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早期的霸主魏國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滅亡的?

公元前633年,晉文公作三軍設六卿,六卿是韓、趙、魏、智、範、中行氏,這六家一直把握著晉國大權。到公元前453年,只剩韓趙魏三卿(其他三卿被吞併),晉國國祚搖搖欲墜。到公元前376年,三家瓜分了晉國公室,至此,魏國走上了屬於自己的歷史舞臺,開始了自己的稱霸之路。

戰國時期,是我國曆史上封建社會的開端,在這樣的歷史變革時期,風雲激盪,魏國做為第一個進行改革的國家收穫頗豐。魏文侯作為一個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在魏國建國和改革稱霸的歷史時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新成立的魏國處於四戰之地,周邊群雄環伺:西有秦韓,南有楚國,北有趙,東有齊,地處中央,易攻難守。殘酷的地緣環境和不甘於久居人下的性格使魏文侯成為戰國最早推行變法圖強的君主。魏國在強烈的憂患意識情況下開始了在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等各方面的改革,以期破開危急局面富國強兵。內政方面:魏國拜李悝、翟璜為相,改革弊政;軍事上拜樂羊、吳起等為將,與同是出自晉室的韓趙結盟,攻掠中山國、秦國、楚國;經濟上用李悝教授法經,依法治國,推行盡地利之教的精耕細作原則,推廣農副業成功經驗,綜合利用魏國的田地和山川,提高魏國耕地的單位產量和土地的使用效率,開創性使用了國家糧食儲備調節糧食價格,魏國呈現出蒸蒸日上的旺盛生機。魏國也因此一躍而起,成為戰國時期200多年曆史上第一個稱霸的國家。魏文侯既是亂世梟雄也是一代明君,執政五十餘年,參與見證了三家分晉和魏國的崛起稱霸,是名副其實的強魏的奠基人和開創者。魏國在魏文侯和魏武侯時期走上了人生的巔峰,好嗨吆。“魏武卒”名震四方,睥睨天下,無人能敵。

戰國早期的霸主魏國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滅亡的?

魏國開創者魏文侯

戰國早期的霸主魏國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滅亡的?

魏國鼎盛時期版圖

然則,水滿則溢月盈則虧。歷史規律無法規避,關於魏國的衰落也是循序漸進,有跡可循。一個國家,人事、利益非常複雜,在變法過程當中,有人得益就有人失去,無論是經濟上的還是軍事人事方面的,國家的強大無法掩飾複雜的內鬥。從魏惠王開始,衰落凸顯,老祖宗常言說的富不過三代,一語成詬。強大的國家在一段歷史時期內,會人才輩出,群星閃耀。從魏文侯武侯時期的李悝、吳起、樂羊、西門豹、子夏、翟璜、魏成等到惠王時期的商鞅,孫臏,範睢等人才輩出,如何充分使用人才利用人才,魏惠王可沒有兩位老祖的眼光和手段,造成人才流失,就像在一個小城市有一流大學,可畢業的人才留不下來,長此以往,魏國就悲劇了,而同一時期的秦國的秦孝公和齊國的齊威王虛心納賢積累實力魏國衰落的開始也是失敗與秦齊兩國,此為人不能盡其才,衰落的第一條理由。你就說人才多不能全用吧,你倒是留下其中的精英使用啊,偏偏用些什麼龐涓之流的嫉賢妒能又沒什麼水平,偏偏依仗強大國力頻頻發動進攻,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可從總的來看,迅速消耗的國力和獲得的特別不成比例,性價比太低,特別是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魏軍二度為齊軍孫臏所敗(也是魏國人才,可惜不為魏國所用,還被龐涓迫害)。魏國名將龐涓死後,魏國軍事實力徹底衰落。

好大喜功是第二條理由。更小心眼的是魏惠王居然打破兩位老祖制定的聯合韓趙的國策,為私利攻打趙國,這才引出歷史上著名的圍魏救趙的桂陵之戰,不但損兵折將,也沒達到目的,還弄的與同宗的趙國和韓國反目成仇,四戰之地,沒有一個盟友,處處受敵,魏國由此壓力陡增,缺乏全局視野,此其三也。同時期的秦孝公、齊威王意識到除舊革新的重要性。秦孝公實行商鞅變法,使積貧積弱的秦國煥然一新。而齊威王任用鄒忌為相,推行變法革新,國家實力迅速提升。而楚國地廣物博,家大業大,一直對中原虎視眈眈。沒有了韓趙魏的聯盟體系,就沒有了韓國和趙國對秦國和齊國的壓制,不但河西之地被秦國搶了回去,東邊兩次被齊國擊敗,以至於後來造成魏國東敗於齊,西喪秦地七百餘里,南辱於楚的嚴重不利局面。用現在的話說那真是一手好牌打的稀爛。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在徐州尊齊威王為王,齊威王也承認魏惠王的王號,這標誌著魏國的霸主地位的喪失,秦國齊國開始崛起,開始了自己的稱霸之路。

魏惠王以後的歷代魏國君主,更是一輩不如一輩,況且秦國,齊國,趙國,楚國甚至燕國和韓國都先後改革,勵精圖治,人才更不可能大量回歸魏國來了,包括後來的李斯等人才徹底流失,魏國有苟延殘喘了一百餘年,終於被秦始皇一舉滅國,至此,魏國亡。

戰國早期的霸主魏國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滅亡的?

魏國生命進入倒計時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關注轉發。如有疏漏,歡迎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