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寫作課:從容地拓展,優雅地打磨

鄧暉 清華大學 今天

去年5月,清華校長邱勇宣佈面向2018級新生開設《寫作與溝通》課程,預計到2020年覆蓋所有本科生,併力爭面向研究生提供課程和指導,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將近一年過去,這門課開得如何?老師怎麼教?學生有什麼收穫?近日,《光明日報》和《教育報》對此進行了報道。讓我們跟隨它們,一起走進寫作課課堂,揭秘清華寫作課“黃埔一期”。

清華寫作課:從容地拓展,優雅地打磨


清華寫作課:從容地拓展,優雅地打磨


“一看導論課材料,感覺太難了,這課還怎麼上啊?”一年前,即將走入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教務處處長彭剛開設的《寫作與溝通》導論課堂之時,清華計科80班學生鄭鈜壬內心忐忑。

一年裡,他和同學一起圍繞“智能生活”“愛因斯坦”“性別視角”“個與群”等主題展開了高挑戰度的閱讀和寫作訓練。在課程反饋中,這位嚴謹的工科生幽了自己一默:“慢慢就習慣了這種聽不懂然後被大佬‘虐’的感覺。”

痛,並快樂著——這成為清華首批選課學生的共識。去年5月,清華校長邱勇宣佈面向2018級新生開設《寫作與溝通》課程,預計到2020年覆蓋所有本科生,併力爭面向研究生提供課程和指導。本報記者曾以《“寫作與溝通”將成清華大學本科新生必修課——大學生寫作短板亟須補齊》為題予以報道,引來眾多關注。

將近一年過去,這門課開得如何?老師怎麼教?學生有什麼收穫?新學期伊始,記者走進清華大學《寫作與溝通》課堂,揭秘

小小寫作課,如何生髮大能量

清華寫作課:從容地拓展,優雅地打磨


清華寫作課:從容地拓展,優雅地打磨


學會“把靈感的珍珠連接成串”

為什麼要開《寫作與溝通》課?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彭剛經常被如此追問。

“清華本科培養的結果總體是令人滿意的。但如果問在校師生和校友:‘我們的人才培養裡面有什麼短板’,他們經常會提到的,就是在寫作表達和溝通能力方面的欠缺。”從教近30年,彭剛發現,這已經不是學生中的個別現象了。

憂心之餘,這位歷史學者走馬上任,與清華中文系教授、著名作家格非一道,成為《寫作與溝通》課程的共同負責人。

他們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讓學生明白“為何而寫”。

彭剛告訴記者,“為什麼要寫作”很大程度上是在問“寫什麼”。開好這門課,必須要有明晰定位:“不教文學性寫作,因為中文系另有專門的課程。也不教學術性寫作,那是高年級學生尤其是研究生的需求,如果一定要界定的話,應該說是‘分析性寫作’和‘說理性寫作’。”

清華寫作課:從容地拓展,優雅地打磨


寫作課堂講“為什麼要寫作”


基於這樣的理念,記者觀察到,清華寫作溝通課一個重要的特點是——多元。

這體現在教師構成上——課程採取1學分和2學分兩種並行模式:前者由來自不同院系的合作教師開設,設置6個主題,每個主題設1個課堂;後者由寫作與溝通教學中心專職教師開設,設置4個主題,每個主題分別設兩個課堂。

也體現在內容設置上——各個課堂共同講授的,主要是說理文寫作的範式以及如何去修改和完善一篇文章。更具體地說,主要包括選題立意、整理文章思路、建立邏輯結構、檢查與修改語病、優雅化表達等,但話題則由學生自主選擇。

“巴金曾有一個觀點,‘只有寫,你才能寫’。不過,如果沒有興趣和意願,硬著頭皮去寫,往往並不能產出優雅的表達。”李成晴是清華寫作與溝通教學中心的專職教師。在他看來,對於初入大一的本科生,要在一門課上寫累積超過一萬字的原創說理文字,並不輕鬆:“我們在課程體系中植入‘研究性寫作’的理念,讓學生在主題框架中尋得感興趣的問題意識,進而主動去‘寫’,而不是被動地叫苦不迭地去‘作’。”

“在寫作課上,圍繞課程主題、寫作選題、參考文獻,選課學生與老師進行了多輪切磋後,老師會引導學生如何搭建語言框架,如何有邏輯地表達思想、論證觀點。”清華寫作與溝通教學中心教師嚴程將這方面的訓練比喻成“把靈感的珍珠連接成串”,而在這樣的理念指導下,課堂自由度、學生參與度很高。

清華寫作課:從容地拓展,優雅地打磨


寫作課應是“開眼”的通識課

“在清華學堂那樸素、安靜且具有歷史感的教室裡,老師與我們一道就文章的識見、邏輯、文筆、語法等方面進行了逐字逐句的打磨。這讓我受益匪淺。”清華經管學院學生印舒曉最享受的,是寫作老師為她面批的“獨處時光”。

短文、長文各一週的面批是清華寫作與溝通教學中心最忙碌的時節,卻也彷彿春種之後的秋收,有很多意外的收穫。

清華寫作課:從容地拓展,優雅地打磨


陳國平在寫作課上講課

一切正如校方最開始的期待,寫作課,不能只是寫作課。

“發現一個問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這對學生來說很重要。要會寫,先要學會思考,學會有條理、有層次地思考,這也是我自己期望的最高標準:寫作課程在鍛鍊學生寫作能力的同時,也是一門讓學生‘開眼’的通識課。”彭剛介紹,清華教務處調研了國外大學寫作課的開設經驗,結合清華實際,制定了系統的教學大綱。大綱給任課老師很大的自由度:“選什麼素材,可以老師靈活掌握。生命科學專業的老師可以圍繞轉基因問題、生命科學的相關問題來組織教學;同樣是討論氣候變化,一個老師可以討論的是專業知識,另一個老師完全可以將它變成倫理學議題。”

在課程反饋中,記者看到,無論是教師王巍對庫恩“範式轉移”理論的解析,教師陳國平對“詩要處理的問題”的思考,教師黃振萍對美的主客觀問題的發問,教師謝俊對20世紀80年代的全方位解讀,教師鄧耿對“元思維”“元問題”的回溯,都因為打開了學術視野,而令學生深有所思。

清華寫作課:從容地拓展,優雅地打磨


寫作課進行中


“對年輕孩子來說,容易陷入橫向的、斷裂的、碎片化的思想大雜燴之中。我們要堅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包括對接社會的意識,也包括要重視‘史’的意識。”清華寫作與溝通中心教師張芬期待,能通過課程給予學生更深入的思考模式。

一年課程結束,嚴程如此反思:“期待寫作課可以幫助同學們體驗一種人生態度:文從字順是對語言的尊重,條理清晰是對讀者的體諒,邏輯自洽是對自己的反觀。更重要的是,在這體察、寫作、修訂、思考的過程中,教師能夠以夥伴的身份,陪伴學生感受一場關於思想的探索與對話。”

清華寫作課:從容地拓展,優雅地打磨


希望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留下深刻印記

“希望寫作課在今後所有清華學生成長過程中留下深刻印記。”在提升寫作溝通能力、擴展學術視野之外,彭剛有著更大的期許。

這種印記的打烙,除了通過課程內容的講授外,還源自教師對價值觀的涵育和傳遞。

清華計算機系教師鄧俊輝是寫作與溝通課程的兼職教師。第一次上課時,他就向學生講起自己練書法的故事——辦公室練習書法之後的字紙,置於案頭。校工每次整理辦公室時,都會將字紙整整齊齊地疊成一摞:“這就是‘敬惜字紙’,寄予了對文明的尊重。”

清華寫作課:從容地拓展,優雅地打磨


鄧俊輝的寫作課堂


在他的課上,學生們也要簽署《〈寫作與溝通〉學生作品選》的《原創聲明》和《授權協議》。“既體會到了一種有關文字的儀式感,也會時刻自省,戒之長遠。”有學生告訴記者。

而在學生的課後反饋中,記者看到,這種成長的印記閃現更多。

“‘寬容’是‘愛因斯坦’主題課堂上貫穿始終的理念。除了對愛因斯坦寬容精神的闡釋外,課堂還分析了儒家的《論語》、羅素晚年訪談的‘寬容與忍讓’等等,為我們勾勒出‘寬容’理念的人文內蘊。”清華機械系學生張凱告訴記者。

“從某種意義上說,清華的寫作課探索,不僅在為這個園子找尋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的本科教育路徑,而且是中國高等院校發展自主寫作課模式的首次系統嘗試。”彭剛告訴記者,清華正在啟動新一批的寫作與溝通教師招聘,“期待課程會在教師隊伍的壯大、教學相長的氛圍中進一步完善。”


來源 |《光明日報》 2019-03-26 08版

記者 | 鄧暉

圖片來源 | 教務處、寫作與溝通教學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