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曼帝國衰落的原因是什麼?

帝國的餘暉


奧斯曼帝國(1299-1922年),是土耳其人建立的帝國,在世界歷史上影響巨大,勢力曾達亞歐非三大洲。在當時,無論是從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方面,都是當之無愧的大帝國,那麼這麼強大的帝國,為什麼在後期會衰落呢?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1.政治:奧斯曼帝國實行軍政合一,實行君主專制,而且還採取封建的世襲制,在十六世紀初至十七世紀,還是女權時代,導致國家政治體制瓦解,直到1908年才實行君主立憲制,這些導致奧斯曼帝國已經名存實亡了,各地先後宣佈自治,不受奧斯曼帝國的控制。

2.軍事:帝國軍事系統比較繁複,有一套複雜的募兵及封地制度。而且為了國家的需要,他們重用近衛軍和僕從國附庸軍隊,這些都是國家軍事的保障,但是後期採取的制度,觸犯了軍隊的利益,導致國家軍事實力的下降。

3.經濟:奧斯曼帝國注重生產階級的利益,大力扶持封建經濟,抑制工商階級的利益,而且後期還不斷的發動戰爭,導致前期強大的經濟虛耗過大,國家的經濟不能快速的恢復和發展。

4.文化;奧斯曼帝國前期能夠重視各種文化的發展,尤其是被征服地區的文化,能夠得到傳承和發展,後期卻重視自己國家的伊斯蘭教文化,不能取百家之長。

5.周邊國家的影響;與波斯、沙俄、奧地利等國家的戰爭,導致國家的經濟大力衰退,從而政治體制受到影響。

總之,奧斯曼帝國在強盛時期,還是保持之前的狀態,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導致固步自封,不能學習先進的技術,最後只能是被歷史淘汰。


與君共談天下奇聞異事


很簡單的原因物極必反,盛極必衰!

看看世界史那麼多的朝代更迭,曾經璀璨奪目最後都化作歷史塵埃!用孫中山說的一句話是“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從我在網上查到資料和我自己總結結合有以下下幾個方面,從外部原因和內部原因相結合

外部原因

從1453年開始,奧斯曼帝國進入了黃金時代,一直到1566年結束,繁榮長達100多年。他們先後攻佔了大馬士革、開羅和麥加,還把聖城耶路撒冷也收入囊中。從此奧斯曼蘇丹自稱為伊斯蘭教的守護者和穆斯林文化的代表。

1566年之後,奧斯曼土耳其人終於停下了他們擴張的步伐。在地中海土耳其人被西班牙和威尼斯的聯合艦隊打敗,失去了對地中海的控制。在印度洋,他們需要面對葡萄牙人的大炮。在維也納,奧地利人也阻止了他們的征服之路。

在這一時期,由於新大陸的發現,世界貿易的中心由地中海地區轉移到大西洋沿岸,奧斯曼土耳其人不再擁有地中海貿易帶來的龐大財富。緊接著從新大陸大量湧入的白銀導致土耳其貨幣的貶值及通脹,這對奧斯曼社會的各階層有嚴重的負面影響。

17世紀之後,西方國家開始了資本主義革命並迅速崛起,巴爾幹和埃及地區也發生了民族獨立運動,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衰落了。

內部原因

1、軍事采邑制的瓦解。

土地原先是有軍功的人獲得。後期演變成無條件世襲終身獲取土地。直接後果是兵源枯竭,戰鬥力急劇下降。

2、掠奪式的收入。

經濟收入仍然是封建式的壓榨農民,掠奪工商業成果,以至於工商業起步艱難,農民被束縛於土地之上。

3、統治階級腐敗。

宮廷內部權力鬥爭激烈,並且拋棄了祖先的節儉作風,變得奢華浪費腐敗。

4、抵制外來文化。

奧斯曼帝國信奉伊斯蘭教,其自我優越性抵制一切基督教傳過來的文化。導致近代科學始終無法傳入奧斯曼帝國。

5、外來勢力煽動。

俄羅斯、奧地利都給巴爾幹地區的民族灌輸獨立意識,煽動其內部獨立。

軍事方面有兩點:

1、近衛軍的變質。

奧斯曼近衛軍初期是由各地男童從小訓練而成,成為奧斯曼帝國最精銳的部隊。但到了後期漸漸變成世襲式,併成為一個干涉政治的利益集團。

2、對外戰爭接連失敗。

17世紀末到18世紀,對波蘭、奧地利、沙俄、烏克蘭的戰爭接連失敗,導致威望大減,喪失土地。

3、軍力衰退導致各地割據與起義。

軍力衰退、接連戰敗導致各地總督先後宣佈“自治”,割據一方,名義上在奧斯曼帝國境內,但實際上已經成了半獨立王國。

曾經的奧斯曼帝國是多麼的輝煌,現在只能在歷史中找尋它輝煌的足跡!




歷史有點酷


公元1453年奧斯曼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二世率領大軍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國就此滅亡。延續千年的帝國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中。一個新崛起的強國猶如新星冉冉升起,橫跨在歐亞歐大陸的交通樞紐上。在拜占庭帝國滅亡後的100多年裡,以軍事立國的奧斯曼人繼續東征西討,兵鋒所指,所向披靡,很快就建立起一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正所謂“花開自有花落時”,再強盛的封建帝國總有衰落的一天。



17世紀以後,曾經讓整個歐洲人膽戰心驚的奧斯曼帝國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那曾經不可一世的奧斯曼帝國為什麼會衰落呢?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內因:【1】奧斯曼帝國“獨具特色”的皇位繼承製。奧斯曼帝國為了防止國家由於皇位繼承問題可能引發的內亂,保證皇權的平穩過度,順利交接。只要新皇帝一上位,必須殘忍的將自己原來所有的兄弟子侄殺戮殆盡。後來這種制度的惡果導致了眾多皇子整天惶惶不可終日,


沉迷酒色,體質變差,性格變得懦弱。自奧斯曼帝國前十世蘇丹之後,帝國的繼承人再也沒有到前線打仗鍛鍊的機會,整天與後宮女眷聲色犬馬,荒淫無度。往後的蘇丹權利逐漸被架空,變成一個傀儡。國家變得越來越羸弱。

【2】帝國近衛軍制度的弊端。奧斯曼帝國從14世紀開始,在自己征服的巴爾幹地區擄掠一些當地兒童,將他們帶到伊斯坦布爾進行教育和軍事訓練。他們長大後加入奧斯曼帝國的軍隊,組成近衛軍團,為帝國東征西討。18世紀以後,隨著對外戰爭的屢次失敗,帝國的幾任蘇丹都想進行軍事改革。但帝國的近衛軍為了阻止改革,經常發動政變,廢黜皇帝。


帝國後期的近衛軍制度逐漸變成承父業、代代腐敗的制度,奧斯曼帝國的近衛軍成為了軍事改革的最大阻力。

【3】奧斯曼帝國傳統觀念的束縛,阻礙整個國家走向近代化。奧斯曼帝國是信奉伊斯蘭教,而歐洲是信奉基督教,兩大宗教本來在歷史上就水火不容。伊斯蘭教的排他性以及奧斯曼人的優越性,在面對歐洲科學、社會等各方面的進步時,他們選擇了“睜眼瞎”觀歐洲。

【4】對外戰爭的頻頻失敗,大量消耗了帝國國力。17世紀末到18世紀,奧斯曼帝國不斷和新崛起的沙俄的爭奪黑海沿岸的控制權,以及和歐洲各國戰爭的不斷失敗,消耗了帝國的元氣。國際地位一落千丈。

外因:【1】由於奧斯曼帝國崛起後,歐洲人通向亞洲的傳統貿易商路被其阻斷。再加上前期歐洲人對奧斯曼帝國的戰爭敗多勝少,歐洲人最


終把目光投向了海洋。隨著歐洲人的地理大發現,歐洲人開通了到達東方的海上航線。與此同時歐洲的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開展,使的歐洲資本主義經濟和科學技術有了長遠發展。歐洲與奧斯曼帝國的競爭中慢慢佔領了上風。奧斯曼帝國逐漸敗落下來。

【2】西方列強的干涉,以及煽動境內各民族開展獨立運動。19世紀初,伴隨著帝國境內各民族民族意識的覺醒,獨立的意願不斷增強,加上西方列強的支持,帝國國內民族獨立運動風起雲湧。各地總督眼見帝國衰微,紛紛割據一方,自立為王。

最終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奧斯曼帝國選錯了隊伍,站錯了隊,加入同盟國陣營。一戰後,奧斯曼帝國面臨被西方列強瓜分的危險。面對著亡國滅種的危機,凱末爾挺身而出,帶領軍隊擊敗歐洲列強的入侵,與列強簽訂了和平條約,之後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國,延續700多年的奧斯曼帝國最終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