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聿銘:讓光線來做設計

建築界人士普遍認為貝聿銘的建築設計有三個特色:一是建築造型與所處環境自然融化。二是空間處理獨具匠心。三是建築材料考究和建築內部設計精巧。

這些特點全部做到,簡直可以耗費掉一個人所有的心血,但貝聿銘再三跟自己設計公司的人強調:“切不可沉湎於設計。”——千萬不可一門心思鑽研設計!給自己很大壓力,如果你的心思全部放在這上面,那麼註定你將成為孔乙己一類的人物!適可而止為之,因為設計只不過是你今後前途的支柱之一,而且還不是最大的支柱,除非你只願意到老還是個設計師!


貝聿銘:讓光線來做設計


“讓光線來做設計”是貝聿銘的名言。光是世間萬物表現自身和反映相互關係的先決條件,建築與光歷來有著極其密切的關聯。

“建築是對陽光下的各種體量的精確的、正確的和卓越的處理”早在70多年前,現代建築大師勒·柯布西埃就這樣讚歎過光對建築設計和造型的重要作用。

任何參觀過貝聿銘建築作品的人,哪怕僅僅是欣賞拜讀過他的作品圖集,也許都會對貝聿銘在建築中用光的設計意匠和嫻熟技術歎為觀止。確實,貝聿銘的一系列建築設計在與光的結合方面達到了很高的境界。

下面,我們一同來領略大師用光線締造的精品:

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貝聿銘:讓光線來做設計


貝聿銘:讓光線來做設計


貝聿銘:讓光線來做設計


貝聿銘:讓光線來做設計


貝聿銘:讓光線來做設計


該博物館堅硬而輪廓分明的造型取材於開羅的一處建築的水池,還取材於8到9世紀建立於突尼斯的那些堡壘。捕捉住了伊斯蘭建築的精髓。

肯尼迪圖書館


貝聿銘:讓光線來做設計


真正使貝聿銘聲名遠揚,躋身於世界級建築大師行列的是對約翰肯尼迪圖書館的設計和建造。


貝聿銘:讓光線來做設計


肯尼迪總統圖書館是一套幾何圖形的組合:一個圓臺形體,一個似長方形,似三角形的豎體,一個橫長條體。


貝聿銘:讓光線來做設計


建築主體上有一塊大面積突出的黑色玻璃幕牆,鑲嵌在全白建築正面上,整座建築造型獨特簡潔,反差分明。

香山飯店


貝聿銘:讓光線來做設計


貝聿銘:讓光線來做設計


外貌很普通,就像一個內秀的姑娘,初看似乎貌不驚人,但是愈看就愈會感到她輕妝淡抹的自然美。

中銀大廈


貝聿銘:讓光線來做設計


中銀大廈是一個正方平面,對角劃成4組三角形,每組三角形的高度不同,節節高升,使得各個立面在嚴謹的幾何規範內變化多端。


貝聿銘:讓光線來做設計


建築外型像竹子的“節節高升”,象徵著力量、生機、茁壯和銳意進取的精神。基座的麻石外牆代表長城,代表中國。

盧浮宮玻璃金字塔


貝聿銘:讓光線來做設計


這是“盧浮宮院內飛來了一顆巨大的寶石”,不僅是體現現代藝術風格的佳作,也是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的獨特嘗試。

華盛頓國家藝術館


貝聿銘:讓光線來做設計


貝聿銘:讓光線來做設計


貝聿銘精心構思,創造性地把不同高度,不同形狀的平臺、樓梯、斜坡和廊柱交錯相連,給人以變幻莫測的感覺。陽光透過蜘蛛網似的天窗,從不同的角度射入,自成一幅美麗的圖畫。

日本美秀美術館


貝聿銘:讓光線來做設計


貝聿銘:讓光線來做設計


貝聿銘:讓光線來做設計


這是一座帶有典型中國風景的建築。貝聿銘向我們展現的是這樣一個理想的畫面:一座山,一個谷,還有躲在雲霧中的建築。

德國曆史博物館(新館)


貝聿銘:讓光線來做設計


貝聿銘:讓光線來做設計


貝聿銘:讓光線來做設計


貝聿銘以一個略帶弧形,幾乎與主體建築等高的玻璃廊廳妥善地解決了同巴洛克建築軍械庫之間距離上的衝突。這個玻璃廊廳使人們可以仰望天空。在地下層設有連接新老博物館的通道。

蘇州博物館(新館)


貝聿銘:讓光線來做設計


貝聿銘:讓光線來做設計


貝聿銘:讓光線來做設計


貝聿銘:讓光線來做設計


建築的靈感來源於蘇州傳統的坡頂景觀———飛簷翹角與細緻入微的建築細部。光線的層次變化,讓人入詩入畫,妙不可言。新館與拙政園相互借景、相互輝映,它將成為一代名園拙政園的現代化延續。

澳門科學館


貝聿銘:讓光線來做設計


貝聿銘:讓光線來做設計


主體由一個傾斜的圓錐體、一個半球體和一個菱形的基座組成,這三部分的功能分別是展覽廳、天文館和會議中心。建築物的外牆以銀灰色的金屬鋁板飾面,輔以深色的花崗岩。從遠處眺望,外形科學味甚濃,貫徹貝氏喜愛幾何圖案的建築風格。

中國駐美國大使館辦公樓


貝聿銘:讓光線來做設計


使館辦公樓建築設計和規劃遵循中國傳統建築原理,並融入現代建築風格。入口大堂的正南居中、室內外空間的次序條理以及庭園的巧妙運用從整體上達到了建築與園林之間的和諧。

貝聿銘檔案>>>

貝聿銘:讓光線來做設計


貝聿銘美籍華人建築師,同濟大學名譽教授。1917年4月26日生於廣州。他的祖輩是蘇州望族,他曾在家族擁有的蘇州園林獅子林裡度過了童年的一段時光。10歲隨父親來到上海,1935年遠赴美國留學,先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學習建築,於1955年建立建築事務所,1990年退休。

貝聿銘的童年和少年是在風景如畫的蘇州和高樓林立的上海度過的,從小立志要當一名建築師。後來他留美學習建築學,以超人的智慧多次完成複雜的設計任務,並在紐約開設了自己的建築設計事務所,又成立了“貝聿銘設計公司”,專門承擔工程的設計任務。

人們稱貝聿銘為建築設計界的“奇才”、“現代派設計大師”,這絕非溢美之詞。懸掛在他辦公室牆上的幅幅獎狀就是最好的證明。

幾十年來,貝聿銘在美國各地負責設計過許多博物館、學院、商業中心、摩天大廈,也在加拿大、法國、澳洲、新加坡、伊朗和北京、香港、臺灣等地設計過不少大型建築。他是當之無愧的世界著名建築大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