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社會學:人情練達“老好人”是怎麼煉成的,太現實了

萬事還須天養人。

社會上職場中有這麼一種人,所謂“人緣好”、“人情練達”的老好人。

這樣的人表現在性格溫和,外表儒雅,談吐生風,理論知識很高,首先給人一種親善的形象。

其次是隨和,能坐在會議桌的頂端侃侃而談,又能鑽到桌子下去接網線。

最後是能忍,好像對於某些尖銳的話題能巧妙地避開,即便是某些針對個人的問題,也能另闢蹊徑地轉移。

現實社會學:人情練達“老好人”是怎麼煉成的,太現實了

有人說,這不好嗎?問題不在於表象,問題在於這一切都是偽裝。不管是互不得罪、左右逢源還是中間緩衝都能做得遊刃有餘。但現實中,這種人往往被人唾棄,其本質的原因就是做了表面文章而忽視了事情的本質。

因為,事情的本質往往容不下這樣的左右逢源。

現實社會學:人情練達“老好人”是怎麼煉成的,太現實了

身邊就有這麼一個人,瘦瘦高高,西裝革履,斯斯文文,給人一種親切的感覺。大家都親切地稱為“老師”。

老師可不是一般的人,職場經驗豐富,理論水平很強,說話溫文爾雅,不高聲,肯幫忙。

進公司就高調宣稱:我是來提升公司的管理的,這是要流血的。其它的高管們面面相覷,但是出於“大局觀”,默認或者不默認地點了點頭。印象中這是唯一的一次強勢表態。

現實社會學:人情練達“老好人”是怎麼煉成的,太現實了

魯迅 《彷徨》:“他從此又開始了往事的溫習和新的考驗,逼我做出許多虛偽的溫存的答案來,將溫存示給他,虛偽的草稿便寫在自己的心上。”隨後的工作中,老師本該像表態中的一樣雷厲風行、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規範公司的管理制度、運作機制。但現實中遇到阻力以後迅速退後,退在幕後,因為這樣才能自保,維持著自己好人的形象。

現實社會學:人情練達“老好人”是怎麼煉成的,太現實了

明知老部門的領導不好說話,於是就選擇不交流;

明知新部門機制不完善,作為行政部經理的卻拋棄自己的職責,讓新部門自己去和公司溝通;

明知老闆脾氣暴躁,卻一而再,再而三地向老闆傳遞各種小道消息。

現實社會學:人情練達“老好人”是怎麼煉成的,太現實了

畏難情緒、表面工作、附和著各方意見,玩平衡,原來這個“好人”是這麼做的。這樣的做法讓人“感覺舒服”,至少沒有硬來,比起那些大刀闊斧的人來說,人緣更好。但往往事情的本質和“好人做法”是相悖的。

現實社會學:人情練達“老好人”是怎麼煉成的,太現實了

孔子就有一句話:鄉愿德之賊也!意思就是老好人是道德最敗壞的人。1.你活在自己的圈子裡,不可能沒有和自己爭鋒相對的人,或者說你反感的人。那麼老好人會幫你的同時你能確定他不會幫助你的對立面?這樣的人,毫無原則,沒有自己的價值觀,可以說沒有明確的是非正誤評判標準,他不在乎你是做的事正確與否,只是為了營造人際關係。

現實社會學:人情練達“老好人”是怎麼煉成的,太現實了

他有可能瞬間成為你的敵人,但同時他成為了你的朋友也是非常不可靠的,這樣的一權衡,正常人都會嗤之以鼻吧。2.刻意營造人際關係是弱者才需要的,真正優秀的人,是不需要刻意營造人際關係的,這個觀點我會貼出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很大程度贊成了我為人處事的做法,也給我提供了原則。3.沒有絕交就沒有至交。4.工作後我還想說一點,引用毛主席的一句話,鬥爭中求團結則團結存,妥協中求團結則團結亡。個人來說不敢跟人對抗別人就不會把你放在眼裡。

現實社會學:人情練達“老好人”是怎麼煉成的,太現實了

當今社會,溫吞水式的發展大家都不願意看到,但往往在公司職場中,最受排擠的又是哪些銳意改革的人,老好人一直都存在。在小公司,如果老闆的意識不到位,機制不健全,老好人就會比改革者日子好過。

不過,我很鄙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