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八旗鐵騎是怎麼覆滅的?

教育探討


導讀:八旗最初源於滿洲人的狩獵組織,是清代旗人的社會生活軍事組織形式,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因旗丁戰時皆兵,平時皆民,所以軍隊具有極強的戰鬥力。後來又擴展漢八旗、蒙古八旗等等。

清軍入關後,順治皇帝把都城從瀋陽遷到北京。驍勇善戰的八旗鐵騎駐紮北京,也就是後來豐臺大營的雛形。其他在全國各大省會、水陸要衝、邊疆海防,派遣八旗長期駐守,以控扼京師以外所有最重要的軍事據點。主要形成以下幾條駐防線:運河駐防線、黃河駐防線、長江駐防線、東南沿海駐防線、此外還有京畿駐防線、關外駐防線、塞外蒙古編旗駐防及甘肅新疆駐防線等。清朝政府依靠這些駐軍駐防地方,輔助地方政府系統,維護社會安定。

隨著社會的安定,清朝圈佔了大批良田分配給旗人,並且不繳納賦稅。旗人待遇那叫一個好,再也不用拼命廝殺,吃上了鐵桿莊稼,八旗軍迅速腐化。戰鬥力更是急劇下降。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滅三藩,平定西北大小數百戰基本上都是以綠營兵為主了。到清朝中後期,不但八旗兵腐化透頂設置綠營兵也腐化的一塌糊塗,只能依靠各地的團練民防。比如太平天國和捻軍時期,清朝不得不依靠曾國藩和李鴻章的湘勇和淮軍地方性武裝作戰了。

到清朝晚期,清朝最後一支成建制的八旗騎兵應該就是僧王僧格林沁率領的那一支了。僧格林沁,蒙古族科爾沁旗人,愛國將領(反抗英法聯軍,反對議和)。道光、咸豐、同治三朝老臣。自小家庭貧寒,曾給人放牧,直到道光五年,被選定為索特納木多布齋郡王嗣子,承襲科爾沁左翼後旗扎薩克郡王,才開始在官場嶄露頭角。是道光、咸豐年間的重臣。從道光五年到道光三十年,先後升任正白旗領侍衛內大臣以及鑲黃旗蒙古都統。道光駕崩,被欽點顧命大臣之一。咸豐三年到五年,僧格林沁奉命鎮壓太平天國的北伐軍,大小數百戰,消滅北伐軍,生擒林鳳祥和李開芳,僧格林沁因功勞被封為博多勒噶臺親王、詔世襲罔替。一時間成為清朝軍方的代表人物之一。

第二次鴉片戰爭,僧格林沁率軍和英法聯軍在八里橋激戰。我們可能都看過電影《火燒圓明園》,清軍的主要作戰力量是一萬多純粹裝備冷兵器的騎兵和部分裝備火器的步兵。清軍的騎兵由於純粹裝備的冷兵器,在騎兵抵達英法聯軍陣地前缺乏有效的遠距離攻擊武器。並且,由於清王朝閉關鎖國,僧王無法對英法聯軍的裝備做系統的瞭解。只能依照之前的經驗進行攻擊,結果最後這支精銳八旗騎兵就葬送在英法聯軍的陣地前。

血的教訓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捱打。讓我們打開國門,積極學習吸收先進的文化知識,才能使我們偉大的祖國屹立東方。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歷史縱橫帝


關於滿清八旗鐵騎如何覆滅的?

1。 滿清樹立後,朝廷開端封功行賞,八旗子弟都可以代代石祿,且遭到朝廷特別照料。從前的鐵血男兒不在需求上戰場兵戎伴身。所以他們開端吃苦,驕奢淫逸,靠著之前的功勞,錦衣玉食。那支從前讓敵人喪魂落魄的八旗鐵騎逐漸開端失去了他們的血性,也失去了他們的魂靈。

2。 不只在生活上偏於閒適,在平常的練習上也是如此。一個月只練習兩三次,到後期,乃至於僅僅集個合,走個方式。而從前是他們現場上存亡同伴,讓他們功成名就的戰馬,也開端為他們不屑。出門只坐馬車,以騎馬為恥。

此外,騎兵們染上了酗酒賭博,更有騎兵在嫖賭上花光了錢,為此,乃至還有騎兵將在戰場上好像自己生命一般的兵器鎧甲都拿去當鋪典當。

抽鴉片,聽小曲,逛倡窯,打牌成了晚清時期騎兵們的日常。這哪裡還有一個根本士兵的樣子。

最終,從來都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歷朝歷代中,一代兵不如一代的事件也常有發作。


光北大世界


清朝的八旗兵要說覆滅的話也就是隨著清王朝滅亡也就才徹底覆滅的。應該說是退化,不如入關前的作戰總勇猛。

首先八旗兵一開始由努爾哈赤和他的弟弟舒爾哈齊所創,從一開始的13副鎧甲奇兵,一開始只有一旗就是努爾哈赤親自掌管的,也是唯一一隻軍事力量,後來不斷的征戰,不斷的擴大統一部落增加了四旗,正白旗,正紅旗,正藍旗,正黃旗。

再後又擴大了四旗也就是鑲白旗,鑲藍旗,鑲紅旗,鑲黃旗。當時最精銳的兩旗就是兩黃旗,又努爾哈赤親自掌管。其餘各旗由努爾哈赤的兒子和侄子及孫子親管。

努爾哈赤去世以後各旗主也發生了調整和變化,不過都是宗親,不過都是已經封了王,比如正紅旗代善封禮親王,多爾袞正白旗睿親王,鑲白旗多鐸豫親王,鑲藍旗豪格肅親王,等等,,,。此時的八旗兵因為經常對明軍作戰,非常的英勇強悍,可以說是虎狼之師。而且他們也喜歡打仗,因為當時的八旗制度,打仗獲得的戰利品大多都歸各旗自己。旗主王爺的權利也非常的大,他們對自己的軍隊要求和訓練都比較勤奮和嚴格。八旗兵在沒有皇帝的時候誰也無權指揮,各自聽從各自的旗主。但是國家大事有八旗議政會,很簡單的兩次大位之爭就可以體現,比如努爾哈赤死時,和皇太極死時。

後來清軍入關戰爭結束和之前的旗主王爺死以後。兩個因素導致了八旗戰鬥力的下降。

第一是順治也清楚之前的八旗之爭,所以把八旗兵統一編入了兵部又國家統一指揮調度。軍事上不在聽從旗主的。而且對這些曾經立下大功的將士給了很優厚的待遇,幾乎是國家養著,什麼都不用幹意志自然就消沉了。

第二也就是沒有了仗打,即使打仗也是綠營兵上,此時的八旗兵實際上只負責監視漢軍。在軍營裡的日子也是非常好過的。

就這樣完全頹廢,也正因為如此,三個藩王才敢作亂。

後來康熙經常舉行狩獵的活動就是為了喚醒這些士兵,可惜大多數連馬都不會騎了。




野史雜聞kery


我是理科男讀歷史,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八旗軍是努爾哈赤一手操辦的,一開始只有四旗:紅、黃、藍、白。後來才增設為八旗,分別是正紅、正黃、正藍、正白、鑲紅、鑲黃、鑲藍、鑲白。皇太極時候又根據八旗,創立了漢軍八旗、蒙古八旗。

當時的八旗軍真的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正是因為八旗鐵騎才得已打敗明朝,而滿清則以八旗鐵騎聞名天下。但是後來就連農民軍都打不過了,原因如下:

人多

清朝規定他們不許離開本旗,也不能離京。所以很多人都在這裡繁衍後代,導致很多人有著名義,但不做其事,甚至有著官銜卻不會騎馬。而且因為人多,吃的就多,發的月錢卻很少,很多人都轉行,幹起別的了。當然也有很多人每天遊手好閒。清朝就這樣養著一群閒人。

貪圖享樂,戰鬥意識衰退

到順治、康熙的時候,很多官兵都不願意帶兵打仗,就更不要提訓練之事了。順治初期,八旗軍訓練次數一個月能有五六次,但是後來每個月的次數越來越少,基本只是個形式,練兵十分鐘,休息兩小時。

有些官兵甚至都不願意騎馬了,出行皆乘輿。

這些八旗子弟吃喝玩樂,從內到外腐敗不堪,抽鴉片的,遛鳥的,吃喝嫖賭樣樣精通。

但唯獨帶兵打仗退化到上馬都難的地步。


雖然有人提議重新挑選八旗壯丁,重新訓練。但是卻遭光緒、慈禧的拒絕:早已無用。


理科男讀歷史


滿清八騎是怎麼覆滅的,究其原因有兩點,


第一點,時代在改變,滿清鐵騎在一段時間內確實是天下無敵,但是這個時代不可能永遠不改變,隨著j堅船大炮發展,各種槍械的發展,騎兵這個兵種註定要沒落的


第二點,滿清內部,腐敗無能的問題,也是導致滿清鐵騎沒落的原因,當上位者開始享受的時候,不思進取的時候,軍隊也開始,紀律潰泛,各種貪汙腐敗。


歷史小浪花


沒有覆滅,只是升級為了北洋新軍了,由清廷撥款引入洋人教官,全部配有西式武器。袁世凱是清政府八旗新軍的最高統帥。


玉林院


被自己覆滅的,清朝穩定後,八旗子弟馬放南山,無尚的榮華早已經擊敗他們的思想,提籠架鳥,戰意全無,八旗子弟就此淪落


平安讀書


時代進了,跟不上就是落伍,冷兵器哪裡是槍炮對手,袁世凱小站練兵,也就意味著八旗鐵騎退出歷史舞臺


若水3171


墮落了,就和蒙古鐵騎一樣

杯滿則溢,月盈則虧

當統治者真正獲得統治地位的時候,就在不可阻擋的腐朽了


點綴歷史星空


大浪淘沙,冷兵器時代的鐵騎跟不上時代潮流,堅船利炮下的鐵弓硬弩不值一提,工業革命浪潮下的先進火炮槍彈武器必將淘汰冷兵器的作戰工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