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在乎女人胖?不,是女人更在乎自己胖

文| 莊石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女性的身體就是其最大的個人價值,而這個標準是來源於男性的審美取向。

而胖瘦也常被打上了身份的烙印,人們在熒幕上所看到的白領精英、知識分子的形象大多都是瘦削的,相反土豪、暴發戶等帶有負面色彩的形象則是大腹便便的。

“知道”告訴你,到底是男人還是女人更在意胖?

男人在乎女人胖?不,是女人更在乎自己胖

(視覺中國/圖)

“女明星選美大會”對於直男論壇而言似乎是個永恆的話題,繼虎撲女神大賽之後,懂球帝也開啟了新欄目“女神大會”,對女明星進行打分。

不過結果似乎也是大同小異,高圓圓、朱茵、林志玲等主流美女依舊名列前茅,是直男心中當之無愧的“女神”。有人說男性的審美一直都很穩定,他們所喜歡的是五官線條柔和、纖腰豐臀和瓜子臉大長腿。

簡而言之,以瘦為美還是當下審美的主流,雖然以“黑胖美”著稱的王菊在去年逆襲上位,但在男性的眼中,這樣的形象似乎離女神的標準還差的太遠。因而,大多數女性還是會被長胖這件事所困擾,瘦腿操、瘦臉針、瘦身餐……市場上有著眾多針對減肥的產品,“瘦才是王道”似乎正在成為女性心中的某種新的“集體無意識”。

約翰·伯格在《觀看之道》中說過:“她必須觀察自己和自己的行為,因為她給別人的印象,特別是給男性的印象,將會成為別人評判她一生成敗的關鍵。別人對她的印象,取代了她原有的的自我感覺。”的確,女性之所以如此地重視自己的身體,在某種程度上是源於她們是被作為被觀看的“客體”所存在的。

在《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中就有過這麼一幕,女主為了維持最棒的身體比例,十年不間斷記錄身體三圍包括手腕腳腕的數據,就算懷孕也從未停止。而她這麼做的目的就是要做一個完美的家庭主婦,因為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國,“這樣的女人才應該娶回家”,女性身材所指向的是婚姻歸屬。

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女性的身體就是其最大的個人價值,而這個標準是來源於男性的審美取向,從“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到“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中就可以看出,美麗的身體是獲取權力的最大資源。只不過,身體的審美取向也是變化著的,而且在不同的社會階層之間也存在著較大的差別,在文人士大夫階層,纖細的身材是主流審美,它象徵著清淡素雅式的脫俗;而在市民階層,瘦卻並非是“美”的,豐乳肥臀式的豐滿肉感反而是更受歡迎的,因為它更趨向於原始慾望。

然而,在現代社會,女性對身材的要求也許並非是為了取悅男性,雖然人們會將“胖了就找不到男朋友”的說法掛在嘴邊,但在當下女性對於瘦的追求實際是帶有很強的自主性的。

她們希望通過控制身材的方式來獲得一種對自身命運的掌控感,女明星愛積極營造“健身達人”,像是袁姍姍、張鈞甯等,她們都在通過此行為來表明自己是自律和熱愛生活的,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是在說明單身女性也可以活得很好。這或許與近幾十年女性崛起的趨勢有很大的關聯,熱衷於去健身房的最大群體就是年輕的女白領,她們無論在經濟上還是情感上都是獨立程度比較高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男性怎麼看反而變得不重要了,“瘦身”成為了獨立女性的一個重要標誌。

男人在乎女人胖?不,是女人更在乎自己胖

《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影視劇照/圖)

如今,還在指責男性的審美取向單一未免顯得有些不太公平了,因為“瘦身”在當代變成了針對於所有人的隱形要求,當人們在吐槽“中年油膩男”的時候,其中就包含著啤酒肚和臃腫的身材,也就是說,女性也開始提出她們的要求,胖也在成為男性的“原罪”。

雖然近些年,有關身材歧視的反思已經漸漸出現,尤其是人們對於胖的過度妖魔化,並不自覺地將其與醜聯繫起來,這似乎代表的是審美單一化,是對個體的不尊重。但不可否認如果僅僅從外表上看,瘦的確是更符合於主流審美的視覺喜好,無論男女都是如此。

當然,人們對於胖瘦的喜好遠不止視覺如此簡單,其背後有著更為深刻的文化含義。就像東方人以白為美,而西方人卻崇尚古銅色膚色,實際是因為在東方皮膚白意味著不需要進行戶外勞動,而在西方上層階級才有時間去海灘曬太陽,這其實都是在說明審美所指向的是階層。同理而言,在一個物質相當匱乏的社會,吃飽會成為人們的第一要求,那麼胖自然就成為了一種優勢。

在當下大多數人的溫飽都已經不成問題,那麼胖則會被看作是“肥宅”,是對自己沒有要求的表現,只是去追求一種肉體上的享受,眾所周知,可樂、薯片和炸雞都是廉價的垃圾食品,他們雖然好吃但沒有營養。相反在飲食上,低卡路里、清淡的日餐被看作是一種高品位的飲食,去這樣的餐廳意味著人們更有品味,更願意花時間在非感觀的享受上。

同時,胖瘦也常常被打上了身份的烙印,人們在熒幕上所看到的白領精英、知識分子的形象大多都是瘦削的,相反土豪、暴發戶等帶有負面色彩的形象則是大腹便便的。就像在網上曾經有過一種很流行的說法:“你的身材暴露你的階層”。按照這套邏輯,肥胖的人意味著自我管理能力差,如果連身材都控制不了,還說什麼掌控人生?這或許也是為何人們對於自己的身體如此焦慮的原因,他們非常害怕自己還不夠努力,從而被社會所拋棄。尤其是在互聯網時代,人們每天在網上所看到的都是光鮮亮麗的形象,以至於他們會認為瘦是理所應當的。

也許從表面看,這說明女性更加獨立、男女越來越平等了。但實際上,人們對於身材的焦慮卻是愈加嚴重了,它已經不再是一個兩性審美喜好問題,而是成為了現代人的“身份焦慮”。人們還是在為了別人的眼光而改造著自己的身體,只不過換了個貌似更高端的原因而已。換而言之,人們只不過是從“被物化”轉變為了“自我物化”。

正如人類學家瑪麗·道格拉斯所言:“身體是社會結構和社會秩序的再現,也是個人經驗與外在世界的溝通渠道”。其實在健康的範圍內,身體的胖和瘦是一個比較模糊的範疇,這完全是一件私人的事情,有人喜歡纖細,有人喜歡肉感,這都是無可厚非的。

除此之外,人們也應該意識到在很多時候身體是不能夠完全被主觀意識所掌控的,完美的身體只存在於美圖當中,疾病、衰老才是身體真正要面對的真實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