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閱讀挑戰#, 讀書不僅是知識的輸入,也會促使人深度思考,下面輯錄了我本人的99個觀點,分三段分別發出,大多來自《風向》一書:談技術:1.面對新技術,自己抓住了叫機遇,別人抓住了叫挑戰。 2.成年後的技術,大多會活成自己曾經討厭的樣子。3.高喊去中心的,是自己想成為新的中心。4

#全民閱讀挑戰#, 讀書不僅是知識的輸入,也會促使人深度思考,下面輯錄了我本人的99個觀點,分三段分別發出,大多來自《風向》一書:談技術:1.面對新技術,自己抓住了叫機遇,別人抓住了叫挑戰。 2.成年後的技術,大多會活成自己曾經討厭的樣子。3.高喊去中心的,是自己想成為新的中心。4.就像工業革命催生了食物的吃貨,IT革命催生了知識的吃貨。5.商業信仰的集中,從來都是改良式,悄無聲息的發展;技術信仰的分佈,從來都是喧囂的,通過革命方式來實現。6.產品市場在技術和商業的左右拉扯中,就螺旋式上升了。7.大神級工程師致力於為他人創造工作崗位,普通工程師致力於消滅自己的工作崗位。 8. 這是什麼技術? “去中心、匿名、開放、對等、自治自組織、平臺化、草根、NoStop、全球分佈,會被一些人拿來乾點壞事”?這是一個答案會暴露年齡的問題:現在的答案是區塊鏈,20年前的答案是互聯網。9.技術的貶值速度,遠比通脹厲害。10.技術提供的是一種力量,只關心效率,無關道德,但也有些人喜歡給技術戴上道德的高帽子。11.顛覆式創新,往往來自獨裁式設計。12.新技術源於當代文化,老技術成為文化遺產。13.各種家用電器,就是電力網的App,並且還是to C的。14.網絡一直扮演著,模糊個體和組織邊界的作用。 15.工業技術讓世界可量化,信息技術讓世界可編程。16.液冷時代即將到來,因為再大的風也吹不涼那滾燙的芯了。17.平臺崛起的套路基本是從上向下,應用變通用。 18.P2P應用生生死死,但P2P精神永生。 談開源:19.20年前,對開源漠不關心是因為不理解理念。10年前,質疑開源是因為不理解價值。現在,質疑開源是因為理解了風險。 20.標準是用人類自然語言書寫的,人類或技術的行為準則。開源是用計算機語言書寫的,機器的行為準則。 。21.為商業軟件提供支持的邏輯,是因為產品本身出現了缺陷,是成本。為開源軟件提供支持的邏輯,是為了讓用戶獲得更好的服務,是商業利潤。 22.商業軟件傾向於追求吸引眼球的新特點和新概念。開源軟件崇尚代碼的簡潔和質量,體現內功的系統內核開發等。 23.在開源時代,創新應該從換殼開始,但不能以換殼為本。 24.商業軟件的原創性和合法性風險是由軟件廠家承擔的,開源軟件的法律風險則轉移給了用戶。25.開源是軟件的生產,從以企業為中心進化到社會化協作的基礎。26.開源軟件的許可證就是該產品的使用說明書,告訴用戶你可以做什麼不能做什麼等。談雲計算:27.互聯網的目標是提供公共通信服務,雲計算的目標是提供公共計算服務。28.過去你對雲計算搭理不理,現在雲計算讓你高攀不起。29.如果邊緣計算那麼好使,還要互聯網幹什麼?30.數據中心就是IT行業裡最像做房地產的,房地產行業裡最像做IT的。31.計算機的歷史,就是數據中心的未來。32.正如TCP/IP的興起讓運營商“淪落”成了比特管道,雲計算的興起很可能會讓智能終端“淪落”成比特接口。33.電力網的出現,催生了大型發電廠等,結束了小作坊式的電力供給。互聯網的出現,正在催生工廠化的雲計算提供者,結束小作坊式的計算供給。互聯網的雲計算企業,就是電力網的發電廠。34.什麼時候用“用雲量”衡量GDP的增長,企業裡的電工和“雲工”屬於同一個部門了,估計才可以說雲計算已經普及了。35.雲計算和邊緣計算誰也替代不了誰,可以預期接下來應該炒作“混合計算”或“聯盟計算”了。-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