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靖江:辦學校、做接生員,靖江這位“最美媽媽”,你們認識嗎?

在靖江斜橋鎮新華村,有這樣一位“劉媽媽”,她先後做過接生員、村婦聯主任,辦過斜橋第一所幼兒園,鄰里之間也是對她大為讚賞,她就是江蘇省三八紅旗手劉美芳。

自學技術

“劉媽媽”聞名新華村

1933年,劉美芳出生於張家港一個貧窮的家庭。剛出生不久,她就被送給養母一家收養。幾經周折,又跟隨養母一家人從張家港來到靖江市斜橋鎮新華村定居。

雖然劉美芳沒怎麼上過學,卻曾是聞名新華村一帶的“接生婆”。她回憶,20歲左右的時候,她就開始接生了,一直到60歲後才“退休”。

當年,她丈夫在外地工作,家中育有兩個孩子,劉美芳一個人支撐起家庭,白天出去幹活掙工分,晚上就去夜校學習識字,回來還要看接生相關的書籍,自學接生技術。

因為接生技術愈發嫻熟高超,遠近的村民都信任劉美芳。雖然接生不是劉美芳的主業,但是不管幹活多苦多累,只要一聽到有產婦要生產了,劉美芳還是不顧疲憊,背上醫藥箱就去救場。

那時村裡沒有路燈,全憑著一點月光在農田裡摸索著前行。“尤其是冬天,有時候走到產婦家,手已經凍僵了,只能放懷裡焐熱了再開始接生。”

有時產婦生產不順利,劉美芳整夜都不能休息,但她從沒抱怨過苦和累,接生的主家給她錢,她就上交到大隊,自己不拿一分一釐。接生的人家窮,喝一碗稀粥,也算是領了心意。村裡人都被她感動,慢慢地,“劉媽媽”的稱呼在新華村就流傳開了。

頂住壓力

接生40年“零事故”

40多年的接生生涯,劉美芳已經記不清接生了多少個孩子。她回憶說:“忙的時候,一天接生兩三個孩子都有,上一個沒接完,下一個就又找上來了。” 劉美芳的兒媳婦王銀芳說,這麼說吧,很多人家兩代人都是婆婆接生的。

按照靖江的習俗,每次接生都要給接生婆送喜蛋。劉美芳家的喜蛋常常多得堆不下,她總是全部送給周圍的鄰居。在那個資源緊缺的年代,劉美芳有什麼吃的用的,也都是第一時間想到別人。

微靖江:辦學校、做接生員,靖江這位“最美媽媽”,你們認識嗎?

這些年,劉美芳接生時從未出過一次事故,她憑藉過硬的知識和豐富的經驗,迎來了無數生命的誕生。

劉美芳說,有次去一戶人家接生,發現產婦胎位不正,無法順產,建議家人把產婦送到醫院,一開始那家人都不相信。送到醫院一檢查,發現急需剖腹,所幸手術及時,母子平安。

劉美芳說:“接生時總有很多質疑的聲音,但是想到事關兩條生命,再大的壓力也要頂住。”

不負信任

辦好農村託兒所

1955年,劉美芳被推選為新華村第一任婦聯主任,1958年,黨中央在《關於人民公社若干問題的決議》中提出,公社“要辦好託兒所和幼兒園,使每一個孩子比家裡生活的好,教育的好”。

劉美芳積極響應號召,帶著村委工作人員一起,風風火火開起了幼兒園,這也是斜橋地區的第一個幼兒園。

附近新港村、新民村的家長一聽說新華村辦了幼兒園,也都把孩子送來。當時幼兒園只有三個工作人員,卻要照顧四十多個孩子,但劉美芳一點也不馬虎,照顧孩子、打掃衛生、洗尿布全都不假人手。

幼兒園是公辦性質的,由公社出資。劉美芳把幼兒園的每一筆賬都算得清清楚楚。有人說,這可是個肥差,能拿不少油水,她都不為所動。劉美芳覺得,家長把孩子放在這裡照顧,就是對她們的信任,自己不能辜負這份信任。

1960年,因幼兒園的工作成果顯著,劉美芳被表彰為江蘇省三八紅旗手,前往南京領獎。

微靖江:辦學校、做接生員,靖江這位“最美媽媽”,你們認識嗎?

王銀芳對婆婆的較真也深有感觸:“當時哥哥張林坤在船廠工作,不少人來找哥哥想行個方便.婆婆聽說了總是告誡哥哥不能貪圖別人給的好處,做事要憑良心。”一直以來劉美芳都嚴格要求自己,規範好言行舉止,給孩子們做好榜樣。

現在年紀大了,劉美芳還是閒不住。幾年前鎮裡拆遷,劉美芳自告奮勇去給拆遷隊做飯,一分錢不多拿。家裡人都覺得太辛苦,不讓她去,劉美芳總說:“為大家服務,我樂在其中。”

生活在靖江 愛上微靖江 歡迎下載微靖江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