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洞村將成立鄉村振興幹部學院

十八洞村将成立乡村振兴干部学院

花垣縣雙龍鎮十八洞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石登高在“最美職工”發佈儀式上。圖/新華社

瀟湘晨報記者 張沁 長沙報道

5月3日,新華社發佈消息,中央宣傳部、全國總工會向全社會公開發布2019年“最美職工”先進事蹟。9名個人和一個團隊獲此榮譽,其中就包括湖南湘西州花垣縣雙龍鎮十八洞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石登高。

與高校聯合,交流鄉村振興經驗

接連獲得2019年全國“最美職工”、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石登高坦言,“領獎之前會覺得有那麼多優秀的扶貧人,自己獲得這些榮譽受之有愧。後來我就想,我是代表了千千萬萬扶貧人去領這個獎項,同時這個榮譽也將一直鼓勵我在今後的工作中要做得更好、更細、更實。”

“現在一線扶貧同志非常辛苦,大家都是舍小家顧大家。和貧困作鬥爭,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是扶貧人的一種責任,更是一種擔當。”石登高感慨道,“十八洞村在激化內生動力的基礎上,在脫貧攻堅方面率先走了一步,但這並不是一個句號,而是一個新的起點。”

石登高介紹,預計2-3個月的時間內,村裡將掛牌成立“十八洞村鄉村振興幹部學院”,“就是和一些高校聯合,用於交流鄉村振興方面的經驗。只要是覺得我們這兒有一點點值得借鑑的地方,我們都會毫無保留地傳授經驗,同時也歡迎全國各地的朋友和我們一起交流經驗,互相學習進步。”

“讓老百姓過上幸福的生活,讓十八洞村成為鄉村振興的‘示範村’是我們的下一步目標。”石登高表示,十八洞村爭取2020年人均年收入達1.5萬元,旅遊人數達50萬人次。“如今目標已經確定,我們要做的就是不辜負大家的期望,凝心聚力,把工作做好做實,早日達到目標,也算對得起這一份榮譽。”

去年村人均純收入增加到1萬2

今年46歲的石登高,2017年3月被選派到十八洞駐村進行幫扶。此前石登高有過近6年鄉鎮工作經歷,轉眼間駐村幫扶也已有兩年多時間,“雖然都是基層,感覺還是不一樣,扶貧的話我們要實打實地去幫助每一戶貧困戶,讓他們生活得更好。”

由於思想觀念滯後,過去老百姓存在較重的“等、靠、要”依賴思想,“修路、蓋房子、發展產業等都巴不得上面的人來搞。”工作隊及村兩委班子通過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創新推行“群眾思想道德星級化管理模式”,“要讓老百姓發自內心地認同幸福是要靠雙手奮鬥出來的。”

在此基礎上,因地制宜發展當家產業,合作開發十八洞村山泉水、打造獼猴桃出口示範基地、建苗繡扶貧就業工坊,大力發展苗繡產業……在石登高帶領下,十八洞村一二三產業相融合,形成了以鄉村旅遊為主導、以特色種養為基礎、以苗繡和山泉水為補充的產業發展格局,優勢特色產業覆蓋所有貧困戶,600多個村民有了穩定收入,30個大齡“光棍”增收致富,娶了媳婦,脫了單。

2016年,全村人均收入由2013年的1668元增加到8313元,實現整村脫貧。2018年,人均純收入增加到12128元。

聲音

在家時間少對家人虧欠多

對於工作,石登高認為: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不怕路遠,哪怕一天只看一個點,也要看到真貧。”哪怕是山高路遠,一天看望一個貧苦戶,我也一定要讓我們的貧困戶和我們一起奔向小康生活,這就是我最大的心願。

對於家人,他告訴瀟湘晨報記者:因為工作原因,一年至少有330天都在村裡工作,在家裡時間很少,對妻子、兒子,包括父母虧欠比較多,他們一直都很理解支持,也請他們繼續支持。

而對於自己,他說:盡心盡力,任勞任怨,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用真心真情和百姓溝通

絕活

提起絕活,石登高認為自己擅長的是用真心真情和老百姓溝通。多走訪,多溝通,一次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堅持下去,真心實意為他們著想,村民們總能被打動。

“不要放過一點貧困,幫助他們,讓他們如期實現脫貧,這就必須需要我們用真心真情實際來付出。”

石登高表示,扶貧過程中,最重要的便是真心真情,“不是簡單地給錢給物,激發村民自身內生動力是一方面,也要為他們著想,讓他們能更好地融入生活中,這樣下來,村民們也能發自內心地支持、認同我們的工作。”

“現在,我們十八洞已成了全國脫貧攻堅的‘明星村’,我們要繼續努力,向鄉村振興‘示範村’這個目標加油。”石登高滿懷信心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