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河北滄州到新疆輪臺:三位“滄職青年”的“青春故事”

滄州職業技術學院有一個屬於自己的青年志願服務品牌——“滄職青年”。在這面旗幟的引領下,眾多青年學子走出校門,奉獻社會。而有些“滄職青年”則走得更遠——從2017年開始,就有29名“滄職青年”陸續來到新疆,他們平均年齡只有22.3歲,他們將自己的青春和汗水灑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從河北滄州到新疆輪臺:三位“滄職青年”的“青春故事”

▲”慰問團“帶著母校的問候來到新疆。

日前,滄州職業技術學院派出了一個小小的“慰問團”,帶著全校師生的情誼,去看望從滄州出發的“滄職青年”,並從中記錄下了三位“滄職青年”的“青春故事”。

潘慧佳和他的“糖果計劃”

2017年10月31日,在滄州職業技術學院秋季人才雙選會上,即將畢業實習的潘慧佳走到新疆輪臺招聘專區,看到“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一股熱血湧上心頭。他的心裡湧動著激情——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鬥中書寫人生華章!

來到新疆,他才真正意識到做了再充足的心理準備都不夠。語言不通、飲食習慣不同、氣候條件惡劣、高強度的工作,使得孤獨、繁忙、病痛、壓力都如潮水一樣湧來。而他也咬緊牙關,支撐著自己渡過一個又一個難關。

從河北滄州到新疆輪臺:三位“滄職青年”的“青春故事”

▲潘慧佳在“親戚”家裡一起做飯。

潘慧佳被安排到哈爾巴克鄉“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他充分利用擔任學生幹部時培養的能力,和同事們一起先後建立了一系列規章制度,並歸檔了滿滿兩大文件櫃的資料。

從河北滄州到新疆輪臺:三位“滄職青年”的“青春故事”

▲潘慧佳在“親戚”家裡一起做飯、吃飯。

在鄉里,潘慧佳可是個“名人”,這主要得益於他的“糖果計劃”。初到鄉里時,每次出門他都帶著糖,見到小孩子就發糖,但發糖前他要一遍遍教小孩子念自己的名字“潘慧佳”。等孩子們都記住了他的名字,再發糖時,就要考試了,答對了才有糖。時間長了孩子的記憶慢慢延伸到了家長,誰家有困難了,剛開始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來找潘慧佳,沒想到很快就得到了解決,漸漸的大家也就習慣有困難找潘慧佳了。撿棉花、打核桃、教國語、修拖拉機……哪家群眾需要幫忙哪裡就能看到他的身影。有些辦理不了的他也會及時地做好解釋工作,向上級彙報幫助解決。他就是這樣憑著一顆真心、一份熱情、一股韌勁,贏得了村民的認可和稱讚。

潘慧佳把新疆當成自己的家,精心裝扮自己的小屋。他利用業餘時間“投資0.0005萬元,建成了約0.003平方米的水培溫室”來養花。他喜歡拍抖音,喜歡曬美食,喜歡自我調侃,他總能把基層的苦轉化為奮鬥的樂:沒筷子他就地取材拿樹枝當筷子;為了迎接鄉里的杏花節,他和30位女同志一起領唱,並炫耀“春風十里,不及那一抹綠意”;下鄉時鞋上沾滿泥土,他會開心的說這才更接地氣;他經常自稱是全哈爾巴克鄉“最閃亮的星”……

胡楊里長出“婷婷”白楊

初到新疆,張婷婷首先要克服的是飲食關。從小到大她都不吃羊肉,可到了新疆幾乎每頓飯都有羊肉,這可讓她犯了難,於是每次大家去食堂吃飯時,婷婷都偷偷躲起來吃泡麵,幾天下來就瘦了一圈兒。這個情況被細心的領導發現了,特意囑咐食堂的師傅每天炒一個素菜,只給婷婷一個人吃。這份特殊的“小灶”讓張婷婷感到無比溫暖。

從河北滄州到新疆輪臺:三位“滄職青年”的“青春故事”

▲張婷婷在”姐姐“家的梨園裡。

張婷婷將這些感動化作前進的動力,鉚足了勁頭儘快適應下來。新疆人勤勞好客,熱情似火,雖然言語有些不通,但是通過村幹部的幫助,她很快便與群眾熟悉起來。婷婷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臺階,由一個嬌羞柔弱的女孩,逐漸成長為一個巾幗不讓鬚眉的基層幹部。

張婷婷“結親戚”的好姐妹叫美合日古麗。婷婷幾乎每個月都會在“姐姐”家住上半個月,同吃、同住、同學習、同勞動,把他們當作家人。姐姐的女兒曼孜熱生病了,張婷婷知道後很著急,每天都來看她,還幫著給孩子買藥。她經常給姐姐買衣服,但每次都跟姐姐說是自己穿不了的舊衣服。有一次她幫姐姐去接孩子,正趕上學校臨時加了培訓課,她就一直在學校外等了一個半小時。當時正值新疆最冷的時候,等她們回到家,美合日古麗拉著張婷婷凍得冰涼的手問:“你為什麼不回家來等?這麼冷的天你會凍生病的!”她說:“姐姐,我如果回來了,曼孜熱放學看不到我接她,會哭的。”……

從河北滄州到新疆輪臺:三位“滄職青年”的“青春故事”

▲張婷婷與”姐姐“一家合影。

2019年春節回家探親時,婷婷最敬愛的爺爺去世了。當她得知爺爺已經病重了大半年,為了不影響她工作,爺爺一直不讓家人告訴她時,那種錐心之痛讓她無法釋懷。但是想到自己肩頭的責任,想到那些真誠的囑託,婷婷擦乾眼淚,又踏上了返疆的列車。

來到輪臺之前,張婷婷是一棵“婷婷玉立”的白楊,而現在的她更像“沙漠英雄”胡楊,任憑狂沙風暴、嚴寒酷暑,她都靜靜地佇立在那裡,為沙漠戈壁增添綠意……

趙國躍的“親戚”們

來輪臺之前,20歲的趙國躍身上縈繞著很多“光環”:省級優秀學生幹部、滄州市最美大學生、滄州職業技術學院社團聯合會主席……2017年即將畢業實習的他受到多家企業的青睞,他卻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到新疆去!

從河北滄州到新疆輪臺:三位“滄職青年”的“青春故事”

▲趙國躍。

滄州與輪臺之間,橫跨兩個時區,3348公里的距離。即便乘飛機,也要在距輪臺170公里的庫爾勒機場下機,之後還有兩三個小時的車程。但這些都不能阻止他追夢的腳步。扶貧攻堅、民族團結、維護穩定、群眾工作、人才引進等相關工作,讓他沒有時間“寂寞”。作為一名普通的基層工作者,他感到身上的擔子很重很重。

從河北滄州到新疆輪臺:三位“滄職青年”的“青春故事”

▲幫助”親戚“摘棉花。

參加工作沒多久,他就與兩家當地群眾結成了“親戚”,幫著聯繫醫院、微信上銷售甜瓜、申請助學貸款……他與當地群眾也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維吾爾族不過中秋節,但中秋節當天,趙國躍卻接到了“親戚”庫爾班打來的電話,邀請他到家裡過節。“在電話裡,庫爾班大叔用漢語說‘過年好,過年好!’可能是他女兒聽到了,在一旁提醒他‘是中秋,中秋節!’”趙國躍邊說邊笑。

另一個“親戚”吐爾隼更是把自家鑰匙給了趙國躍,跟他說:“放假就回家來,給你做好吃的!”

從河北滄州到新疆輪臺:三位“滄職青年”的“青春故事”

▲基層走訪。

在新疆,最厚重的不是土地,是各民族之間那份難得的情意。每名幹部都有與群眾的結對“親戚”,每次走訪,“親戚”必然厚情相待,他們總能拿出自己認為最好的美食,騰出最好的房間,鋪上嶄新的被褥讓國躍留宿,“親戚”家的小孩就像自己家的孩子一樣親暱,這深厚的民族團結之情是無比寶貴的。這些溫暖的情誼,也成為趙國躍努力工作的動力和值得一生珍惜的財富。

(通訊員尹微 燕趙都市報記者李家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