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著國學的幌子騙錢,你們夠了!

小笨熊解讀瘋狂的歷史故事/第五十七期

從一百多年前的“打倒孔家店”到近些年的復興傳統文化“國學熱”,中國的思想文化似乎在重複經歷著“站起、趴下、再站起、再趴下”的輪迴。每件事的興起與衰亡,都必有其道理,被淘汰的,就絕對是落後的,能流傳下來被大眾所認可的,就是精髓。但,到底哪些是該留下的,哪些是該淘汰的?縱觀現在的“國學”培訓、特色班等教育機構,百分之八十都是面向10歲以下低幼兒童,而內容也基本就是《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之類低幼啟蒙讀物,這其實,是赤裸裸的欺騙!

打著國學的幌子騙錢,你們夠了!

說是欺騙,是因為絕大多數人根本連“國學”到底是什麼都沒有搞清。“國學”這個詞其實到現在也還沒有一個準確、明確的定義。它最早的歷史含義是指“國立學校”,而國學一詞在近代學術上出現是在維新變法前後,此時的中國早已被西方列強一頓炮子兒轟懵了,救亡圖存的中國人引出“中體西用”的概念,既然有“中西”之分,自然就有“中西”之別,這個區別,就是指中國的這套傳統學問,可此時,也只是明確中西之別,並沒有對“國學”有具體分梳。

打著國學的幌子騙錢,你們夠了!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時候,學術界普遍認同國學即“中國固有的學術”這一概念,那什麼是“中國固有的學術”呢?自“先秦諸子百家、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兩宋朱子理學和陸王心學、清代的考據學”這麼一系列的學術流變,即被認為是“國學”。但錢穆先生卻認為這個定義還是太籠統,不該成立。現代思想家馬一浮先生認為中國傳統的“六藝”才應該被稱為“國學”。六藝又分“大六藝”與“小六藝”,大六藝即儒家的六經:《詩經》、《書經》【即《尚書》】、《禮經》、《易經》【即《周易》】、《樂經》、《春秋》。小六藝指的是:禮、樂、射、御、書、數。而這些被定義為國學的東西,都是形成於先秦時期,也是儒學血統最純正的時期。

打著國學的幌子騙錢,你們夠了!

那再來看今天我們的孩子學的這些東西呢?其實都是後世封建統治者為了自身利益為百姓量身打造的封建思想價值觀體系,雖然還披著儒家思想的外衣,但其實早就變異的不要不要的。具體的變異發展歷程小編已經在上期做了介紹,這裡不再贅述。《弟子規》成型於清朝,《三字經》成書於南宋,那正是中國傳統思想僵固腐化的開始時期,《千字文》寫於魏晉南北朝,至於《百家姓》就更是騙錢的工具,讓孩子背一堆姓氏意義何在?背可以,每個姓氏的來源你都能對孩子講解清楚嗎?如果不能,只為了練口才,那還不如背“吃葡萄不吐葡萄皮”效果更好!

打著國學的幌子騙錢,你們夠了!

大家已經可以看到,今天我們的孩子接受的這些所謂的“國學”課程,其實根本就不在“國學”真正被界定的年代內。如果說國學,那應該講先秦時期的六經,而能講六經的人,又有多少呢?今天的這些“國學特色班”應該叫傳統文化啟蒙班更為恰當。但問題也來了,傳統文化中有我們需要傳承的部分,但更多的是封建社會的奴性思想和拘泥死板的行為準則,我們在學習這些之前是否要過濾一下?

打著國學的幌子騙錢,你們夠了!

可問題是哪些該過濾,哪些又不該過濾?在目前的傳統文化市場中有能力過濾的人極少,也沒有人有耐心去過濾。以《弟子規》舉例:“便溺回,輒淨手”這確實是應該流傳給下一代的良好習慣。但“父母教,須敬聽”這句如果按原意來傳達給孩子,就是父母說什麼你都得恭敬的聽從。這不是在培養下一代的奴性,滋生更多的毫無獨立思想與主見的“媽寶男”與“媽寶女”嗎?我們是不是該按照時代潮流將它改成“父母的建議要耐心聽取,考慮後自己再做決定”更為合適?

打著國學的幌子騙錢,你們夠了!

再比如“親有疾,藥先嚐”你要怎麼解釋給幾歲的孩子聽?完全按照字面意思去要求嗎?古代是傳統醫學湯藥,藥效緩慢,現在都是西醫,父母得了病讓孩子先去試藥?正是因為我們急功近利,沒有人去真正考慮哪些是該傳給下一代的,哪些意思是需要改動的,哪些又要完全摒除。所以,便有了“女德班”這種封建扭曲的人生價值觀來摧殘我們的下一代。

打著國學的幌子騙錢,你們夠了!

以傳統文化為生存手段的人本身傳統文化底蘊很高嗎?不見得,女德班的校長和老師幾乎很少有人上過大學,所以,在這個市場上更多的怕是打著“國學”名義渾水摸魚的封建奴性思想“大師”。傳統文化也不單單隻體現在思想領域,其他方面如民俗、特色飲食、服飾、歷史、名勝古蹟、民樂、書法、國畫、茶藝、酒文化等等簡直太多太多了,為什麼要死盯著思想教育不放?說到底,就是因為涉足這個領域容易“騙吃騙喝”,再以國學為幌子顯得更高大上。而真正熱愛傳統文化的人,卻大多內心恬淡平靜。

打著國學的幌子騙錢,你們夠了!

在小編看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萃想要復興需要從成人身上著手,而不是盲目輸灌給懵懂的孩子一些似是而非的道理。正所謂“上行下效”,“言傳身教”。如果我們一邊給孩子在溫室裡輸灌誠信、善良。自身在社會上卻又為了金錢爾虞我詐,坑蒙拐騙,那會給孩子建立一個什麼樣的畸形價值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