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9月26日,位於我國松遼平原大同鎮 高臺子的松基3井噴出了工業流油,大慶油田被 發現。為了解決全國燃油需求,早日摘掉“貧 油”的帽子,石油部從各地石油系統調集力量, 組織石油大會戰。1960年3月,全國各地多個鑽 井隊趕赴大慶,在這些精兵強將中,有一支特殊 的隊伍,就是由“鑽井闖將”王進喜帶領的“鋼 鐵鑽井隊”——甘肅玉門油礦貝烏5隊。在石油 大會戰中,王進喜和廣大石油工人為會戰作出了 巨大貢獻,他也因此贏得了“鐵人”的稱號。
“鐵人”的稱號不僅形象生動,而且映 射出巨大的力量。“鐵人”象徵著石油工人有 使不完的勁、打不垮的意志、壓不倒的精神。 “鐵人”,特別是鐵人精神的形成,並非一蹴而 就,王進喜從一個放牛娃成長為石油大會戰的 “鐵人”,一路充滿了艱辛。時至今日,“鐵 人”稱號家喻戶曉,但稱號的由來卻有著一段 鮮為人知的故事。
“我要當鑽工”
1923年10月8日,王進喜出生在甘肅省玉門 市赤金堡王家屯的一個貧困人家。生活所迫, 王進喜6歲要飯,10歲放牛,12歲背煤,13歲出 勞役。1937年秋天,14歲的王進喜在逃避抓壯 丁時遇到了採油的赤金老鄉,把他引到了石油 路上,從此與石油結下了不解之緣。
1939年3月,玉門油礦在赤金老君廟前打出 了第一口油井——老一井。此後,石油溝不再允許私人採油,原先在老君廟前採集原油的赤 金人變為長工,王進喜的名字也上了“長工花 名冊”。當時的玉門油礦由國民黨政府經營管 制,礦場四周用鐵絲網圍起來,不準工人自由 出入。油礦內有駐軍、憲兵、礦警大隊,礦工 稍有差池,便遭工頭毒打。礦上還經常拖欠工 錢,有時還以抓鬮發放物品的方式抵扣工資, 長期的壓迫使工人們的生活苦不堪言。早在 1941年,中共就在油礦內部組建了玉門油礦黨 支部和油礦職工子弟學校黨支部兩個地下黨組 織,工人們接觸到共產主義等先進思想,提高 了階級覺悟,心裡漸漸萌發了抗爭意識。王進 喜從小身處困境,磨鍊了堅強不屈的意志,加 之受進步思想感召,逐漸懂得了團結的意義。 新中國成立前夕,國民黨企圖破壞玉門油礦, 王進喜積極參加了護礦鬥爭。
王進喜16歲進了油礦門,雖然成天和油打 交道,但只是幹一些零活。直到27歲,他才真正 成為鑽井工人。1949年人民解放軍挺進大西北, 9月25日,解放了玉門油礦,對油礦實行軍管。 礦工們終於獲得了自由,翻身做了主人。食堂吃 上了大米白麵,宿舍安上了木板床,礦工發了 新工服,還看上了新歌劇。這些變化使得王進 喜受到了教育,增強了主人翁意識,決心要當 一名鑽井工人,報效祖國。起初,王進喜因為 沒有上過學,只能做一個勤雜工。每當看到高 聳的井架、抽動的鑽桿、噴油的景象、師傅們 威武的身影時,複雜的情感就一起襲上心頭。 “我要當鑽工”成了他日思夜想的願望。王進喜下定決心考鑽工。第一次考試,由於筆答鑽 井知識、念報紙不合格,沒能考上。第二次考 試,重在技術項目的考核。王進喜動作敏捷、 沉著機智,而且重要的是他幹勁十足、意志堅 韌,最終獲得了認可,當場被招收為鑽井工人。
“玉門關上立標杆”
王進喜剛當上鑽工就加入了郭孟和(新中 國第一位石油工人勞動模範)的鑽井隊。嚴師 出高徒,無論跑井場、打大鉗、開機器、調泥 漿,王進喜樣樣跑得快,處處當主人。他反覆 說:“黨把我們當主人,主人不能像長工那樣 磨磨蹭蹭,被動地幹活。”
國民經濟恢復時期,新中國百廢待舉,哪 兒都缺石油,玉門油礦再次擴產。1953年,油礦 從蘇聯進口了幾部貝烏40型鑽機,成立了貝烏5 隊,調王進喜當副司鑽。由於剛剛建隊,經驗 不足,工作開展緩慢,貝烏5隊被人稱作“豆腐 隊”。王進喜不甘落後,嚴格要求,帶領全班工 人學技術、練本領、研究地下情況。漸漸地,由 於這個班事故少、進尺打得多,很快就成為玉門 油礦的先進班。1956年,王進喜加入了中國共產 黨。之後,他當上了貝烏5隊隊長,他決心帶領 全隊工友打一個翻身仗,提出了“月上千,年上 萬,鑽透祁連山,玉門關上立標杆!”的口號。
為了實現自己提出的目標,他回家搬上行 李直接住到井上,24小時“全天滾”。大到地 下情況、打井方案、泥漿配製、鑽頭使用,小 到鑽桿擺放、絲扣抹油,裡裡外外不放鬆一絲 一扣。餓了,吃幾口工人們從食堂帶來的飯; 困了,就蓋上羊皮襖打個盹。隊長拼命幹,全 隊學隊長,幾十雙眼睛盯在進尺上。搶進尺, 就得敢闖敢拼。1957年9月30日12時,全月累計 進尺5009.47米。10月19日,新華社發佈了這一 消息:“玉門王進喜鑽井隊9月份進尺5009.47 米,創世界少有的紀錄。”1958年,石油部在 新疆克拉瑪依召開全國石油工業現場會,王進 喜在會上被譽為“鑽井闖將”,王進喜帶領的 貝烏5隊被授予“鋼鐵鑽井隊”的稱號。
1959年,王進喜去北京出席全國群英會,參加國慶10週年觀禮。他看見公共汽車揹著煤 氣包在馬路上穿行,一打聽才知道,公交車沒 有油,不背煤氣包就不能走路。他這才意識到 全國各條戰線都非常缺油,玉門產出那麼多的 油,還不足全國實際需要的五分之一。想到 這裡,王進喜流下了自責的眼淚。從此,這個 “煤氣包”一直壓在王進喜的心頭,拿掉“煤 氣包”成為他的新目標。
“王隊長可真是個鐵人啊”
1960年3月,王進喜帶領著貝烏5隊(被統 一編號為1262隊,後改為1205隊)從玉門來到大 慶,被安排在馬家窯趙大娘家吃住。趙大娘覺 得家裡住著鑽井隊是一種榮耀,下決心要把他 們照顧好,可王進喜住了一晚後便好幾天也不 見人影。趙大娘見王進喜顧不得回來吃飯,便 把飯菜送到工地上。一次大娘特意做了碗西北 人愛吃的麵條給王進喜送去,到了工地,她看 到王進喜正帶領大家往井架上拉機器,邊拉邊 喊號子,攥大繩的手都被勒出了血。大娘喊: “王隊長,歇口氣吧!”她的聲音被震天的勞 動號子所淹沒。過了幾天,大娘問隊友:“這大 冷的天,王隊長怎麼不回來休息?”隊友說:“大娘,您別見怪,這是我們王隊長的習慣,一 工作起來就吃住在工地,沒黑夜沒白天了。” 大娘說:“你們的王隊長可真是個鐵人啊!”
王進喜(中)和工人們一起勞動
王進喜被趙大娘稱為鐵人的事很快傳到 指揮部,1960年4月9日至11日,大慶會戰召開 了第一次技術座談會,時任石油部部長的餘秋 裡在座談會上介紹了王進喜白天黑夜拼命工作 的先進事蹟,號召參戰的全體職工向鐵人王進 喜學習。從此,一場“人人學鐵人,人人做鐵 人,為會戰立功”的活動在油田上開展起來, “鐵人”稱號也廣泛傳播開來,中國大地上 誕生了一個響亮的名字:“鐵人”王進喜。
“寧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面對荒原一片、設備搬運異常困難的艱苦環境;面對一缺材料二缺機械三缺技術的現實情況,王進喜提出了“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口號,極大地調動了工人們的積極性。大慶會戰初期,為了搶時間、抓進度,工人們連續奮戰,累得筋疲力盡。看到這種情景,王進喜吹哨子,喊口號,為工人們打氣。在1205鑽井隊的黑板上,寫著振奮人心的口號:“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幹勁大,天大困難也不怕!”口號喊出了石油工人的巨大力量和 堅韌意志。
1970年初,已經成為大慶主要領導的王進喜(右)仍和工人一起在油田奮戰
1960年4月29日,石油部黨組決定在大慶會戰現場召開“五一”萬人誓師大會。王進喜 在表態發言 時大聲地說 :“寧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5月8日 ,王進喜在大 慶打的第二 口井開鑽 ,中間發生井 噴 , 由於沒有壓井 用的晶石粉 , 他用水泥代替 , 並帶著腿傷 跳進拌漿池 , 用身體攪拌 水泥漿以壓住井噴,保證了鑽井工作順利進行。王 進喜在關鍵時刻不顧個人安危,用生命踐行著他 的誓言,顯示出“鐵人”無窮的榜樣力量。
在大慶參加石油大會戰的“鐵人”王進喜
同年秋天,會戰指揮部由三個探區改組為 兩個鑽井大隊,王進喜擔任二大隊隊長兼支部 書記。王進喜一邊有條不紊地領導工作,一邊 注重學習政治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針對一些人 消極的工作態度,王進喜說:“光想不幹,半 點馬列主義也沒有!”“我們這裡有兩點,一 是認真學習馬列主義理論;二是學了就要結合 實際用。培養出為國出力,為民爭氣的幹勁。 我總認為把理論和實際結合起來,把書本上學 的、腦瓜裡想的、口裡說的、手裡乾的統一起 來,表裡如一,言行一致那才叫馬列主義。” 從此以後,“幹,才是馬列主義;不幹,半點 馬列主義也沒有”這句話就成了會戰時期的 一條新口號,成了指導工作、衡量成績的新 標準。王進喜提出的口號,言簡意賅,鼓舞人 心,是“鐵人精神”的生動詮釋。
1970年11月15日,王進喜因胃癌醫治無 效,與世長辭。鐵人雖然離我們而去,但“鐵 人精神”永世長存。
閱讀更多 當代歷史故事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