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鄂妃:情深不壽

董鄂妃:情深不壽

1.

順治十七年年八月十九日,北京紫禁城承乾宮。

順治皇帝最心愛的女人,董鄂皇貴妃即將走到人生盡頭,她再也沒有機會和她心愛的男人一起圍爐夜話,賞雪踏青了。

年紀二十一歲的董鄂妃本來還有大好的人生等待她。可是任憑是誰,都抗不過命運。

董鄂氏在彌留之際,順治問她:“冷嗎?”

董鄂妃答:“冷。”

順治命人關了窗戶,併為她加了被子。

他又問她:“冷嗎?”

她答:“冷。”

順治又為她加了一層被子,並命太監在室內生起了火。

他又問:“還冷嗎?”

董鄂妃答:“冷。”

順治便將她摟在懷中,可是董鄂妃還是不斷地說“冷”。

順治幾乎崩潰,他不知道怎樣才能讓心愛的女人暖和起來。

冷的豈止是董鄂妃,順治的心裡想必也是冷到極點。

一邊是心愛的人即將離他而去,一邊是自己深深的挫敗感。枉我是萬人之上,人間帝王,也有權力達不到的事。帝王的權力,也抗不過紫禁城的銅牆鐵壁。還有什麼能比這種殘酷現實更冷的?

2.

千金易得,知己難求。即使貴為皇帝,對順治來說亦如是。

順治皇帝年幼登基,內有孝莊皇太后,外有皇叔父攝政王多爾袞,半點不由己,絲毫不自由。少年皇帝就是別人手中的提線木偶。長大後婚姻也半點做不了主。在孝莊皇太后和多爾袞的主持下,順治娶了第一位出身蒙古貴族的博爾濟吉特皇后。

童年時受到的壓制有多厲害,成年後的反抗就會有多強烈。對於這位長輩安排給他的皇后,皇帝本能地厭惡和排斥。他內心的苦悶並沒有隨著成婚而有所緩解。

順治入關後深受儒家思想薰陶,飽讀詩書,他一定讀過“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這句宋詞。

世上最孤獨的事是什麼?是一顆心無處安放。

也許童年的時候精神上太苦了,上天真的給他送來一位精神上的伴侶。

最好的愛情就算是你一個眼神,我明白你要什麼;你一個轉身,我知道你要去哪。

董鄂氏就是這樣的女人。

董鄂氏年幼時隨做官的父親在江南生活過幾年。江南的水土最滋養人。順治一見到這位清秀美麗,善解人意的董鄂氏就被吸引住了。董鄂氏入宮時已十八歲,年齡偏大,不符合當時選秀女的年齡。所以她很可能是嫁人後才被選入宮。

《清史稿·后妃傳》對董鄂妃有如下記述:“董鄂氏,內大臣鄂碩女,年十八入侍,上眷之特厚,寵冠三宮,十三年八月立為賢妃,十二月進為皇貴妃,行冊立禮,頒赦。

不過這並不妨礙順治對她炙熱的感情。少年天子那顆孤獨的心終於找到安放的地方,並一直到死,矢志不移。

愛你就是要給你所有。

董鄂氏在入宮後一個月,便被封為賢妃,又過了一個月,被封為皇貴妃。入宮兩個月內就達到皇貴妃,位同副後,要多風光有多風光。

皇帝還為她大赦天下。根據《清史稿》記載,順治為董鄂妃大赦天下,一次是在冊封皇貴妃的典禮上,另一次則是在董鄂氏生下他們的孩子的時候。

此時的董鄂妃,風頭甚至蓋過了皇后,真可謂是萬丈榮光照著,想低調都難。

董鄂妃:情深不壽

3.

無限榮光的背後,誰能看見她那顆疲憊不堪的心?

有人歡笑有人哭。哭得當然是皇帝后宮中那些不得寵的嬪妃們。皇帝就一個,你多一點,我就少一點。你飛上枝頭,憑什麼我就要甘於泥淖?

清初的後宮,是蒙古女人的天下。順治不得不先後立了兩位孝莊太后家族的女人為皇后。順治是個至情至性的人,按他的心事,是一定要把皇后的桂冠戴在心愛的女人頭上的。

在立了第二位博爾濟吉特皇后不久,順治下諭旨給禮部,準備廢后,雖沒說會封誰為新皇后,但答案大家都知道。而孝莊皇太后,是絕不能容忍自己的家族再出一位廢后,母子倆再次發生衝突。

董鄂妃是非常聰慧的人。

皇帝為她,幾次三番壞了規矩;為了她,不惜和太后和一眾滿蒙貴族發生衝突。集寵於一身,也是集怨於一身。她如此聰慧的人,不是不知道。

皇帝那麼愛她,她萬不能讓皇帝失望。

從此以後,為了愛,她只能步步謹慎,處處小心,警告自己不能越矩。

為了化解這種對她的怨恨,董鄂妃在皇帝面前以死相拼,苦苦哀求,對順治說,要是廢后,“妾必不敢生”。在董鄂妃的逼迫下,順治終於打消了廢后的念頭。

順治曾說到,皇后(此處指董鄂氏)入宮多年,品行謙和,不僅敬承皇太后,即使我的乳孃往來,接待都非常有禮貌,沒有絲毫怠慢。對待其他嬪妃,寬厚仁愛,從未有過絲毫的嫉恨妒忌。好的嬪妃她會向我推薦奏請,有什麼過錯,她都幫助隱瞞,不讓我得知。最讓我感到高興的是,她對待下人像是對待自己的兒子一樣。

董鄂妃在後宮裡活的哪有寵妃的模樣。她每天活的戰戰兢兢,精神處在高度緊張之中。

寵妃就要囂張跋扈,像《甄嬛傳》裡的華妃一樣,就算全世界都與我為敵,該翻白眼我還是要翻的。

寵妃就要像楊玉環一樣,就算最後不得善終,但該鬧脾氣還是要鬧的,該使小性子還是要使得。

董鄂氏身心俱累,疲於應對。

皇帝還說到,有一次順治侍奉皇太后去湯泉,董鄂妃因為生病所以沒有一起去,皇太后不滿意的說,你就不能讓她帶病來伺候我嗎?

順治還說,董鄂妃侍奉皇太后察言觀色,左右趨走,和宮女沒有區別,所以董鄂妃不在太后身邊伺候,太后就不愉快。

董鄂妃伺候順治如父親,伺候順治的孝惠皇后如母親,一天兩次伺候起居和飲食。

董鄂妃去世那年的春天,永壽宮石妃生病,董鄂妃帶病伺候三天三夜,為她解除憂慮,處理事務,和伺候皇后一樣。董鄂妃親自為石妃做的衣服,現在還留著。

董鄂氏可是皇貴妃啊,皇帝心尖尖上的人,居然要去伺候一個不甚得寵的嬪妃。

董鄂妃在深宮中完全是一個勞模,這樣壓抑辛苦,謹小慎微的日子,不知道是怎麼熬過來的。

順治知道董鄂氏這些事嗎?他當然知道的,因為這些事蹟就是記在董鄂氏死後順治為了懷念她而親筆寫的《孝獻端敬皇后行狀》中。

他愛她,於是和周圍所有人作對,給了她高位,以愛的名義,讓她成為了愛情的人質。

他想讓她成為一個賢妃,所以她處處高標準要求自己,一切以愛的名義。

被寵的女人總是有些性子的。可是順治筆下的董鄂妃,卻是一副賢良過頭的模樣。如果沒有皇后和太后,她也許是那個拈酸吃醋,偶爾使使性子的女子。如果不是在深宮裡,她和他會是一對快樂的夫妻。

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終於來到。

董鄂氏的孩子沒到週歲,便薨了。董鄂氏痛不欲生。這是命運給她的最深打擊。

即使有皇帝的寵愛,但後宮從來就是一個血雨腥風的地方。這麼複雜的環境,加上失去孩子,董鄂氏心力憔悴。她的生命走到盡頭。

史載,順治在董鄂氏死後半年患了天花,醫治無效駕崩了。

野史也傳說,皇帝萬念俱灰,在五臺山出家當和尚了。

真的也好,假的也罷,總之,董鄂氏也帶走了那顆寄放在她那裡的心。

董鄂妃:情深不壽

4.

死前鬱鬱不樂,死後就算完了嗎?

情深不壽,慧極必傷。她的壽夭,也許她能猜到。

但也有她猜不到的。另一個董鄂氏就沒有這麼幸運了。這位董鄂氏貞妃,是她的族妹。在順治駕崩之後,為皇帝殉葬,跟隨而去。至於這位貞妃,若說是自願的,似乎沒有記載表明,她和皇帝有這麼深的感情;若說是被逼的,還說的過去。畢竟順治那麼多的後宮嬪妃,只有她一人殉葬。

董鄂氏贏得了皇帝所有的愛,卻也讓別人恨之入骨。隨著皇帝的離去,家族的地位岌岌可危。為了拯救家族的命運,她的族妹,貞妃只好獻出自己的生命。

如果所有的榮光都要需要付出東西來償還,不知董鄂氏是否還想要這份皇帝的深情和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