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粉摻假摻雜鑑別研究

原料常識|魚粉摻假摻雜鑑別研究


魚粉是飼料生產中最重要的原料之一,由於漁業資源的逐年匱乏,價格一直高攀,導致市場上各種摻假摻雜現象層出不窮。對魚粉摻假的鑑別方法進行研究,可以提升原料品控人員對魚粉的品質判斷的正確率,在對魚粉的性價比進行分析時可得到較客觀的結論。

魚粉是一種優質的動物性蛋白質原料,廣泛應用於畜禽及水產飼料中。其蛋白含量高,蛋白質消化率可高達90%左右;氨基酸組成齊全、平衡,其中賴氨酸和蛋氨酸含量都較高;鈣磷含量較高,比例良好,利用率高;礦物質、維生素等含量也特別豐富,此外還含多種未知生長因子,適口性好,因而在水產飼料生產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由於其使用量大,市場價格高,所以摻假摻雜現象特別普遍。常見摻假物的種類有:

(1)以增加魚粉的重量為目的而摻入豆粕、花生粕、菜籽粕、棉粕和貝殼粉等;

(2)以增加總氮為目的而摻入非蛋白氮物質如脲醛聚合物、二縮脲、尿素、氯化銨等;

(3)以低質動物蛋白質摻入魚粉中,如摻入羽毛粉、雞肉粉、肉骨粉、皮革粉、血粉等;

(4)以低質或變質的魚粉摻入到質量好的魚粉中,這種現象在進口魚粉中較為嚴重。下面介紹一些常規的檢測手段,來定性地判斷魚粉的摻假摻雜情況。常用的方法有感官鑑別法、鏡檢鑑別法、物理鑑別法和化學鑑別法。

1 感官和鏡檢鑑別法

1.1 感官鑑別法

可根據魚粉的形狀、顆粒度、顏色、光澤度、透明度等特徵進行品質鑑定。標準魚粉一般是顆粒大小均勻,粉中有大量疏鬆的魚肌纖維以及少量的骨刺、魚鱗、魚眼等成分;魚粉顏色均一,呈淺黃、黃棕或黃褐色;以手握之有疏鬆感,不結塊,不發粘,不成團;帶有濃郁的烤魚香味,並略帶魚腥味,但無異味。摻假魚粉的許多特徵都不同於標準魚粉。在摻假魚粉中可見到顆粒大小不一、形狀不一、顏色不一的雜質,少見或不見魚肌纖維以及骨刺、魚鱗、眼球等標準魚粉的成分;粉狀顆粒較細,易結塊,多呈小團塊狀。手握即成團塊狀,發粘;魚香味較淡、無味或有異味等。

判斷魚粉是否摻假,可用四步驟,“看”、“摸”、“聞”、“嘗”。第一,看。魚粉色澤隨魚種而異,墨罕魚粉呈淡黃色或淡褐色,沙丁魚呈紅褐色。魚粉顏色變深,可能是加熱過度;魚粉色深偏黑紅,外觀失去光澤,聞之有焦糊味,為儲藏不當引起魚粉自燃造成的;魚粉表面深褐色,有油臭味,是脂肪氧化的結果;如果魚粉中有棕色微粒,可能摻有棉籽粕白色、灰色及淺黃色的絲條,是製革工業的下腳料。第二,摸。優質魚粉較細,手捏鬆軟,呈肉鬆狀,放下後手上無雜質,劣質魚粉較粗,手捻可發現摻進的黃沙,油性小或無油性。另外,抓取少量魚粉,用手指頭捻,黏性越大,魚粉越新鮮。第三,聞。優質魚粉氣味純正,無異味,有烤過的魚香味,並稍帶魚油味;而變質、劣質魚粉常有怪味、酸敗味、氨臭味及過熟的焦味。第四,嘗,優質魚粉含鹽量低,口嘗幾乎感覺不到鹹味,如果鹹味較重,則說明魚粉質量差。

1.2鏡檢法鑑別

體視鏡檢法是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可以識別出大多數摻假物。優質魚粉在體視鏡下明顯可見一束束魚肌肉和玉白色至琥珀色、半透明或不透明的略帶光澤的魚骨,部分可見脊骨和魚刺的特徵,還可見表面具有同心圓狀的薄而透明的鱗片,有時可見小珍珠樣的魚眼珠。

在體視鏡下,魚肉,顆粒較大,表面粗糙,具有纖維結構,呈黃色或黃褐色,有透明感,形碎蹄筋,似有彈性;魚骨(包括魚刺、魚頭骨)為半透明或不透明的碎塊,大小各異,呈白色至白黃色(一些魚骨屑成琥珀色),表面光滑,魚刺細長而尖,似脊椎狀,仔細觀察可看到魚刺碎塊中有一大端頭或小端頭的魚刺特徵,而魚頭骨則呈片狀,半透明,正面有紋理,魚頭骨堅硬無彈性;魚鱗,平坦或捲曲的藻形片狀物,近似透明,有一些同心圓線紋;魚眼,表面碎裂,呈乳色的圓球形顆粒,半透明,光澤暗淡,較硬。

在魚粉中和以上特徵相差較遠的其他顆粒或粉狀物多為摻假物,可據摻假物的鏡檢特徵加以鑑別。

以增加魚粉重量為目的的摻假魚粉。

(1)摻大豆皮粉的魚粉:魚粉中摻入大豆皮粉鏡下可見豆皮,黃色或淡黃色塊狀物。豆皮有凹形斑點,稍有捲曲,並可見種臍。鏡下還可見白色海綿狀澱粉像水珠樣浮在塊狀物表面。

(2)摻花生餅粕的魚粉:魚粉中摻入花生餅粕鏡下可見花生外殼和種皮,外殼為破碎、不規則、厚薄不一的片狀,分層。內層呈白色海綿狀,有纖維交織,外層表面有突筋呈網狀,種皮為紅色、粉紅色、深紫色或棕黃色。

(3)摻菜籽粕的魚粉:魚粉中摻菜籽粕鏡下可見菜籽粕的種皮,其種皮特徵為棕色且薄,外表面有蜂窩狀網孔,表面有光澤,內表面有柔軟的半透明白色薄片附著。菜籽粕的種皮和籽仁碎片不連在一起,籽仁呈淡黃色,形狀不規則,無光澤。

(4)摻棉仁餅粕的魚粉:魚粉中摻入棉仁餅粕鏡下可見棉絮纖維附著在外殼上及餅粕顆粒上,棉絮纖維為白色絲狀物,中空、扁平、捲曲、半透明、有光澤,棉籽殼碎片為棕色或紅棕色,較厚。沿其邊沿方向有淡黃色或黃褐色的不同色層,並帶有階梯似的表面。棉籽仁碎片為黃色或黃褐色,含有許多圓形扁平黑色或紅褐色油腺體或棉酚色腺體。

(5)摻稻殼粉的魚粉:魚粉中摻入稻殼粉鏡下可見稻殼碎片,該碎片表面有光澤和井字條紋,並可見到殼表面的茸毛。

(6)摻麥麩的魚粉:魚粉中摻入麥麩鏡下可見淡黃色或棕色、片狀麩皮。麩皮的外表面有細皺紋,內表面粘附有許多不透明的白色澱粉。

(7)摻芝麻餅粕的魚粉:魚粉中摻入芝麻餅粕鏡下可見芝麻種皮,芝麻種薄、表面帶有微小的圓形突起,黑色、褐色或黃褐色,因品種而異。

(8)摻蝦頭或蝦肉粉的魚粉:魚粉中摻入蝦頭粉鏡下可見蝦鬚、蝦眼球、蝦外殼和蝦肉等。蝦殼類似捲曲的雲母狀薄片,半透明。少量的蝦肉與蝦殼連在一起。蝦眼為黑色球形顆粒狀,為蝦頭粉中較易辨認的特徵。蝦鬚在鏡下以斷片形式存在,長圓管狀,帶有螺旋形平行線。蝦腿為斷片寬管狀,半透明,帶毛或不帶毛。

(9)摻蟹殼粉的魚粉:魚粉中摻入蟹殼粉鏡下可見蟹殼特徵。蟹殼為規則的碎片狀,殼外層多為橘紅色,多孔,並有蜂窩狀的圓形凹斑。

(10)摻貝殼粉的魚粉:魚粉中摻入貝殼粉鏡下可見貝殼的微小顆粒,表面光滑,顏色依貝殼的種類不同而有較大差異,有的為白色或灰色,也有的為粉紅色。有些顆粒外表面具有同心的或平行的紋理或者有暗淡交錯的線束,有些碎片邊緣呈鋸齒狀。

以增加總氮為目的的摻假魚粉。

脲醛聚合物為乳黃色不規則球狀物,用探針輕壓後會散開並呈晶體狀,且不溶於水。

以增加粗蛋白含量為目的的摻假魚粉。

(1)摻皮革粉的魚粉:魚粉中摻入皮革粉鏡下可見綠色、深綠色及磚紅色的塊狀物或絲狀物,像鋸末似的,沒有水解羽毛粉那樣透明。

(2)摻水解羽毛粉的魚粉:魚粉中摻水解羽毛粉鏡下可見半透明不規則的碎顆粒,有些反光。同時可見羽毛軸,似空心圓。也可看見未能充分水解的生羽毛。

(3)摻血粉的魚粉:魚粉中摻入血粉鏡下可見血粉特徵,血粉在鏡下顆粒形狀各異,有的邊緣銳利,有的邊緣粗糙不整齊。顏色有呈黑色的似瀝青,有的為血紅色發亮的小珠。

(4)摻肉骨粉的魚粉:魚粉中摻入肉骨粉鏡下可見黃色至深褐色的顆粒,含脂肪高的色澤較深,且有油反射的光澤,其表面粗糙。鏡下可見很細的、相互聯接的肌肉纖維。骨質為白色、灰色或淺棕黃色的塊狀顆粒,不透明或半透明,帶斑點,邊緣圓純。此外還可見到毛髮、蹄角等,經常可見混有血粉的特徵。

原料常識|魚粉摻假摻雜鑑別研究


2 物理鑑別法

2.1 浮沉法

取樣品少許,放入潔淨的玻璃杯或燒杯中,加入10倍體積的水,劇烈攪拌,靜置後,觀察水面漂浮物和水底沉澱物,若水面漂有羽毛碎片或植物性物質如稻殼粉、花生殼粉、麥麩等,杯底有砂石及礦物質等,說明有水解羽毛粉或植物性摻假物質摻入。

2.2篩選法

將魚粉樣品用孔徑為2.80mm的標準篩網篩選,標準魚粉至少有98%的顆粒通過,否則說明魚粉中有摻假物,使用不同網眼的篩子可檢出摻入的雜物。

2.3氣味測試法

根據樣品燃燒時產生的氣味可以判別魚粉的真偽。燃燒時,若聞到似純毛髮燃燒後的氣味說明是動物性摻假物質;若聞到穀物幹炒時的芳香味,說明魚粉中摻有植物性物質;取樣品20g,放入小燒瓶或三角瓶中,加10g大豆粉,適量水,加塞後加熱15~20min,去掉塞子後可以聞到氨氣味,說明有尿素摻入。

2.4容重法

純魚粉的容重一般為450~660g/L,如果容重明顯變大或變小,則說明魚粉中摻有雜物。具體的檢測方法為:取魚粉樣品非常輕而仔細地倒入1,000mL量筒中,直到正好達到1,000mL刻度為止,用一刮產或匙調整容積。注意放入樣品適應輕放,不得震動或擊打。然後把魚粉倒出來,並稱重(做三個平行樣,取平均值),然後與純魚粉的容量對比。

原料常識|魚粉摻假摻雜鑑別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