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版“竊不是偷”:康美迴應稱“財務差錯和財務造假是兩件事”

作為A股的股民,習慣了牛短熊長,使我的忍耐力出奇的好,底線也逐漸丟了。我相信過賈躍亭下週就可以回國,也相信過獐子島的貝殼是思鄉心切遊走了,還相信過歐菲光是真賺錢的,不過最終的結果並不像我這樣善良。

前幾天A股中發生的一件事引起了軒然大波,康美藥業於2019年4月29日晚發佈《關於前期會計差錯更正的公告》,大幅修改了2017年的業績報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由於公司核算賬戶資金時存在錯誤,造成貨幣資金多計29944309821.45元”。像我這種沒有見過世面的人,看到這麼長的數字直接傻眼,掰著手指頭也沒數清楚這是幾位數,最後又添了一根腳指頭,才勉強數清楚小數點左邊一共有11位,原來是多計了299.44億元貨幣資金。

誰都有犯錯的時候,會計師常年面對海量的數字,出現一點小的差錯也可以理解。不過對於康美藥業來說,300億並不是一個小數目,300億相當於康美2年的營業收入,接近康美總資產的一半,等於這一個差錯更正直接弄丟了半個公司。買了康美股票或債券的投資者憤怒萬分,紛紛質疑康美財務造假,並要求嚴懲涉事公司及相關責任人。

康美藥業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公司,公司負責人馬興田第一時間出來澄清:“財務差錯和財務造假是兩件事。” “市場比較關注的貨幣資金減少299億元的問題,並不是一筆勾銷,而是大部分轉為存貨了。我們的存貨還是很有價值的。”

看到馬總這麼解釋,我也不知道是否應該相信。

在會計差錯更正公告中,共涉及三大報表中多項數據,筆者挑選了一些比較關鍵的數據:

當代版“竊不是偷”:康美回應稱“財務差錯和財務造假是兩件事”

數據來源:康美藥業公告 製表:首席投資官

我們可以看到,變動較大不僅是貨幣資金,公司的營業收入、營業成本、存貨等同樣出現了百億級別的調整。修正前的營收數據比修正後高50.62%,營業成本更是多了71.02%,康美藥業對此給出的解釋是“公司在確認營業收入和營業成本時存在錯誤”。

這種說法比較狡猾,並且還是一句廢話,如果沒錯還修改什麼,真正關鍵的是這種錯誤是由於業務能力差或工作疏忽造成,還是主觀故意為之。我相信不會有任何一個公司的財務報表不存在一點差錯,畢竟把全年的生產經營活動彙總到一張報表的過程中,難免會有疏漏。但對於一家一年銷售175億的公司來說,收入和成本總共記錯165億,好像也不是太容易的事情。大家把太多的關注放在了2017年年報上,實際上康美藥業2016-2018年的年報中的營業收入都被大幅修正,3年合計修沒了近300億收入(康美藥業2018年3季報披露營收為254億,年報中披露前三季度營收為145億,全年修正額為筆者估算)。很明顯,這種收入確認的錯誤是一個長期存在的且有規律的“錯誤”,至於犯這種“錯誤”的原因,我想康美的馬總一定比我們更瞭解,我就不在這裡胡亂猜測了。

那被多計的300億貨幣資金,其實市場中早就有質疑的聲音。康美最常被質疑的是“大存大貸”,所謂“大存大貸”,是說公司存款餘額和貸款餘額都非常高。銀行存款的利息大幅低於貸款利息,大存大貸明顯不符合正常的商業邏輯。真正有錢的公司沒有必要又是貸款又是發債,例如茅臺,其有息負債接近0,每年的財務費用都是負值,而假裝有300億的康美近3年付出了近40億的財務費用。

另外關於馬總“300億沒丟,只是變成了存貨”的說法,更像是用新的“錯誤”來掩飾舊的“錯誤”。我們先看康美藥業2017年年報(修正前)存貨的詳細內容,庫存商品和消耗性生物資產佔比最高,兩項合計佔比超過70%,再加上開發成本和開發產品,基本就涵蓋了近150億的存貨。庫存商品大家都懂,消耗性生物資產主要公司的人參種植費,而發成本和開發產品則是幾個在建的中藥城項目。

當代版“竊不是偷”:康美回應稱“財務差錯和財務造假是兩件事”

經過修正後,2017年的存貨變更為352億,比修正前足足高出195億,不過康美並沒有公佈修正後的存貨附註,我們無法看到存貨的拆解項。好在據我肉眼觀察,2018年年報數據與2017年調整後的數據使用了相同統計口徑,因此可以藉助2018年年報中的存貨拆解項來判斷2017年修正時的變化。

對比的重點仍然是庫存商品、消耗性生物資產、開發成本和開發產品四項,我們可以發現後三項的變化並不明顯,變化最大的是庫存商品,2018年年報中庫存商品在可以佔到存貨的近80%。按照這種結構的變化,我們大致可以推斷2017年年報中增加的存貨主要也是庫存商品。

當代版“竊不是偷”:康美回應稱“財務差錯和財務造假是兩件事”

打開康美藥業在某購物平臺的官方旗艦店,就能看到康美主要銷售的產品是人參切片、三七粉、黃芪切片、枸杞等中藥飲品,產品的保質期一般為2年。如果康美藥業真有價值266億(成本法計價)的庫存商品,按照目前的銷售速度(2018年主營業務收入193億),能否在2年內賣完呢?要知道,一年銷售267億的雲南白藥,2018年末庫存商品僅有80億,遠低於康美藥業。

現在回看馬興田的那句“財務差錯和財務造假是兩件事”,只讓我想起“讀書人的事,能算偷麼?”

最後還要說個有趣的事,那份有“錯誤”的2017年財報被廣東正中珠江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了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而更正了“錯誤”的2018年財報,則被出具了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不知被出具標準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的“錯誤”財報和被出具保留意見審計報告的正確財報,哪一個更值得相信,或者是都不值得信任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