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城市水體全面除臭復清 “龍鬚溝”成景觀河


湖北宜昌:城市水體全面除臭復清 “龍鬚溝”成景觀河

對水質和噪音非常敏感的江豚頻頻出現在長江宜昌段

碧水瑩瑩、芳草萋萋、垂柳依依,湖北宜昌沙河風光旖旎,讓人很難與昔日的“臭水溝”聯繫起來。

沙河屬於黃柏河一級支流,是由葛洲壩水位頂託而形成的庫尾支段,名為“河”,但其上游並無來水,自淨能力較差,河道淤積導致水質惡化。

據附近居民介紹,整治之前,沙河兩岸違建、棚戶較多,河內水葫蘆叢生、蚊蠅氾濫,天氣熱的時候水體惡臭難聞,當地居民都叫它“龍鬚溝”,人人避而遠之。

為改善沙河水環境,宜昌斥資近20億元啟動沙河片區綜合整治,先後實施了清票清淤、生態補水、控源截汙、汙水處理廠提標擴容等工程,整治初見成效,水質明顯改善。隨著後續項目推進,這裡將形成“水清、岸綠、景美、宜居”的城市水系生態景觀。

沙河環境綜合整治及片區開發是宜昌市整治工作難度最大、環境工程投資最大的項目之一,它的蛻變彰顯了宜昌強力推進河湖整治的魄力與決心。

湖北宜昌:城市水體全面除臭復清 “龍鬚溝”成景觀河

昔日水葫蘆叢生的黃柏河已成城市水系生態景觀

近年來,宜昌採取“控源截汙、內源治理、生態修復”等措施,對運河、沙河、柏臨河、黃柏河等11條河流進行綜合整治,實施“一河一策”,並構建市、縣、鄉、村四級河湖長制責任體系,配套建立河湖警長制和市級督導員制度,對境內重要河流、重點湖泊實現了分級分段管護責任全覆蓋。

目前,宜昌城區11條187公里黑臭水體已基本消除。昔日汙水橫流的“龍鬚溝”如今已成為一片片集生態風景、休閒遊憩、溼地保護和科普教育等功能於一體的城市綠洲。

宜昌地處長江中上游結合部,是三峽工程和葛洲壩工程所在地,也是長江流域生態敏感區。當地水系發達,擁有流域面積30公里以上的河流183條,總長達5070公里。該市堅持統籌長江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突出河湖整治,持續改善長江水生態環境。

在長江支流,宜昌市以黃柏河流域綜合治理為重點,以地方立法、綜合執法、生態補償“三管”齊下,推動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和水資源保護,流域水質持續改善。如今,黃柏河碧水清波穿城而過,花紅柳綠相映成畫,呈現出城水相融、水景相依的美景。

湖北宜昌:城市水體全面除臭復清 “龍鬚溝”成景觀河

沙河河岸清淤即將完工,再建河床清晰可見

在長江干流,宜昌推進134家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加快建設宜都、枝江兩個專業化工園區。截至2018年底,宜昌關改搬企業近70家,16個省級以上工業集聚區(工業園區)建成汙水集中處理設施23個,長江干流沿線兩岸1公里及支流流域內入江工業汙染、網箱養殖、非法排汙口和碼頭全部清零,促進了長江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日前,江豚頻頻出現在長江宜昌段,據農業部門消息,長江宜昌段江豚種群數量增至17頭以上。這些對水質和噪音都非常敏感的生靈定居宜昌,成為長江宜昌段水質日趨向好的有力佐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