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真有于成龍這個人嗎?

趙信義


清朝不僅有于成龍其人,而且有兩個于成龍。一個是漢臣于成龍,一個是漢軍于成龍。

漢人于成龍

這位於成龍的仕途是在明清之際。于成龍,山西永寧人,明崇禎年間的貢生。清朝建立之後,順治十八年,被授為廣西羅城知縣,廣西當地民族關係十分複雜,但于成龍治理有方;康熙六年,升遷為四川合州知州,他革除當地的弊端,大力整治,使得當地得到了有效的治理。他在任湖南黃岡同知時,對維持當地治安進行了有效治理。十三年,又署理武昌知府。當時正值吳三桂叛亂之際,波及湖南地區,于成龍當時也參與了反抗鬥爭,湖南地區平定後,繼而安撫民心。

康熙十七年,于成龍又任福建按察使,對當地的冤獄進行了重新審理。十九年,升為直隸巡撫,康熙朝之時,直隸還沒有總督,直隸巡撫是當時直隸的最高長官。于成龍任職直隸期間,關係民間疾苦,賑災蠲免一應事務管理的十分妥善。並參劾了大量的貪官汙吏,被康熙皇帝譽為“清官第一”。隨後,于成龍又升遷為江南江西總督,值得注意的是,此間,他還推薦了另外一個于成龍擔任直隸通州知州。二十三年,年邁的于成龍卒於江蘇安徽巡撫任上。

民間常說的天下第一廉吏,便是指這個于成龍。他為官期間,從不攜帶家屬,去世之後,他的身邊只有一件官袍和隨身使用的幾個茶盞飯碗罷了,生活十分清貧。他這一生都在為民請命,關心百姓疾苦,所以百姓知道他去世之後“罷市聚哭”,可以想象當時的情景了。

漢軍于成龍

第二位於成龍是漢軍鑲黃旗人。所謂的漢軍,雖然本質上是漢人,但因為加入了八旗,所以稱之為旗人。在清代“不分滿漢,但問旗民”所以說漢軍和漢人是兩個身份之人。

于成龍在康熙七年由陰生授直隸樂亭縣知縣,在康熙二十年之前,他一直在直隸地區擔任知縣、知州等不起眼的職務,又因當地十分動盪,緝盜之事往往出現差池,所以屢降屢升,官位一直不溫不火。

直到二十年,也就是漢官于成龍推薦他當了江寧府知府,才開啟了他的仕途升遷之路。最終這位於成龍做到了直隸巡撫、河道總督。因他對直隸地區十分熟悉,所以對於維護直隸地區治安,推行保甲制度十分在行,而且在治理河道方面也十分有名,深得康熙皇帝器重。

兩個于成龍皆是清朝康熙年間十分有名的大臣。漢軍于成龍時常以漢人于成龍為榜樣,效仿其清廉務實。雖二人曾經做過同樣的官,同樣清廉,但還是有一定差異的。一個是旗人,一個是漢人;一個主要在南方任職,一個主要任職直隸;一個因清廉為民請命而深受百姓愛戴,一個專職於河道治理而為朝廷立下了汗馬功勞。兩個于成龍都為清朝做出了很重要的貢獻,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史海爛柯人


清朝有于成龍這個人,但是沒有證據,畢竟你閉上眼睛就是天黑,我說天上有太陽你也不一定相信。





清朝不僅有于成龍這個人,而且記載於史冊的于成龍還不止一個人。康熙一朝就有兩個叫于成龍的著名人物,他們曾同地共事,都官至一品總督,並且都為清正廉潔、勤政愛民的廉吏。

其中一位於成龍(1617~1684)山西永寧州人(今山西呂梁市),號北溟,諡清端,即清端公于成龍。這也是我們大家熟悉的于成龍,電視劇《于成龍》的主人公。

圖——影視劇中成泰焱版于成龍

此于成龍是明朝副榜貢生,也就是備取生,不算中舉。清朝順治年間于成龍參加科考仍然沒有中舉,直到入了國子監學習畢業才進入仕途。此時他已經44歲了,可以說大器晚成。

于成龍當官後,為政清廉,整頓吏治,多行善政,深得士民愛戴。康熙稱其為“清官第一,天下第一廉吏”。

圖——于成龍雕塑

另一位於成龍(1638~1700)比山西于成龍小21歲,遼東蓋州(今遼寧蓋州)人,為漢軍鑲紅旗人,字振甲,諡襄勤,稱為襄勤公于成龍或於振甲。

于振甲(為了區別于山西于成龍)不同於于成龍,生下來就是旗人,不能參加科考。和于成龍相同的是,于振甲也是通過進入國子監學習而進入仕途。

于振甲出仕做了樂亭(今河北樂亭縣)知縣,後來官至直隸巡撫,這個職位於成龍也做過兩年。

和于成龍不同的是,于振甲的主要功績在於治理河道。北京的母親河-永定河就是因於振甲而得名。


圖——影視劇中於振甲形象

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渾河發大水,和永定府境內河流合水一處,給北京帶來了嚴重水患。當時于振甲以總督兵部尚書兼右都御史管直隸巡撫,康熙親自點名于振甲治理河道。

于振甲親自查勘渾河河道,決定加固石盧段舊堤的同時,對盧溝橋以下河段進行大規模治理,疏築兼施,既築河堤,又浚河床,治水的同時注意治沙,並注重上、中、下游全程治理,改變以往歷朝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局面。

經過於振甲不懈努力,渾河終於治理成功,從此改名永定河。

後來于振甲被任命為河道總督,統領全國河道治理。黃淮地區自古就是中國河水氾濫地區,為了徹底根治這一頑疾,于振甲日夜操勞,積勞成疾,死在了河道總督的任上。

于振甲死後,朝廷追封太子少保,諡號襄勤。


圖——于成龍(于振甲)墓,現已破壞

兩個于成龍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山西于成龍官總督江南、江西兵部尚書,卒贈太子少保,諡清端;遼寧于成龍歷官總督河道、兵部尚書兼右都御史、前都察院左都御史、太子少保,諡襄勤。

二人都不是通過科考進入仕途的;二人都曾任直隸巡撫;二人都因為清廉得到康熙御批嘉獎;二人都是因勞成疾死於任上;二人都獲得朝廷諡號。

不過相對來說還是山西于成龍能力強一點,遼寧于成龍屬於漢軍旗,出身好一點。

說了這麼多,清朝有沒有于成龍,就在你怎麼看了,非要說沒有的話我也無話可說。



既然看到這了,順手點個關注吧,又不會懷孕,也不會掉肉。

資料來源:《清史稿·列傳六十四》、《清史稿·列傳六十六》


別酒怯流年


▲晉劇《于成龍》劇照

于成龍,字北溟,山西永寧州(今呂梁方山縣)人,祖籍位於今呂梁柳林縣於家溝村,被康熙皇帝贊為“天下廉吏第一”。早在崇禎十二年(公元1639年),于成龍就參加了鄉試,因發現考官收受賄賂,便在試卷上寫文攻擊,結果出榜後只考取了一個副榜貢生。副榜貢生雖然不算中舉,但可以參加後面的會試。會試之後,于成龍以贍養其父為由,放棄了做官的機會。

▲清朝國子監

清朝建立後,于成龍也參加了多次科舉,但都未能鄉試及第。後因生計勞累奔波,只得暫時放棄科舉。順治十八年(公元1611年),于成龍進入國子監,結業後清廷將他分配到偏遠荒蕪的廣西羅城擔任縣令(正七品)。因非科舉而入仕途,其前途可謂渺茫。其次,廣西羅城過於偏遠,親人紛紛勸阻,但他懷著“此行絕不以溫飽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的抱負,毅然辭別父母妻兒,隻身赴任,時年44歲。

▲清朝廣西地圖

說起來,清廷對廣西的有效統治還不足兩年。于成龍上任之初,只能住在當地的關帝廟中,因為亂世之初,盜匪橫行,他採用重典治理羅城,很快將縣城治安整頓了一番。同時,他又鼓勵農耕,還以身作則耕種農作物。為發展農業生產,流民只要肯在羅城定居,縣令于成龍就會親自歡迎並鼓舞其放心生產。在他的治理下,羅城發展很快,三年任期結束時當地百姓十里相送,人稱“於青天”。

因其卓越表現,兩廣總督金光祖在考核中將他評為廣西省唯一“卓異”。于成龍遂升任四川合州知州,此後又歷任湖北黃州府同知、知府,同樣在考核中被評為“卓異”。連續三次因工作成績卓越而考核的“卓異”,于成龍的光輝業績無法掩蓋,他由此進入康熙皇帝視線。事實上,這樣的成績在整個清朝也極為少見。

▲康熙皇帝畫像

普通官員一旦進入皇帝視線,只要不犯錯誤、有能力,那麼升遷幾乎是註定的。于成龍此後果然平步青雲,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起出任兩江總督(從一品)。對於他19年間連升11級的驚人速度,卻從未有人提出反對意見,或許是因為于成龍除了工作成績突出外,還有獨特的人格魅力。

于成龍調任湖北之後,依然保持艱苦樸素的作風,如不是被人發現,很難想象他竟然和僕人吃的一樣。擔任兩江總督時,人們赫然發現這位封疆大吏居然吃不上肉,整天都以青菜下飯,一時間全省譁然,給他起了個“於青菜”的綽號。值得一提的是,于成龍不僅嚴於律己,御下也非常嚴格,因此無人敢在他眼皮子底下謀私。他撰寫的《新民官自省六戒》,更是被被奉為清朝地方官的行為準則。在執政方面,他秉公執法又不濫用刑罰,多數冤假錯案得以在他手上平反,時人稱之“於青天”。

▲于成龍故居

從政二十餘年,于成龍與家人聚少離多,赴任從不帶家眷,孑然一身。在兩江總督任上,于成龍終因操勞成疾去世,遺物僅一件朝服。康熙皇帝破例親撰碑文,金陵百姓聞之痛哭流涕,送葬隊伍多達30萬人,綿延二十餘里,哭喊嚎啕掩蓋長江流水之聲。


趣觀歷史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瞅著題主的問題,老梁心裡老大的不樂意,啥有這人嗎?請您把哪嗎字給擼了好嗎?老梁為俺山西這嘎達出這麼個牛掰的人開心的要命。想必大傢伙知道于成龍這三字,是從2000年中央電視臺整的一套電視劇《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龍》知道的吧。

這事咋說呢?現在的電視劇除了胡編亂造就是胡編亂造,但這電視劇那比黃金還真,不過要老梁說,真的于成龍比電視劇裡演的還厲害。

說道這裡,估計大傢伙要問了:“厲害到哪了?”

老梁這就擼起袖子和大傢伙掰扯掰扯。

大器晚成的于成龍

這麼說吧,于成龍這人屬於那種大器晚成的人,應了那句老話時也運也命也,沒得辦法!但人家的腦袋瓜,滿滿的腦細胞,智慧這東西在人家的腦殼裡不算個事。

崇禎十二年的時候,于成龍開始準備進入體制內,這就參加了鄉試。大傢伙都知道,那個時間點上,官場上那叫個黑,而且是烏漆嘛黑的黑。于成龍蹲在太原的考場上,居然發現考官在太陽公公溫暖的懷抱之下,一幫子講究儒家經典的讀書人面前,玩起了行賄受賄。

當時老於這腦仁蹦起三尺高,這叫啥事?蹲在自己的那不足一平米的號房裡,大筆這麼一揮就寫當今天下的混亂。就這卷子交上去,大傢伙也能想到名落孫山,那是板上釘釘的事。但總算還是撈了一個副榜貢生。

說到這這裡,估計就有人要問了:“啥叫副榜貢生?”

就是候補隊員,您這不算中舉,但也有參加會試的資格。老於這心裡老大不痛快,你說不中就不中,還整個副榜?當然最後老於會試還是參加了,但參加完成後,撅著屁股將官帽子丟給了朝廷,自己個回家去了。

掐著時間點的,這就換了天,這就到了順治四年,于成龍到了太原開辦的學校,又學了四年,又一次參加了鄉試,不過這次是真的落榜了。這天他的年齡已經到了三十五歲,人生的路也走了一半。

大傢伙都知道,人到中年這家裡上有小,下有老的,很多事情已經身不由己了。為家裡那幾張嗷嗷待付的嘴能填飽肚子終日忙碌。順治十五年的時候,于成龍的老父親這就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于成龍蹲在自己的家門口,總覺得這世界上還有更重要的事情等著自己去做,於是一拍大腿,一腳就踏入了國子監學習,這學習期滿之後,這就正式的步入了體制之內,這一年他已經四十四歲。

建功立業

廣西羅城縣縣令的官帽子這就丟給了于成龍,家裡人一聽是這破地,一致反對他去這裡。為啥?這地方到滿清手裡不到兩年的時間,整了倆大腦袋去管理,一個直接死在了那裡,另一個撅著屁股跑了回來。就這情形,去了這就是找死的行為。

“怕啥?”于成龍不信這個邪,這就去了。

到了地,于成龍才發現這比他想想中的還要糟糕。大傢伙能想到嘛?一個縣城,城裡居然只有六戶人家,泥糊的牆,草棍搭的屋頂這就叫房子,這地方腦門上貼個村子的字號都讓人覺得虧的慌。您在瞅瞅那縣衙,就三間房,還是那種四面漏風的茅草房,就那架勢,感覺您在旁邊吹口氣,這房子一準塌。

于成龍沒轍,這就帶著五名隨從蹲在關帝廟裡休息。沒多久這五名隨從要麼死了,要麼跑了,就剩下倆苦大仇深的隨從。

一般能稱的上廉吏的,都是能吏,而且都是那種八十頭牛拉都拉不回頭的主。于成龍敲了敲自己的鐵腦殼,就打算用這鐵腦殼去撞這地,讓這地換個天玩。

于成龍抱著為民而死的信仰,加上亂世用重典的信條,整頓吏治,加強聯防。為了剪除那些個為非作歹的強盜,自己裝乞丐,裝老農,滿羅城縣的地域裡溜達。最後竟然達到了,只要是強盜,他于成龍居然能如數家珍的倒出他的來歷以及家庭住址。

老於都做到這份上了,以前強盜們敢大白天的打劫,但現在你試試?脖子想嚐嚐老於的破刀片子玩玩,老於很樂意送一程。

三年,就用了三年,羅城這就變了樣,換了天。

這年終寫業績報告,這就報道了兩廣佈政使金光祖的手裡,金光祖一瞅:“能人啊!卓異!”

就這倆字您就是翻遍了全廣西,就這一個人。憑著這倆字,老於這就升官了,四川合州的知州的大帽子就扣到了老於的大腦袋上嘍。

老於在羅城這地,已經呆了七年之久,他走的時候,滿城的老百姓都出來為他送行,都不想讓他走。可憐咱老於就是清官,老百姓走了,一摸口袋,這到合州的路費都不夠,得,忍著吧。

升官

老梁這麼說,這合州他也不是啥好地,這就是個戰亂過後的地,十室九空都不誇張。老於就是能人,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這地頭一百戶的人口就翻了十倍之多,一千戶都冒了頭。四年之後,您再瞅瞅,這哪是戰亂過後的地,城裡熙熙攘攘的都是人,大傢伙雖然還是瘦了點,但笑容多了,衣服不至於還露著腚,老梁說的誇張一點,北京的天橋也差不離吧。

好吧,湖廣巡撫張朝一瞅:“能人啊!卓異!”

咱說文治老於首屈一指,那武功是不是就差了。老梁送您一句,遠遠的,遠遠的,那紅火那轉去。

老梁舉個例子,康熙十二年,於老於腦殼上又被貼了一個“卓異”的字號,這就被調到了武昌當起了知府。好吧這個時間點,正趕上吳三桂這掘了大明基業的混蛋造反。

吳三桂耍了個小心眼,這就派自己的部下跑到老於的地頭,聯絡鄉里人造反。

這暴亂可就發生了,老於一琢磨先發了告示安民,接著自己個單人獨馬的跑到鬧事的山寨當說客,十天這就把這暴亂給平息了。

跟著第二次暴亂又開始了,這次的暴亂基本上有錢的大戶都參與進去,想要在這天下大亂的時候分一杯羹。老於這次可不幹了,一揮手這就召集起一幫子鄉勇幾千號人,這就和在數量上佔絕對優勢的暴亂分子幹起來。

這一波操作下去,老於把暴力分子全都收拾的乾乾淨淨,還把暴亂的大腦袋給抓了,接著又乘勝追擊,這就用二十天的時間解決問題。

三次卓異!這就引起了康熙的興趣,所以江南這有名的肥地就丟給了于成龍,讓老於這個廉吏去治理。

在這裡老梁插一句,老於蹲在江南這地做官,他沒嘗過啥是肉味,被大傢伙叫做於青菜。

當官到到了兩江總督的位置上,最後死的時候,就在床頭的櫃子裡發現一套官服,其他的是啥也沒有。康熙帝破例親自給老於撰寫碑銘,這就是對他一聲廉潔的最高褒獎。

老梁再插一句,當年他當兩江總督的時候,到南京上任,這消息一傳出來,南京的布價大漲,尤其是那些個有錢人大傢伙一棍腦全把綾羅綢緞都脫了,穿上了布衣,搞個結婚啥的都不敢大張旗鼓的搞音樂,當官的著急忙慌的解散多餘的奴僕。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清朝當然有于成龍這個人,而且是一個非常著名的能吏與廉吏,《清史稿》裡有于成龍傳,那我們來了解一下歷史上,于成龍是怎麼樣的一個人。

于成龍生於公元1617年,萬曆四十五年,是山西永寧人(今山西呂梁市)。

崇禎十二年,公元1639年,于成龍第一次參加山西的鄉試,成為副榜貢生,也就是不是舉人。

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于成龍再次參加鄉試,未中。

順治十八年,于成龍入國子監,此時于成龍四十四歲,也就說明於成龍既不是舉人,更不是進士出身。

清廷任命于成龍成為廣西羅城的縣令,而清拿下羅城僅有兩年,前面兩任的縣令是一死一逃,于成龍不顧家裡的反對,支身前往羅城。于成龍遇到了很多困難,但他毫不畏懼,用了三年的時間,羅城大治。

兩廣的布政使金光祖十分讚賞于成龍,羅城之治成為全省的榜樣。

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時任兩廣總督的金光祖舉薦于成龍,以政績突出,擔任四川合州的知州,從五品。

于成龍在合州的表現也很好,合州的人口與墾地大增,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于成龍升任湖廣黃州府同知,也就是知府的副手,正五品。

于成龍在同知任上四年,被任命為知府,從四品,任上又是四年,政績評價同樣突出,所以很受湖廣巡撫張朝珍的讚賞,所以被任命為武昌知府。

康熙十六年,于成龍成為湖廣江防道道員,正四品。康熙十七年,于成龍成為福建按察使,正三品。

康熙十九年,于成龍升為直隸巡撫,從二品。康熙稱讚他為“清官第一,天下第一廉吏”,沒多久,于成龍升任為兩江總督,從一品。

康熙二十三年,于成龍死在兩江總督的任上,終年六十八歲,于成龍死的時候,他的木箱只有一套官服,沒有其他的東西,可見於成龍之清廉。被贈太子太保,諡號為清端,入賢良祠。

于成龍死的時候,兩江的百姓痛哭,康熙親自為其寫碑文。


歷史簡單說


于成龍,歷史確有其人。不但有其人,而且被贊為“於青天”。

于成龍出生於明朝萬曆四十四年,山西人士。清順治十一年,于成龍被派往廣西羅城縣任知縣。于成龍另行之時,只待家中隨從二人,走了大半年才到了羅城縣,到達之後已經跟乞丐沒什麼兩樣。羅城縣地處群山之中,少數民族雜居,民風粗獷兇悍,常常發生械鬥事件。當時全縣城只有六戶人家,有一處小官衙,因為常年沒有縣令,早就坍塌。于成龍只好和僕人寄居關帝廟內。關帝廟四外透風,出來一張供案當桌子,三人全部睡在地上,連張床都沒有。

于成龍走訪鄉間,到田間地頭跟老百姓拉家常。鼓勵在外人員回鄉,化解族人矛盾,教化百姓禮儀等等。三年之後,此地大變樣。七年之後,等他離任之時,百姓無不落淚不捨。送行百餘里,仍依依不捨。

于成龍以“卓異”被廣西巡撫舉薦,康熙六年,授予他四川合州知州。于成龍到達四川不負皇恩,將因戰亂變得荒廢不堪的合州只用了一個月時間,便有一百戶增長為一千多戶。四年之後,此地變成繁華場所。

此後,于成龍先後被康熙授予湖廣下江陸道道員、福建按察使、直隸巡撫、兩江總督等職。被康熙親賜匾額“清官第一”,並贈他白銀千兩、御馬一匹。

于成龍所到之處,百姓無不歡欣雀躍,紛紛稱讚他為“於青天”。康熙二十三年,為民操勞一生的老總督于成龍在衙門的椅子上端坐而逝,享年67歲。于成龍為官二十餘年,不論到何地從未攜帶家眷。他去世後,負責身後事的一干人等,在他的居室收拾遺物時,只在床頭的箱子裡,找到一套粗綢做的袍子。瓦甕裡有幾石米和幾罐鹽豆豉,文武官員無不慟哭失聲。

於青天仙逝,百姓無不為此悲傷,人們聚在一起痛哭,有人專門繪製他的畫像祭祀在廟堂,前往總督署祭奠他的百姓每天有萬人之眾。

康熙得知消息,對文武感嘆道: “居官如於成龍,能有幾耶?”


大獅


許多人認識于成龍都來自央視大戲《一代廉吏于成龍》,近年反腐劇投拍少,反腐卻愈演愈烈,所以這部2000年拍攝的電視劇與2014年後得到反覆復播。

于成龍歷史上確有其人,他是山西永寧州(今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人,祖上在明朝曾多次出仕,于成龍於崇禎十二年參加科舉考試,因為看不慣科場舞弊,當了回憤青,在考卷上大肆發飆,雖然獲得了會試的機會,但他以父親生病為藉口辭去做官的機會

順治年間,于成龍再次參加科舉,但依舊落榜,順治十八年,于成龍入國子監學習,畢業後為了照顧家庭,選擇了到邊遠地區廣西羅城做縣令,當時的廣西盜匪橫行,瘴氣遍地,給錢人家都不願意去,44歲的于成龍為了進入體制內不得已選擇支援邊疆。

哪知他這一去反倒幹出一番大事業。來到羅城的于成龍採取“治亂世,用重典”的方法,為官三年,就使羅城擺脫混亂,受到兩廣佈政使金光祖的重視,年度考核優秀,被評為全省治理先進個人,並被舉薦為廣西省唯一“卓異”。

KPI第一名的于成龍被提拔為四川合州(今重慶合川區)知州,今天看起來這是個不錯的位置,但在當時卻是另外一個給錢都不願意去的爛地方,由於張獻忠屠川,加上清兵的禍害,合州的野豬都比人多。但于成龍自帶光環,上任兩年合州就人口暴漲,荒地得到大幅開墾,建設根據地有功的于成龍再次獲得提拔,出任:湖廣黃州府同知。

在黃州的四年,于成龍成績優秀,二次獲得“卓異”獎學金,被提拔為武昌知府,上任沒多久就趕上了吳三桂造反,吳三桂手下湖北籍軍官眾多,私底下大量攛掇造反,于成龍當機立斷,挫敗了多起反叛陰謀,受到朝廷通令嘉獎。

此後于成龍官運亨通,康熙十六年,于成龍升湖廣下江陸道道員,康熙十七年,于成龍升福建按察使。未逾兩年,又出任兩江總督。

從一個偏遠地區的小縣官做到最富庶地區的封疆大吏,于成龍的官員生涯簡直是個傳奇。

除了能幹活會幹活,于成龍還是出了名的清官,當年他離家做官為了改善生活不假,但他卻恪守讀書人的操守,從來不貪財不腐敗,他天南地北宦海20餘年,隻身天涯,不帶家眷,只一個結髮妻闊別20年後才得一見,康熙二十三年于成龍病逝於兩江總督任上,遺物只有一套官服,別無餘物,南京男女老幼,商販僧侶皆痛哭流涕,康熙帝追贈他為太子太保,並破例親為他撰寫碑文,讚譽他為:天下廉吏第一。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于成龍為官半生,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恪守了讀書人的本分,值得後人敬仰!



日慕鄉關


誠邀,如題。看到這個問題,小編不得不感嘆一句影視劇的力量還是很強大的。與影視劇相比,正統的史學故事反而因為枯燥無味很少得到人們的青睞,比如最近熱爆的《于成龍》就把一代廉吏于成龍的故事廣為傳播,那麼問題來了,清朝真有于成龍這個人嗎?

影視劇中的于成龍大公無私,自入仕以來從羅城縣令做起,寬厚仁愛,甚有功勳,累官至兩江總督加兵部尚書銜。于成龍為官勤政愛民,不僅治下有方,還敢與皇親國戚江寧將軍以及權臣明珠索額圖等做對,真可謂官之楷模,上對得起天地,下對得起黎民。那麼真實的于成龍有這麼厲害嗎?

劃重點,其實大清一朝,是有兩個于成龍的。

據史料記載,清朝名為“于成龍”的官員有兩個,一個是治河官員,一個是治民官員。影視劇中所描繪的于成龍應該是後者,于成龍是清山西永寧州(分離石縣)人。生於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卒於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終年67歲,諡“清端”、贈太子太保。于成龍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舉副員,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出仕,歷任知縣、知州、知府、道員、按察使、布政使、巡撫和總督、加兵部尚書、大學士等職。在20餘年的宦海生計中,三次被舉“卓異”,以卓著的政績和廉潔刻苦的終身,深得百姓敬愛和康熙帝讚譽,以“天下廉吏第一”蜚聲朝野。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前些時候看了一期《開門大吉》,三德子趙亮說了一個消息,今年九月《康熙微服私訪記》第五部就要開拍了。



想到了小時候第一次看《康熙微服私訪記》的時候,沒當康熙裝❌要玩完的時候,欽差大臣於世龍就來救駕了。這個於世龍的原型就是于成龍。



在2017年《于成龍》這部電視劇播出,主要講述了于成龍為民請命的宦海經歷。從最底層的官吏做起,一直做到了封疆大吏。

于成龍這個人是真實存在的,生於明朝萬曆年間,在滿清入關統治中國後才開始了自己的仕途,所以他“成龍”的時間比較晚。



順治十八年,44歲的于成龍拋妻別子,遠赴廣西羅城為縣令,當時的廣西羅城只有6戶居民,府衙已經破敗不堪,跟隨前來的隨從或死獲逃,只留下了于成龍一人在羅城縣理事,但是這確實其邁開仕途的第一步。

幾年後因為政績頗佳,50歲的于成龍升任合州知州。其後多次因為政績突出被連續升任。

到了1674年,于成龍已經是黃州知府,但是時值三藩作亂時期。當地麻城縣有人附庸吳三桂作亂。于成龍當機立斷,組織數千鄉勇主動進剿,最終平息了叛亂。



之後仕途一路平坦,先後出任湖廣下江陸道道員、福建按察使。最終出任為兩江總督。這一年于成龍已經63歲了。

在升任兩江總督後四年,于成龍病逝,當他去世後,僅僅留有一套官服,別無他物,可以說是清如水明如鏡,南京的父老百姓為之動容。康熙也親自撰寫碑文,表彰他的一生廉潔刻苦。


我是越關


向敬之

清朝不但有于成龍其人,而且有兩個,是同時代人,都是康熙的廉吏重臣。

一個為漢人,即山西于成龍(1617—1684),三此被舉卓異,官至兩江總督兼兵部尚書,以卓越政績和廉政官聲,贏得百姓擁戴,被康熙帝讚譽為“天下廉吏第一”。我們今天熟悉的電視劇《一代廉吏于成龍》《于成龍》,講述的就是此人,憑藉前明的一個貢生學歷,由治理南疆邊遠羅城而嶄露頭角,在仕途二十餘年,官至督撫,卻慷慨賑濟,一貧如洗,平日裡盡吃蘿蔔青菜,卻成就了天下第一廉吏的美名。

因為康熙朝有兩個于成龍,故而山西于成龍又稱“老於成龍”,而另一個則為“小於成龍”,即漢軍鑲黃旗于成龍。

漢軍于成龍(1638—1700)曾為養豬倌,因廕生入仕,從縣官做起,官至直隸巡撫、左都御史、河道總督。他是康熙朝的治河名臣,曾在安徽按察使任上,反對時任河道總督靳輔的治河方案,引發長達數年的朝堂之爭。康熙很是看重於成龍,而且決意懲處權臣明珠,也是因為此于成龍對康熙直言明珠及其親信大學士餘國柱賣官鬻爵。

有趣的是,康熙二十年,老於成龍由直隸巡撫,被擢升為兩江總督時,曾奏請朝廷補缺江寧知府。康熙任命的知府就是小於成龍。二位於成龍不但同朝為官,而且有過上下級交際。康熙巡幸江寧時,曾勉勵小於成龍多向老於成龍學習,傳為佳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