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農村一陣風的栽樹,搞稻蝦共養,把許多良田都破壞了!大家對這做法怎麼看?

簡單208252853


惠農圈為你答疑解惑!作為綠化環境的重要工程,栽樹對於環境的保護力度還是很大的,可以讓空氣得到淨化、灰塵得到吸附、固沙防塵上的效果比較好,因此國家也在大力提倡著退耕還林的工作。不過栽樹的土地也是有限制的,如果是在基本農田的話,國家是嚴重不允許的。

栽樹將會導致耕地層的破壞,本身吸收土壤肥力的能力就比較強,這樣也會導致農作物的生長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在2004年的時候國務院就發佈了緊急叫停的工作,避免各地以退耕還林為由進行栽樹。當然如果是在其他土地上的話,可以避免著農田的荒廢,這也無可厚非。

至於稻蝦共養,其實在很多地方都在推進著這種新型的模式,理由就是生態農田,確保可持續的水土利用和發展。一方面蝦的糞便可以當成肥料,另一方面可以減少著農藥的噴灑,這樣一來農田的肥力就會得到保障,還可以提高著稻米的質量。而蝦也可以依靠著食用害蟲的方式,減少農田的病害情況。因此很多農民依靠著稻蝦共養的方式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像我親戚家那邊就搞這種模式,一畝地的利潤可達到四五千元。

不過稻蝦共養模式雖然好,但實際的推行中卻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比如說開挖溝渠,以至於農田的耕地層遭到了一定的破壞,其實這是不被允許的,但因為法規並不是很完善,所以法無禁止即可行。國家早就提出不能在基本農田裡挖土養魚,而在耕地上建造養殖場是不能破壞耕地層的。

不過種養結合這種模式,只能算是打擦半球,各地政府也在推廣,這是壞事好事還是要等一段時間來看。但也不能盲目的投入,一旦龍蝦生產規模太大,市場必然會供大於求,到時候受損的是農民!


惠農圈


我是農村人,剛好處於稻蝦養殖模式盛行的湖南華容,剛好我自己家裡也養殖了二十畝地。在這裡,我談一下我的個人感受,也可以說是代表我們當地搞稻蝦共養模式種養人的共同想法。我縣,隸屬於湖南省岳陽市,位於湖南省北陲,岳陽市西境,北倚長江,與湖北省相接,南濱洞庭,水資源特別特別的豐富。像我的家鄉北景港鎮,前些年只要下雨幾天,就會有內澇的風險。這幾年搞蝦稻共養模式後,不用擔心內澇的問題,農民的收入也得到了明顯的提高。一畝地的經濟產值,比只種水稻,要多了五到七倍的經濟收入,並且水稻的產值並沒有多少的損失,可以說龍蝦的經濟收入是多出來的收入。以前一畝水田,大約就只有一千三百斤左右的稻穀收入。而現在一畝地還多了大約平均五千元一畝的經濟收入,且水稻的產值並沒少多少。稻蝦共養模式還促進了生態的良性循環,現在稻蝦田都用的生態農藥,低汙染,以前農村根本聽不到青蛙叫聲了,現在農村青蛙,螺絲、黃鱔、泥鰍這些動物又隨處可見了,這說明我們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了。老百姓是最實在的人,看到哪家搞個什麼種養模式賺錢了,那是肯定的會照搬操作。至於風險問題,我覺得對農村人來說並不太大。因為我們還可以收稻穀,龍蝦價格不行,還可以賣黃鱔、螺絲,這都是可以增加經濟收入的。真正有風險的,我覺得是那些大面積,花高價承包田地的職業商人,要是市場行情不好就肯定會受到衝擊。我認為這也是自然規律,對於這些職業包地的養蝦人,他們賺得多,虧的時候也虧的多,這屬於是做生意的範疇了,承擔點風險也是必然的。在這裡,我也呼籲政府,做一些正確引導和提示。像我們這些地勢比較低的縣市鄉鎮可以大力提倡,對那些特意挖溝造渠的地方縣市就沒必要大力推廣了。什麼東西都必須有個度,龍蝦種養面積要是無序發展,肯定也會給我們帶來損害,特別是那些新發展面積的地方,應該因地制宜的發展經濟。期待我們所有農村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那條致富路!


勇往直前72860


新型農業開發一定不能讓領導拍腦袋決策,更不能讓偽專家糊吹亂捧 ,政府該做的是引導而不是誤導,去年至今在政府部門大力宣傳和推動下,大片農田被開挖,就我們一個村國家整改的標準基本農田每畝花費2000 多元改造,現在被兩次開挖養蝦近1000 多畝,國家大力投入資金 整改農田頭尾不到兩年又重新開挖塘,誰之過?龍蝦真的象領導們宣傳的那樣高收入可持續的產業嗎?如果盲目發展對農民是傷害,國家是政策的失誤,這些只要政績不負責任的想法將來誰來負責,農業產業只要是政府大力發展的,不出兩年一定會失敗的原因在哪裡?特色農業,高效農業須要市場論證,不能讓不作為的官員搞形式主義,政績工程鑽了空子。


勸勞致富


農民搞點蝦稻養殖模式,就是毀壞良田了嗎?具體是不是毀壞良田我不知道,那種植水稻能賺錢誰去養蝦呀?我覺得提這問題的無非是農民老實,好欺負罷了,那賣地建工業區的不是毀壞良田嗎?賣地搞房地產的不是毀田?無論工業區還是房地產,他們的危害從土地來說是不可恢復的,農民養蝦的土地是可以恢復原狀的,最近幾年大搞養殖龍蝦,土地才有利用價值,以前寧願撂荒也不種地,種糧食,因為不賺錢,種幾畝地的糧食收入,還不如打一個月的工的收入,湖北潛江龍蝦產業一年接近一千億,基本上百分之九十的地都在養龍蝦,土地能賺錢,誰願意拋妻舍子的出去打工呀?我願龍蝦產業越來越旺,到時候家有田地的,都不再拋妻舍子,不在拋棄父母出去打工,在家能賺錢養家就好!六零後,七零後已經老了,打不了工了,八零後也已經厭倦打工了,剛剛農民有點出路,就有人反對農民!提反對的恰恰又不種地的!讓提反對的來解決農民種地問題,讓中國不在有農民工這三個字吧


糊塗先生148861856


還不是為了響應號召,基層幹部在上面指揮下,強力推進的結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了生態只顧種樹,等無糧吃的那一天,也只能靠啃樹皮了。

這種現象,和上世紀農業學大寨高潮時期有驚人的相似。不講各地具體情況,一窩蜂地推行什麼平原造林,稻田養蝦養魚。這種出力不討好的教訓昨天有,今天還有,明天也絕不了種。

老百姓會說,經是好經,讓小和尚給念歪了。(2019/04/08)


吉祥如意


稻蝦共養因其效益好,近兩年發展確實很快,也使大片良田進行挖掘修整後進行,甚至有些地方還片面將其作為減肥減藥綠色發展種植模式進行盲目推廣,也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加快了發展,但是若不長遠考慮,遏制發展,個人擔心,長此以往勢必會帶來一系列的生產安全隱患。

1,蝦農損失可能會比較慘重。當前市場龍蝦需求量大,因此價格也很高,養殖效益比較好,但同樣,土地修整,養殖成本等投入費用也比較高,一般畝投入生產費用都在2000-3000元不等,如果稻蝦共養不斷膨脹,龍蝦供應量過多,市場飽和銷售不暢,價格萎靡時,尤其對後期大量盲目跟風養殖的農戶畝產損失也可能是空前絕後。

2影響糧食生產安全。當前我國水稻總量供應總體比較豐富,但是稻蝦共養產量普遍低,通常達不到正常產量的一半,如果大面積進行龍蝦共養,多追求的是龍蝦高產,而忽視水稻管理,其產量及供應量會更低,尤其水稻作為我國主要口糧,長此以往,供應量嚴重不足時勢必會影響水稻糧食安全,而龍蝦即使產量再多也不能作為日常口糧進行食用。

3,耕地破壞嚴重,土壤修復難。按照土壤保護有關條例,永久性農田破壞比例達到5%以上時,就觸犯土壤有關法律的。但是稻蝦共養田塊普遍要進行深挖溝,而且破壞比例多在10%以上,試想大面積擴展後,良田面積要減少,同時因耕層破壞,以後修復種植時也比較困難,對糧食產量及品質都會有所影響,甚至對農田生態環境造成更多負面影響。

總之,稻蝦共養雖然對促進農業經濟發展較好,但也有很大生產安全隱患,應該合理引導規範適度發展,不能只顧當前利益,後期在花大力氣進行治理的惡性循環。也防止蝦多傷農等問題。同樣良田栽樹也宜科學規劃為好。


農業植保管理技術110


現在農村居民出現栽樹風跟風種植,有時候看別人栽樹賺錢了也想分一杯羹。我覺得賺錢的心理是好的,但你沒有好好想想栽樹管理也需要技術含量的。

自己不懂還去投資只會讓你血本無歸,在加上你沒有銷路等你賣的時候也沒有認識的人即便是買你的苗木和人家懂的有認識的人價格肯定不一樣造成同行不同利的現象。

還有些村民知道政府部門徵地而且自己的地還在要徵地的範圍之內為自己做為補償進行栽樹,打自己的如意小算盤給所政府要徵地的地段栽樹這也是這幾年比較常見的現象。

還有的村民進行蝦稻共養雖然說現在蝦稻共養經濟效益挺好但是有時候不要跟風。首先說得有一套熟練的養殖技術,而且還要有一個相應的銷售問題可以解決沒有的話有這條件也不應該去做。

因為這個養殖方法會破壞耕地,進行蝦稻共養得分養殖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進行。假如是好耕地進行破壞挖好耕地引水搞蝦稻共養是絕對不允許的,還可能犯法咱們國家有耕地法是廣大村民應遵守的不要聽誰說的沒事假如破壞耕地嚴重可以判刑。




盟思劍1


關注【鄉村關中】分享新銳思想,解答實事求是,評論有理有據。洞察社會萬象,打開腦洞天窗,開啟新生思維。

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農業模式幾近衰落,現在都提倡科學種植,科學養殖。由於糧價的持續低迷,農民的收入無法更好的生活下去,一些人外出打工,另外一些走不出去的人則在農村土地上創新創業。我是【鄉村關中】,職業農民,農技從業者,“三農”問題民間觀察員。單純依靠種植傳統農作物養家餬口有些困難,更何談致富,所以一些農民開始了栽樹,搞稻蝦供養,以期望獲得更高的收入。作為“三農”問題民間觀察員的【鄉村關中】對此問題認為稻蝦供養對於生態的破壞也是無法彌補的,對於子孫後代的損害也是不可估量的。有以下幾個觀點:

<strong>

一,稻蝦供養對生態環境存在破壞

因其小龍蝦的市場需求量大,效益好,稻蝦共養的模式這兩年被廣泛推廣,很多種植戶通過土地流轉破壞良田挖坑種稻養蝦亂圈亂佔基本農田進行大規模養殖,為了過度追求養殖效益,不顧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因其種植水稻養殖蝦在地下水的需求量上大為增加,小龍蝦所排洩的尾水無處排放滲透至地下,對地下水的環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害,如果大規模養殖,附近的水體和地下水都會遭到汙染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隨之而來的就是土壤鹼化,過度的使用汙染還會造成地質災害,如果稻蝦養殖不受歡迎了,土壤的恢復至少要需要10幾年,相較之下得不償失。

二,對水稻的市場平衡有影響。

水稻市場供需一直處於平衡狀態,稻蝦供養的水稻產量相比正常種植的產量會低三分之一左右,如果長期處於稻蝦共養狀態,水稻產量會減少,會給水稻市場帶來失衡狀態。影響水稻價格,為了過度追求小龍蝦帶來的收益,在水稻的管理上也會存在一些問題,到時水稻的產量和質量也會受到影響,種種原因說明盲目跟風的大面積稻蝦供養,會給我國的水稻產業帶來一定危機。

三,栽樹創收也有利於生態環境。

現在很多農村農民都在自家土地上栽樹,任其自然生長,主要原因是近年來糧價低迷,種糧收入不穩定,農民的生活受到威脅,被逼無奈多數選擇外出打工,但外出打工土地就會空置下來,所以農民大多選擇種一些好打理的經濟類的樹木,任其自然生長。現在提倡退耕還林,農民種植樹木還會給一定的補貼,對於農民來說多了一筆收入,何樂而不為呢。

四,盲目跟風損失慘重

農村種植養殖有一個通病,就是今年行情什麼好,明年就準備種什麼,很多農戶因為對市場的不準確判斷最後損失慘重,毀田開地種稻養蝦,需要對土地進行挖掘平整外運,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後期還要投入稻苗和蝦苗,每畝投入大概3000元左右,如果大規模種植相對的投入會更大,市場是不斷在變化的,如果市場飽和,種植的稻蝦沒處銷售,那時損失最慘的就會是農民了,所以對於市場行情應該有一個相對準確的判斷,不要盲目跟風,掙錢不易,別到時陪了金錢又陪地。

農民的致富想法越來越多,種植稻蝦對社會經濟發展是具有一定的意義,但對於長遠的生態環境保護來說有著不可估量的損害,不能只顧眼前利益而不顧後果,為了子孫後代,農民應該認真的權衡稻蝦供養所帶來的利弊,合理種植,合理養殖,對於土地的規劃要合理合法的進行開墾種植。同時在任何一個致富項目上都應該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大前提。

條友們,對這個問題有何高見?我們留言評論區恭候。


本問答權屬【鄉村關中】,未經允許,嚴禁轉載。

本題作答:職業農民、農技培訓師“三農”問題民間觀察員基哥。


鄉村關中


現在的農業專家林業專家的做法,真的讓種植內行種植農民都看不懂,現在種樹破壞了原有的多少果樹,你說他不懂,他到是專家教授,你說他懂為什麼亂種樹,有好多果樹是不能與松柏槐泡桐樹一起種植的,可是他偏要讓它種在一起,這樣導致果樹蟲多病多,收入大減,質量就不用說了,是肯定差。讓你果農拼命的打這樣那樣的農藥,到後來導致果實農藥殘留多直接影響百姓的身體健康,不過這樣也有好的一面,就是讓醫院裡的收入大大增加。


杭進花果山種植基地


答:"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范仲淹名言,是後人可借鑑的,作為一個國家,家裡有糧,心中不慌。不管國家發展到什麼地步,人們都要生活,那就離不開糧食,無糧必亂的法則是不可逾越的。縱觀當下,現在農村許多地方大力發展林業及稻蝦共養,使原來良田變成林業,還有把農田開挖成稻蝦田。近幾年,稻蝦養殖確實讓許多農民富了起來,但富的同時,許多人也跟風進來,承包大量土地,進行稻蝦養殖。作為當地政府應指導農民不可盲目跟風,不要認為今年掙錢了,明年就搞什麼,國家即然出臺宏觀調控,那就要根據地方產業結構,做到穩中求發展,讓農民切切實實能致富。為什麼出現大規模稻蝦養殖?主要原因是近幾年糧食價格持續走低,農資逐年上漲,農民對種糧失去信心,從而把土地流轉出去,讓人家管理。土地到了承包人手中,他們隨意改變土地結構,進行開挖實行稻蝦養殖,使基本農田毀壞嚴重,糧食麵積逐漸減少,從而糧食由國產轉為進口,這無形就制約中國糧食發展。雖然土地承包給人家,但到承包期結束,堆土返田,這時農田中的雜草比比皆是,如蘆葦、蒲、水花生、遊草等嚴重發生,這給農業種植帶來嚴重影響,所以政府應參與土地流轉中來,引導農民,合理調節種植模式。不要隨心所欲,同時也要考慮今後回土讓農民利於種植,這些種種情況都要考慮在其中,不要一種而丟什麼不管。僅共參與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