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5G技術,跟你我有什麼關係?

英特尔5G技术,跟你我有什么关系?

英特爾退出5G 智能手機調制解調器業務了,在5G時代,我們還能“觸摸”到英特爾?

文︱亞亞君

圖︱現場拍攝&英特爾

在幾天前(4月27日),英特爾宣佈計劃退出 5G 智能手機調制解調器業務。這個消息發佈在蘋果和高通和解幾小時之後,消費者、媒體等群體很容易將兩者放在一起聯想,畢竟在邏輯上也存在因果關係。對於手持最新款iPhone的消費者來說,這一消息讓他們腦海中瞬間蹦出一個拋棄鏈——蘋果的5G拋棄英特爾,英特爾拋棄5G智能手機調制解調器。掐頭去尾,突然就成了5G沒英特爾什麼事了。

能點開此篇文章的你,一定知道上面這句話是可笑的。畢竟,那篇關於退出5G手機基帶的新聞稿中緊接著就是一句“英特爾還將繼續投資其 5G 網絡基礎設施業務。”畢竟,5G不止眼前的手機,還有云和網絡。只不過,我們未來很難再把英特爾放在手上把玩了,就像觸摸iPhone XR/XS那樣近距離。

作為消費者的我來說,對5G的理解是膚淺的,現實告訴我只需膚淺即可,畢竟與我爭的面紅耳赤的僅僅是運營商們,“為什麼我的套餐費這麼坑?欺負老人?”我的面紅耳赤指不定還能換來短暫的額外的流量來作為戰利品。

而英特爾呢?它又不會幫我討價還價,這會兒又退出5G基帶業務,豈不是離我十萬八千里。英特爾數據中心事業部網絡平臺部門市場開拓高級總監杜唯揚卻說:“全球大部分(5G)核心網都在英特爾X86上跑。”在今年CES上,英特爾透露,針對5G將推出的基於10nm製程工藝的網絡系統芯片Snow Ridge。通過將英特爾架構引入基站,允許計算功能在網絡邊緣分發。

杜唯揚說這些是“看不到摸不到的。”在昨天的2019上海5G創新發展峰會暨中國聯通全球產業鏈合作伙伴大會(下簡稱“峰會”)上,我似乎看到了與英特爾之間的距離。

英特尔5G技术,跟你我有什么关系?

峰會現場英特爾和聯通簽署冬奧戰略合作備忘錄

我與英特爾的距離

在峰會上,中國聯通除了宣佈在49個城市正式開通5G試驗網絡外,還發布了“7+33+n”的5G網絡部署策略,並推出全新的5G品牌標識——“5Gⁿ”。現場還展示了5G終端產品。

英特尔5G技术,跟你我有什么关系?

其中,在“千里看冬奧”這塊展區,我感受到了與英特爾的距離。“千里看冬奧”的意思就是“直播”,現場展示的有進化版電視直播和8K 360°VR直播。

英特尔5G技术,跟你我有什么关系?

“千里看冬奧”展區

現場英特爾工作人員講解大概可以總結為以下幾個意思:

1,英特爾攜手中國聯通進行端到端8K 360度VR現場直播演示,讓觀眾獲得身臨其境般的現場體驗。

2,該演示展示了5G和邊緣雲技術用於在英特爾平臺上實現低延遲、成本高效的360度VR直播解決方案,其需要的網絡帶寬只有傳統視頻傳輸方式的一小部分(低於25%)。

3,英特爾的開源SVT HEVC軟件編碼器和Tiledmedia的基於Tile編碼框架被用於在至強SP服務器上進行實時轉碼。這個轉碼解決方案高度可擴展,可以在公有和私有云基礎設施上部署。經過高質量轉碼的VR視頻由MEC邊緣服務器通過5G NR以15到18Mbps的碼率傳輸到頭戴式顯示屏進行渲染播放,達到高水平的視覺保真度。

4,配備英特爾傲騰數據中心級持久內存的MEC和5G NR可以有效降低延遲,讓Tiledmedia能夠提供最佳的360度VR直播體驗。

5,英特爾通過視覺雲實現新一代沉浸式媒體體驗。視覺雲是專門用於在網絡邊緣渲染驚人的圖形並實現沉浸式視覺體驗的技術。英特爾正在驅動媒體的未來,攜手領先的科技公司探索潛在使用場景並驅動我們創作與協作方式的創新,比如通過以類似光纖的方式連接到雲端內容和視覺計算資源。

如果你對上面5點技術解釋不為所動,筆者倒可以簡化成一句話——當你在家吃著火鍋、喝著啤酒看奧運會時,別忘了,英特爾在你身邊。

當然除了直播,據英特爾負責奧運項目的呂冬介紹,英特爾也在著力奧運中方方面面的應用,

目前正在與奧組委各個部門都在深入探討,包括交通、安保、轉播、奧運村等,其核心是如何將5G、AI技術運用到奧運項目中,來真真切切的實現出來。在峰會上的名為《如何將信息通信技術更好的運用於冬奧會》的圓桌論壇上,英特爾發言人還賣了個關子,稱“會有相關黑科技陸續發佈。”

英特爾5G核心

北京冬奧會是在2022年,從此刻來算,還有近3年時間,可以想象,照當下速度發展,這三年時間,足以讓5G市場行情出現眾多不確定性。

“對於英特爾來說,不確定性就是一個機會。”英特爾市場營銷集團副總裁兼中國區總經理王銳女士這句話底氣十足,也不像單純的一句官方廣告詞,畢竟王銳的自信源於英特爾在“5G基礎設施建設”的領先性。

英特尔5G技术,跟你我有什么关系?

(左)英特爾數據中心事業部網絡平臺部門市場開拓高級總監;(中)英特爾市場營銷集團副總裁兼中國區總經理王銳;(右)中國聯通網絡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遲永生。

杜唯揚舉了幾個例子,似乎喚醒了在場媒體對過去幾年5G領域已有動作的印象。比如,2017年上海移動通信展期間,中國聯通聯合諾基亞貝爾、英特爾、騰訊雲召開發佈會,宣佈5G網絡的MEC智能場館解決方案已首次在上海梅賽德斯奔馳中心實現商用部署。比如,2018年韓國平昌冬奧會上,5G網絡首次亮相,不過讓人印象深刻的則是英特爾的無人機秀。

由此可見,英特爾三年後的北京冬奧會的5G秀已經不是黃毛小子,而是真正的商用落地,此前的展示都以“用戶體驗為主”。杜唯揚說:“不管標準是否確定下來,這並不阻礙用戶體驗。”這些用戶體驗的積累,成了英特爾5G方面的經驗。

“5G基礎設施建設”的策略有一種運籌帷幄的感覺,不管應用端怎麼變,總離不開基礎設施。王銳表示:“我們有先進技術的支持,然後還和聯通這樣的公司合作,才能把5G真正的推向市場。”

王銳還提到了一個數字“3000億”美金。筆者對該數字也印象深刻,在上個月英特爾媒體紛享會上,這個數字代表的是2022年英特爾放眼的總體市場規模。而5G和AI在哪?王銳說“無處不在。”

英特尔5G技术,跟你我有什么关系?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