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與華中農大 · 社會服務篇

改革開放與華中農大 · 社會服務篇


改革開放與華中農大 · 社會服務篇


23 人才培訓

改革開放與華中農大 · 社會服務篇


截止2018年6月,學校高等成人函授教育共培養畢業生46013人,開展自學考試專升本助學培訓畢業生27555人,舉辦各類幹部培訓班710期,培訓學員53809人。

24 校企校地合作

改革開放與華中農大 · 社會服務篇


學校探索實施“111”計劃和“雙百”計劃,與全國100餘個縣市簽訂校地合作協議,與280餘個村鎮、新型經營主體結對共建;與3000餘家企業建立產學研合作關係,建立省級校企合作研究平臺35個,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85個,累計培訓涉農人員100萬餘人次。

“作為一個科技工作者,應該走在生產的前面,要為生產開闢道路。”

——熊遠著院士提前預見到選育瘦肉型豬是中國養豬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育成 “湖北白豬”,為國家供應香港市場掙取外匯做出貢獻。

25 精準扶貧

改革開放與華中農大 · 社會服務篇


20世紀80年代,積極參與科技扶貧大別山計劃。

90年代,選派700餘名師生組織扶貧開發團進駐紅安、宣恩。

2012年,國務院授牌成立華中農業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

2017年,成立華中農業大學鄉村振興戰略研究中心。

2013年學校定點扶貧建始縣以來,組建科技服務教授團隊17支,自主設立扶貧項目29個,組建鄉村振興教授團隊10個,設立鄉村振興示範點建設項目10個,培訓管理幹部、技術人員400餘人次,培訓特色產業人才、專業合作社帶頭人、種養植戶11700餘人次,為全縣培育了規模過億元產業5個,精準扶貧的產業總產值達14.52億元,累計帶動17061戶共68561人脫貧。

“圍繞一個特色產業,組建一個教授團隊,設立一個攻關項目,支持一個龍頭企業,帶動一批專業合作社,助推一方百姓脫貧致富。”——華中農業大學“六個一”產業精準扶貧模式

“輸入一批技術力量,培養一批技術骨幹,澆灌一批祖國花朵。”——華中農業大學“三個一批”教育扶貧舉措

26 校辦產業

改革開放與華中農大 · 社會服務篇


2007年成立資產經營公司,總淨資產289.30萬元。

2017年資產經營公司總淨資產8912.87萬元,增長30.8倍。

10年間,經營收入16862.61萬元,累計向學校上繳資產收益9731.86萬元。

27 社會實踐

改革開放與華中農大 · 社會服務篇


1994年7月,學校頒佈實施《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暫行辦法》,在全國高校中率先將大學生社會實踐作為必修課,列入教學計劃,計算學分。

1998年以來共組織2400餘支團隊,75000餘名學生開展社會實踐,建立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109個。

學校24次被評為全國和全省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372支團隊被評為全國和全省社會實踐優秀團隊,312人被評為全國和全省社會實踐先進個人。

28 本禹志願服務隊

改革開放與華中農大 · 社會服務篇


2003年徐本禹獨自在貴州省大方縣支教。

2005年2月徐本禹當選2004年“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2005年5月學校成立本禹志願服務隊,招募研究生支教團開始愛心接力。

13年來,本禹志願服務隊共有註冊志願者32000餘名,累計志願服務時長40餘萬個小時。

“如果說眼淚是一種財富,他是一個富有的人。”

——“感動中國”評委會授予徐本禹2004年“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時的頒獎詞。

29 科學普及

改革開放與華中農大 · 社會服務篇


學校現有2個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農業生命科學技術科普基地成立9年來,累計開展科普宣傳活動200餘場,受眾50000餘人次。

博物館收藏各類標本資源近30萬份,累計參觀人數40餘萬人次。


改革開放與華中農大 · 社會服務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