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变后,明朝迁都南京会如何?

李元浩2


明英宗是大明第六任和第八任皇帝,土木堡之变(1449年)后,明英宗朱祁钰做了鞑靼也先的阶下囚,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大臣于谦坚决反对迁都南京的主张,立英宗弟弟朱祁镇为皇帝,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如果当时迁都南京的话,大明将会成为历史上的第二个南宋。

1368年,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定都南京。朱元璋驾崩以后,燕王朱棣造了侄子建文帝朱允文的反,夺取皇位,即永乐大帝。朱棣为巩固自己的地位,把都城迁到北京。南京作为陪都,仍保留六部等机构,一个国家两套班子。朱棣天子守国门,五次北伐草原。

到了英宗时代,大明军力开始下降,如果,在土木堡之战失败后,明朝迁都南京,对明朝相当不利。两套班子重叠人浮于世,对国家危害相当大。明朝北方远离政治中心,武将拥兵自重的可能性增大,也先的实力不足以吞并整个大明,但北方将成为他的势力范围。

明朝没有南宋时外贸政策和税收制度,经济上将非常衰落。无论是明英宗还是朱祁镇(景泰帝)都算不上昏君,还是勤俭制国的,但经济实力决定,他们很难收复北方失地,大明朝将会成为历史上第二个南宋。




关东侠客


土木堡事变后,如果迁都南京,将会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败逃恐慌情绪将传至全国,因为是对外战争的失败,北方的人口极有可能出现大规模南迁情况,北方就更加缺少抵抗力量,整个北方将不保,靖康之耻可能重演。而李自成攻打北京,如果崇祯帝南迁,明朝还有极大机会翻盘,因为李自成虽然做了一些争取民心的实际举动和宣传,但他毕竟是流寇,他吹的肥皂泡很快会随着对掠夺财富的贪婪欲望而破灭,民心自然会失去,此时朝廷的力量就能重新占据优势,毕竟大明二百多年的积累早就在人们心里形成了牢固的正统观念,只要皇帝没死,就有号召力,但是东林党不会允许他迁都,甚至都不能离开北京城,东林党义正辞严坚持不招安、不投降、不迁都、不准皇帝逃走、不组织抵抗、不强征军费等等道德上完全占据高位的消极主张,其实他们中不少人已经做好另投新主的打算,崇祯帝知道这些人有足够的口水去喷任何提出积极建议的人,崇祯帝并不想背上可以想像的东林党能够准备的种种骂名,所以崇祯在等,等臣子们把他送到安全的地方去,但谁会去背这个骂名呢?谁都不想负责,把逃出的时间全部耗尽了,最后什么样大家都知道。


fa大雅


一旦迁都南京,那么北方的所有防御布置,势必会向南转移,同时战略上也会出现极大的变化。

首先,这种迁都,并非正常的迁都,而是一种在战时被迫的行为,必定不会进行一系列的考证,以及制定合理的迁都计划,在迁都的过程中,必定会造成大量的财产损失,而南京作为明政府的第二套班子,本身就配备齐全,现在北京的大佬们跑代南京。


真正的红衣女


凉凉,对北部掌控力更弱


公忠体国魏忠贤


仨字,看南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