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炎為何要毒死自己的父親?

歷史一書生


司馬炎毒死司馬昭這個事情,沒有任何可靠的資料能夠證明,基本上屬於後人按照陰謀論腦補出來的。

司馬昭265年死去的時候,享年56歲,他哥哥司馬師去世的時候48歲,司馬炎本人去世的時候55歲,年齡都不算太大,但在當時的條件下,年齡也不算小了。諸葛亮去世的時候也就54歲,像司馬懿這種活到73歲的,在當時來說算是很少見的情況。

司馬懿的原定接班人是司馬師,對司馬師也是一直當成接班人進行培養的,出仕也比較早,是司馬家真正的二號實權人物。從他的婚姻到仕途,都是司馬懿進行政治利益勾兌的重要籌碼。比如司馬師的兩個老婆,就是典型的政治婚姻。

司馬師早期和夏侯玄、諸葛誕是齊名的名士,在曹叡時期受到浮華案的打擊。在曹叡去世後,司馬師在司馬懿的安排下出仕,並且提升得非常快。在司馬家的地位很快就超過了司馬懿的弟弟司馬孚,成為二號實權人物。

在曹爽當政時期,為了和曹爽進行政治利益交易,司馬懿同意由曹爽的親黨夏侯玄出任徵西將軍,駐守長安,成為關中地區的最高軍政負責人。曹爽的代價則是,原本由夏侯玄擔任的中領軍職務,改由司馬師繼承。

相比之下,司馬昭並沒有當成接班人培養,所以出仕和仕途相對來說都沒有司馬師那麼明顯。司馬懿死後,司馬師是毫無疑問的接班人,馬上就順利接班了。但司馬師在平定毋丘儉叛亂回師的路上突然死去,當時司馬家的第一選擇並不是司馬昭繼位,就有人提出過讓司馬孚先去領軍的方案。

司馬師沒有兒子,所以司馬昭把他的二兒子司馬攸過繼給司馬師為嗣。但司馬師死的時候,司馬攸才只有七歲,所以並沒有能夠順利接班,而是由司馬昭接班。所以司馬昭曾對人說,天下是司馬師的天下,他只是暫時代管,將來是要交給司馬攸的,也就是交給司馬師一支。

但在司馬昭的幕僚勸說下,司馬昭基本上逐步放棄了這個想法,確定由司馬炎接班。而且,到司馬昭去世的時候,司馬炎已經三十歲了,而司馬攸只有十八歲,還不能算完全成年。在這種局面下,大事未定之際,司馬炎自然是比司馬攸更合適的接班人。

而且,當時雖然司馬家已經完成了曹魏內部的異己勢力清洗,也做好了篡位之前的一切準備,也已經消滅了蜀漢,只剩下了孫吳尚在東南一隅負隅頑抗,但因為司馬昭掌權時,司馬懿一系的其他人的地位都還不算太高,所以司馬師、司馬昭掌權時期,司馬家的二號人物一直是威望隆重的司馬孚。

因此,在司馬師去世的時候,有人提出由司馬孚繼位,就是因為司馬孚地位更高,而且政治經驗更豐富,更是因為對司馬昭不信任,因為司馬昭之前的功勞還不夠顯著。在司馬昭去世的時候,司馬炎更是不被看好,所以又有人提出由司馬孚繼位。

以資歷論,甚至司馬孚的次子、過繼給司馬懿的大哥司馬朗為嗣的司馬望的資歷和威望都在司馬昭和司馬炎之上。因為司馬望比司馬師還要年長三歲,到司馬昭去世的時候,他已經61歲,正擔任徵西將軍,持節都督雍涼二州諸軍事,政治和軍事經驗都很豐富。

這意味著什麼呢?這意味著,在265年這個時候,司馬昭去世,司馬炎並沒有完全的把握成為司馬家的第一順位接班人,司馬孚、司馬望都有可能排在他的前面。而且,司馬家中司馬孚一支的實力這時候遠在司馬懿一支之上,司馬炎並沒有把握能夠完全控盤。

在司馬炎繼位後,分封宗室的時候,受益最為明顯的並不是司馬懿一支的後人,而是司馬孚一支,一時之間一門十王,司馬孚被封為安平王,食封四萬戶,成為最為顯赫的宗室。一直到272年司馬炎重新調整宗室分封的時候,司馬孚一家的地位才下降了。這就是因為,司馬炎在繼位後必須安撫號司馬孚,否則他也沒有能力控制住局面。

如果只是從司馬炎個人的角度看,最穩妥的方式並不是在265年下毒害死司馬昭,自己繼位,再來受禪為帝,而是先協助司馬昭完成篡位的過程,先讓司馬昭當上皇帝,確立司馬炎為太子,並加快對他進行培養,才能保證他最後順利接班當上皇帝。


蕭武


怎麼會有司馬炎毒死自己父親的謬論?司馬炎身為司馬昭的嫡長子,繼承晉王之爵乃是名正言順的事情,他需要冒天下之大不韙毒殺自己的父親嗎?真是荒唐之至。




司馬懿共有九個兒子,但只有司馬師和司馬昭屬於人中之龍,在父親身邊歷練很多年,兩人能力都很突出,都是可以獨當一面的人才。高平陵之變後,太傅司馬懿獨攬大權,他的兩個兒子都被安排了重要職位,司馬昭因功被封為新城鄉侯。司馬懿死後,長子司馬師繼承父業。嘉平六年(254年)魏帝曹芳試圖擺脫司馬氏兄弟的控制,打算令中書令李豐、太常夏侯玄、光祿大夫張緝等人發動政變,廢除司馬師,欲改立太常夏侯玄為大將軍,可惜計劃洩露,三人被司馬師誅殺。同年,曹芳被廢,改立曹操之曾孫高貴鄉公曹髦為帝,不想曹髦同樣是個硬骨頭,堅決不受司馬家族的擺佈,不聽臣下苦勸,率領一班烏合之眾興師討滅司馬昭,結果反被司馬昭的心腹賈充指使偏將成濟刺死,在這之前,司馬師因眼傷復發病死,魏國大權已盡落司馬昭之手。




司馬家“兄終弟及”的權利傳承在當時來說是最佳的選擇。司馬師沒有把權利移交到其他兄弟的手上而是給了弟弟司馬昭,正是考慮到當時複雜的政治形勢,唯有司馬昭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為使大權不至於旁落,老謀深算深諳權術之道的司馬昭是最佳的人選。而且司馬昭也不負眾望,在處理了曹髦後,景元四年(263年)司馬昭發動滅蜀之戰,魏國三路大軍並進,鄧艾偷渡陰平,後主劉禪獻成都投降,蜀漢亡,司馬昭因滅蜀有功被晉封為晉公,加九錫大禮。魏景元五年(264年),魏元帝曹奐加封司馬昭為晉王、相國、九錫大禮如舊。至此司馬家族完成了最後的政治累積,離篡國自立不過一步之遙了,此時的東吳早已成為強弩之末,已經不足為慮。




司馬家族兩代榮光,地位顯赫,發動高平陵事變族誅曹魏宗室曹爽,不惜犯下“弒君”大逆之罪指使成濟殺害魏帝曹髦,滅蜀首功累積了巨大的政治資本,司馬家族走的每一步都可謂膽戰心驚,但三次冒險皆成功無疑更加穩固了司馬氏的地位。作為第三代的司馬炎,順利接班是完全沒問題的,但是他的接班之路卻並不見的有多順利。





畢竟司馬昭不是隻有司馬炎一個兒子,在最初,司馬昭其實更中意的是司馬炎的同母弟,次子司馬攸,並有意讓司馬攸繼承晉王之位。然而,自古以來,“長幼有別,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司馬炎和司馬攸都是文明皇后所生,都是尊貴的嫡子,自然是“長幼有別”了。司馬炎身為嫡長子,盡佔優勢,而且司馬昭的心腹何曾、賈充等人都支持司馬炎,司馬炎完全不用擔心坐失世子之位,晉王之位始終還是由他來坐。




鹹熙二年(265年)在眾臣的強烈要求之下,司馬炎被冊封為晉王世子,名分有了,地位自然也穩固了許多,之後針對司馬炎晉王世子的身份再無異議,司馬炎所要做的就是做好他的王世子不要犯錯就行。同年八月,55歲的司馬昭中風猝死,司馬炎順利接班,受封晉王和相國之位。鹹熙二年(266年)十二月,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繼帝位,改國號為晉,中國進入晉朝時期。


因此,什麼司馬炎毒死父親司馬昭之說完全是無稽之談,捕風捉影。司馬炎身為嫡長子,佔據最大的優勢,更何況當時幾乎所有的朝臣一邊倒的支持他,他根本不可能冒著被廢的威脅去做“弒父”的大逆之事。


大國布衣


自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之後,司馬家徹底掌握了曹魏朝廷的權力。司馬師廢掉魏帝曹芳,先後立曹髦,後立曹奐為皇帝,司馬師和司馬昭成為魏國的實際皇帝。

司馬師死後,司馬昭一人獨攬大權,封晉王。鹹熙二年,司馬昭中風而死,享年54歲。

關於司馬昭之死,《晉史》中是這樣記載的:“秋八月辛卯,帝崩於露寢,時年五十五。”

司馬昭死後,兒子司馬炎於 265年,廢魏帝,自稱皇帝,國號晉,史稱西晉。司馬炎就是晉武帝。280年西晉統一了全國。

懷疑司馬昭被兒子毒死,主要是因為,《三國演義》上有一段話,引人深思:

“昭心中暗喜;回到宮中,正欲飲酒,忽中風不語。次日病危,太尉王祥、司徒何曾、司馬荀顗及諸大臣入宮問安,昭不能言,以手指太子司馬炎而死。時八月辛卯日也。”

為什麼有這樣的懷疑呢?依據主要有:

1、司馬昭並不喜歡司馬炎,而是偏愛司馬攸,司馬炎見司馬昭要廢長立幼,便起了殺心,有意在酒中下毒,司馬昭飲酒之後,中毒而亡。

2、司馬炎想當皇帝,司馬昭活著就是一個障礙,所以司馬炎對司馬昭起了殺心。司馬炎五月被立為世子,八月司馬昭便離奇死去,死的也太巧了。

3、司馬炎在登基之後,司馬師被追封為景帝,而司馬昭卻沒有撈到皇帝的名號,可見司馬炎父子的感情不好。

4、正史的記載只說司馬昭中風,但司馬昭去世前幾天還臨幸了一個宮女,身體一直健狀,突然病死,未免讓人浮想聯翩。

司馬炎

司馬炎真的把自己的父親給殺了嗎?

司馬昭在以前跟著父親,後來跟著哥哥四處征戰,這才有了司馬家現在的地位。如果不是爺爺和伯伯、父親,司馬炎算哪根蔥?而且司馬炎是世子,這個位子不出意外就是他的,他犯得著用危險的辦法去害死老爸嗎?相反,把位子給自己那麼小的弟弟才是不負責任。

再看看司馬炎的為人。

司馬炎在位20多年。他曾為經濟、文化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司馬炎

他建立晉朝後,一方面繼續執行和平國策,一方面休養生息,推行仁義的《泰始律》愛護百姓,擴大生產。他下詔在全國釋放奴婢,並組織起來代替士兵軍屯,增強了國力。在曹魏奢靡腐敗的基礎上,司馬師治理了軍隊的貪腐,晉武帝要求百官廉潔,並且採納了尚書胡威要求嚴管三品官員的建議。晉武帝推崇節儉,史稱:"承魏氏奢侈刻弊之後,百姓思古之遺風",提倡恭儉,他的廉潔也得到包括唐太宗等古代政治家的讚許。陸雲在給吳王的上書中,也提到晉武帝即位二十六年,沒有再修建宮殿,多次下詔嚴格禁止奢靡,陸雲批評在晉惠帝時期蔓延的腐化作風。晉武帝對百姓是仁慈的,在國家統一後,他繼承了司馬昭優待蜀國君臣百姓的政策,也優待吳國君臣,並且提出對江東百姓免除二十年的賦役,得到百姓的擁護。

所以司馬炎在歷史上的評價總體來說是比較好的,他殺父篡位只是個謠言。


宰少


司馬炎即晉武帝,是晉朝開國皇帝。也是司馬昭嫡長子。

而根據正史記載其父司馬昭於鹹熙二年八月病死,葬於崇陽陵。這裡並沒有說是司馬炎毒死他的父親的,而根據記載,同年十二月,司馬炎代魏稱帝,國號晉,史稱西晉。

想來這個問題更多是來自於《三國演義》和一些野史,在這些記載中,確實描寫的是司馬昭是被司馬炎毒死。

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描寫(猜測)呢?

其一、司馬炎是嫡長子,理應具有繼承權,但是司馬昭偏愛司馬攸,這會讓司馬炎有廢長立幼的猜疑,如果為了避免這樣的狀況,要麼殺了司馬攸,要麼除掉司馬昭。

其二、雖然之前一直是司馬家人掌控大局,但是沒有稱帝,而司馬炎很明顯有稱帝的心思,畢竟其父剛死就稱帝,確實有些不符合當時禮儀,既然如此,為了稱帝,除掉上一任也就是他的父親不無可能。

其三、一些野史之中記載司馬昭去世前幾天還臨幸了一個宮女,判斷其身體一直健狀,突然病死有所存疑。

但是,真的如此嗎?畢竟除了歷史記載,我們也可以看一下司馬炎究竟是什麼樣的人,來做個判斷。

司馬炎以禮制經義治國,秉性寬容,施政有方,分八公架空三公九卿,以三省六尚書三十五曹代為施政,奠定三省六部制雛形,頒佈第一部儒家法典《泰始律》。

他還對士族高門寬容但不盲從,如“舉寒素”優拔寒士,傅玄、張華皆由寒門而致顯位。又選用馬隆、王濬等寒門人才,西平鮮卑叛亂,南滅東吳一統,結束三國爭亂,書同文,車同軌,大力休養生息。早年提倡節儉,以身作則,後期頗有崇尚奢靡、君臣鬥富之舉。

其實可以看出來,他應該是一個仁厚的學者型,這樣的人遵守禮法,真的會對父親下毒手嗎?

而且在繼位早年間,他並沒有急著對曾經與他爭儲的齊王司馬攸下手,還一直委以重任。

只可惜,司馬攸長年結連大臣造勢,一心想兄終弟及。哪怕如此,也只是讓司馬攸和其他親王一樣離京就藩,為此增益封地,加封濟南郡,又特封其一子為北海王。

這樣的情況下看來,或許真的當年司馬昭只是病死的可能性更加大一些吧。


井夫子


司馬炎毒死其父司馬昭的說法來自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殺父的動機是司馬昭不喜歡司馬炎,而偏愛次子司馬攸,並有意立司馬攸為世子,因此司馬炎起了殺心,故意在酒中下毒,司馬昭飲酒之後,中毒而亡。死前雙目直視酒杯,指著酒杯還沒來得及說話便死去,而此時司馬炎在一旁侍奉,並無半點傷心,由此判定司馬炎殺父。

正史上記載是司馬昭是中風,中風的原因是司馬昭滅蜀國俘虜了後主劉禪,為試探劉禪是否有野心復國,當劉禪說出:“此間樂,不思蜀”時,司馬昭看到劉禪的窩囊相,禁不住哈哈大笑,突然身到地。文武官員看他時,他手指司馬炎還沒言語便死亡了。

咱們雖不是史學家,但是通過資料看,我傾向於中風而死。理由是:如果中毒一定有嘔吐物,或者是七竅出血,現場有異味,這些資料沒有記載。而中風的跡象符合臨床經驗。

再是司馬炎毒死其父的動機尚存疑點。司馬炎是司馬昭的長子而司馬攸是次子,就算司馬昭喜歡司馬攸,此時司馬攸已經過繼給司馬師為繼子。司馬昭在世時並不是帝位,只是大將軍毒死其父於篡權奪帝的意義不大,反道是引起魏國其他人的反感,就是司馬炎的部下也不會饒恕他的罪過,不會輔佐殺父的叛逆賊子。

事實是司馬炎繼承司馬炎的晉王位後威逼魏帝曹奐,曹奐禪位給司馬炎。自稱皇帝,國號晉,定都洛陽,史稱西晉。司馬炎就是晉武帝。最後滅了吳國統一中國。


海納百川233699882




司馬炎是西晉的開國皇帝,他是司馬昭的長子,司馬懿的長孫,真實歷史他的父親司馬昭是正常死亡。【鹹熙二年(265年)八月,司馬昭病死,葬於崇陽陵】。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在書中用隱晦的寫法暗示司馬昭是司馬炎害死的。

【昭遂立長子司馬炎為世子……,回到宮中,正欲飲食,忽中風不語。次日,病危,太尉王祥、司徒何曾及諸大臣入宮問安,昭不能言,以手指太子司馬炎而死】這就是司馬炎毒死自己父親的出處。

其實司馬昭沒有說兒子害死了自己,手指司馬炎有可能是另一番意思呢?有可能讓這些臣子輔佐兒子呢!怎麼手指司馬炎就是說明他下了毒呢!這裡面可以有許多說法和解釋,羅貫中佈下了謎團,故意讓後人去猜測。



▲司馬炎

其實我們可以分析下這個問題,司馬炎有必要毒死自己的父親嗎?

當時司馬昭並不是皇帝,他不過是魏國的大將軍,換言之,就相當於當初曹操的位置。司馬昭有兩個兒子,長子司馬炎,次子司馬攸,次子從小過繼給了哥哥司馬師為繼子。

司馬昭確實應該感謝哥哥司馬師把大將軍的職務留給了自己,他原來確實喜歡次子司馬攸,司馬昭受封晉王時,想立次子司馬攸立為世子,但是在屬下勸說下,放棄了“廢長立幼”的念頭,最終立了長子司馬炎為世子。

司馬昭即便篡位,他也會把世子司馬炎立為太子,這是無可辯駁的事實。如此看來,司馬炎沒有理由毒死父親。這太子早晚是自己的,他何必冒天下之大不諱?



▲司馬炎

更何況司馬昭始終沒有篡位,司馬炎的皇位是魏帝曹奐禪讓而得來的。再者說了,世間“烏鴉反哺,羊羔跪乳”,畜生尚且如此,何況人乎?所以說司馬炎毒死父親司馬昭之說是無稽之談。


秉燭讀春秋


我不認為司馬炎會毒死他父親,任何事情都是有動機的,他把司馬昭弄死,他反而更不容易。司馬昭是因為自己壽終正寢了。如果司馬昭還活著,他就可以像曹操一樣更多的剷除異己,更多的穩控國家,然後再交給司馬炎,就像曹丕一樣就可以順利的稱帝,這樣的話,阻力會小很多。而司馬炎如果早早的把司馬昭毒死未必能夠穩得住,而其他曹家的反叛,以及其他勢力更是不好穩住。司馬炎完全沒必要毒死司馬昭。


心中的檔案


司馬炎乃司馬昭長嫡子,習馬懿之長孫。曹魏之國終究成司馬之家;司馬懿有篡位之心,但終究是曹魏之臣不敢造次;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終究中風去了篡權之心;司馬炎是眾官“勸說”之下登基,建國初期對農民耕有田,織有衣及工商興隆起到一定作用;但晚期還是走不脫皇家的宿命。據史料,司馬昭是中風而死,與司馬炎無關。司馬炎害死父親不大可能,因為司馬炎在曹魏朝中雖有死黨,但天下已是司馬家的了,害死父親不見得這麼順當登基。


沛然61


司馬昭不是中風死的嗎。


白起106_54043


不管演義還是正史,都沒有這一說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