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最寵愛的女兒和孝公主,後半生真的生活悽慘嗎?

乄黑客薩斯


固倫和孝公主,和珅的兒媳婦,後半生也算不上悽慘。

(影視劇裡的和孝公主)

和孝公主,也就是十公主,生來就非常受乾隆寵愛。說十公主,就必須提到他的丈夫,豐紳殷德。

豐紳殷德是和珅的兒子,出生於乾隆四十年正月十九。就在半個月之前,正月初三,十公主出生。

當時正是和珅得寵的時候,這個兒子一出生,乾隆就想到了十公主。兩個同月出生的孩子,都是自己的喜愛的,要不就湊成一對吧。

於是,四個月之後,五月二十日,乾隆賜名和珅的兒子豐紳殷德,指定為十公主的駙馬。看看吧,兩個孩子還不滿一歲,就“喜結連理”,標準的娃娃親。

十公主是在乾隆的溺愛中長大的,這個小姑娘脾氣性格也還是不錯的,從她之後的行為來看,屬於天資聰穎的那種女孩。

這樣的公主,也得到了後宮嬪妃的喜愛,比如傳說中乾隆晚年最喜愛的容妃(即傳說中的香妃),臨去世的時候就感慨,無法親眼看到十公主出嫁,是最大的遺憾,還給十公主留下了豐厚的金銀財寶。

十公主十三歲的時候,被乾隆破格晉封為固倫和孝公主,為盛大的婚禮做準備。


乾隆五十四年,十公主和豐紳殷德的婚禮舉行,豐厚的嫁妝自然不用說,乾隆還讓豐紳殷德在御前行走,成了自己的貼身侍衛。

(影視劇裡的豐紳殷德)

史料記載和珅顏值很高,那他的兒子豐紳殷德自然差不到哪去。婚後的兩口子關係也是非常好,豐紳殷德很寵愛十公主,可以說是非常聽話,《嘯亭續錄》裡記載了不少十公主嚴格要求丈夫,讓他積極進取的事情。

婚後兩人曾有一子,但是不幸早夭,十公主此後再也沒有生育。為了給和家延續香火,她主動要求豐紳殷德納妾,以那個時代來看,十公主對豐紳殷德確實非常好。

但是,這對夫妻的悲劇,從乾隆去世開始了。

十公主二十四歲這年,乾隆去世,嘉慶第一時間軟禁和珅,並且很快下旨賜死了他。當時,豐紳殷德也被抓了起來,十公主趕緊進宮,求自己的哥哥放過和家。

嘉慶也是非常疼愛這個妹妹,所以答應她,自己不會對豐紳殷德下手的。結果,豐紳殷德被赦免,依舊享受原來的待遇。


夫妻倆雖然沒有受到太大的牽連,但是此後的生活要小心翼翼了。尤其是豐紳殷德,害怕被人抓住把柄,只能沉迷酒色。

但是,就算是這樣,還是有人想置他於死地。嘉慶八年,十公主府上的長史控告豐紳殷德,說他“演戲武藝、圖謀不軌、欲加害公主,並且在乾隆喪期內與侍妾生了孩子。”

(嘉慶帝)

當然,除了在喪期內生孩子這一項,其他都是誣告。嘉慶看在十公主的面子上,並沒有懲罰豐紳殷德,只是讓他閉門思過。

連身邊的人都不能相信,豐紳殷德終日惶恐,十公主也毫無辦法。之後不久,豐紳殷德就被派到了烏里雅蘇臺任職,其實就是變相發配。

這些日子,雖然十公主吃穿不愁,但是常年見不到丈夫,心裡也很痛苦。於是,她多次請求嘉慶,希望能把豐紳殷德放回來。

嘉慶十五年,豐紳殷德回來了,但是已經百病纏身,沒過多久就去世了。

從此,十公主過上了守寡的日子。豐紳殷德只留下了兩個女兒,於是十公主又過繼了一個兒子,過上了無風無浪的生活。

道光三年,十公主去世,終年49歲。

她的一生,享盡了榮華富貴,也遭遇了坎坷波折。但是作為乾隆最寵愛的公主,畢竟沒有遭遇過什麼屈辱折磨,所以說,十公主的後半生,算不上悽慘。


七追風


和孝公主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公主,從小便生活在蜜兒般甜環境中,衣食無憂,集百寵於一身,可以說真正的是無憂無慮的生活。即便是嫁人之後,成為當今寵臣和珅的兒媳婦,和珅之子豐紳殷德的妻子之後,夫妻二人也是過著相敬如賓,恩愛有加的生活。



而命運的轉折點則是康熙的駕崩,嘉慶帝的登基,自己的丈夫一家與自己的哥哥當今皇帝嘉慶帝產生政治衝突,和珅被定罪抄家,丈夫被抓,而就是這樣和孝公主還憑藉哥哥嘉慶帝對自己的寵愛,將自己的丈夫救出,並且仍然享受原有的待遇,和孝公主仍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所以和孝公主後半生應該是用有點淒涼來形容,而不是悽慘。

乾隆晚年生子

乾隆四十年,正月初三,一聲嬰兒的啼哭出現在清朝的皇宮之中,而在這之前皇宮之中已經八年沒有嬰兒的啼哭之聲了,就在今天小和孝公主誕生了。這一天萬人歡慶,而最開心的莫過於當時的皇帝乾隆,乾隆六十五歲,晚年生子,這意味著乾隆的身體還很棒,還能夠延年益壽,因此乾隆帝特別的開心,也因此特別的寵愛這個自己最小的小公主。



和孝公主萬千寵愛於一身

和孝公主自出生以來便集萬千寵愛於一身,而又由於這個小公主乖巧可愛,長的也漂亮又聰明伶俐,不僅僅是自己的父皇乾隆十分寵愛她,就連後宮之中的各種賓妃貴人也是很喜歡這個小公主。所以和孝公主從小便在蜜兒一樣的環境中長大。


幸福的婚姻

和孝公主幸福的漸漸的長大成年,到了嫁人的時候很自然的便嫁給了曾經的娃娃親,和珅之子豐紳殷德,而這個豐紳殷德的家族不僅僅是除了皇帝最富有的家族,其本人也是一個長相俊俏的青年才首。因此一個郎才一個女貌,二人十分的相愛,或者恩愛有加,相敬如賓的生活,雖然和孝公主為豐紳殷德生的一個幼子夭折了,但是這並不影響二人的感情。

遭逢鉅變

和孝公主的命運遭受鉅變是因為父親乾隆皇帝的駕崩,自己的哥哥嘉慶皇帝的登基。由於嘉慶與和珅在政治上有矛盾衝突,在嘉慶登基之後,立即羅列罪名,給和珅治了罪,因此和珅一家遭受牽連,不僅僅被抄了家,和孝公主的丈夫也因此受牽連入獄。從此和孝公主的丈夫的家族一蹶不振,走向毀滅。和孝公主遭受如此鉅變難以承受,因此,便強忍著悲傷,走入皇宮之中向自己的哥哥嘉慶帝求情,而嘉慶帝也確實很疼愛自己這個妹妹,因此答應她給和珅留一個全屍,也放回她的丈夫豐紳殷德,並且讓他保持原有的待遇。


和孝公主的晚生活

雖然嘉慶帝疼愛自己的妹妹和孝公主,將她的丈夫給放回了家,並且仍然享受原有的職位,而是嘉慶帝也給和孝公主一定的經濟補貼,維持原有的生活。但是一切卻也回不到從前了,自己的丈夫豐紳殷德遭此鉅變,再也沒有以前的精神頭,每日飲酒度日,鬱鬱寡歡,而和孝公主對此也是毫無辦法,沒有幾年豐紳殷德便離世了,而由於和孝公主沒有兒子,嘉慶帝便給她過繼了一個兒子,從此和孝公主也或者孤獨終老的平淡的生活,直到離世,享年59歲。


和孝公主從小生活富足,蜜兒般的環境中長大,雖然之後遭逢鉅變,丈夫家族衰落,丈夫英年早逝,和孝公主也因此深受打擊,晚年生活也很是孤獨,但是卻仍然能夠衣食無憂,只是寂寞點罷了,相比於一些亡國公主所遭受的還談不上悽慘,只能說是比較淒涼吧!

歷史時刻錄,每日一歷史,分享歷史時刻,品味歷史時光,感謝您的觀看,歡迎您的評論,動動手指點個贊呦!

歷史時刻錄


和孝公主的後半生雖然不再如以前一樣所得寵愛優渥,但也並沒有如此悽慘。

固倫和孝公主,乾隆皇帝的第十女(這個第十沒有包括乾隆的兒子在內),也是最小的女兒,常稱之為十公主。

她的母親是惇妃汪氏,惇妃是個漢人,心腸歹毒,曾經鞭笞宮女致死,為此乾隆皇帝曾經將她降為嬪位,隨後又復封原位,乾隆四十年,為乾隆生下了和孝公主。惇妃復位大概與十公主有關。

乾隆皇帝對這個女兒十分寵愛,《清史稿》中便記載:“高宗少女,素所鍾愛。未嫁,賜垂金頂轎。”可見,乾隆皇帝對這個老來女的喜愛之情。

和珅是乾隆皇帝的寵臣,他有一個長相比較英俊的兒子豐紳殷德。和珅本就人生的英俊,兒子更是一表人才,所以,乾隆五十四年,乾隆皇帝將他年僅十四歲的掌上明珠十公主下嫁給豐紳殷德,結為姻親之好。嫁妝豐厚自不必說了,和珅與皇家聯姻,自然是高攀了,兒媳婦是乾隆皇帝最寵的公主,和珅這樣能拍馬屁的大臣,自然是將十公主捧在手心裡呵護。所以,十公主出嫁後依然是泡在蜜罐裡。

然而好景不長,嘉慶四年,乾隆太上皇的去世後,新君嘉慶皇帝將和珅治罪抄家。他的兒子豐紳殷德也因此受到牽連被革職。嘉慶看在十公主的面子上,將豐紳殷德授以散秩大臣,後因參加平定叛亂有功,於是受給其公銜。因嘉慶與十公主的血緣關係,所以十公主仍然是受到嘉慶禮遇的。 

從相關記載來看,和孝公主與豐紳殷德的夫妻關係是比較和睦的,而且公主時常勸導夫君上進,所以豐紳殷德也才有了一定的成就。但豐紳殷德這個人並不是什麼潔身自好之人,特別是在乾隆皇帝去世之時,國喪之際,將侍妾帶到墳園偷歡,生有一女,這無疑是對皇上的大不敬了。但主要也是與和珅家族倒臺,沉迷於酒色有關。從中也可看出,豐紳殷德對於皇家還是心存芥蒂的。

嘉慶八年,和孝公主府的長史奎福,控告豐紳殷德練習武藝為父報仇,並給和孝公主下毒。嘉慶帝在上諭中說此事實系誣告,但是否果真如此,是否為和孝公主替豐紳殷德辯護,種種情況很難說明。嘉慶皇帝革去了豐紳殷德的公銜,以示懲戒。

嘉慶十二年,又任命豐紳殷德為副都統,並看在和孝公主面子上,賞賜其伯爵。嘉慶十五年,豐紳殷德去世後,和孝公主便一直處於守寡的狀態。和孝公主死於道光三年,她所過繼的兒子富恩承襲了輕車都尉。

古代的公主都是皇家聯姻的犧牲品,這個和孝公主,大抵是個例外。因乾隆皇帝的寵愛,所以給他找了門好親事,希望她能無憂無慮的生活下去。但怎料世事弄人,和孝公主也沒能逃脫命運的捉弄,夫家倒臺後,奔走救急,勞心勞力,為了支撐丈夫,也是心力交瘁。但好在嘉慶皇帝念及兄妹情分,所以對和孝公主善待有加,可以說她的後半生較之其他公主沒有如此悲涼罷了。


歷史系大師姐


為什麼會有和孝公主後半生生活悽慘的想法?是因為死了老公,還是因為死了老公公。

山主有言:“女不強大天不容”,唯有一個人的氣度、品質、精神面貌,才是反映一個人幸不幸福的最終標準。

受寵的老么。

乾隆皇帝共有二十七個子女,其中兒子十七個,女兒十個,雖比不上康熙,但還算多產。但古代醫療、飲食條件有限,夭折孩子的比例還是比較大的,尤其在皇室。

是故乾隆十個女兒中有五個都早逝了,固倫和孝公主是乾隆第十個女兒,也是最小的小女兒。人都說父母大都最愛老么,乾隆得此愛女時,已經是一個六十五歲的老人,可謂老來得子。

既然是老來得子,自然不勝歡喜。乾隆一輩子有許多后妃,但是前後封有名氏的卻不多,只有十八個,和孝公主的母親惇妃僅列第十七位,還曾因為打死了宮女而被貶為嬪。可見,在乾隆那裡有多受寵是很難證實的。但是惇妃之後又復得妃號,這可能還是與十公主和孝受寵有一定緣故。

在大清朝制度裡,只有皇后生的女兒才封“固倫”,相當於親王,而嬪妃生的女兒基本都封“和碩”,相當於是郡王,還是有一定差別的。

所以乾隆其他四個公主的封號,只有三女為孝賢皇后所生,被封為固倫和敬公主,第七個女兒為孝儀純皇后所生,也被封為固倫和敬公主,其他幾位包括第九女,雖然也是孝儀純皇后生,但只封了和碩和恪公主,更別說四女皇貴妃蘇氏的女兒了(被封為和碩和嘉公主)。

反觀惇妃女兒的地位,在乾隆眼中簡直如同天使下凡、掌上明珠,集萬千寵愛於一生。

愛她就給她皇位!

據說和孝公主之所以能獲得乾隆如此另眼相待,主要是她在外貌上酷似乾隆,女兒長得像爹,自然自己看著也開心。

因此乾隆有時參加什麼大型活動,都會常常把她帶在身邊,反觀其他幾位姐姐,就沒有這樣的待遇了。

乾隆甚至說過這樣的話:“汝若為皇子,朕必立汝儲也”,這絕對是真愛啊。和孝公主也十分遵從“聖意”,在性格以及衣著打扮方面都頗有男子風範。

“性剛毅,能彎十力弓。少嘗男裝隨上校獵,射鹿麗龜,上大喜,賞賜優渥。”(關曉彤演繹的十公主)

愛她就給他(培養)最好的男人!

乾隆四十五年(1780)四月,乾隆看上了與和孝同歲的俊朗非凡的和珅獨子,並賜名“豐紳殷德”,給和孝做額附。

和珅深得乾隆皇帝信任,可謂能人,況且和珅年輕時也時帥氣逼人,豐紳殷德自然也差不到哪兒去。其實最重要的乾隆要把和孝嫁給豐紳殷德的原因是,和珅是乾隆寵臣,把和孝娶回家,就是娶了一個祖宗,還不得供著,不至於讓和孝受什麼委屈。其次,嫁給和珅等於還在乾隆左右,沒有遠嫁。在有清一代,公主遠嫁蒙古聯姻是傳統,像三公主就嫁給了色布騰巴爾珠。

把和孝留在至親身邊,還在乾隆的眼皮子底下進行保護,其實是對她最大的寵愛了。

而且自從封紳殷德與和孝成婚後,就被受命御前行走,又授散秩大臣,管理內務府造辦處等,是典型的肥差。後來又兼總管內務府大臣、正白旗漢軍統領、護軍統領等,都是要職。

並且,似乎豐紳殷德這個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官二代、富二代,實在沒有什麼打拼的必要,不如他的父親和珅會投機鑽營,在政界野心勃勃。

豐紳殷德最喜歡搞些琴棋書畫,從他的詩集《延禧堂詩鈔》中也能看出此人才華橫溢,很有文學功底。

和孝早早看出和珅結局。

儘管豐紳殷德對政治沒什麼抱負,但和孝畢竟是“皇的女兒”,眼力見識都不凡,她較早的發現了和珅這種蠻橫專權、中飽私囊的做法,或將在日後受到清算。

事實果然應驗。嘉慶四年(1799)正月初三,太上皇乾隆以89歲高齡薨誓,隨後嘉慶帝就展現了他迅速而高效的手段,將和珅軟禁宮中。最後控訴和珅二十項罪名,很快送上斷頭臺。

自然是和孝公主出面,向他的哥哥嘉慶求情,這才保住了和珅家族三等輕車都尉的世職。

(嘉慶皇帝)

皇的女兒+品性一流=任何環境都能逆襲。

和孝公主自嫁給豐紳殷德好,非常勤勞,持家有方,絕對是個好媳婦,將整個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條。儘管和珅獲罪,但是宅地和花園還是留下了一半給和孝,他們一家就住在淑春園裡,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大學校內。

(北大內,一塔湖圖,原淑春園)

物質方面雖然比從前看上去資產縮水,但說實話,和珅這個人雖然聚斂無數資產,本人卻以小氣聞名的,對家人十分苛刻,當然對和孝公主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無論如何,和珅被打倒後,基本是豐紳殷德主家,前文我們也知道這個貴公子對打理家務可不怎麼上心,只會吟風弄月,所以山主猜測,這時候的和孝應該比從前更有地位(畢竟她是拯救和珅一家的主角),也更得自由。

當大家都關心一個女人的男人究竟在不在意她,愛不愛她?似乎這才是幸福最重要的標誌,和孝最關心是這個家庭的大體、子嗣的未來。

家庭的大起大落也使豐紳殷德格外消沉,整日鬱鬱寡歡,要不就是詩詞歌賦,要不就是酒色自娛。之後豐紳殷德作死的因辭退和孝公主府裡的長史奎福,被奎福報復,揭發他書寫詩稿中有影射朝廷之語,並且還要毒害公主等捕風捉影之事,被重點查看。

這些都還不算什麼,其中最被坐實的一條罪名是豐紳殷德不知檢點,竟然在國服期間也就是國喪時把一名小妾帶到墳園裡亂搞,生了個女兒。這下可好,一對生辰立馬落下實證,這在清朝可是犯了大忌,再隱瞞不下去,嘉慶諭旨將他交到了慎刑司圈禁起來,後又看在和孝公主的面子,讓他在家閉門思過,不許出門。


只有和孝可以正常出入,豐紳殷德自此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自此豐紳殷德更加萎靡,身體也更虛弱,各種疾病纏身。哮喘、肺病、失眠、耳鳴,再加上痔瘡的折磨,雖後來經過寬大處理,貶赴烏里雅蘇臺任職,但病情加重不久就在三十五歲時盛年時去世。

好在豐紳殷德給和孝留有兩個女兒,雖然寡居,但也不至於孤獨悽苦。之後在嘉慶囑託下,嘉慶的兒子道光更是對和孝十分關照,不僅將和珅獲罪時查抄的“恆生當”賞給了和孝,還在西直門外查抄的六頃土地給予她。也算衣食無憂。

(道光皇帝像)

其實這些都與和孝個人素養有關,和孝公主一直堅持習武涉獵,精明練達,才能在無論何種境遇中,都能立足本分,這才能得以善終。

道光三年(1823)九月初十日,和孝公主因病去世,時年四十九歲。道光賜銀料理後事,並親臨公主靈堂祭奠。

(和孝公主像)

山主有言:真是“女不強大天不容”,唯有一個人的氣度、品質、精神力量,才是反映一個人幸不幸福的最終標準。


莫山主說歷史


和孝公主,乾隆帝的第十女,生母是惇妃汪氏。她出生於乾隆四十年,而她的生母因為她,被冊封為妃。從小,和孝公主便十分受乾隆帝的寵愛,很多世所罕見的珍寶,往往被乾隆毫不吝惜地賞賜給十公主。而她的生母也是母憑女貴,避免了失寵的命運。

十公主逐漸長大,乾隆帝開始為她張羅婚事。十公主的駙馬是乾隆帝的寵臣和珅之子——豐紳殷德,其次我們知道清朝只有皇后所生的女兒才會被冊封為固倫公主,十公主的生母僅僅是妃位,但乾隆卻因為十分喜愛這個女兒,破格冊封她為固倫公主出嫁,享有乘坐金頂轎的資格,這些特殊待遇超過了她所有的姐姐。

婚後,和孝公主與豐紳殷德也十分恩愛,豐紳殷德更是在和孝公主的鼓勵下,做出了一番成績,兩人也算是情投意合,琴瑟和鳴,相敬如賓了。可惜命運還是捉弄人了。

對和孝公主來說,她人生命運的轉折點是她的“保護傘”乾隆帝的駕崩了。嘉慶四年,乾隆帝駕崩,和孝公主還沉浸在父親駕崩的悲痛中時,她的哥哥嘉慶帝便對和珅一黨動手了,先將和珅打入大牢,隨後抄了家,和孝公主的丈夫、和珅之子也被抓起來審訊。這鉅變讓和孝公主措手不及,但她還是強撐著進宮,求嘉慶帝放過自己的公公和丈夫。嘉慶帝對自己這個妹妹自小十分疼愛,最終留和珅全屍,放過了豐紳殷德。

儘管豐紳殷德留了一命,但至此意志消沉,無心上進,終日酒色度日。嘉慶十五年,豐紳殷德病逝,因明清公主丈夫死後不能再嫁,因此和孝公主在孤獨寂寞中度過。但嘉慶帝還是儘可能地關照這個妹妹,經常給妹妹送來錢物,從經濟上幫助她;過繼一個兒子叫福恩,世襲了輕車都尉。

和孝公主的前半生像泡在蜜罐裡一般幸福,可惜這樣的幸福沒有伴隨她一生。後半生面對意志消沉的丈夫、丈夫早逝、幼子早夭等,雖然經濟上不差錢了,但是情感上的空虛和寂寞誰人能懂?


浮生若淺


和孝公主晚年的悲慘只是相對於在乾隆年間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無上榮光而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