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的前世與今生》

《“阿拉丁”的前世與今生》

“阿拉丁”的故事,出自法國翻譯家安託萬·加朗的《一干零一夜》一書。故事講述一位名叫阿拉丁的貧窮年輕人,受一名冒充為阿拉丁叔叔的魔法師之邀,前往一個設有陷阱的洞穴中取回一盞神奇的油燈,結果被困在洞穴裡。幸運的是,阿拉丁保留著魔法師借給他的一隻魔戒指。當阿拉丁絕望地摩擦雙手時,正巧擦到了戒指,戒指迸發出一個精靈。這個精靈帶他回家,而阿拉丁則帶回了那盞油燈。有一天,阿拉丁母親在清理油燈時,突然間油燈迸發出一個威力更強大的精靈,隨時等待主人的使喚。在精靈的幫助下,阿拉丁變得有錢了。他用這些錢幫助窮苦人,最後還娶了公主。精靈還為阿拉丁建造一座美輪美奐的宮殿,甚至比皇帝的皇宮還要壯麗。《阿拉丁戶外群》的群主“牽掛”女士,受阿拉丁故事的啟發,想為老年朋友們做一些事情,但她苦於沒有一盞阿拉丁那樣的神燈,怎麼辦呢?

《“阿拉丁”的前世與今生》

《阿拉丁戶外群》的群主“牽掛”女士名字叫張桂華,祖籍湖北人,七歲跟隨支援大西北的父母來到青海,成年後在一家大型軍工企業工作,2011年退休。張桂華大個子,人長得漂亮、瀟灑,說話快人快語,辦事幹脆利落,是一位典型的活躍分子、熱心腸人。張桂華做得一手好菜,兒子很有出息,老公不久也退休了,家庭幸福美滿,綜合情況很好,退休後的唯一事情,就是安度晚年。這時候,她在《一千零一夜》中讀到阿拉丁的故事,被他善良、智慧、勇敢、樂於助人的精神深深的打動了!而且一查究,網上竟說阿拉丁是中國西部某城市的人,不會是咱西寧的吧?從此,她就迷上了阿拉丁,一直在捉摸,阿拉丁能辦的事情,我為什麼就不能辦呢?

《“阿拉丁”的前世與今生》

2012年,張桂華的妹妹病了,她陪妹妹去桂林養病,看到很多象她一樣的中老年人來桂林旅遊,來去匆匆,走馬觀花,錢花了,但心情都不是很好。她走訪了幾家旅遊公司,大家都說,自有旅遊這個行當一來,大家都這樣;她找幾位來自天南海北的中老年朋友聊天,大家都說沒意思,再也不來了。就這樣,她有了想法。回來後,她加入一家戶外公司,跟著戶外群的朋友們出去玩,使她此前的一些想法逐步成熟。具體就是,這個年齡段的工薪階層,大都收入穩定,孩子少、拖累小,退休後沒事幹,都想出去玩,自己跟老公就是這種情況。但玩二、三趟,玩二、三年以後就覺得沒意思了。尤其是隨著年齡增長,已經跟不上旅遊公司那種玩法的趟了,甚至還遭人嫌棄。我們為什麼就不能從常規的旅遊模式中跳出來,找一些有共同想法和需求的人,《抱團養老旅遊》呢?這時候,西雙版納的黃總,正在對他們搞了幾年的《康養度假》項目進行升級,其服務對象、服務內容、服務模式,與張桂華的想法基本一直,她們一拍即合。

《“阿拉丁”的前世與今生》

第一次組織《抱團養老旅遊》之前,張桂華想,阿拉丁有一盞神燈,神燈裡有一個威力巨大的精靈,要什麼,只要一吩咐,精靈就都能給他辦到。自己今後面對的這個群體,都是需要幫助的人,自己能給他們什麼呢?張桂華想了幾天幾夜,最後,她覺得自己只有一顆真誠的心。這顆真誠的心怎麼去體現呢?唯有“牽掛”,即只要慕名跟著她《抱團養老旅遊》的人,不管是誰,都要把他們放在自己心上,時刻“牽掛”著他們,讓他們感受到被人惦記、被人關愛的愉悅,從而感受到久違的溫暖、溫馨和快樂。於是,她就將自己的網名註冊成“牽掛”,同時,建了一個《阿拉丁戶外群》,很快有一幫子朋友加入。這樣,第一次《抱團養老旅遊》團就組成了,成員都是一幫常出去玩耍的朋友,地點在西雙版納,接待方是景洪市搞《康養度假》的黃總。黃總是一位誠樸的當地人,三十多歲,工作認真負責,熱情勤快,對老年人的各種需求,儘量予以滿足,身上沒有一點長期搞旅遊人的那種油滑和商業習氣,讓人覺得可親可近。他把張桂華的想法,融合到自己的《康養度假》項目中去,收到很好的效果。

《“阿拉丁”的前世與今生》

《抱團養老旅遊》團的一切活動,都是根據老年人的特點設計,是一個即緊密、又自由的短期活動團體。首先,從時間上有十天的、十五天的、三十天的。以十五天的為例,前十天是在景洪市活動,住的是準五星級賓館,隔一天組織一個一日遊。閒著的這一天,團員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可以出去自由活動,也可以宅在家裡休息,非常適合老年人的情況。後五天到一個傣族民俗村,住在帶有農家樂色彩的傣族人家裡,吃住與傣族人在一塊,別具一番風味。另外,這種活動不象傳統的旅遊項目,人員和內容是提前計劃好的,是相對固定的。而《抱團養老旅遊》則是靈活的、隨意的、自由的。啟動以後,就象吃飯的流水席一樣,每天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老年朋友加入,同樣,每天也有到了規定時間的人離開。隔一天的一日遊,根據每個人的喜好自由組合。這個自由組合看似簡單,其實不易,因為這要把天南海北的人的短期思想,說白了就是這一天的思想統一起來,讓大家開開心心的玩一天,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張桂華就能把這些活動都組織得很好。

《“阿拉丁”的前世與今生》

其次,《抱團養老旅遊》的另一個特點是,他象一個大家庭,所有活動都是開放式的,每個成員即可以是配角,也可以是主角,都可以把自己的絕活拿出來,隨時給大家展示,以豐富當天的活動內容和活動方式。比如旅遊飯吃膩了,團裡有做菜的高手,那就給大家露一手,改善一下生話;又比如傣族人不吃餃子,也不會包餃子,那就隔幾天發動大家自己動手,包一頓餃子吃;現在每個人都能拿手機照像,但水平差距很大。團裡有攝影師,那就組織起來給大家普及一些攝影基本知識。另外,還可以根據當地的特色,組織採摘、野餐、慢遊、照像、表演等。還可定期組織個茶話會,讓天南地北的人談談自己家鄉的奇聞軼事,讓大家開開眼界。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把老年朋友們完全吸引住了,使大家突然感到回到了童年、回到了青年、回到了工作時的業餘活動中去,從而感受到從未有過的新鮮、幸福與快樂!

《“阿拉丁”的前世與今生》

再次,《抱團養老旅遊》的價格比較便宜,凡是景點給老年團員的各種優惠,都優惠給本人。凡因人、因事、因時而設計的各種臨時性活動,價格公開,實行AA制。凡是對吃、住、玩等不滿意的,可隨時提出,由張掛華負責給大家協調,儘量使每個人滿意。其實,《抱團養老旅遊》從管理上是一種保姆式服務;從組織上增加了團員之間的互助式服務;從形式上開啟了各種自主性活動;從內容上變單一旅遊為豐富多彩的休閒度假,使它完全跳出了傳統的旅遊模式,成為一種適合老年人特點、深受老年人喜愛的新的養老休閒方式。

《“阿拉丁”的前世與今生》

《抱團養老旅遊》是張桂華女士和黃總在阿拉丁故事的啟發下,為適應我國老齡化社會的發展,開始的一項全新的養老摸式探索。主要是針對目前絕大多數老年人,由於子女少,無人陪伴,孤獨、無聊、消極,甚至是抑鬱等特點,讓他(她)們以《抱團養老旅遊》為活動平臺,融入一種短期的集體生活,並能在其中發揮作用,重拾自己的自信,煥發出對生活的熱情和信心。阿拉丁是一個童話故事,是針對小孩的。然而人老了,在某些方面與小孩一樣,需要一種童話的、夢幻的感覺,張桂華和黃總的探索,就包含著這種內涵。她(他)們就像今生的阿拉丁一樣,變著花樣,讓參加《抱團養老旅遊》的老人開心、快樂。筆者曾親歷過她們組織的一次活動,有這樣的感受。事後並注意跟蹤和了解《報團養老旅遊》計劃的進展情況,感到確是一個有思想、有創意、有實踐、有潛力的項目,需要有理論上的跟進和研究,不斷對其進行總結、完善和引導,幫助她們成為造福老年人的今生的阿拉丁。

《“阿拉丁”的前世與今生》

祝願張桂華和黃總的探索取得成功!

《“阿拉丁”的前世與今生》
《“阿拉丁”的前世與今生》
《“阿拉丁”的前世與今生》
《“阿拉丁”的前世與今生》
《“阿拉丁”的前世與今生》
《“阿拉丁”的前世與今生》
《“阿拉丁”的前世與今生》
《“阿拉丁”的前世與今生》
《“阿拉丁”的前世與今生》
《“阿拉丁”的前世與今生》
《“阿拉丁”的前世與今生》
《“阿拉丁”的前世與今生》
《“阿拉丁”的前世與今生》
《“阿拉丁”的前世與今生》
《“阿拉丁”的前世與今生》
《“阿拉丁”的前世與今生》
《“阿拉丁”的前世與今生》
《“阿拉丁”的前世與今生》
《“阿拉丁”的前世與今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