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變後,明朝遷都南京會如何?

李元浩2


明英宗是大明第六任和第八任皇帝,土木堡之變(1449年)後,明英宗朱祁鈺做了韃靼也先的階下囚,五十萬大軍全軍覆沒。大臣于謙堅決反對遷都南京的主張,立英宗弟弟朱祁鎮為皇帝,取得北京保衛戰的勝利。如果當時遷都南京的話,大明將會成為歷史上的第二個南宋。

1368年,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定都南京。朱元璋駕崩以後,燕王朱棣造了侄子建文帝朱允文的反,奪取皇位,即永樂大帝。朱棣為鞏固自己的地位,把都城遷到北京。南京作為陪都,仍保留六部等機構,一個國家兩套班子。朱棣天子守國門,五次北伐草原。

到了英宗時代,大明軍力開始下降,如果,在土木堡之戰失敗後,明朝遷都南京,對明朝相當不利。兩套班子重疊人浮於世,對國家危害相當大。明朝北方遠離政治中心,武將擁兵自重的可能性增大,也先的實力不足以吞併整個大明,但北方將成為他的勢力範圍。

明朝沒有南宋時外貿政策和稅收制度,經濟上將非常衰落。無論是明英宗還是朱祁鎮(景泰帝)都算不上昏君,還是勤儉制國的,但經濟實力決定,他們很難收復北方失地,大明朝將會成為歷史上第二個南宋。




關東俠客


土木堡事變後,如果遷都南京,將會出現多米諾骨牌效應,敗逃恐慌情緒將傳至全國,因為是對外戰爭的失敗,北方的人口極有可能出現大規模南遷情況,北方就更加缺少抵抗力量,整個北方將不保,靖康之恥可能重演。而李自成攻打北京,如果崇禎帝南遷,明朝還有極大機會翻盤,因為李自成雖然做了一些爭取民心的實際舉動和宣傳,但他畢竟是流寇,他吹的肥皂泡很快會隨著對掠奪財富的貪婪慾望而破滅,民心自然會失去,此時朝廷的力量就能重新佔據優勢,畢竟大明二百多年的積累早就在人們心裡形成了牢固的正統觀念,只要皇帝沒死,就有號召力,但是東林黨不會允許他遷都,甚至都不能離開北京城,東林黨義正辭嚴堅持不招安、不投降、不遷都、不準皇帝逃走、不組織抵抗、不強徵軍費等等道德上完全佔據高位的消極主張,其實他們中不少人已經做好另投新主的打算,崇禎帝知道這些人有足夠的口水去噴任何提出積極建議的人,崇禎帝並不想背上可以想像的東林黨能夠準備的種種罵名,所以崇禎在等,等臣子們把他送到安全的地方去,但誰會去背這個罵名呢?誰都不想負責,把逃出的時間全部耗盡了,最後什麼樣大家都知道。


fa大雅


一旦遷都南京,那麼北方的所有防禦佈置,勢必會向南轉移,同時戰略上也會出現極大的變化。

首先,這種遷都,並非正常的遷都,而是一種在戰時被迫的行為,必定不會進行一系列的考證,以及制定合理的遷都計劃,在遷都的過程中,必定會造成大量的財產損失,而南京作為明政府的第二套班子,本身就配備齊全,現在北京的大佬們跑代南京。


真正的紅衣女


涼涼,對北部掌控力更弱


公忠體國魏忠賢


仨字,看南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