跑到中東加入ISIS組織,很難理解,為什麼一個受到現代教育的大學生,不顧生命危險,跑到中東加入恐怖組織中?

後來聽陳嘉映老師的一次講座,他也提出了這個問題,不像傳銷,它並非強迫,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值得我們去深思。

人類歷史頭號恐怖分子,911事件的製造者,本拉登同樣是一個從出生背景來看很難成為恐怖分子的。

他出生在沙特富豪家庭,繼承了數億美元的財產,而且他本人還極具商業頭腦。按世俗經驗,他的一生會是富足的一生,幾乎能享受到人世間所能享受到的最好的物質。


但本拉登卻走上了恐怖大佬的路,究其原因,有兩點很關鍵:

首先,本拉登本人對物質享受並沒有太大興趣,他很早就有了宗教信仰,對伊斯蘭有狂熱之情。

再次,就是外在條件所致,試想如果海灣戰爭期間,沙特不與美軍聯手,以及美國霸權主義不那麼霸道,或許911這樣的慘案就不會發生。

你對本拉登最深的印象是什麼?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老李有刀


本.拉登於1957年出生沙特的首都利雅得,家族是和王室親近的建築業富豪家族,他在52個兄弟姐妹中排行第17位,受過很好的教育,生性靦腆,但獨立性很強,在國內外擁有數家公司,個人財產估計達數十億美元,他是個穆斯林理想主義者,金錢對他來講不是目的,只是為追求理想而必備的物資條件。

1979年,蘇聯大舉入侵阿富汗,阿拉伯世界掀起了一股反蘇浪潮,本.拉登和一群有著同樣信仰的阿拉伯青年,遠赴阿富汗參戰,他在阿富汗招兵買馬,創建了“服務營”,專門招收阿拉伯志願者,美國對“服務營”也給予了大力幫助,為其訓練作戰人員,配備槍支彈藥,“服務營”在與塔利班並肩作戰的過程中,本.拉登也與奧馬爾結下了友誼,兩個信念相同,“情投意合”,這時的本.拉登還是以正面形象出現,而美國人萬萬沒想到,他們支持的“服務營”,日後會演變成恐怖主義的“基地”組織,專門攻擊美國。

阿富汗戰爭結束後,本.拉登一度以為阿拉伯世界的敵人己消失,但回國後不久,海灣戰爭爆發了,許多阿拉伯國家加入了以美國為首的聯軍,沙特政府甚至允許美軍在沙特設有軍事基地,本.拉登給國王寫了一封措詞激烈的信,在信中指出“阿拉伯世界的事,只能有阿拉伯人自己來解決,痛斥了有些阿拉伯國家的政府己經異化,沙特政府的做法是到引狼入室,自己才是穆斯林的真正代表,並表示要為純正的阿拉伯世界而戰”,這些言論觸怒了國王,被沙特政府取消了他的沙特國籍,從此,他成了一個無國籍的阿拉伯流亡人士,但更堅定了復興阿拉伯世界的決心,他的思想和行為開始走向極端。


在流亡的歲月裡,總有一批追隨他的鐵桿“粉絲”,他到過北非的蘇丹,去過阿拉伯半島的也門,宣揚他的伊斯蘭教旨,告訴阿拉伯兄弟們,美國才是穆斯林真正的敵人,號召大家為信仰而“聖戰”,1996年,本.拉登又回到了阿富汗,這是他深思熟慮的結果,這裡有他熟悉的環境,昔日“服務營”的戰友,還有塔利班領導人奧馬爾的“情投意合”,果然,他受到了奧馬爾的歡迎和支持,他謝絕了喀布爾的豪華宮邸,來到效區偏僻地區開始招募發展“基地”組織成員,隨著隊伍不斷壯大,他制定了嚴格的教規,一切為“聖戰”而戰。

1998年,本.拉登第一次策劃了針對美國的恐怖主義襲擊,地點選在了美國駐肯尼亞大使館,爆炸的硝煙還沒落地,又在美國駐坦桑尼亞大使館故技重演,兩起爆炸共造成200多人死亡,上千人受傷,傷亡者多數都是美國人,就在美國中情局一籌莫展之時,本.拉登一身迷彩服,包著頭巾,揹著Ak一74u步槍,出現在互聯網上,他公開宣佈“聖戰”開始,此後,他不斷策動針對西方人的恐怖襲擊,他統領的“基地”組織走上了一條恐怖襲擊的不歸之路。


2001年9月11日,做為資本主義象徵的紐約世貿大廈,雙子座塔樓,被恐怖分子劫持的飛機撞毀,死亡平民近3000人,中情局鎖定是“基地”組織所為,於是美軍開進阿富汗,直搗本.拉登老巢,本.拉登在美軍的定向圍剿中,開始了近10年的東躲西藏的亡命生涯,最終於2011年5月1日,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的效區被美軍特種兵擊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