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賦》之謎

是什麼原因激發了身處逆境的作者如此高亢的熱情,《洛神賦》的主題是什麼?千百年來,一直是文人墨客爭論不休的話題。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第三子,是曹丕的親弟弟,沛國(今安徽省毫縣)人。他在年輕時就極富有文采,曹操頗為寵愛,一度要立為太子。後來曹丕、曹睿相繼為帝,因此曹植備受猜忌壓迫,鬱郁而死。他前期的一些作品,表現出社會動亂和自己的抱負,後期作品充滿憤激情緒,往往通過比興寄託的方法來抒發作者受抑的不平之感和要求個人自責解脫的心情。

《洛神賦》之謎

洛河

洛神,是古代神話中的洛水女神,又稱“雒(洛)嬪”,名宓妃。《文選》李善注引淳雲:“宓妃,伏羲氏之女,溺死洛水,為神。”傳說她乃河伯之妻,又曾與射日英雄后羿相愛。

《洛神賦》是曹植於黃初初年(223年)所作。關於此賦的主題,一種說法是,《洛神賦》是曹植為懷念他死雲的嫂子甄后而作,故初名《感甄賦》。《文選》記載,曹植進京朝朝拜皇上,看到甄后的遺物,想到甄后的不幸,不禁落淚。回來時,途經洛水,看見甄后顯形,悲喜交加,寫下了《感甄賦》,魏明帝看後,改為《洛神賦》。但這種說法未見正史記載,一些學者多認為這種說法是後人從小說《感甄記》中得來的,不可信。

《洛神賦》之謎

洛神圖

持這一觀點的人認為,《洛神賦》塑了一位美麗痴情而被猜疑,懷才不遇的洛神形象。以恍惚迷離之辭,描寫了一個人神互戀,但最終不能結合的感傷故事。然而如果曹植把甄后比作洛神,那就是說槽植居然對親嫂產生了愛慕之心。這就兄弟之道而言,是其不義;就君臣之道而言是其不忠。這種不忠不義,大逆不道的事,曹植怎能做得出來。

《洛神賦》之謎

魏文帝曹丕

於是從古到今 ,許多人都對這種說法的真偽加以研究。綜合起來,是如下幾點:一、李善注本沒有此注,是宋人尤袤編寫《文選》時引用錯了。二、曹植愛上親嫂極不可能,即使是,也不會大膽地寫《感甄賦》。曹丕與曹植,兄弟之間因為政治上的半爭,本來關係就很緊張,曹植再寫《感甄賦》,將被看成是色膽包天,會引來殺身之禍。三、圖謀兄妻,這是“禽獸之惡行”,在百姓看來都不能容忍,何況是帝王之後呢?四、《感甄賦》確有其文,但並不是《洛神賦》。五、《洛神賦》一文,是把當時的皇帝曹丕比作洛神。

與此相對立的人認為洛神就是甄后。《太平廣記》中的《蕭曠》篇,《類書》中的《傳奇》篇,都有洛神女是甄后的故事描述。郭沫若在《論曹植》一文裡也認為,魏晉時代男女關係並不是那麼嚴格,進而推論《洛神賦》是為了懷念甄后而作。

《洛神賦》之謎

曹植作《七步詩》情景

關於《洛神賦》的主題,從東漢末年的文人到20世紀的郭沫若,爭論了千百年,雙方都沒有拿出充分的、直接的證據來說明《洛神賦》是否是為了懷念甄后而作。以上觀點也多是推論。如果說是懷念甄后之作,用什麼確鑿的材料來推翻否定前者所提出的疑問。如果不是甄后所作 ,那曹植為什麼要寫《洛神賦》。如果說是對君王的歌頌,作為政治上屢遭其兄迫害的曹植,又怎麼會產生像《洛神賦》那麼深摯的感情,至今令人迷惑不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